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药材是中药资源领域中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研究对象。本书选取有明确本草考证依据的道地药材品种,依托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常用道地药材及其产区的特征、标准及数字化”项目和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已收集的药材标本,对道地药材基原、道地沿革、道地药材经验鉴别、道地药材显微鉴别、其他产区经验鉴别等相关内容及药材图片进行系统整理,汇编成册,是一本专门介绍道地药材的工具书。本书亮点为涵盖道地产区和其他产区样品图谱,附有国医大师金世元对于道地药材鉴别特征的重点点评,实用性很强,有价值的学术参考价值。
本书共收载30种道地药材,内容包括基原、黄氏道地沿革考、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产地分布数据、道地药材经验鉴别、道地药材显微图谱、金氏点评、其他产区经验鉴别,以及混淆品经验鉴别等。标本均由“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鉴定,主要来源于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采集标本、中药资源中心馆藏标本以及药材市场购买样品。本书共附图390张,包括道地沿革图示、药材性状、鉴别关键点和显微鉴别图等。本书图片清晰、标示精确,文字内容简明扼要,可供从事中药鉴定、资源等领域研究的工作者参考阅读。
黄璐琦,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首席研究员、中药资源中心主任,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专家指导组组长,科技部重点领域中药资源创新团队负责人,部局共建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负责人,曾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组织实施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提出和发展了“分子生药学”和道地药材形成的理论,建立了珍稀濒危常用中药资源五种保护模式。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
1 亳桑皮 1
2 川贝母 6
3 川佛手 18
4 川附子 22
5 川厚朴 28
6 川黄柏 34
7 川黄连 40
8 川羌活 45
9 川天冬 50
10 川芸皮 54
11 凤丹皮 58
12 广陈皮 63
13 杭白芍 67
14 杭白术 71
15 杭白芷、川白芷 79
16 杭麦冬 85
17 化橘红 91
18 江栀子 95
19 江枳壳 99
20 姜黄 103
21 茅苍术 108
22 密银花 113
23 岷当归 117
24 热河黄芩 122
25 山西青翘 127
26 西宁大黄 130
27 阳春砂仁 135
28 云木香 140
29 昭通天麻 144
30 中宁枸杞 149
道地中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一种道地药材的形成,并不是某一时期或某一个人给命名的,它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通过千百年来临床验证总结而来的,其与中医学形成一个优良的理论体系,即医靠药治,药为医用。本书的编写出版,是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常用道地药材及其产区的特征、标准及数字化”的资助下,从建立的“道地药材”对照标本及图谱库中精选材料而成。黄璐琦院士通过文献考证,对道地药材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翔实的论述,并组织参加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的同道广泛收集标本。标本收集不易,除来源于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外,还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馆藏标本、药材市场购买样品等。“道地药材”对照标本均由金世元教授鉴定,保存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标本馆。金世元教授从事中医药事业至今已有77年,2008年被评为“首都国医名师”,2014年被评为“国医大师”,他在道地药材鉴定方面有着独到见解和精辟总结。“道地药材”对照标本蕴含着的中药文化底蕴,代表了老一辈中药专家在“道地药材”方面的认知和感悟,对此我们应该继承传承。因此,将“道地药材”对照标本图谱命名为“黄金”图谱。
本书依据历史公认道地药材精选了30个品种,按照汉语拼音顺序排列,详述其基原、历史沿革、性状鉴别经验以及与其他产区药材的区别等。其中,“基原”叙述道地药材的品种来源及产地加工,对具有道地特色的加工技术给予了详细说明;“黄氏道地沿革考”详述道地药材产区的发展变化,附图标记历史记载的分布产区和道地产区;“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产地分布数据”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统计,该药材产地分布情况描述,目前普查已开展全国31个省938个县,但因为数据为实时填报,可能会出现某种药材重点产区没有注明,特此提示;“道地药材经验鉴别”详述道地药材的传统性状鉴别特征;“金氏点评”详细阐述了金世元教授对相关道地药材产地和质量的指点和评述,体现了道地药材的精髓;“其他产区经验鉴别”言简意赅地叙述了其他产区药材的质量特点;“历史品种经验鉴别”介绍历史上存在但现在已经消失且公认质量很好的药材品种,此项对于研究和恢复经典的“道地药材”具有重要的意义;另还设有“混淆品经验鉴别”“其他经验鉴别”等项。
本书附图390幅,包括药材性状及鉴别关键点图片和显微图片。所有图片均为首次发表,显微图片均由相应道地药材标本制作而成。本书对于从事中药生产、经营、检验、科研、教学等人员来说是一本较有价值的参考书。
编委会
2017年6月
作为一名药学专业的学生,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帮助我理解药材“道地性”的参考书。《道地药材“黄金”图谱精粹》这本书,确实在这一点上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展示药材的形态,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何某种药材在特定地区生长出来的品质最佳。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产地的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环境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例如,对于同一种药材,它会对比不同产地的HPLC图谱,展示其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解释这些差异带来的临床应用上的区别。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加上清晰易懂的图文结合,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道地”二字的科学依据,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这本书对那些希望深入研究药材品质控制和产地鉴定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非常精美,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厚重感,一看就知道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封面上“道地药材‘黄金’图谱精粹”几个大字,透露着一种专业和权威,但又不像那种枯燥的学术著作,反而多了几分艺术气息。“黄金”二字更是点睛之笔,仿佛在暗示这本书所涵盖的药材都是价值连城、药用价值极高的精品。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页的纸质非常考究,触感柔滑,印刷色彩饱满,图片细节清晰得仿佛触手可及。尤其是那些药材的插图,色彩自然,形态逼真,仿佛我置身于药材的原产地,亲眼看到它们在阳光下舒展叶片,或是根系深深扎入泥土。虽然我不是专业的药剂师或中医,但从这些精美的图谱中,我似乎已经能感受到这些道地药材的生命力,以及它们背后蕴含的古老智慧。这本书不光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可以细细品味的艺术品,每一次翻阅都能带来新的惊喜和感悟。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在图片质量上做得非常出色,可以说是市面上少有的高水准。我之前也看过不少关于药材的书籍,但很多图的清晰度不够,或者拍摄角度单一,很难真正看清楚药材的细微特征。这本书的插图,无论是整体形态、局部细节,还是切面、根须,都拍摄得极为清晰,色彩还原度也很高,甚至能看到药材表面的纹理和光泽。这对于我们辨识药材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尤其喜欢书中标注的各种药材特征的放大图,以及一些伪品的对比图。这种细致入微的呈现方式,大大降低了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误判的可能性。可以说,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它教会我如何用“眼睛”去识别,用“心”去感受,从而真正掌握辨别道地药材的本领。
评分这本《道地药材“黄金”图谱精粹》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图谱,不如说是一本充满故事的书。我一直对传统中医药很感兴趣,但往往接触到的资料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碎片化,很难形成一个系统性的认知。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每一种药材时,不仅仅是罗列药性、功效,更会穿插一些关于这种药材的产地历史、人文传说,甚至是一些采药人或老中医的经验之谈。这些生动的小故事,让原本可能略显冰冷的药材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也让我更加理解为什么这些药材会被誉为“道地”。比如,读到关于某个药材的生长环境极为苛刻,需要特定的土壤、气候和海拔才能孕育,我便能想象到药农们是如何辛勤耕耘,才将这份“黄金”般的馈赠带给我们。这种将知识与情感、科学与人文巧妙结合的叙述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让我觉得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而非负担。
评分这套书的设计理念非常人性化,我感觉到编者在编撰过程中,真正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首先,它的内容组织逻辑清晰,从宏观的产地介绍,到微观的药材形态,再到具体的药性功效,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很容易让人理解和吸收。其次,语言表达生动形象,避免了过于晦涩的术语,即使是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阅读。书中的排版也非常舒适,文字大小适中,留白恰当,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压迫感。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在章节的末尾,经常会提供一些小贴士或者相关的知识拓展,比如关于某种药材的储存方法,或者与它相关的养生小常识,这些都是非常实用且贴心的内容,让阅读过程更加丰富有趣,也更能体现出“道地药材”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