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醉领域不可多得的实用型指导手册
本手册共分30章节,约30万字,在靠前版的基础上再增加了知识更新部分,全面又简单扼要,理论联系实际,方法具体,以指导实践。包括小儿麻醉学基础、临床技能、各系统性疾病手术的麻醉处理、心肺复苏技术、常用药物剂量和用法、实验室的政策参考值等可供参考。
连庆泉,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院长,温州医科大学麻醉系主任,浙江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张马忠,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医师,博士。胡智勇,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博士。林函,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博士。
1 小儿麻醉与围术期心理变化
1.1 围术期小儿心理学
1.2 围术期影响心理的因素
1.3 家长心理
1.4 麻醉医师心理准备
1.5 手术患儿准备
1.6 术前镇静用药
1.7 术后护理
2 小儿麻醉的解剖和生理基础
2.1 中枢神经系统
2.2 眼
2.3 呼吸系统
2.4 心血管系统
2.5 新陈代谢
2.6 液体和电解质平衡
2.7 体温调节
3 小儿麻醉药理学
3.1 给药途径
3.2 药物的分布
3.3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
3.4 全身麻醉药
3.5 神经肌肉阻滞药及其拮抗药
3.6 局部麻醉药
4 小儿麻醉前评估和准备
4.1 小儿麻醉前访视、评估目的与方法
4.2 小儿手术麻醉前准备及用药
5 小儿气道管理
5.1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5.2 小儿气道管理常用通气道
5.3 小儿麻醉回路
5.4 小儿气道管理
5.5 小儿气道特殊问题及处理
6 小儿麻醉和围术期监测
6.1 循环系统的监测
6.2 呼吸系统的监测
6.3 体温监测
6.4 尿量监测
6.5 血气分析及其他即时监测
6.6 神经肌肉功能监测
6.7 中枢神经系统监测
6.8 麻醉深度监测
7 小儿围术期液体治疗
7.1 小儿输液的生理特点
7.2 围术期输液
7.3 骨髓腔内输液
8 小儿围术期输血
8.1 输血前评估
8.2 血容量和失血量的评估
8.3 输血相关监测
8.4 成分输血
8.5 大量输血
8.6 围术期血液保护措施
8.7 血液加温治疗
9 超声技术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9.1 超声的基础知识
9.2 超声诊断学
9.3 超声引导麻醉穿刺技术
9.4 超声在围术期监测应用
10 小儿全身麻醉
10.1 麻醉诱导
10.2 小儿全身麻醉维持
10.3 麻醉期间通气
10.4 全麻术后监护
11 小儿椎管内麻醉
11.1 小儿硬膜外麻醉
11.2 小儿骶管阻滞
11.3 小儿蛛网膜下腔阻滞
12 小儿外周神经阻滞
12.1 小儿外周神经阻滞的特点
12.2 外周神经单次阻滞与置管连续阻滞
12.3 上肢神经阻滞
12.4 下肢神经阻滞
12.5 躯干周围神经阻滞
12.6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13 麻醉与相关疾病
13.1 呼吸系统疾病
13.2 心血管系统疾病
13.3 内分泌系统疾病
13.4 囊性纤维症
13.5 血液系统疾病
13.6 先天性非特异性血浆胆碱酯酶缺乏症
13.7 恶性肿瘤
13.8 唐氏综合征
13.9 恶性高热
14 小儿麻醉并发症及处理
14.1 呼吸系统并发症
14.2 循环系统并发症
14.3 反流误吸
14.4 过敏反应
14.5 围术期低体温
14.6 术后低氧血症
14.7 术后恶心呕吐
14.8 苏醒期躁动
15 小儿术后疼痛评估与治疗
15.1 小儿术后疼痛评估
15.2 小儿术后镇痛的常用方法和药物
15.3 小儿个体化的多模式镇痛方案
16 小儿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
16.1 病理生理
16.2 麻醉处理
16.3 空气栓塞
16.4 小儿神经外科手术麻醉
17 小儿胸科手术麻醉
17.1 小儿胸科手术对机体的病理生理影响
17.2 小儿胸科手术麻醉总则
17.3 小儿胸科常见手术的麻醉
18 小儿心血管手术的麻醉
18.1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
18.2 术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18.3 麻醉诱导及维持
18.4 各类手术麻醉管理
18.5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麻醉处理
18.6 心脏移植麻醉
18.7 小儿心导管术麻醉
18.8 快通道麻醉管理
18.9 儿童机械辅助循环
18.10 先天性心脏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
19 小儿普外科手术麻醉
19.1 病情特点和麻醉原则
19.2 先天畸形
19.3 肿瘤
19.4 急腹症
19.5 器官移植
19.6 常见小手术
19.7 小儿腹腔镜手术
19.8 联体儿分离手术的麻醉
20 小儿泌尿外科手术麻醉
20.1 病情和手术特点
20.2 小儿肾脏发育
20.3 麻醉前评估
20.4 常见小儿泌尿外科手术麻醉
21 小儿骨科手术的麻醉
21.1 骨科手术麻醉的原则和特点
21.2 小儿骨科手术的麻醉管理
21.3 小儿骨科麻醉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22 小儿眼科麻醉
22.1 麻醉与眼内压和眼心反射
22.2 眼科手术麻醉的原则
22.3 小儿眼科手术麻醉
23 小儿耳鼻咽喉科手术的麻醉
23.1 小儿鼻部手术的麻醉
23.2 耳科手术麻醉
23.3 咽喉部手术
23.4 气道内手术
23.5 耳鼻喉科其他手术
24 小儿口腔颌面部和整形手术麻醉
24.1 手术和麻醉特点
24.2 小儿牙科门诊镇静镇痛
24.3 唇腭裂手术麻醉
24.4 囊性水瘤
24.5 下颌骨骨折复位固定术
24.6 颅颌面畸形外科麻醉
25 小儿烧伤的麻醉
25.1 一般原则和特点
25.2 小儿烧伤前麻醉评估
25.3 小儿烧伤手术麻醉方法
在麻醉与围术期间,尤其是在麻醉诱导时,高达65%小儿患者会有焦虑和恐惧等情绪改变。产生焦虑的原因包括害怕即将到来的疼痛、与父母的分离、陌生的环境以及失去掌控的能力。研究显示,麻醉诱导期间的挣扎反抗(例如强迫面罩麻醉诱导)与苏醒期躁动、术后行为改变(例如广泛性焦虑、分离焦虑、情感淡漠、叛逆反抗、进食困难、睡眠障碍、尿床复发等)呈正相关关系。高达54%的小儿可出现上述行为改变并持续至术后2周。麻醉医师可以通过行为干预和药物干预来改善小儿患者在麻醉诱导期间的服从性。
1.1 围术期小儿心理学
(1)小婴儿 小于6个月的婴幼儿无认知能力,与父母分离不会产生情感伤害,在离开父母后很容易把护士当成他们的替代妈妈,很少出现情感行为障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虽然长时间的分离可能削弱家长与儿童之间的纽带,但此年龄不失为进行大手术的最佳年龄。但须注意此期对周围环境变化特别敏感,任何不友好的言行均可使患儿不合作,应态度和蔼,动作轻柔。
(2)幼儿 稍长的婴幼儿和幼童(6个月至4岁)已初具识别环境和人的能力,对危险性的环境变化,尤其是与父母分离会表现出哭闹、焦躁,但无法用语言给予解释取得信任。出院后常出现情感行为障碍,表现为特害怕与父母分离、厌食、失眠、做噩梦、害怕与陌生人接触等症状,重者出现大小便习惯异常及各种退行性变化。
(3)学龄前儿童 这年龄段儿童(4~6岁)相对容易接触,由于有幼儿园学习经历,变得有一定独立能力和接受一定时间的与父母分离,但仍会产生焦虑情绪。对身体的完整性特别注重,所以诊疗操作对此年龄段的心理影响相当大,容易误解并产生恐惧心态,如做斜视手术常会误认为摘除眼球。
《小儿麻醉手册》出版已历时10年,深受读者欢迎。近10年来,由于小儿外科手术发展迅速,新手术、日间手术和微创操作等先进技术日新月异。小儿麻醉学也紧紧跟上,新药新技术
不断问世。小儿麻醉患者大量增多,全国各地学者在小儿麻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学术交流活跃而频繁。同时,从事小儿麻醉的年轻麻醉医师不断增加,全国各大城市开始启动麻
醉住院医师规范化专业培训工作,需要更多临床实用的参考书(特别是小儿麻醉专业资料)。为了跟上时代发展步骤和满足读者的需要,我们启动《小儿麻醉手册》(第二版)的编写。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从事小儿麻醉的专家们通力合作编写完成这部著作。《小儿麻醉手册》(第二版)共分30章,4个附录,约53万字,参考了国内外小儿麻醉新资料、有关指南和专家共识,内容新颖实用,简明扼要,希望本手册能成
为年轻小儿麻醉医师的良师益友,有助于临床小儿麻醉的实施。在本手册编写过程中,感谢杭燕南教授的校阅和指导。本手册虽经大家认真校对,集体审稿,以尽量减少错误,但也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指正和谅解。
我是一名刚刚接触儿科麻醉不久的住院医师,对于小儿麻醉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好奇和一丝丝的紧张。我听说这本《小儿麻醉手册(第2版)》在业内口碑很好,很多前辈都在推荐。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能够由浅入深地讲解小儿麻醉的基础知识,比如小儿的解剖生理特点是如何影响麻醉选择的,不同年龄段患儿的药物剂量如何精确计算,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书中对各种常见小儿手术(如疝气修补、扁桃体摘除、腺样体切除等)的麻醉管理方案,以及一些不常见但又棘手的病例的分析。清晰的图示和流程图会对我理解和记忆非常有帮助。同时,我也很关心书中关于小儿气道管理、静脉通路建立、监测方法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处理建议,这些都是我目前最需要加强的方面。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能够自信地走上临床。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朴实无华,但正如很多经典著作一样,内在的价值才是最重要的。作为一个在儿科临床一线摸爬滚打了多年的麻醉医生,我一直都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解答我临床困惑、提升我操作技能的实操性强的书籍。市面上的麻醉学著作不少,但很多都过于偏重理论,对于小儿麻醉这个特殊群体,其生理特点、药物反应、操作难点与成人麻醉有着天壤之别,一本真正针对性强的参考书尤为珍贵。我期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随时翻阅,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并且这些答案是经过实践检验、切实可行的。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罕见或危急的小儿麻醉病例时,精准的诊断和及时有效的处理至关重要,一本能够提供清晰思路和详细步骤的书籍,无疑是我的“定心丸”。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小儿围手术期疼痛管理、呼吸管理以及各种特殊情况下的麻醉处理的阐述,希望它能提供更深入的见解和更先进的理念,帮助我更好地应对临床挑战,确保患儿的安全。
评分我是一名在小儿外科工作的年轻主治医生,虽然我不是麻醉科的医生,但麻醉方案的制定和执行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和患儿的预后,因此我对小儿麻醉方面的内容非常关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解释不同手术方式下,麻醉科医生会考虑哪些因素来选择麻醉方法,以及为什么会这样做。比如,在腹腔镜手术中,气腹对小儿循环呼吸系统的影响,麻醉医生如何进行管理?在骨科手术中,对于需要长时间固定体位的患儿,麻醉管理有哪些特别之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外科医生的视角出发,解释一些麻醉相关的概念,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配合麻醉科医生,共同为患儿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不同麻醉方法对术后恢复、疼痛控制以及住院时间影响的对比分析,那对我来说会非常有价值。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儿科麻醉科主任,我深知小儿麻醉领域的更新换代速度。每次新版的出现,我都抱着极大的期待,希望它能反映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实践指南。这本《小儿麻醉手册(第2版)》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参考书,更是一个团队学习和讨论的平台。我希望它能够集结国内外顶尖专家的智慧,提供最前沿的麻醉技术和理念。例如,在药物选择方面,新的药物、新的用药方案是否得到了充分的介绍?在通气策略上,是否涵盖了最新的人工通气模式和监测技术?尤其是在一些争议性的话题上,例如小儿早期苏醒室的疼痛管理,是否能提供权威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推荐?此外,这本书的实用性也非常重要,我希望它能包含大量临床案例分析,能够帮助我们识别和规避潜在的风险,提升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本优秀的《小儿麻醉手册》,应该能够引领我们团队不断进步。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虽然听起来很专业,但我一直觉得它应该包含很多我们家长在孩子需要手术时能够理解和关心到的方面。作为一个孩子的监护人,我最关心的是我的孩子在接受麻醉和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什么是小儿麻醉,为什么孩子需要麻醉,麻醉过程中会有哪些步骤,以及麻醉后需要注意些什么。我希望书中能够解答我的疑虑,比如麻醉是否会对孩子的智力或发育有影响?麻醉药物有哪些副作用?孩子在醒来后会有怎样的感受,疼痛如何缓解?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与麻醉医生沟通,了解手术和麻醉风险的建议,那就太好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医院的整个过程,减少我的担忧,让我能够更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