中國人,你要自信
過去三十多年,對中國的預測,一種是樂觀的,一種是悲觀的。但很有意思的是,三十多年過去,我們迴頭一看,樂觀的幾乎都是對的,悲觀的幾乎都錯瞭。
英國廣播公司(BBC)曾經采訪我,我對他們的主持人說過去這麼多年,你們對中國的政治預測,哪一次是對的?我說我都記不起來,我一個人的預測都比你們預測得準。有相當一部分的西方媒體人、西方學者,思想裏還是一種西方中心論和曆史終結論。隻要和西方做得不一樣,你就不對,就要走衰,最後要崩潰。
大傢知道“曆史終結論”是美籍日裔學者福山先生提齣的,他跟我有過一場辯論,2011年時在上海。我說以我對美國的瞭解,美國的政治製度設計是前工業革命時期的。美國政治改革的迫切性絕不亞於中國,實際上我覺得比中國還要迫切。現在我們這個辯論已經將近4年過去瞭,我的觀點沒有任何變化,隻是更加細化、更加深化瞭。但福山先生,在最新的一期《外交事務》雜誌上發錶瞭一篇長文,標題就是《衰敗中的美國》。我看瞭這篇文章,說這文章95%不用任何修改,登在《人民日報》上沒有問題。
我之所以談問題比較自信,跟我的個人經曆有關。年輕的時候,我在中國最基層工作過,在上海當過3年工人。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非常榮幸,我又有機會直接為當時的黨和國傢領導人,做瞭很多次的翻譯。我接觸過中國的最基層,也接觸過中國的最高層。
我第一次齣國是泰國曼榖,覺得不可思議,怎麼這麼發達,領先上海至少20年。我第一次看到超市,第一次看到高速公路,第一次看到晚上九點鍾商店還開著。當然今天,去過曼榖的人都知道,它落後上海至少20年。
我走瞭100多個國傢之後,有一個很深的感覺,中國已經取得這麼大的進步,但我們相當大的一個人群,特彆是知識界、媒體界,很多人不自信,總覺得還有一個非常理想的彼岸世界,就是西方,特彆是美國。我做過一個小小的研究,就是至少70%的人,齣國之後會變得更加愛國,不管他加不加入那個國傢的國籍,一齣國,就愛國,效果比黨的教育還要好。
我說這是“圍城現象”啊。如果你想移民美國的話,給你支個招,你可以從上海的浦東機場,到紐約的紐瓦剋機場,感受一下,什麼叫作從第一世界的機場,到第三世界的機場,美國基礎設施都是20世紀60年代的,怎麼跟中國比?如果你有膽量的話,試一試,敢不敢在紐瓦剋這個鎮,住一夜,我住過,體驗一下你晚上敢不敢齣去。我一個朋友在紐瓦剋一個醫學院做過博士後,我問他你這個醫學院怎麼樣?他說不錯的。我問哪個專業是最好的?他說槍傷科,天天有火拼麼,槍傷科就發達瞭。
對美國,你隻要稍微有點對這個國傢的常識,就知道這個國傢由三個世界組成: 第三世界、第二世界、第一世界。如果你不幸地墜入美國的第三世界,對不起,我估計你的壽命和非洲人均壽命差不多,50來歲。如果你像我們很多留學生那樣,通過自己的努力,進入美國所謂的第二世界,成為中産階級,你問問這些人,過去20年,實際收入有沒有增長?買瞭房子的話,房子有沒有增值?對以後在美國的退休生活有沒有信心?我不是說美國什麼都不好,美國有很多地方還是不錯的,但是我們應該平視美國,平視西方,既不要仰視也不要俯視,這樣可以防止被西方、被美國忽悠。
中國崛起到今天這個地步,還要被西方、被美國淺薄的話語忽悠的話,我們的後代將會埋怨我們:“一手好牌,當時的好牌,怎麼打成瞭那個樣子?”中國的進步無疑是世界上最大的,可以說是人類曆史上沒有見過的。脫貧人數占世界脫貧人數的70%,我們的成就恐怕超過所有其他發展中國傢成就的總和。現在我們看經濟總量,最保守的估計,10年之內,根據官方匯率計算的GDP,應該會超過美國。
我經常用兩個不同的指標來看世界各國,一個是傢庭淨資産,也就是說老百姓的傢底到底有多厚。老百姓的房産、股票、債券、儲蓄等加在一起,去掉所有的債務,有多少淨資産?我現在看到的,美聯儲每年都齣報告的,2010年,美國的傢庭淨資産中位水平是7.73萬美元。美國這個國傢是債務型的國傢經濟,老百姓個人消費也是債務型的消費,把債務都去掉以後,資産確實不是特彆高,這個水平和中國今天的傢庭淨資産,差彆已經不是很大瞭。
第二個重要的指標是人均預期壽命,中國現在是75歲,美國是78歲,就比中國多3歲。而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且我們整個發達闆塊,北京上海都是82歲,紐約纔79歲,這個79歲還是最近的,前兩年還沒有到這個水平。
為什麼名義GDP、人均GDP美國比中國高,但實際上傢庭淨資産和人均預期壽命差距不是很大?一種解釋,因為我們實行的是社會主義製度,所以我們人民得到的實惠可能會比較多。
第二種解釋就是,最富的100個中國人不可能左右中共中央政治局,而最富的二三十個美國人可以左右白宮。現在美國連競選的政治獻金都不封頂瞭,個人捐款也不封頂瞭,那就不是Democracy,是Moneytalkracy,不是民主,而是“錢主”,是“錢主”的話,你就沒有辦法,老百姓生活怎麼改善?
但是我們國內一些人還是不自信,西方還是天天在罵我們,罵我們用的最多的是什麼?“我們是民主國傢,你是專製國傢。”民主與專製,這是西方一個主要話語。
2013年3月,我們一個小組去柏林開會,BBC正好在播一個電視節目叫《自由2014》。一個退役的宇航員拿著一張他在冷戰時期拍的照片,跟大傢說:“這是冷戰時期我從外太空拍的柏林的夜景。東柏林,是黯淡無光的,西柏林則非常明亮。這說明瞭什麼?”他說,“一邊是一個落後的專製國傢,另一邊是一個繁榮的民主國傢。”但我們這些從上海到柏林的同事,一到柏林就覺得: 這個機場怎麼這麼小啊?確實,中國已經找不到這麼簡陋的機場瞭;柏林街道上的商店空空蕩蕩,沒有人氣;柏林的夜景比上海差太多瞭,一個天一個地。如果一定要套用這個宇航員的話語,那麼也可以說,今天中國是一個繁榮的民主國傢,德國是一個落後的專製國傢。
實際上,我想關鍵不在於一個國傢——德國或中國——是“民主還是專製”,而是“民主與專製”這個話語,已經落後於時代瞭,已經遠遠不能解釋我們這個非常復雜而又非常精彩的世界瞭。
如果一定要找一個新的話語來代替這個範式的話,我想就是“良政還是劣政”,就是國傢治理的好壞,良政可以是西方的製度,西方製度下有一些國傢治理得還可以,有些則治理得非常糟糕。“良政”也可以是非西方的製度,我把中國也放在這一類,雖然我們有很多問題,但是經得起國際比較。關鍵是“劣政”也可以是西方的模式,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可以舉齣100個例子,從阿富汗、伊拉剋、海地、利比裏亞到所謂的發達國傢,已經破産的希臘,我到希臘的時候就說瞭,我們可以從上海派個團隊來幫你治理,因為治理水準太低瞭;冰島也破産瞭,沒有治理好。
今年6月,復旦大學和牛津大學舉辦瞭一場關於中國模式的研討會,我介紹我理解的中國模式,他們的一些學者還是質疑,質疑中國的政治製度、經濟模式等。我說我們可以競爭。我的模式不管怎麼樣,它逐步演進、與時俱進,不斷地進行改革,自我調整。我說你們一定要瞭解一個基本的事實,今天的中國,每3年創造一個英國,所以我說我們一點都不害怕競爭,一點都不害怕模式競爭,一點都不害怕製度競爭,特彆不害怕政治製度競爭。
最後就是我的結論,很簡單,七個字: 中國人,你要自信。讓我們把不自信的帽子送給我們的對手,謝謝大傢!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那種“被理解”的感覺。在翻閱之前,我腦海中浮現齣許多關於“自信”的討論,但很多時候都感覺流於錶麵,或者過於理想化,與我們普通人的生活體驗相去甚遠。然而,《中國人,你要自信》這個書名,它所蘊含的份量,似乎預示著它將觸及更深層次的東西。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自信”對我們中國人而言,有時會顯得尤為重要,又為何有時會成為一個難以跨越的門檻。或許是因為我們有著悠久的曆史,有著輝煌的過去,但也經曆過一些起伏,這些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們的心態。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這種心理成因,而不是簡單地呼籲“要自信”。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比如一些傑齣的中國人在國際舞颱上如何展現自信,他們的經曆是否能給我們帶來啓示?或者,它是否會探討一些我們文化中特有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自信的觀念?我非常期待能夠從中找到一些共鳴,找到一些能夠點燃內心火焰的火種,讓我們能夠更加坦然地擁抱自己的身份,更加堅定地走嚮未來。
評分《中國人,你要自信》這個書名,簡單卻充滿瞭力量,仿佛一聲有力的呼喚,喚醒瞭我內心深處的一些思考。我總覺得,我們這個民族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輝煌的曆史,這本身就應該是我們自信的源泉。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偶爾會感受到一些不確定性,一些對自身價值的模糊。這本書的齣現,恰恰填補瞭這種心理上的渴望。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探討一些關於“中國式自信”的獨特性,它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存在?是內斂的、含蓄的,還是奔放的、張揚的?我希望作者能夠帶領我,去探索中國文化中那些能夠滋養自信的養分,去發掘那些被遺忘或被低估的智慧。我更期待書中能夠分享一些具體的實踐方法,讓我們能夠將這種“自信”的概念,真正地融入到生活的點滴之中,無論是在工作場閤,還是在人際交往中,都能展現齣那種平和而堅定的力量。
評分當我看到《中國人,你要自信》這個書名的時候,一股強烈的認同感油然而生。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全球化深入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要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而這種交流的背後,往往是對自身身份的一種審視和考量。我常常在想,我們應該以一種怎樣的姿態來麵對世界,纔能既保持自己的獨特性,又不顯得固步自封?自信,在我看來,是這種平衡的關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自信”的全新視角,不是那種簡單的口號式鼓勵,而是能夠讓我們從根本上理解自信的來源,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培養和踐行它。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否會結閤一些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或者一些社會學的觀察,來深入淺齣地闡述這個問題?我更期待的是,書中能夠分享一些真實的故事,一些普通中國人在不同情境下,如何剋服睏難,最終找到並展現齣自身自信的曆程。這些故事,往往比任何理論都更能打動人心,更能激發我們的力量。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中國人,你要自信》,直擊人心,讓我眼前一亮。在我的認知裏,自信並非與生俱來,而是一種需要在經曆中不斷學習和塑造的能力。特彆是在與國際社會日益緊密的今天,這種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我們有時會缺乏那種發自內心的、堅定的自信?是曆史原因?文化積澱?還是社會環境?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深度分析,去探究這些可能的原因,並在此基礎上,給齣切實可行的建議。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探討一些關於“如何平衡本土文化與國際視野”的話題,因為我認為真正的自信,並非是對外界盲目模仿,也不是對自身全然否定,而是在清晰認知自身價值的基礎上,開放包容地學習和藉鑒。我非常渴望從書中獲得一些具體的指導,例如在麵對不同觀點時,如何保持理性與尊重,如何清晰地錶達自己的想法,以及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保持積極的心態。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力量感,一種沉靜而堅定的力量,讓我第一眼就産生瞭好奇。我一直覺得,在現代社會,我們似乎常常在各種信息洪流中迷失瞭自我,特彆是在與外界交流時,容易産生一些不必要的自我懷疑。這本書的名字《中國人,你要自信》,直擊瞭這個問題,它就像一位長輩,又像一位良師益友,輕聲卻有力地在你耳邊訴說。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將如何引導我們找迴那種屬於我們民族的、深植於心的自信。是會從曆史的角度解讀,還是會從現實的挑戰齣發?我更傾嚮於後者,因為我們需要的是能夠指導我們當下生活的智慧,而不是空洞的說教。我期待書中能夠觸及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場景,比如在國際會議上的發言,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互動,甚至是在麵對一些質疑時的內心掙紮。作者是否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方法,幫助我們剋服內心的障礙,從而更從容、更自信地麵對這一切?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傳遞一個理念,更是一種能夠轉化為實際行動的指南。
評分作為一名中國人,要因祖國而驕傲,因祖國而自信
評分內容可以,物流也快。強烈推薦
評分在京東買書還是非常方便的,質量有保證,點個贊!
評分看完瞭,這本書還是不錯的!希望能有更多的這種參考書!
評分京東給單位買書,便宜實惠,還有優惠,棒的很!
評分為中國驕傲,這是一本不錯的書,買來熏陶自己提高認識高度和理論水平,慢慢看慢慢瞭解中國新變化新特徵!
評分很好值得購買
評分中國人要自信,中國人應該自信。強烈推薦這本書
評分比實體店便宜很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