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吉本到奥登:古典传统论集

从吉本到奥登:古典传统论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G.W.鲍尔索克 著,于海生 译
图书标签:
  • 古典传统
  • 西方文学
  • 文化史
  • 思想史
  • 文学批评
  • 吉本
  • 奥登
  • 古典主义
  • 论集
  • 文学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90177
版次:1
商品编码:12197673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4
字数:2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G.W.鲍尔索克是西方著名古典学大师,著作等身,在古希腊史、罗马史和近东史上均有卓有影响的著述。
  《从吉本到奥登:古典传统论集》共收录了他的十七篇精彩文章,论述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传统对爱德华·吉本、布克哈特、柏辽兹、卡瓦菲斯、奥登等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西方文化名人的影响,透露了近三百年来古典文化传统在西方知识界的传承和变迁。鲍尔索克文字精湛,古典语文修养极深,常有独具慧眼之见,使得《从吉本到奥登:古典传统论集》成为论述西方古典文化的一部赏心悦目的精品。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第18世纪
第一章 吉本的历史想象
第二章 吉本论衰落中的罗马帝国的内战和叛乱
第三章 关于吉本藏书的一些思考
第四章 守望者:吉本的自传
第五章 苏埃托尼乌斯与18世纪
第六章 赫库兰尼姆和庞贝的重现

第二部分 第19世纪
第七章 手语:那不勒斯的手势和古典时代的手势
第八章 柏辽兹、维吉尔和罗马
第九章 爱德华-里尔在佩特拉
第十章 布克哈特论古代晚期

第三部分 第20世纪
第十一章 新的旧世界
第十二章 诗人C.P.卡瓦菲斯笔下的朱利安
第十三章 卡瓦菲斯和阿波洛尼奥斯
第十四章 新的卡瓦菲斯
第十五章 晚期莫米利亚诺
第十六章 一个现代的伊索
第十七章 奥登论“罗马帝国的衰落”

参考文献
译后记
编后记

精彩书摘

  《从吉本到奥登:古典传统论集》:
  在学者当中,这种对于苏埃托尼乌斯非凡的热情整整持续了一个世纪。彼得·伯曼,格雷菲乌斯的弟子,在1736年推出了他自己的一个版本,其后就是德国学者埃内斯蒂的1748年版本和英国学者奥顿多普的1751年版本。人们很容易理解吉本就他读到的奥顿多普的版本写下的评论:“为什么在有了格雷菲乌斯这一版之后,还要再出新的版本?”①休斯的英语翻译版本在1732年被约翰·克拉克的版本取代,而且后者很快在1739年重印。后来,奥顿多普的版本在1761年重印,而且纳入了奥顿多普版本注释的埃内斯蒂的版本在1775年重印。可以很公平地说,对于苏埃托尼乌斯的专业研究的兴趣在18世纪达到顶峰,以前以及此后均未有此盛况。
  也许在世纪之交阅读过苏埃托尼乌斯(当时格雷菲乌斯的版本仍然相对较新)的人当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就是皮埃尔·贝尔②,他的《历史和批判词典》众所周知,并在整个18世纪多次重印。他为苏埃托尼乌斯所做的条目内容翔实,并与17世纪的某些神职人员作家产生了公开冲突,因为后者并不赞同这位传记作家的过分坦率和偶尔使用的“下流措辞”。在回复这种来自宗教界责难的过程中,贝尔采用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几乎变得司空见惯的看待苏埃托尼乌斯的观点。他认为苏埃托尼乌斯是坦率、真诚和公正的榜样。苏埃托尼乌斯在创作过程中并不加入个人判断,他毫无畏惧地说出他所知道的事实,而且他也不取悦任何人。要让《帝王列传》的一个现代读者将其作者看成一个保持客观的典范,可能多多少少会令人感到惊奇,但这就是18世纪时的情形,当时人们是从贝尔的视角来看待他的。下面是贝尔所说的话(这当然只是其中一部分):“它们始终都是由精心挑选和令人好奇的事实所构成的,并以简洁的方式加以叙述,没有偏离、反思和争论。处处可见客观和诚实的品质,它会让人毫不费力地感觉到,作者无所畏惧也无所期待;在推动他写作的全部动力中,没有任何怨恨或者取悦的成分。这会让具有一流品位的读者感受到一种巨大的魅力……作为一个作家,他找到了保证自己的诚信的艺术,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他在写作过程中并无激情,而是始终保持冷静。”至于那些近乎粗鄙的叙述段落,尤其是涉及皇帝提比略的生活,贝尔评价说:“苏埃托尼乌斯那样详细记录皇帝的放荡行为,完全不是为了证明他喜欢恣意妄为或者热衷于描述它,或者为了让人们怀疑他的诚实和正直而留下不必要的痕迹。这只是表明,他是一个非常坦率也非常真诚的人。”
  ……

前言/序言

  构成本书的17篇论文,源自对古代世界及其历史更专业化的研究。它们不仅反映出我的个人兴趣和研究领域,也例证了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古典时代在现代思想与文学中一直很重要,而且在今天仍然重要。这里收集的文章跨越三个世纪——从18世纪到20世纪,并按时间顺序加以细分。但是,它们具有与其研究过程密切相关的内在一致性。
  研究罗马帝国的历史学家会非常重视吉本,这一点儿也不奇怪。从我最初研究奥古斯都帝国开始,他所著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就提供了一个相关历史性解释和说明的非凡标准,而且无论是在今天还是在其当初问世之际,这一结论都同样成立。我研究吉本并撰写论文的时间跨度长达30年,本书所收录的其他两篇侧重于18世纪的专题文章,也和它们密切相关——一篇是有关苏埃托尼乌斯和塞缪尔·约翰逊的,而另一篇是有关在赫库兰尼姆和庞贝的发现。塞缪尔·约翰逊似乎对吉本没有多少兴趣,而吉本对意大利坎帕尼亚①考古发现也没有表现出什么兴趣。不过,约翰逊为欧洲文学传记树立了一个新标准,而且在这方面,他是受到了一个和普鲁塔克属于同一时代的大师级古典传记作家的影响。在那不勒斯附近地区的发现,对18世纪的艺术和思想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和那位英国艺术爱好者的努力尤其密不可分。传记学和考古学在过去占据了我大部分时间,而这也是我积极探讨这些主题的原因。我热切地希望这些有关苏埃托尼乌斯和庞贝的文章对于18世纪古罗马世界的研究而言,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在有关卡瓦菲斯①的一系列研究文章当中,吉本的影响和作用显然十分突出,而我的朋友戴安娜-哈斯也匠心独具地出版了卡瓦菲斯有关吉本的注释。卡瓦菲斯不仅是一个热衷于性爱题材的诗人(他可能也因此格外名声大噪),也是致力于探索罗马和拜占庭帝国和复杂的古代希腊世界的诗人。我自己对于古代晚期的研究,让我一次又一次地接触到卡瓦菲斯的相关作品。在卡瓦菲斯看来,吉本,连同希腊历史学家帕帕里戈普洛斯,都是研究古代晚期和拜占庭世界关键性的现代历史学家。这个专心致志而又充满想象力的诗人显然不满足于二手来源。他坚持回到古代文本中寻找真相。吉本经常成为他在这方面的向导。
《从吉本到奥登:古典传统论集》并非一本涵盖了以下内容的图书: 这本书籍并非一部详细梳理古希腊罗马神话谱系的作品。它不包含对宙斯、赫拉、波塞冬、哈迪斯等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及其各自掌管领域进行的全面考证;也不涉及珀尔塞福涅与冥府的每一次往返,阿波罗与达芙妮的追逐,或是俄狄浦斯王命运多舛的悲剧起源。读者无法从中找到关于希腊英雄如赫拉克勒斯、阿喀琉斯、奥德修斯传奇事迹的逐一叙述,也无缘深入了解特洛伊战争前后各方势力的恩怨纠葛。关于斯巴达王后海伦的绝世容颜如何引燃战火,或是帕里斯的选择所带来的致命后果,这些具体的神话故事细节,都未被收录于本书。 同时,此书也非一本对古希腊罗马哲学思想进行系统性阐述的专著。它不包含对苏格拉底对话法的精妙解析,柏拉图“理型论”的形而上学深度探讨,亚里士多德逻辑学、伦理学或物理学理论的框架性介绍。读者无法从中系统性地了解赫拉克利特的“变化”哲学,巴门尼德的“永恒不变”论,或是伊壁鸠鲁享乐主义的精髓。对于怀疑论、斯多葛主义、犬儒主义等不同哲学流派的核心观点、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说演变,本书也未进行深入的探究。古罗马时期的斯多葛派哲学家如塞涅卡、爱比克泰德,或是卢克莱修的《物性论》,这些哲学遗产的详细论述,均不在本书的讨论范围之内。 此外,本书也并非一本专注于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的赏析与解读集。它不包含对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与《奥德赛》的宏大叙事、英雄主义精神或海洋民族的生存困境的细致分析;亦不涉及维吉尔《埃涅阿斯纪》中罗马民族起源的史诗性构建,或是奥维德《变形记》中神话故事的寓言式解读。对于古希腊悲剧作家如埃斯基勒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的作品,例如《俄瑞斯忒亚》、《俄狄浦斯王》、《美狄亚》等经典剧作的人物塑造、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的深入剖析,本书皆未涉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讽刺艺术,品达的颂歌,以及希腊化时期与罗马时期文学发展的脉络,这些文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均非本书所涵盖的内容。 这本书亦非一本探讨古典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的艺术史读物。它不包含对帕特农神庙的柱式结构、黄金分割比例的运用,或是古罗马万神殿穹顶工程的独创性及其技术成就的详细介绍。读者无法从中找到关于米洛的维纳斯、掷铁饼者等著名雕塑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历史背景的解读。对于庞贝古城壁画的色彩运用、叙事风格,以及古罗马时期陵墓艺术的演变,这些视觉艺术的丰富内容,也均未被本书包含。 最后,本书也不属于一本讨论古典哲学、文学、艺术在后世的传播与影响,或是古典对现代及当代文化所产生启示的跨文化研究著作。例如,它不包含对但丁、莎士比亚、弥尔顿等后世巨匠如何汲取古典养分,如何将其融入自身创作的案例分析;也不涉及古希腊民主思想、罗马法体系对西方政治文明的深远影响的讨论;更不会深入研究古典理性主义精神在启蒙运动中的复兴,或古典主义美学原则在不同艺术流派中的变奏与演变。关于古希腊神话如何影响欧洲绘画、文学和音乐,或是罗马历史人物的传说如何在历史长河中被不断重塑与解读,这些具有广阔视角的跨学科探讨,都不在本书的考察范畴。

用户评价

评分

一本包罗万象的古典学巨著,深入探讨了西方文学的源远流长与演变,从古罗马的辉煌到近现代的传承,每一篇文章都像一次精妙的学术考古,将尘封的经典一一挖掘,并赋予其崭新的生命力。作者以其深厚的学养和敏锐的洞察力,将吉本那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奥登诗歌中对古典意象的化用巧妙地联系起来,揭示了古典传统并非一成不变的僵化遗迹,而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被重新诠释、吸收和转化的活态有机体。书中对荷马史诗、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等源头性文本的分析,细致入微,既有对文本本身的深刻解读,又不乏对后世文学如何回应、借鉴乃至颠覆这些经典的精彩论述。读罢这些章节,仿佛与古人对话,又如同置身于一个庞大的文学家族之中,感受到跨越时空的文化血脉。这种将历史跨度与文本深度融为一体的写法,对于任何一位对西方文学抱有兴趣的读者来说,都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智识盛宴,能够极大地拓展我们对文学史的理解维度,激发我们对经典文本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望。

评分

此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经典”的传承与创新。作者以吉本的史诗性视角和奥登的现代性关怀作为锚点,串联起数千年的西方文学史,展现了古典传统如何被不同时代的伟大作家所“驯化”和“再创造”。我尤其欣赏作者对文本之间复杂关系的梳理,他不仅仅是孤立地解读每一部作品,而是着力揭示它们之间的对话、互文以及由此产生的意义生成。例如,书中对乔叟笔下对古罗马神话的化用,以及对马拉美诗歌中对拉丁格律的实验性借鉴,都生动地说明了古典文本是如何在新的语境下获得新的生命。这种“对话”式的研究方法,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发现的惊喜,仿佛在拆解一个巨大的文学谜题,每一篇文章都是其中的一块关键拼图。对于那些对文学史脉络梳理感兴趣,并且希望深入理解文学是如何在历史中不断发展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启蒙之作,它教会我们如何去“听”见古典在现代的回响。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翻阅一本学术论著,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跨越世纪的对话。作者的笔触时而严谨审慎,如同解剖刀般剖析文本的肌理;时而又洋溢着热情,仿佛一位沉醉于古典之美的鉴赏家,引领我们领略那些被时光洗礼过的文字的独特魅力。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未将古典传统视为一个孤立的概念,而是着重探讨了其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再生”与“变形”。例如,对普鲁斯特小说中对古希腊悲剧元素的重构,以及对现代诗人如何从拉丁诗歌中汲取灵感的论述,都展示了古典意象穿越时空的生命力。这种对“古典”概念的动态化理解,打破了传统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刻板印象,使得文本的解读更具开放性和启发性。书中对一些看似冷僻的古代文本的详尽分析,也足以证明作者在资料搜集和文献考证上的巨大投入,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更为立体和丰富的古典世界,让我们窥见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忽视却依旧闪耀的珍珠。

评分

这是一本能让你重新审视“经典”二字的著作,它并非简单的罗列古代名篇,而是以一种充满活力的姿态,探讨了古典传统如何渗透、影响、甚至重塑西方文学的面貌。作者的论述逻辑严谨,分析深入,但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让你在阅读专业分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字本身的温度。书中的一些论证,比如如何从古罗马修辞学中追溯到近代的文学理论,或者如何从古代的叙事模式中看到现代小说的影子,都极其富有启发性。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时代作家如何“对话”古典的描绘,这种跨越时空的学术对话,充分展现了文学传统的生命力。它让你明白,所谓的“古典”,并非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活生生的、不断被激活和转化的文化基因。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是一种智识的探索,也是一次审美的涤荡,它能帮助你构建起一个更宏大、更精密的文学地图,让你在未来的阅读中,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那些来自远古的诗意回响。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了“古典传统”并非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被重新协商和定义的文化遗产。作者以其卓越的史识和精湛的文笔,勾勒出一条清晰而丰富的文学演变脉络,从吉本的宏伟叙事到奥登的精巧抒情,中间穿插着无数动人的篇章和重要的转折点。每一篇独立的评论,都像是作者精心打磨的一枚古币,上面刻满了历史的痕迹和思想的光辉。他善于从细微处着眼,捕捉古典元素在不同作品中的微妙变化,并以此勾勒出宏观的文学趋势。例如,他对不同时代诗人如何处理“悲剧”这一古典母题的分析,就展现了作者对文学史发展中“不变”与“变”的深刻理解。这本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见解,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读者对文学史的兴趣,鼓励我们去追溯那些隐藏在现代作品背后的古老源头,去感受文学跨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对于任何渴望深入理解西方文学精髓的读者,这本书都是一份不容错过的珍贵礼物。

评分

活动价,买回来收藏,长长见识。

评分

希望这个系列再接再厉

评分

经典的古典学研究

评分

因为奥顿购入。

评分

活动价,买回来收藏,长长见识。

评分

经典的古典学研究

评分

活动价,买回来收藏,长长见识。

评分

希望这个系列再接再厉

评分

活动价,买回来收藏,长长见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