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意] 蒙台梭利 著,柔依 译
图书标签:
  • 蒙台梭利
  • 早期教育
  • 亲子教育
  • 0-3岁
  • 教育方法
  • 幼儿教育
  • 儿童发展
  • 家庭教育
  • 蒙台梭利教学
  • 育儿知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1692447
版次:1
商品编码:12198105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轻型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是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专著,是她对自己亲手创办的“儿童之家”的经验总结。在书中,她向父母、教育工作者介绍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指导原则,传授了如何“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自由地学习”,孩子能培养自己的秩序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作者简介

玛丽娅·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年):意大利儿童教育家,女医生,医学女博士,女权主义者,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
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源自于她在早教工作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儿童自发性学习行为总结而成。1907年1月,她创办了 “儿童之家”,系统地进行教育实验,后相继开设其“儿童之家”,在意大利产生了很大反响。她倡导学校应为儿童设计量身定做的专属环境,并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在世界各地引发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似乎一夜之间,全球建立许多蒙台梭利学校。1929年8月,国际蒙台梭利协会成立,蒙台梭利亲自担任主席。


目录

第一章 孩子的出生是一个完美的谜
新生儿的出生与保护 / 002
重视儿童精神胚胎的发育 / 005
关注婴幼儿心理胚胎期 / 007
神奇的五大潜能 / 009
无穷无尽的智慧 / 011
新生儿呵护的着重点 / 015
第二章 培养孩子各种能力
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 / 020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 025
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 030
发挥孩子的想象力 / 035
培养孩子的阅读与书写能力 / 042
运动对孩子的意义重大 / 046
开启孩子的语言之门 / 048
第三章 让孩子健康成长
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肯定 / 058
儿童对外部秩序具有敏感性 / 061
儿童对内部秩序的认识 / 069
让幸福感围绕孩子 / 072
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 077
如何构建孩子的心灵 / 080
儿童智力的发展 / 083
早教决定人的一生 / 089
适时适度地夸奖孩子 / 091
第四章 关于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心理创伤会导致成年时的某些疾病 / 098
要控告成年人 / 101
儿童具备强烈的创造能力 / 105
儿童所需的东西很简单 / 109
怎样教育娇生惯养的孩子 / 112
孩子为什么要撒谎 / 116
成人不当行为造成儿童的恐惧和自卑 / 120
儿童心理成长的不同阶段 / 124
第五章 如何照管好你的孩子
照管孩子要一切回归自然 / 130
清洁的环境是孩子生存的保障 / 133
让孩子拥有良好的睡眠 / 136
怎样培养孩子的爱心 / 139
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 142
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的世界 / 150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 153
教育要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 / 156
怎样对待孩子的错误 / 158
教师该如何带孩子 / 167
第六章 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尊重孩子
怎样认识你的孩子 / 180
让孩子按自己的节奏发展,大人不要代劳 / 182
让孩子来参与我们的生活 / 184
让孩子充分享受应有的权利 / 187
保护儿童的自尊心 / 189
父母摒弃让孩子补偿的心理,找回平常心 / 193
爱是一种情感,还是一种行为、方法和艺术 / 195
相信孩子本身的自觉性 / 198
第七章 “儿童之家”的教育方法
奖惩方法 / 202
练习安排时间 / 205
儿童的手工劳动 / 209
让儿童亲近自然 / 212
怎样给孩子上课 / 215
充分利用教学用具 / 219
通过实物进行感觉训练 / 222
建成 “儿童之家” / 227

精彩书摘

关注婴幼儿心理胚胎期
我们知道,“生理胚胎期”是指一个胎儿从肉眼看不见的受精卵开始逐渐分裂出许多细胞,形成各种器官,后发育成人的整个生长过程。同样,“心理胚胎期”是指婴幼儿经过吸取外界信息的刺激,不断积累材料,形成众多感受点,后产生心理活动的过程。在婴幼儿的心理胚胎期,婴幼儿经历了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转变,也逐渐形成了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能力,并且这一时期也是婴幼儿的需要、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0~3岁(包括胎儿期)这一时间段被认为是婴幼儿“心理胚胎期”。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婴幼儿“心理胚胎期”的发育成熟有赖于丰富的社会心理刺激。经实践证明,社会心理刺激相当于维生素,给婴幼儿“心理胚胎期”智能发育提供养分。一般情况下,社会心理刺激为婴幼儿提供了:“游戏”的刺激、“好奇心”的刺激、“动作”的刺激以及“语言”的刺激。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忌讳的事情是家长强制孩子学习那些死板的知识,我们应该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通过玩耍的形式来教他们知识,例如:搭积木、玩魔棍、剪纸等,这些游戏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所以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形成有利的刺激,既可以使婴幼儿的大脑皮层得到兴奋的刺激,又能培养孩子的实际操作能力。
另外,好奇心作为孩子智能培养的先决因素,我们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给他们讲一些新奇的故事。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的展开,让孩子一步步地解决已有的疑问和悬念,从而使孩子获得新鲜的知识,懂得更多的道理。
婴幼儿时期要进行对手、眼、耳等动作方面的训练,通过耳听、口辩、手动多方面的协调配合来激发孩子的意识。
我们知道语言感知能力、运动能力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培养在婴幼儿时期十分重要,其中,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因为,只有当语言能力提高了,孩子的智力水平才会越来越高。
神奇的五大潜能
对婴儿潜能的开发研究目前尚属于世界前沿领域,科学家们已经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他们突破性的成果在于打破人们对待婴儿的传统观念和习惯,不断更新早期教育的概念和内涵。经研究发现,每一个诞生的小生命都具有让我们无法想象的潜能。
一般而言,新生儿具有五大神奇的本领:
一、模仿能力
在新生儿出生八小时后,看到母亲吐舌头,他就能够模仿出来。
二、分辨声音方向能力
在新生儿没有睡觉的状态下,在离他十到十五厘米的距离处,摇晃装有少量玉米或黄豆粒的小盒子,孩子听到盒子里发出的声音,就会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转头,或眼睛向那个方向看去。调比较高的声音更能吸引新生儿,他喜欢听人讲话,当妈妈叫他时他就会向妈妈转过头去。当然,如果家长给新生儿每天读书,他们会产生阅读的兴趣,这种兴趣对其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样会使他的专注力、语言能力的发展比同龄孩子超前。
三、注视与追视能力
新生儿经常眨着眼睛,他们喜欢看颜色鲜艳的东西,例如,红球或黑白分明的靶心图、条形图、字母等等,他们尤其喜欢看图书。他非常喜欢看人的脸庞,特别喜欢妈妈的慈祥的笑脸。我们平时的经验表明,我们戴上眼镜比不戴时更能吸引他;当我们在婴儿眼前晃动红球时,他的目光和头部也随着移动。
四、触觉、嗅觉、味觉能力
婴儿喜欢被妈妈紧紧地搂在怀里,当妈妈把手放在哭闹的婴儿腹部并轻轻按住婴儿的两个上臂时,他就会停止哭泣。对酸、苦、辣、咸的味道,婴儿都有不愉快的表情,说明婴儿能够辨别出来不同的味道。在实验中发现,当婴儿闻到一种气味时,会出现心率加快、活动量改变的情况。婴儿也能区分哪个是自己母亲的奶水。在健康的状态下,婴儿会盯着你笑,同时喜欢吸吮手指或去抓紧说话人的手指。
五、运动能力
新生儿先天具有许多运动本领。例如他们具有爬行反射、行走反射、游泳反射、牵拉反射等本能。如果将手抵住趴在床上的婴儿的双脚,他们就能趁机向前爬;将孩子直立在床上,扶住他的腰,他就会自己向前迈步,走得比较好的就像在散步似的;水下分娩的婴儿可以自由地在水中游来游去而呛不到自己;如果将食指让婴儿抓紧,我们趁机将食指提升,婴儿会抓紧食指在空中悬挂几秒钟,就如同人类的祖先能够悬挂在高高的树枝上一样。
这五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训练,它们会在几个月后自动消失,但反之,我们抓住关键时期进行训练,婴儿的这种先天能力就会变成后天的本领。研究者对新生儿能力的发现,是我们对自身认识的又一次里程碑式的进步。新生儿能力的发现为我们科学地开发新生儿的潜能提供了依据,有人将这一发现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相媲美也不足为奇。但我们要强调一点,对新生儿潜力的开发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来进行。
……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 导言:拨开迷雾,迎接一场教育革命的曙光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教育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承载着传承知识、塑造人格、开启未来的使命。然而,在漫长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教育模式,尤其是针对幼年儿童的早期教育,常常陷入一种“灌输式”、“成人中心化”的误区。教师仿佛是知识的源泉,而孩子则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的天性、兴趣、发展节奏,往往被忽视,甚至被压抑。这种模式不仅扼杀了孩子宝贵的学习热情,也未能真正挖掘出他们内在的潜能。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玛丽亚·蒙台梭利博士,一位杰出的意大利医生、教育家,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世界教育界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她并非凭空臆想,而是通过对大量儿童,特别是那些被社会忽视的孩子的细致观察和深入研究,抽丝剥茧,揭示了儿童内在的学习规律和发展需求。她所创立的蒙台梭利教育法,以其独特的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和人性化的教育环境,彻底颠覆了人们对早期教育的传统认知,引领着一股全新的教育思潮,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无数的家庭和教育机构。 本书,将带您走进蒙台梭利博士波澜壮阔的教育探索之旅。我们将拨开笼罩在早期教育上的层层迷雾,一同迎接一场真正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革命的曙光。这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一次充满智慧与启发的体验,一次对生命成长奥秘的深度解读。在这里,您将看到儿童被赋予前所未有的尊重和自由,看到他们如何通过自我引导,在充满秩序和爱的环境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第一章:天才的种子——儿童内在的学习机制 在蒙台梭利博士的理念中,儿童绝非一张白纸,等待成人去描绘。相反,他们是天生的学习者,内蕴着强大的生命力和自主发展的驱动力。本章将深入剖析儿童内在的学习机制,揭示他们是如何以一种独特而高效的方式,在生命最初的几年里,构建起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敏感期:生命绽放的黄金时期 我们常常惊叹于蹒跚学步的婴儿,如何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复杂的语言,或是为何孩子会对某些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而对其他事物则漠不关心。蒙台梭利博士将这些现象归结为“敏感期”。敏感期是儿童在特定发展阶段,对某种特定事物或技能产生异常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吸收能力的时期。例如,语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细节敏感期等等。这些敏感期并非随机出现,而是遵循着儿童内在的发展规律,就像植物在特定季节才会开花结果一样。理解并把握儿童的敏感期,是成人能够事半功倍地引导儿童学习的关键。本章将详细介绍各种主要的敏感期,并指导家长如何观察和识别孩子处于何种敏感期,以及如何在这些时期提供最适宜的支持。 吸收性心智:如同海绵般的学习能力 婴幼儿时期,儿童的心智仿佛一块巨大的海绵,能够不知不觉地、主动地吸收周围环境中所有的信息,包括语言、文化、行为模式、情感等。这种吸收性心智与成人有意识的学习方式截然不同,它是一种无意识的、全方位的学习过程。蒙台梭利博士强调,成人不应该试图“教”给孩子什么,而应该创造一个“允许孩子学习”的环境。因为孩子本身就拥有强大的学习能力,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能够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环境和适宜的材料。本章将深入探讨吸收性心智的运作机制,解释为何儿童能够如此快速地掌握复杂的知识,以及成人如何避免干扰这种自然而然的学习过程。 内在的秩序感:构建稳定世界的基石 儿童对秩序有着近乎本能的需求。他们喜欢事物的固定位置,喜欢有规律的活动,不喜欢突如其来的改变。这种对秩序的需求,并非源于成人强加的规则,而是儿童内在发展的一种自然表现。通过建立内在的秩序感,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建立安全感,并逐步发展出自我控制和组织能力。蒙台梭利环境的设计,正是充分考虑到了儿童的这种秩序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稳定、可预测、有条理的学习空间。本章将阐述秩序感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家庭和教育环境中培养儿童的秩序感。 第二章:自由与纪律的统一——蒙台梭利教育的基石 “自由”与“纪律”,在很多人看来是相互矛盾的概念,尤其是在谈论儿童教育时。然而,蒙台梭利博士却巧妙地将它们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她所倡导的自由,并非放任自流,而是“自由地在规则内活动”;她所理解的纪律,并非强制性的服从,而是“内在的自我约束”。本章将深入探讨自由与纪律在蒙台梭利教育中的辩证关系,揭示如何通过自由来培养自律,如何通过纪律来保障自由。 受保护的自由:自主选择与自我负责 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原则之一是赋予儿童选择的自由。孩子可以自由选择工作(即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活动),自由选择工作的地点、持续时间,以及与谁一起工作。然而,这种自由并非没有边界。它必须在尊重他人、尊重环境的原则下进行。成人需要为儿童提供安全、适宜的学习环境,并设定清晰的行为界限。当孩子能够自由地选择并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时,他们便能逐渐学会自我负责,发展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章将详细阐述“受保护的自由”的具体实践方式,包括如何设置教室环境,如何制定适宜的规则,以及成人在此过程中应扮演的角色。 内在的纪律:自我约束与内在秩序的形成 真正的纪律并非源于外部的强迫,而是源于内在的自我约束。当孩子通过自由的探索,逐渐理解了事物的规律,建立了内在的秩序感,并且在受保护的自由中学会了尊重他人和环境时,他们自然会产生内在的纪律。这种纪律不是压抑,而是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的体现。蒙台梭利环境中的“工作”本身,就蕴含着引导儿童走向内在纪律的设计。例如,工作的完整性(从准备到收拾)、活动的有序性,都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本章将深入分析内在纪律的形成过程,以及成人如何通过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引导,帮助孩子发展出强大的内在纪律。 “工作”的意义:非游戏化的学习体验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我们常听到“工作”这个词,它并非指成人意义上的劳作,而是指儿童在环境中自主选择、独立完成的学习活动。这些“工作”经过精心设计,既具有教育意义,又能吸引儿童的兴趣,让他们在其中获得成就感。与传统的游戏不同,蒙台梭利的工作更强调专注、重复、精确和独立完成。这种“工作”的体验,能够极大地培养儿童的专注力、耐心、毅力以及对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本章将详细介绍蒙台梭利教育中“工作”的特点,以及为何这种“工作”模式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第三章:环境的力量——“准备好的环境”与教具 环境对儿童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蒙台梭利博士深知这一点,因此她倾注大量精力设计并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准备好的环境”。这个环境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布置,更是一种理念的体现,旨在最大限度地支持儿童的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本章将带您走进蒙台梭利教室,感受“准备好的环境”的神奇力量,并了解那些经过精心设计的教具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准备好的环境”:安全、有序、美观与自由 蒙台梭利教室被誉为“儿童的第三位老师”。它被设计成一个安全、有序、美观、充满吸引力的空间,每一个角落都经过精心考量,以满足儿童发展的需求。从家具的高度、材料的摆放,到色彩的搭配、光线的运用,都旨在让儿童感到舒适、自在,并能够自主地进行探索和学习。本章将详细介绍“准备好的环境”的关键要素,包括其功能性、美观性、以及如何营造一个鼓励儿童独立和探索的氛围。 蒙台梭利教具:科学的设计与教育的智慧 蒙台梭利教具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载体。它们并非一般的玩具,而是经过科学设计,旨在帮助儿童独立掌握某个特定的概念或技能。这些教具通常具有隔离性(每次只关注一个概念)、控制错误性(儿童可以自己发现和纠正错误)、以及美观性(吸引儿童的兴趣)。从粉红塔、棕色梯,到串珠、几何图形,每一样教具都承载着蒙台梭利博士对儿童学习规律的深刻理解。本章将详细介绍不同领域(日常生活、感官、数学、语言、科学文化)的经典蒙台梭利教具,并解释它们是如何巧妙地引导儿童进行学习和发展的。 观察者的角色:成人作为引导者而非灌输者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成人的角色至关重要,但并非扮演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蒙台梭利博士将成人定位为“观察者”和“引导者”。他们需要通过细致的观察,了解每个孩子的需求、兴趣和发展状况,然后适时地提供支持和引导,而不是直接传授知识。成人要学会“示弱”,把舞台留给孩子,让他们有机会去尝试、去探索、去犯错、去纠正。本章将深入探讨成人在蒙台梭利教育中的观察技巧、引导策略,以及如何与孩子建立积极的关系。 第四章:全面发展的基石——身心灵的和谐成长 蒙台梭利教育并非仅仅关注学术知识的获得,它更着眼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心智、情感和社会性等多个层面。本章将阐述蒙台梭利教育如何通过科学的实践,促进儿童身心灵的和谐成长,帮助他们成为一个完整、独立、有爱心的人。 身体的发展:运动、协调与自信 儿童早期的身体发展是心智发展的基础。蒙台梭利教育高度重视儿童的身体发展,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运动机会,如爬行、行走、攀爬、操作教具等,帮助孩子发展大肌肉和小肌肉的协调性,提升身体的灵活性和力量。同时,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某项身体活动时,也会极大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感。本章将介绍蒙台梭利教育中促进身体发展的具体活动和环境设计。 心智的启迪:专注、逻辑与创造力 蒙台梭利环境的设计,特别是教具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儿童心智的发展。通过反复操作教具,儿童能够逐渐建立起逻辑思维能力,理解抽象概念,并发展出强大的专注力。同时,蒙台梭利教育所倡导的自由探索和自我选择,也为儿童的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章将重点讲述蒙台梭利教育如何通过“工作”来培养儿童的专注力、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情感的滋养:独立、自信与同理心 一个安全、尊重、充满爱的环境,是儿童健康情感发展的沃土。在蒙台梭利教室里,孩子被赋予尊严,他们的感受被认真对待,他们的错误被视为学习的机会。这种体验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健康的自我认知,培养独立、自信的品格。同时,通过与同伴的互动,以及成人树立的榜样,孩子也能逐渐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培养同理心和社会交往能力。本章将探讨蒙台梭利教育如何滋养孩子的情感,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社会性的发展:合作、尊重与责任 蒙台梭利班级是一个小型社会。在这里,孩子学会了如何与不同年龄段的同伴相处,学会了合作完成任务,学会了尊重他人的劳动和空间。通过参与集体活动和日常事务,孩子也逐渐培养起责任感,理解自己是群体的一部分,并对集体的和谐负有责任。本章将深入剖析蒙台梭利教育在培养儿童社会性方面的具体实践,以及它如何为孩子未来的社会融入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点亮生命的火炬,与孩子一同成长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并非一套僵化的教条,而是一种充满智慧、尊重生命、引领成长的教育哲学。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看到儿童内在的光芒,学会如何与他们一同成长,而不是试图去塑造他们。 阅读本书,您将不仅仅是了解到一套教育方法,更重要的是,您将获得一种深刻的教育启示,一种对生命本质的全新认知。您将学会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父母,一个更好的教育者,如何与您的孩子一起,在自由与爱的滋养下,共同探索生命中最美好的旅程,点亮他们生命中那支永不熄灭的火炬。让我们一同踏上这段充满智慧与启发的旅程,为孩子的未来,播种下最珍贵的种子。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仿佛找到了失散多年的精神伙伴。作者以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描绘了早期教育的美好图景。它不仅仅是一本教育指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不再将孩子视为需要“塑造”的对象,而是将他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生命。书中关于“混龄教育”的探讨,让我大开眼界,原来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一起,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形成一种天然的社群感。这与我过去认为的“同龄段才适合一起玩”的观念截然不同。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关于“环境创设”的部分,作者细致地描述了如何为孩子打造一个安全、有序、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不仅仅是物理空间,更是包含着情感支持和精神鼓励。我开始反思自己家中的环境,试图做出一些调整,让它更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这本读物,让我看到了教育的艺术性,也让我更加热爱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刻。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内心其实是带着些许迷茫和期待的。市面上关于早期教育的书籍琳琅满目,但很多都停留在方法论的层面,缺乏对教育本质的探讨。然而,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不同的风景。它没有强加给我所谓的“成功公式”,而是娓娓道来,让我逐渐认识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信、有能力的人。书中的很多案例都非常贴近生活,让我能够感同身受,仿佛主人公就是我身边的孩子。我记得其中关于“自由选择”的部分,作者强调了给予孩子选择权的重要性,并详细阐述了如何在看似“自由”的环境中建立规则和界限。这让我明白了,真正的自由并非放任自流,而是在清晰的引导下,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和负责。这种教育方式,让我看到了孩子内在的巨大潜力,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发现了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它是一本让我愿意反复阅读,并且在实践中不断领悟的书。

评分

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育儿书籍,在浩瀚的育儿理论海洋中,它如同灯塔一般,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书中的理念并非空洞的说教,而是充满了对儿童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作者用平实而充满智慧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尊重孩子天性、激发孩子潜能的教育图景。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敏感期”的论述,它让我豁然开朗,理解了孩子在特定阶段表现出的强烈兴趣并非偶然,而是成长发展的必然。过往我可能因为不理解而感到焦虑,现在我学会了静观其变,耐心等待,并在适当的时机给予恰当的支持。书中提供的观察方法也极具启发性,让我意识到“观察”绝非简单的“看”,而是需要带着一颗平静、接纳的心,去理解孩子每一个细微的行为背后所传达的信息。这本读物让我从一个“管理者”转变为一个“引导者”,从一个“控制者”转变为一个“陪伴者”,这种教育理念的转变,对我而言意义非凡。它不仅仅是一本育儿书,更是一堂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父母的人生课。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泉,滋润了我内心深处对教育的渴望。它没有复杂的理论框架,也没有高深的专业术语,而是用最朴实真诚的语言,分享了作者对早期教育的理解和实践。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独立性培养”的论述,作者强调了让孩子自己动手、自己解决问题的价值,并提供了许多具体可行的方法。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帮助”,反而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书中还提到了“地板客厅”的概念,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孩子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能够自由探索的空间。这让我开始重新思考家庭空间的设计,如何能让孩子在安全和自由的环境中,发展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这本读物,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智慧,也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成为优秀个体的潜质,而我们的责任,就是去发掘和呵护这份潜质。

评分

坦白说,我对市面上很多声称能“培养天才”的育儿书都抱有一定的怀疑态度,总觉得过于功利。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回归本真。它不是教你如何让孩子在某个方面“拔尖”,而是关注孩子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书中关于“儿童自主学习”的理念,让我意识到,孩子本身就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内在驱动力,我们的任务是去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让他们能够自由地探索和发现。那些看似简单的游戏和活动,在作者的解读下,都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例如,书中提到的关于“感官训练”的内容,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孩子会对某些物品如此着迷,原来他们正是在通过感官来认识和理解世界。这让我改变了过去急于灌输知识的想法,转而更加注重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感官体验,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这本读物,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温柔与力量,也让我更加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