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琉历史关系档案(道光朝六、道光朝七、道光朝八 套装共3册)

中琉历史关系档案(道光朝六、道光朝七、道光朝八 套装共3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编
图书标签:
  • 中琉关系
  • 琉球
  • 道光朝
  • 历史档案
  • 中日关系
  • 外交史
  • 地方史
  • 史料
  • 清史
  • 海洋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73221
版次:1
商品编码:12193372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327
套装数量:3
字数:11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档案馆将收藏保管的中琉关系档案的整理工作提上日程,已经出版这些档案都是中国古代政府有关机构及地方督抚在办理琉球国事务过程中形成的。主要以编年为体例进行编排,主要编排工作由中国历史档案馆完成。琉球王国是太平洋中的一个群岛之国,与中国台湾隔海相望,明清两朝均为中国的藩属国。清代,凡其国王去世新王即位,皆由清朝皇帝遣使册封为王,琉球国则按例间年一次遣使朝贡于清政府,直至清光绪初年琉球国被日本吞并。
  《中琉历史关系档案(道光朝六、道光朝七、道光朝八 套装共3册)》是有关中琉关系历史的档案资料影印汇编。是琉球史、中琉关系史、日琉关系史研究以及包括东北亚区域局势在内的国际背景下的中琉日关系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内页插图

目录

《中琉历史关系档案(道光朝6)》
一 福建巡撫魏元烺為琉球國接貢船難船歸國日期事題本
道光十四年七月初五日(1834.8.9)
二 福建巡撫魏元烺為琉球國遭風難民到閩照例撫卹事奏摺
道光十四年八月二十七日(1834.9.29)
三 福州將軍樂善為琉球國貢船到關照例免稅事奏摺
道光十四年十月二十三日(1834.11.23)
四 福建巡撫魏元烺為琉球國王病故遣使報喪事題本
道光十四年十月二十四日(1834.11.24)
五 福建巡撫魏元烺為琉球國進貢謝恩報喪使到閩事題本
道光十四年十月二十四日(1834.11.24)
六 福建巡撫魏元烺為琉球國使臣起程進京日期事奏摺
道光十四年十月二十八日(1834.11.28)
七 江蘇巡撫陶澍為琉球國貢使入境催趱行走事奏片
道光十四年十二月十四日(1835.1.12)
八 禮部尚書載銓等為琉球國王病故應於請封時辦理賜卹事題本
道光十四年十二月十四日(1835.1.12》
九 禮部為琉球國貢使到京事致内務府咨文
道光十四年十二月二十日(1835.1.18)
一〇 内務府堂委署主事文謙等為暫領辦買琉球國來使飯食銀兩事呈稿
道光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835.1.19)
二 總管内務府為暹羅琉球二國使臣到京請照例賞给衣服等事奏摺
道光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835.1.20)
二一 内務府堂委署主事文謙等為支領成做賞琉球國來使皮襖等用綢布銀兩事呈稿 清單一
道光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1835.1.24)
二 總管内務府為查收琉球進到貢物貯庫備用事奏摺
道光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835.1.26)
一四 為新正紫光閣筵宴琉球等三國貢使照例擬賞單事奏片
道光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835.1.27)
一五 擬加賞朝鮮琉球暹羅三國使臣物件清單
道光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835.1.27)
二八 朝鮮琉球暹羅三國貢使名單
道光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835.1.27)
……

《中琉历史关系档案(道光朝7)》
《中琉历史关系档案(道光朝8)》

前言/序言

  封貢是我國封建社會特有的一種國與國之間的交往制度,源於先秦,形成於兩漢。它由最初的中央政權處理地方政權和屬國關係,逐步發展演變為中國封建王朝處理與周邊國家和地區關係的一種制度。
  追溯中琉歷史關係,可謂源遠流長。據文獻記載,早在隋朝大業元年(六。五年》隋煬帝就曾遣羽騎尉朱寬等出使琉球,中琉間有了初步交往。到了明代,朱元璋更是在開國之初的洪武五年(二二七二年》,就遣使琉球,與琉球國建立了宗藩關係。自此,中琉關係歷經王朝更迭,宗藩再續,即使相隔於海,往來交通不便,也冊封不止,朝貢不輟,常來常往,頻繁密切。直至清光緒朝初年,日本明治政府藉口臺灣牡丹社事件強行吞併琉球,廢藩置縣,中琉藩屬關係始告終結,歷時凡五百餘年。在歷史的長河中,五百餘年只是轉眼瞬間,但兩國通過交往結成的密切關係,卻留在了人們的記憶裹。
  一九九二年,隨著中日文化交流的發展,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將收藏保管的清代中琉歷史關係檔案的整理工作列上日程,先後整理影印出版了《清代中琉關係檔案選编》、《清代中琉關係檔案續编》、《清代中琉關係檔案三编》、《清代中琉關係檔案四编》、《清代中琉關係檔案五编》、《清代中琉關係檔案六编》及《清代琉球國王表奏文書選錄》,共收錄檔案史料三千餘件。這些檔案都是清政府有關機構及地方督撫在辦理琉球國事務過程中形成的,主要記載了清代中琉在宗藩封貢、海難救助、經濟貿易、文化交流等各個方面的密切交往。反映出清朝統治者以禮儀之邦、天朝上國自居,册封朝貢,『厚往薄来气推行封建的封貢制度,目的在於为清王朝统治營建一個和平安定的周邊環境,在與琉球交往的過程中,傳播了中華文化,加強了聯繫,密切了關係。在一八四。年以前,中國與外國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外交關係,與外國的交往,特别是周邊國家主要是以宗藩封貢關係來維繫友好交往。結藩而不干涉内政,是清朝統治者自始至終奉行的一貫藩封政策。正如清末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年》,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曾對外宣稱的:「内政外交聽其自主,我朝向不與聞气說明清政府與屬國之間,只是一種單純的冊封朝貢關係。從這些檔案中,我們不難看到一個以大國自居的皇帝及其政府與其屬國的友好交往,與近代西方殖民主義宗主國和殖民地的關係有著本質上的不同。清初,清政府的機構設置、文書制度等多沿明制,随著其統治的日益鞏固及軍事政治等方面的需要,逐步摒棄並設置了更適應社會發展,更有利於提高辦事效率的封建集權統治的機構,形成了上行、下行、平行等諸多文書種類。选编出版的清代中琉關係檔案,文書種類有:朱批奏摺、錄副奏摺、上諭檔、題本、表文、起居注、咨文、移會和專為編史而輯錄成冊的史書,以及乾隆十三年(一七四八年》即已宣佈廢止不用,只有琉球、朝鮮等清王朝屬國的國王才使用的奏本等。豐富翔實的檔案史料,真實地展現了清代中琉友好交往的史實,為中外史學者的研究提供了彌足珍貴的清代中琉關係檔案史料。
穿越时空的见证:近代中国与琉球的交汇与流变 在中国与周边国家漫长的交往史上,琉球王国(今冲绳)扮演了独特而重要的角色。长久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层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构成了一幅复杂而丰富的历史画卷。本书系《中琉历史关系档案》的道光朝系列,涵盖了道光朝六、道光朝七、道光朝八三册,深入梳理了这一时期中国与琉球之间波澜起伏的关系。 道光朝,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一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发展轨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与琉球的关系也面临着新的考验与机遇。本书精选了道光朝大量的原始档案文献,包括官方奏折、外交信函、朝贡文书、海防奏报、海关记录、地方志、以及一些私人记载等,通过对这些珍贵史料的系统整理、深入解读与严谨考证,力求还原这段历史的真实面貌,揭示其内在的逻辑与发展规律。 第一册:朝贡体系下的脉络与互动 道光朝六,聚焦于道光年间(1821-1850年)中国与琉球在传统朝贡体系框架下的互动。虽然西方的冲击日益加剧,但明清以来建立的朝贡体系仍然是维系中国与琉球关系的重要纽带。本册将重点梳理以下几个方面: 朝贡贸易的延续与变化: 深入分析朝贡贸易的运作机制,包括琉球国王遣使进贡的频率、贡品种类、中国朝廷的回赐政策等。同时,也将考察在西方贸易势力渗透的背景下,朝贡贸易所呈现出的新特点,例如部分琉球官员试图利用朝贡之便,进行一些非官方的贸易活动,以获取更多经济利益。本书将通过具体的贸易清单、船只往来记录等,展现贸易额、商品流向以及其中蕴含的经济动因。 册封典礼的象征意义与现实考量: 琉球国王的继位必须经过中国的册封,这是维护其合法性的重要途径。本册将详细描述道光朝几次重要的册封过程,包括册封使团的派遣、舟船的往来、册封诏书的颁布,以及册封仪式在中国和琉球两地的具体流程。通过对册封诏书中措辞的分析,以及中国朝廷在册封过程中体现出的宗主国姿态,来解读朝贡体系的政治象征意义。同时,也会探讨在外部压力下,双方在册封问题上可能存在的微妙考量。 琉球内政与中国的影响: 尽管琉球王国在名义上拥有独立的政治体制,但其内政也常常受到中国的关注和影响。本册将考察中国朝廷如何通过赏赐、训谕、以及对琉球官员的任免建议等方式,影响琉球的政治走向。例如,当琉球出现政治动荡或内部争斗时,中国朝廷的干预程度以及干预方式,都将是重点研究的对象。一些关于琉球官员品级、服饰、官职设置等方面的档案,也将为我们勾勒出中国对琉球政治体制的影响力。 文化交流的渗透与融合: 除了政治经济联系,文化交流也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册将收集和分析与琉球派遣留学生、学者来华学习、中国文化作品在琉球的传播、以及汉字、儒家思想在琉球的普及等相关的文献。通过对这些史料的考察,来展现中国文化对琉球社会的影响,以及琉球如何选择性地吸收和融合中华文化。 第二册:海防危机与外交博弈 道光朝七,则将视线投向了道光年间,随着西方海权国家的东来,中国东南沿海的海防形势日益严峻,这也直接影响到了与琉球的海上联系。本册将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海盗活动与海上安全: 在海洋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海盗活动成为影响海上交通和贸易的重要因素。本册将呈现道光朝期间,中国东南沿海的海盗活动报告,以及中国海军(当时称水师)如何应对海盗、保障海上航运安全的奏折。同时,也会考察海盗活动对琉球海上贸易和与中国交通的影响,以及中国朝廷在保护琉球海上安全方面的考量。 西方船只的窥探与中国海防的反应: 鸦片战争前夕,西方国家的商船和军舰开始频繁出现在中国近海,其中包括琉球附近海域。本册将搜集和分析中国地方官员关于西方船只在琉球沿海活动的侦察报告,以及中国朝廷针对这些情况所采取的海防措施,例如加强沿海巡逻、修建炮台、训练水师等。通过这些档案,可以直观地了解当时中国海防力量的薄弱以及决策者的焦虑。 琉球的地理位置与战略价值: 琉球位于中国与日本之间,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在战略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本册将通过分析中国朝廷关于琉球战略地位的评估报告,以及在应对西方国家扩张时,如何看待琉球的战略地位等文献,来展现中国对琉球的战略考量。例如,在某些时期,中国可能希望利用琉球作为海上防御的前哨,或者防止其被他国控制。 中国对琉球内部事务的关注: 随着西方势力的介入,琉球王国自身也面临着如何平衡与中国、日本以及西方国家关系的选择。本册将考察中国朝廷在得知琉球内部政治斗争、或者与他国发生摩擦时,如何进行评估和干预。例如,当琉球发生内部叛乱或与其他国家发生领土争端时,中国会如何通过外交途径进行协调,或者对琉球施加压力。 第三册:近代阴影下的命运抉择 道光朝八,将聚焦于道光年间后期,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列强对琉球的觊觎以及由此引发的国际关系变化,为琉球的命运蒙上了一层阴影。本册将重点探讨: 西方国家对琉球的初步渗透: 尽管尚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占领,但西方国家在道光朝晚期已经开始对琉球进行初步的渗透,包括派遣传教士、学者进行考察,以及试图建立贸易联系。本册将搜集和分析与西方国家在琉球活动相关的中国官方记录,例如中国驻琉球的官员报告,以及中国朝廷对这些活动的关注和反应。 琉球在华日外交摩擦中的处境: 随着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增强,日本对琉球的态度也逐渐强硬。本册将考察在道光朝晚期,中国和日本在琉球问题上的初步摩擦,以及中国朝廷如何在中日两国之间进行斡旋,以维护琉球的朝贡地位。一些关于两国使节在华谈判、中国朝廷对日本侵扰琉球行为的抗议等文献,将为我们提供重要的信息。 琉球王国自身的挣扎与求存: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琉球王国也试图在夹缝中寻求生存之道。本册将通过分析琉球国王和大臣向中国朝廷发出的求援信件,以及其在处理与中国、日本和西方国家关系时的策略,来展现琉球王国自身的挣扎与求存。例如,当琉球遭受外来压力时,它会如何向中国寻求庇护,或者试图利用中国来制衡其他国家。 对未来走向的预警: 尽管道光朝是中国传统朝贡体系尚能维持的时期,但西方列强的崛起已经预示着旧有的国际秩序即将被打破。本册通过对道光朝晚期与琉球相关的各种档案的梳理,将勾勒出中国与琉球关系未来走向的初步迹象。本册的结尾,将带有对未来更严峻挑战的预警,为后续关于琉球被吞并的系列研究奠定基础。 《中琉历史关系档案(道光朝六、道光朝七、道光朝八 套装共3册)》以其详实的史料、严谨的考证和深刻的分析,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近代中国与琉球历史深处的大门。通过对这些档案的深入阅读,我们不仅能够了解两国之间复杂而多样的关系,更能从中窥见中国近代史的脉络,以及东亚地区在近代化浪潮中的曲折变迁。本书的出版,对于研究中国对外关系史、琉球历史、以及东亚国际关系史的学者和爱好者而言,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学术财富。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当下理解地区互动和国家关系的重要借鉴。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中琉历史关系档案》道光朝的这几册,对于我这样想要深入理解中琉关系历史脉络的读者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我一直对历史文献的解读非常感兴趣,而这本书所收录的档案,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份“窥探欲”。道光朝,正值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内外压力骤增,而琉球作为中国传统的藩属国,其在这种变动中的角色和处境,更是引人深思。 书中的资料非常详实,涉及到海事、贸易、政治、文化等各个层面。我尤其对其中关于琉球遣使赴华的记载很感兴趣,这些遣使不仅是政治上的朝贡,更是文化和技术的交流。通过阅读这些档案,我能够看到,即使在官方层面,两国之间也并非仅仅是简单的政治隶属关系,而是有着更为 nuanced 的互动。例如,对于一些具体事件的处理,书中就展现了双方官员在沟通、协调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这让历史变得更加鲜活和生动。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近代史,特别是晚清外交史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最近有幸翻阅了《中琉历史关系档案》系列中的“道光朝六、七、八”这三册。这套书给我带来的震撼是难以言喻的。它不仅仅是一堆陈旧的档案,而是将一个被历史洪流裹挟、在强权夹缝中求生的岛国,其与中华帝国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以一种近乎全景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 书中对于道光朝时期,中国与琉球王国之间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交往细节,进行了极其详尽的梳理。我尤其关注的是那些关于朝贡贸易的奏折和批复,以及琉球使臣在京述职的各类记录。透过这些文字,我仿佛能看到当年那些身着异域服饰的琉球官员,在紫禁城内小心翼翼地遵循着大清的礼仪,而另一边,清朝的官员们则带着居高临下的姿态,处理着与这个“海外属国”的一切事宜。这些看似日常的往来,却折射出当时东亚世界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在西方列强日益逼近的时代背景下,这种体系内部所存在的裂痕和隐忧。

评分

当我拿起《中琉历史关系档案》的道光朝系列,特别是这三册,我并没有预设太多的期待,只是希望能够对那个时期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然而,阅读过程中的体验,却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这套书将那个年代中琉两国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和详实度展现在我面前。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日常行政和外交细节的记载。例如,关于琉球官员在京城的生活起居、接待规格,以及在处理一些具体的外交事务时,双方官员的沟通方式和所遵循的程序。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却真实地勾勒出了那个时代东亚外交的运作模式。我能够从中感受到,即使在看似稳定的朝贡体系下,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博弈。而琉球王国,则在这之中扮演着一个既要维护尊严,又要寻求生存的角色,其外交智慧可见一斑。

评分

我一直觉得,历史的真相往往藏匿在那些被忽视的角落,而《中琉历史关系档案》道光朝这三册,就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认知空白。作为一名业余的近代史爱好者,我总是在寻找能够提供独特视角的研究著作。这本书所收录的大量一手史料,包括但不限于官方文书、外交信函、琉球方面的奏疏等等,为我理解当时中琉关系的复杂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书中对于道光年间,两国在具体事件上的互动描述,尤其引人入胜。例如,对于一些小规模的贸易争端,或者是在某些国际事件发生时,两国官员之间的沟通和应对方式,都得到了细致的呈现。这让我意识到,我们所熟知的近代史,往往聚焦于那些波澜壮阔的大事件,而忽略了那些构成历史肌理的无数细微之处。这套档案,就如同显微镜一般,将那些被宏大叙事所遮蔽的细节一一放大,让我得以窥见历史更真实的面貌。

评分

阅读《中琉历史关系档案》道光朝卷(六、七、八)的过程,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我并非专业的历史学者,只是一个对历史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但这本书所呈现出的史料深度和广度,足以吸引任何一个对过往有着求知欲的人。道光朝,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琉球王国与中国的关系也因此呈现出不同寻常的复杂性。 书中那些原始的档案,很多都带着历史的痕迹,无论是字里行间的斟酌,还是官僚体系的运作方式,都让我对那个时代的政治生态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琉球王国在接受中国册封、进贡过程中的一些具体仪式和规定,这让我看到了中华帝国强大的文化辐射力和其作为东亚秩序主导者的地位。同时,我也看到了琉球王国在维护自身生存和利益方面的努力,以及其在两大强权(中国和日本)之间寻求平衡的智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