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披露宋世荣“盘根行功”
录形意、八卦历代宗师口授秘诀
内置27条二维码,名家演示即扫既看
形意八卦拳,是贾保寿多年习武、研武集大成之结果。本书在宋氏形意八卦的练法要领基础上,融合了贾保寿习武六十余年来跟随诸多名师习练形意拳、八卦掌的精髓与体悟,形成独特的形意拳技术和理论体系。并且,本书首次披露了宋世荣所传的“盘根行功”桩法。
贾保寿,1936年生,山西介休南贾村人。中国武术八段,国家一级裁判,高级讲师。原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副主席,晋中市武协副主席,介休市武协主席,介休市武术协会训练馆总教练。多年来,培养国内外学员五千余人。
1953年拜太原张克勤学长拳;1958年入山西省武术队,并拜宋氏形意赵永昌学练形意,又得张成秀、张子寿、高升祯、杨隆柱、郝学儒、张春波、王锦全、曲玉生、葛书元、张书田、李桂昌、韩子先、李三元、王瑛等师传授各自所长;1961年至1965年在山西大学受教于陈盛甫,系统掌握了中国传统武术理论及众多拳种和器械。
闻清咸丰间,形意拳之前辈李洛能先生之弟子郭云深先生,与董海川先生遇于京师,苦战三日,未分胜负……始知二者名虽异,其理法则一。二者固交相为用,相辅而实相成者也。当时议决,合为一门。习形意拳者,以八卦掌调剂之,自无偏刚偏进之弊;习八卦掌者,以形意拳辅佐之,则有刚柔相济、攻坚克锐之能。故后之习形意拳者,必及八卦掌,习八卦掌者,必学形意拳。即术家名称,亦以形意八卦,连带呼之。此形意八卦合一之由来,录之以告海内同志。
——《形意母拳》,姜容樵
上部 传习
我的三位老师
形意门言传
八卦门言传
贾保寿拳学知言
下部 功法
盘根行功
盘根解
盘法概要
动作说明
形意八卦练法与诀要
乾卦
坤卦
坎卦
离卦
震卦
艮卦
巽卦
兑卦
附记
后记
“五行拳”是劈拳、崩拳、钻拳、炮拳、横拳五拳的合称,象征着金、木、水、火、土五行,在锻炼时关系着肺、肝、肾、心、脾五脏之按摩活动。应五行相生相克,法简意丰,是形意的基本拳法,被称形意拳之五纲。十二形拳由五行拳化生,故又称“形意母拳”。
一、劈 拳
劈拳属金,是阴阳连环一气之起落,五拳之首,形意拳之始。三体式静为桩,一动成劈拳。劈拳似斧前下劈,起钻落翻性属金,顺则呼吸畅,宣导气血循环无间。养肺顺气,求气畅神足,气和体壮。
步稳臂伸身缩,沉肩垂肘挺腕,指扣掌心缩,虎口要圆。合膝提肛,裹胯落臂,其势为阳。
左脚在前右回身,右脚于前左转还。
二、崩 拳
崩拳属木,是一气之循环往来,有如舟行浪涛之势,又似箭出弦中向前直射之意。 内应肝脏,久练则平气舒肝,两胁舒畅,步履轻捷。
练时半步打法,用时双手握拳随高打高,随低打低,其势阳劲。术谱曰:“两手出洞入洞紧随身,两手不离身,手脚去、快似风,疾上更加疾,打了还嫌迟”。
崩拳势简,一步一组,狸猫倒上树一势回身。
三、钻 拳
钻拳属水,其性曲,有隙即入,无微不至,是一气曲曲流行。
其劲从足到腿循腹上胸,由臂而达于手,两手拨转上钻,如龙突然出水,又似涌泉趵突上翻,上翻似闪,快似闪电,形似突泉,有山倒岭塌之势。。
钻上身体上下相随,手足相顾,又肩肘手腕横生裹力,使人不能攻入。
所诸身内属肾,化拙力,长真劲。
四、炮 拳
炮拳属火,有直无曲之象,是一气之开合。
其劲出胸膛,循臂而达于手,形似烈火炮弹,又似江水拍岸之劲,形最猛,性最烈。
两手出入,穿架前冲,步径斜曲,如龙如蚪,左右互换,有进无退。
取诸身内属心,虚灵心气。
五、横 拳
横拳属土,是一气之聚散,出手若弹击骤出,“横中有直横中藏”,离横诸法不行。
舒身下气,垂肩坠肘,其劲经胸下,循臂而达于手,两手出入,前冲横拨,拧裹含蓄,周身紧劲,上下兼顾以横破直,圆活有力。
取诸身内为脾,养脾土,和五行。
“形意八卦拳”,不是新的拳种,也不是什么门派,是形意门习练八卦掌的传统叫法,八卦门学形意被称为“八卦形意”,互相兼修的历史延续百年。即体现了武术传承博采众长的武术传统,又承载了先辈之间深厚的情谊,所以书名为《形意八卦拳》。
据近代武术家姜容樵先生著《形意母拳》一书有形意八卦合一说:“闻清咸丰间,形意拳之前辈李洛能先生之弟子郭云深先生,与董海川先生遇于京师,苦战三日,未分胜负。时郭之艺已震南北,而自忖终觉不逮,但未见八卦之特长,终未肯屈服。其时董海川先生,亦欲窥形意之优点,故用意比试三日。至第三日,董以掌进,愈变愈广,郭大拜服,遂互相研究数月,始知二者名虽异,其理法则一。二者固交相为用,相辅而实相成者也。当时议决,合为一门。习形意拳者,以八卦掌调剂之,自无偏刚偏进之弊;习八卦掌者,以形意拳辅佐之,则有刚柔相济、攻坚克锐之能。故后之习形意拳者,必及八卦掌,习八卦掌者,必学形意拳。即术家名称,亦以形意八卦,连带呼之。此形意八卦合一之由来,录之以告海内同志。”这段文字,简要记载了形意八卦合一门及形意八卦拳技术体系的最初由来。
形意八卦合一门,集中体现在形意门弟子郭云深高徒张占魁、刘奇蔺弟子李存义、刘德宽,均拜在董海川门下,得八卦掌真传。八卦门方面,董海川弟子以刘凤春从师刘奇蔺,得形意拳真传最多。十九世纪末,郭云深、董海川相继故世,二门弟子继续致力于形意八卦合一门的研究。光绪二十年(1894年),程廷华与耿继善、刘德宽、刘伟样(郭云深弟子)等在北京共议,“合太极、形意、八卦三门为一家。自是时起,此三种拳术,即不分珍域,削除界限。练此拳者,可以兼习他拳,并且可以互相授受”(志然《国术史之一页》)。经过程廷华、李存义、张占魁、刘凤春诸先生的大交流大融会,李存义、张占魁二先生,将形意拳和八卦掌“两拳合一”,形成了形意八卦拳。
1900年李存义来山西,向宋世荣师求教内功并与宋铁麟先师朝夕相处,交流武技。宋氏形意门祖师宋世荣(1849年—1927),字约斋,北京人,拜形意拳李能然师学练形意,1873年,结识燕都刘晓棠先生。从刘晓棠先生处得到武学秘籍《内功四经》,之后反复精研习试、并结合家藏《易筋》、《洗髓》二经,于内功方面专心研究,其后又融会贯通太极、八卦诸拳,独创出了以“盘根”为桩功,“麟角刀”为器械的形意八卦拳术。宋铁麟(1885——1979),宋世德之子,宋世荣之侄,一生好武,以武为乐,技精而性善,至宋铁麟师一生修习,宋氏形意门形意八卦拳更加完善。
师父姓赵名永昌(1921—1993),山西省祁县东观镇人,自幼跟随宋铁麟前辈学练拳术,是华字辈宋铁麟师之高徒。是我省新中国成立后武术专业队队员兼教练,是国家一级武术裁判。1980年,在太原举行的全国武术比赛大会上,以其精功绝艺,展示了宋门绝械“麟角刀”夺得金牌。多年的武术实践中,在拳理、劲力、内容等方面有所创新,充实和发展了宋氏形意八卦拳术。
说实话,我接触武术圈子也有好几年了,各种“秘籍”也看过不少,但像《形意八卦拳》这样能够让人踏踏实实静下心来,回归本源的作品,实在太少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内敛、含蓄,没有夸张的辞藻或夸大的承诺,全是实打实的干货。它没有直接给你一个“万能钥匙”,而是像一位耐心的老前辈,一步一步引导你探索武学的真谛。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五行拳”时,那种层层递进的逻辑构建。从“劈、崩、践、钻、炮”这五种基本劲力的发力机制,到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描述得极其清晰。特别是对“炮拳”的解析,作者强调的不是爆发力的瞬间释放,而是一种蓄势待发的“雷霆之势”,这种理解对我过去那种追求“快”和“猛”的误区,起到了很好的矫正作用。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你如何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武学体系,而不是照搬别人的招式。它鼓励你思考,让你在练习中不断自我修正,这种启发性是任何录像教学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我通常对武术书籍的字体和插图要求很高,因为模糊的图像会彻底毁掉对招式的理解。《形意八卦拳》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印刷质量精良,线条流畅有力,每一个关键动作的受力点和身体姿态都标注得一丝不苟。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还是作者在讲述“内功心法”时的那种近乎于“心法口诀”的境界描述。他没有使用太多复杂的术语,而是用非常诗意化的语言来描述“气沉丹田”后身体内部产生的微妙变化,例如“气如洪钟,声震幽谷”之类的描述,虽然听起来有些玄妙,但结合前面详尽的导引法,你真的能感受到一种内在的稳定和力量的凝聚。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形神兼备”,它不仅教你如何打拳,更教你如何成为一个内心安定、形体协调的习武者。它更像是一份传承,而不是一份商业产品,这种匠人精神在当今的武术出版界,实属罕见,我强烈推荐给所有追求武术真谛的同道中人。
评分这本《形意八卦拳》的武学秘籍,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才勉强看完第一遍,老实说,内容之深奥,远超我此前的想象。它不像市面上那些花里胡哨的“速成宝典”,而是直指核心,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一股沉稳和历史的厚重感。书中对“劲力”的阐述,简直是颠覆了我过去对武术发力的认知。它没有用太多抽象的哲学名词来搪塞,而是将复杂的内劲运行,细致到骨骼、筋膜乃至呼吸的配合,每一个细节都配有详尽的图解和口诀。特别是关于“螺旋劲”的解析部分,作者似乎将毕生功力都倾注于此,把一个原本需要师父口传心授的微妙感觉,用文字尽可能地描绘了出来。虽然初读时会感到有些晦涩难懂,需要反复揣摩,但每当静下心来,对照自身的练习去理解,总能豁然开朗。这本书更像是一部武术理论的圣经,而不是简单的招式汇编,它要求习练者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有沉静的悟性。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动中求静”时所展现出的东方哲学思想,将太极的圆融与形意的直截了当地融合,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如果不是对武学有极大的热情和耐心,恐怕很多人会在前几章就望而却步,但这恰恰是它价值的体现。
评分翻开这本《形意八卦拳》时,我原本是抱着一种近乎挑剔的态度,毕竟市面上充斥着太多挂羊头卖狗肉的武术书籍。然而,这本书的排版和资料的严谨性,立刻让我放下了戒心。它不仅仅记录了拳架的套路,更像是为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搭建了一座通往古典武学殿堂的桥梁。书中对不同流派的“八卦掌”和“形意拳”的源流考证非常扎实,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作为支撑,这使得内容具有了无可辩驳的说服力。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步法”的章节,作者用极其精准的几何学描述,结合人体运动学原理,详细剖析了进、退、裹、劈的每一步如何才能做到“根基稳固,步如粘地”。其中有一段关于“趟泥步”的练习方法,描述得极其生动,仿佛能感受到脚下泥土的阻力和身体的顺势而为。更难得的是,书中对“劲力与意念的统一”这一难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它教会我们如何用意念去引导气血,而不是单纯依靠蛮力。读完这部分,我立刻去空地上尝试,虽然进步有限,但那种“意到则力到”的初体验,确实让人对后续的练习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整体节奏张弛有度,读起来丝毫没有疲惫感。它不像一本纯粹的教科书那样枯燥乏味,反倒像是一部武术史诗的剪影。首先从总纲入手,奠定了整体的哲学基调,然后迅速过渡到实战的应用层面。其中关于“近身缠斗”和“肘靠的应用”那几章,让我看得热血沸腾,同时也深感震撼。作者对于如何在狭小空间内发挥出形意的“顶撞”和八卦的“走转”的结合,进行了极富创意的阐述。他提到了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不求击中,但求破位”,这完全颠覆了传统比武中“打赢”的概念,转而追求对对手结构和平衡的瓦解。我发现,书中的某些段落,如果不是具备一定的武术基础和身体感知能力,确实很难理解其精髓。这说明作者对读者的基础知识是有一定要求的,但也正是这种高标准,保证了真正有志于武学的人才能从中获益良多。对于我们这些在日常生活中练习的人来说,它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度思考框架。
评分不错的商品很好
评分很不错,很好的一本书。
评分很不错,很好的一本书。
评分希望能介绍在多些内容就好
评分如果不是京東超值優惠根本不必邀的書,就一個套路。
评分很不错,很好的一本书。
评分书不错,很好!快递服务不错!满意!
评分书不错,很好!快递服务不错!满意!
评分书不错,很好!快递服务不错!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