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谱剑客.围棋技术情报解密

秘谱剑客.围棋技术情报解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乾胜 等 著
图书标签:
  • 围棋
  • 剑术
  • 情报
  • 解密
  • 武侠
  • 历史
  • 策略
  • 技法
  • 秘籍
  • 中国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体育出版社
ISBN:9787500938378
版次:1
商品编码:10667191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一剑扬眉,灵魂雄起。
  肩负天职,行吟在梦想的舞台,豪放的风骨大开大阖,血性的剑魂、棋士的力量锐不可当。
  大力无形,落子有声,一招一式留下经典般的永恒。纵横棋路,转动宿命的九曲大道。薪火传承,十年轮回,相约最高峰,抚戈论沉浮,时光之手琢玉成器,谱写一阕传奇,震铄一册棋道。
  《秘谱剑客:围棋技术情报解密》一书,收录的全是当今职业棋手实战中的精彩片段。站在梦幻与真实的交点,站在生与死的边缘,挥剑的招式迎风展开,点燃棋盘,黑暗在四周雪崩一样溃散。
  曾在命运的天空下,谁俯首低眉,禅坐如石?谁壮杯激烈、潜龙在渊?多少漫漫长夜,独立孤独与盲点深处,在厄运里寻找真理,钻研棋道,用鲜血洗净伤口,拒绝虚构的玫瑰,填补内心真实的倾斜和缺憾,求得一剑制命的升华。

目录

第一章 几招制胜
第1型 诸葛退兵势
第2型 一路开山势
第3型 倚天屠龙势
第4型 举火烧天势
第5型 杨戬劈山势
第6型 野火燎原势
第7型 移花接木势
第8型 一叶障目势
第9型 新三仙出洞
第10型 荆轲刺秦势
第11型 壮士断臂势
第l2型 力劈华山势
第13型 虎丘剑池势
第14型 八仙过海势
第l5型 猛虎投林势
第16型 醉卧桃源势
第二章 一招制胜
1.巷战
2.轻柔
3.气势
4.变化
5.凌厉
6.侵扰
7.时机
8.忍耐
9.巨变
10.小巧
11.锐利
12.缝隙
13.昏着
14.死地
15.劫叹
16.冲冠
17.连扳
18.惊落
19.求变
20.灵光
21.舞蹈
22.流水
23.气魄
24.连弩
25.活路
26.刚猛
27.神鬼
28.诡秘
29.柔攻
30.呼应
31.飞点
32.飞刀
33.飞箭
34.远慑
35.直线
36.绝顶
37.老将
38.妖术
39.天敌
40.锐气
41.危龙
42.生机
43.目标
44.风格
45.推舟
46.准备
47.强力
48.源点
49.巧防
50.战斗
51.一目
52.冷箭
53.逃龙
54.力战
55.假着

前言/序言


《秘谱剑客:围棋技术情报解密》 引言 围棋,这项古老而充满智慧的东方棋类游戏,自问世以来便以其深邃的战略、精妙的计算以及无穷的变化吸引着无数爱好者。它不仅是一种智力挑战,更是一种哲学、一种艺术,承载着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围棋的技艺不断被挖掘、总结与升华,形成了一套严谨而又灵活的理论体系。然而,真正的围棋精髓,往往隐藏在那些被视为“秘谱”的经典对局、高手的棋谱以及深藏不露的战术思路之中。 本书《秘谱剑客:围棋技术情报解密》并非一本简单的围棋入门指南,也非泛泛而谈的围棋历史介绍。它致力于深入挖掘那些鲜为人知的围棋技艺精髓,如同剑客探寻失传的剑谱,揭开围棋高手的制胜之道。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棋盘的迷雾,洞悉那些决定胜负的关键“情报”,理解高手们在棋盘上布下的深层意图,从而真正领悟围棋的进阶奥秘。 第一章:棋盘上的“情报战”——超越计算的战略布局 围棋的魅力远不止于每一步棋的精确计算,更在于棋手对全局的宏观把握和战略布局。在本书的第一章,我们将重点探讨棋盘上的“情报战”。这里的“情报”并非特指信息不对称,而是指棋手通过棋子的落点、厚薄、配合,以及对对方意图的精准预判,所形成的一种动态的、充满博弈的信息流。 “眼”的战略价值: 每一方棋子最终的目标是形成“眼”以确保生存。但“眼”的形成并非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整个棋局战略的一部分。本书将深入分析不同“眼”的形成方式,以及它们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我们将探讨,看似微不足道的几颗棋子,如何能通过巧妙的连接和配合,形成坚固的“城墙”,阻碍对方的进攻,甚至为自己的进攻提供跳板。例如,在复杂的战斗中,一方棋子如果能通过合理的布局,提前为己方占据多个潜在的“活棋”基础,那么即使在局部出现劣势,也能因为战略上的主动而获得回旋的余地。相反,如果只顾眼前利益,草率地试图围空,却忽视了棋子之间的连接和配合,最终可能因为“眼”的不足而导致全盘崩溃。 厚势的战略含义: 在围棋中,“厚势”是围棋术语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棋子密度大、连接紧密、不易被攻击的棋块。然而,厚势的价值并非仅仅体现在其自身的坚固性,更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战略潜力和对周围局面的影响。本书将通过大量的实战棋例,解析厚势在不同情况下的战略作用。例如,在争夺边角地盘时,一方如果能在中腹形成厚势,这股厚势不仅可以防止对方的侵入,更可以通过向边角施压,迫使对方在局部做出让步,从而间接地扩大自己的实地。这种“以空间换取时间,以厚势驱动实地”的战略思维,是许多高手制胜的关键。 “味道”的战略部署: “味道”是围棋中一个非常形象的术语,它指的是棋子在棋盘上的潜在威胁和发展潜力。一块看似孤立的棋子,如果拥有良好的“味道”,就如同埋藏在棋盘深处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对对方造成巨大的威胁。本书将剖析如何构建和利用棋子的“味道”。例如,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一方棋子如果能通过精妙的配合,将棋子放置在能够威胁对方要害点的位置,即使该棋子暂时无法直接围空,但对方为了应对这种潜在的威胁,就必须花费额外的棋子去弥补,这无形中就消耗了对方的资源,为己方创造了有利的局面。这种“无中生有”的战略威慑,是围棋高手的必备技能。 全局的“气”的平衡: 围棋的本质是一种“气”的争夺。棋子需要“气”才能生存,棋块之间的相互连接也是为了相互支援,形成更大的“气”势。本书将深入探讨如何平衡棋盘上的“气”。它不仅仅是局部死活的“气”,更是全局的“气”势。例如,在局面胶着时,一方棋手如果能通过一次巧妙的弃子,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这次弃子能够连接起之前分散的棋块,形成一股强大的“气”势,从而在局部形成绝对的优势,甚至扭转整个战局。这种“以退为进”,通过消耗和连接来积蓄全局“气”势的战略,是高手们惯用的手法。 第二章:计算的艺术与“读秒”的智慧——超越机械运算的临场判断 围棋的计算能力至关重要,但真正的围棋高手绝不仅仅是计算的机器。在本书的第二章,我们将探讨计算的艺术,以及在压力之下如何做出精准的临场判断。 “官子”的精确计算: 官子阶段是围棋中最容易出现计算失误的环节。一招棋的得失,往往决定着胜负的归属。本书将通过大量的官子棋例,解析官子计算的要领。我们将学习如何辨别不同官子的价值,如何计算得失步数,以及在时间压力下如何做出最有效的选择。例如,在官子阶段,一方棋手需要快速判断哪些棋口能够带来最大的收益,而哪些棋口一旦失误则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通过对不同官子价值的精确计算,棋手可以最大化自己的收益,甚至在看似均势的局面下,通过精妙的官子技巧,一点点蚕食对手的优势,最终反败为胜。 “死活”的攻防策略: 死活问题是围棋最核心的技术之一。本书将不仅仅介绍常见的死活棋型,更重要的是剖析其背后的攻防策略。我们将学习如何根据棋局的整体形势,判断局部棋块的生死,以及如何通过主动进攻或顽强防守,来影响棋块的最终命运。例如,在激烈的战斗中,一方棋手可能需要计算到一个复杂的死活棋型,如果计算失误,可能导致己方数颗棋子被屠戮。因此,在判断死活之前,需要先评估该局部对整个棋局的影响力。是值得全力抢救的战略要地,还是可以暂时放弃的“弃子”?这种对全局的考量,决定了死活计算的优先级和投入程度。 “打劫”的攻防博弈: “打劫”是围棋中最具戏剧性的变化之一。本书将深入解析打劫的技巧和策略。我们将学习如何判断打劫的价值,如何计算打劫的得失,以及如何利用打劫来改变局势。例如,在一些关键的战斗中,一方棋手可能需要通过“打劫”来挽救濒危的棋块,或者通过“打劫”来为自己制造进攻的机会。然而,打劫也存在风险,一旦对方找到了“大劫材”,那么这次打劫就可能导致自己遭受更大的损失。因此,在打劫之前,需要对棋盘上的“劫材”进行充分的评估,并对对方可能采取的应对策略进行预判。 “读秒”下的决策艺术: 在紧张的比赛中,“读秒”是常态。然而,真正的棋手并非在读秒时才开始思考,而是将平时的积累与临场的判断结合起来。本书将探讨如何在时间压力下做出最佳决策。我们将学习如何快速捕捉棋局的关键信息,如何排除干扰,以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最有效的选择。例如,当棋局进入读秒时,棋手往往已经对棋局的走向有了一定的预判。此时,更重要的是保持冷静,根据之前的预判,选择最稳妥或者最有希望的一步棋。避免因为慌乱而出现低级失误,是读秒阶段的关键。 第三章:棋形与效率——棋子组合的“力量美学” 围棋的棋形千变万化,但其中蕴含着效率和力量的哲学。本书的第三章将聚焦棋形与效率,探讨如何通过棋子的组合,发挥最大的棋子效率,形成强大的“力量美学”。 “形”的价值: 围棋中的“形”是指棋子的排列组合所形成的形状。优良的棋形不仅美观,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有效地发挥棋子的作用,提高效率。本书将剖析各种常见的优秀棋形,以及它们在不同局面下的应用。例如,在定式中,许多棋形都是经过无数次实战检验的,它们能够以最少的棋子围取最大的实地,或者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发展潜力。学习和理解这些经典的棋形,是提升棋力的一条捷径。 “轻重”的权衡: 围棋中,棋子的“轻重”是根据其在全局中的价值来决定的。轻的棋子可以被牺牲,重的棋子则需要被保护。本书将深入探讨如何权衡棋子的轻重。例如,在争夺边角的战斗中,一方棋子如果占据了绝对的优势,那么在局部形成的棋子就可以被视为“重”棋,需要重点保护。而如果处于劣势,那么一些分散的、难以形成眼角的棋子,就可能被视为“轻”棋,可以考虑作为弃子,来换取其他地方的利益。这种对棋子“轻重”的精准判断,是避免“顾此失彼”的关键。 “弃子”的战略智慧: 弃子并非简单的放弃,而是为了更大的利益而进行的战略性牺牲。本书将解析弃子的艺术。我们将学习何时弃子,弃多少,以及弃子之后如何最大化收益。例如,在一些复杂的情况下,一方棋子可能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要么损失更多的棋子,要么被对方围取巨大的实地。此时,如果能够准确地计算出,通过弃掉一部分棋子,能够为己方争取到更有利的局面,那么这次弃子就是一次成功的战略部署。 “效率”的极致追求: 围棋的最终目标是围取实地,而棋子的效率直接决定了实地的多少。本书将探讨如何最大化棋子的效率。我们将学习如何避免“空打”、“盲点”等低效的落子,以及如何通过精妙的配合,让每一颗棋子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例如,在围空时,要避免那些虽然围住了地盘,但却因为棋形松散而容易被侵入的“空”。而是要追求那些虽然暂时看起来不算太大,但却非常坚固,且具有发展潜力的“空”。这种对效率的极致追求,是提升棋力最直接的方式。 结论 《秘谱剑客:围棋技术情报解密》并非一本速成的秘籍,它邀请的是那些对围棋怀有真挚热情,渴望深入理解围棋奥秘的读者。通过对棋盘上“情报战”的解读,计算的艺术与临场判断的融合,以及棋形与效率的极致追求,本书旨在揭示围棋高手们在棋盘上布下的种种“秘谱”,帮助读者超越表面的计算,洞察围棋深邃的战略思想。 掌握了这些“技术情报”,读者将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落子,而是能够理解棋子背后的深层含义,预判对方的意图,并做出更具战略性的决策。如同剑客修炼内功,熟练掌握各种剑招,才能在棋盘上挥洒自如,成为真正的“秘谱剑客”,在围棋的广阔世界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制胜之道。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厚厚的书,我首先被那种扑面而来的学术气息所震撼。看得出来,作者在资料搜集和整理上下了极大的功夫,那种严谨的态度简直可以用“工匠精神”来形容。每一章节的布局都显得井井有条,逻辑链条清晰得让人叹服。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复杂理论时所采取的那种层层递进的叙述方式,即便我对某些深奥的理论感到陌生,也能通过作者精妙的引导,逐渐进入那个思维的殿堂。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思想的构建,它引导我去思考棋局背后更深层次的哲学和策略,那种发现新大陆般的惊喜感,是很多同类书籍难以给予的。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充满了文人的雅致和侠客的洒脱,读起来完全没有枯燥的技术手册那种冰冷感。作者似乎很擅长运用比喻和典故,将那些原本抽象的棋理,描绘得如同山水画般生动形象。有时候,我甚至会停下来,反复品味某一个句子的妙处,那感觉就像是在欣赏一幅精心绘制的国画,每一个笔触都蕴含着深意。这种阅读体验是极其愉悦的,它让我意识到,即便是技术性的内容,也可以通过优美的文字来传达,并且达到一种艺术升华的高度。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文学的享受,而非单纯的技能学习。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的触动,是一种关于“传承”的厚重感。它不仅仅是记录了某一种技术,更像是保存了一段历史的记忆。阅读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对前辈的敬畏,以及对这项古老技艺的深深眷恋。每一局棋的解析,都像是在向我们展示过去那些伟大棋手们的智慧结晶。这种历史的沉淀感,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越了单纯的技术指南,它成了一部值得珍藏的文化遗产。合上书卷时,我心中充满了敬意,它让我对这项活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尊重,明白了技术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

评分

我不得不提一下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良苦。很多专业书籍为了追求内容的丰富,往往会在图文排版上有所妥协,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棋盘的示意图清晰明了,标注的重点位置和变化路线都非常精准,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迅速捕捉到关键点。而且,作者似乎很懂得读者的困惑点在哪里,总能在关键的转折处给出非常及时的注解和提示,仿佛身边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耳提面命。这种“以读者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使得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平易近人,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种古朴中带着一丝神秘感的色调,让人立刻联想到武侠小说中那些深藏不露的隐士高人。我拿到书的时候,就被那种厚重的质感吸引住了,感觉里面一定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仿佛在暗示着这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棋谱解读,更是一场揭开某种古老技艺面纱的探险。我期待着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那种对传统文化的热忱和深入骨髓的理解,那种将技术与艺术完美融合的境界。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做得相当考究,字体选择和留白都恰到好处,让人在阅读时有一种非常舒适的体验,丝毫没有被信息轰炸的压迫感,反而像是在与一位智者进行深入的交流,慢慢品味着字里行间的深意。

评分

所以,它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比如以前教你织传统的布,出一本书可能要180张图片,告诉你那个针要怎么弄,你还看不太懂,而现在,连录影带都典藏,你打出来就可以看到了。这些不但不用钱,而且学术知识公共化。

评分

他们有很长一段时间其实是在北洋政府时代,“五四”时代是北洋政府党争的时候,那个环境和后来又不一样。这样的时代环境,不踏入你不可能去捍卫什么。你必须要一脚踏进去,一脚在外面。他们是从“仕”到知识分子过渡的这一代人,他们和后面完全专业的读书人,知识分子不太一样。

评分

所以,它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比如以前教你织传统的布,出一本书可能要180张图片,告诉你那个针要怎么弄,你还看不太懂,而现在,连录影带都典藏,你打出来就可以看到了。这些不但不用钱,而且学术知识公共化。

评分

胡适、傅斯年这一代虽然没有参加过晚清最后的科举,但他们是旧的“仕”到知识分子过渡期产生的人。他们不是以道自认,他们还要以天下自认。他们对于现实的参与很多,虽然严格说起来,他们也没有做过政府的官。胡适先生从他的日记和书信可以看出来,蒋介石其实到后期,一直很想用各种位置把他拉出来。但是傅斯年他们一直都在阻挡,认为应该坚决地推掉。

评分

他们有很长一段时间其实是在北洋政府时代,“五四”时代是北洋政府党争的时候,那个环境和后来又不一样。这样的时代环境,不踏入你不可能去捍卫什么。你必须要一脚踏进去,一脚在外面。他们是从“仕”到知识分子过渡的这一代人,他们和后面完全专业的读书人,知识分子不太一样。

评分

我们这一代的情况跟他们又不一样,“自由民主”已经相当成熟了,好像已经是一个不正自名的东西。而且,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基本上都是受西方的影响,已经慢慢形成了专门的学者。但是,我个人认为,适度对社会问题关心还是很有必要的事情。最近这些年,我觉得台湾因为受学术评价标准影响太大,人跟社会抽离开来。抽离开来,对学术发展有好处,很纯,很严谨,可是也应该对社会有所关心。

评分

选的比较新,有许多不出名的棋手,新奇的招法还是值得看的。

评分

前几年莫拉克台风把一个原住民的村落毁掉了。这个村落在日本统治时期已经有相当毁坏。重建的时候,人们就认为要重建一个更像原来原住民味道的村落,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考察——耳坠、发式、手镯、衣服、屋子等。如果用旧的方法,就是要去台湾三个收藏原住民资料最多的地方去填单子,一个是历史博物馆,一个是中研院的民族学研究所,一个是台大的人类学系。现在不用了,输入“原住民”就可以找到相应的信息。

评分

当然,我也认为西方的汉学家和早期不太一样。早期的汉学大家,基本上比较站在欣赏的角度,我们来共享这个知识,感谢你来和我们一起共享古老文明的智慧。年轻一辈,更试着要接近欧美学术主流,把他研究的中国问题去附和那一部分。附和的好处,是可以做得很漂亮,坏处是这不是它原来的样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