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聯閤舉辦的、以“中國改革開放的曆史經驗”為主題的第十六屆國史學術年會的論文集,共收入會議文稿和入選論文47篇。旨在在紮實深入的學術研究基礎上,深入總結改革開放的曆史經驗,積極探索改革開放的曆史規律,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有益的曆史經驗、曆史智慧和曆史藉鑒。
張星星,1955年生於北京,先後就讀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學院、國防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獲法學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曆任裝甲兵學院第二政治教研室教員,國防大學黨史黨建政工教研室副主任(正師職)、中共黨史黨建教研室主任。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當代中國史研究》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國史係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閤作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兼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秘書長,中共黨史學會、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常務理事。
主要學術著作有《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中國共産黨重要會議紀事》《馬剋思主義黨建理論與中國共産黨建設》《中國人民解放軍大事聚焦》《當代中國成功發展的曆史經驗》《中國巨變(1949—2009)》《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等40部;主要論文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的迴顧與展望》《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述論》《忠實記寫新中國的光輝曆程》《新世紀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研究的發展和成熟》《新中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基本確立》《中國軍隊大裁軍與新時期經濟建設》等130餘篇。
001 在迴應曆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挑戰中推動中國當代史研究的理論創新
和話語體係建設/硃佳木
006 深入研究和科學總結改革開放的曆史經驗
?——第十六屆國史學術年會總結/張星星
016 “協調發展”:對發展問題的哲學總結/楊明偉
025 善於隨時總結經驗的典範——以陳雲的四個建議為例/王均偉
033 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和改革開放起步與發展/張神根
041 港澳迴歸以來“一國兩製”在特區實踐的曆史經驗和現實
?啓示/齊鵬飛
051 中國的核政策與核戰略及其在新時期的發展/張星星
058 略論社會主義及其在中國的實踐與發展/武 力
066 1992—2002年十年改革的曆史方位及曆史經驗/劉國新
074 “全麵從嚴治黨”戰略思想研究/宋月紅
083 改革開放與中國共産黨綠色發展理念的演變/劉 斌
092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産黨民生建設的基本經驗/曹子洋
100 黨內乾部稱呼與中共政治規矩的70年/冷兆鬆
108 鬍錦濤以科學發展觀指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遲愛萍
116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開啓價格改革的曆程
?——以1979—1984年為考察時段/劉 偉
124 改革開放初期的消費增長及原因分析/鬍凱基
133 我國農墾改革曆程及經驗/廖 周
142 改革開放以來從嚴治黨對經濟發展的保障/鄭有貴
149 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從供需兩側治理經濟下行對當前供給側
結構性改革的經驗啓示/鍾 瑛
158 新中國國有資産管理模式的演變——從全麵介入到兩權
分離/王丹莉
167 世界經濟的“新常態”與中國經濟的“新常態”
——關於“新常態”的一個思想史的梳理/李 文
180 新時期中國文化體製改革的啓動
——以藝術錶演團體改革為突破口/殷瑞航
191 西藏自治區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的狀況及對策研究
——基於對西藏自治區五個地市的調研分析/歐陽雪梅
201 20世紀90年代黨史國史領域文化研究述略/孫 丹
210 改革開放初期文化建設的開展及經驗研究/魏立帥 李 婷
219 論鄧小平1975年教育整頓的特點及影響/周艷紅
227 改革開放時期城市史:當代中國史研究新課題/王凜然
236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進程及思考/葉明勇
246 中國住房改革曆程:一個綜閤迴顧/馬先標
259 中國環保産業發展的曆史迴顧與經驗啓示/段 娟
269 從製度創新視角看95年來中國共産黨社會救助思想/高鼕梅
278 從應對封鎖禁運到建設“一帶一路”
——相隔半個多世紀的聯想與啓示/董誌凱
292 新疆改革開放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居憲濤
300 粵港澳經濟閤作的新探索/吳剋輝 雷騏瑜
307 香港“占中”事件和旺角暴亂之錶象與本質/方侃實
318 改革開放以來堅持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經驗/李久林 梁婷婷
327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産黨建軍治軍的基本經驗/劉祖愛
335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治發展的曆程、成就與經驗/張 浩
343 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曆史時期關係論析/柳國慶
353 陳雲治國理政的突齣特點/李正華
363 創新完善全球治理體製的核心要義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新拓展/梁大偉 劉誌禮
370 在總結中國經驗中開拓中國發展道路
——習近平總結曆史經驗的重要思想和科學方法/吳 超
381 改革開放曆史經驗與“四個全麵”戰略布局/邸乘光
389 以“四個全麵”引領中國夢的實現/許爾君
401 “四個全麵”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指引/張金纔
408 中國共産黨“兩個區分”方針的曆史實踐與現實啓示/石善濤
416 馬剋思主義中國化早期曆程中的三次論爭與“四項基本原則”
的奠基/姚宏誌
425 編後記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齣:“‘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今天,我們迴顧曆史,不是為瞭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瞭躺在功勞簿上、為迴避今天麵臨的睏難和問題尋找藉口,而是為瞭總結曆史經驗、把握曆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實踐中不斷發展、不斷前進的偉大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産黨人帶領中國人民接續奮鬥,也需要國史研究工作者在紮實深入、高屋建瓴的學術研究基礎上,深入總結改革開放的曆史經驗,積極探索改革開放的曆史規律,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有益的曆史經驗、曆史智慧和曆史藉鑒。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是關於中國對外開放戰略如何一步步打開國門的宏大敘事。其中幾位作者對深圳、浦東等經濟特區從無到有的建設曆程進行瞭細緻的梳理。我驚嘆於改革開放初期,國傢敢於在局部地區先行先試的魄力,以及這些“試驗田”如何成為吸收外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窗口。從最初的“三來一補”到如今的全球供應鏈樞紐,特區的成長軌跡清晰地展現瞭中國經濟融入世界,並從中獲益的道路。論文集裏關於對外開放政策製定的討論,讓我看到瞭中國在處理復雜國際關係、平衡國內發展需求與外部機遇時的審慎與果斷。特彆是對於如何處理好引進外資與保護民族産業之間的關係,以及在開放過程中如何防範金融風險,這些章節的分析都極為精闢。我從中學習到瞭很多關於國際經濟學和發展經濟學的知識,也更加體會到中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所付齣的巨大努力和智慧。這本書讓我對“中國奇跡”的背後邏輯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簡單的經濟增長數字,而是充滿挑戰與創新的國傢戰略實踐。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近現代史充滿興趣的普通讀者,我最近有幸翻閱瞭《中國改革開放的曆史經驗:第十六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這本書雖然厚重,但每一篇論文都像一顆顆璀璨的珍珠,串聯起瞭中國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畫捲。我特彆欣賞其中關於農村改革的探討,作者們深入淺齣地剖析瞭傢庭聯産承包責任製的齣現、發展及其對中國農業生産力解放的巨大推動作用。從人民公社的集體化到村民自主經營,這一轉變不僅僅是生産關係的調整,更是對農民積極性的空前激發。書中引用的詳實史料和地方案例,讓我得以窺見改革初期,基層乾部和農民在摸索中前進的智慧與勇氣。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幾篇論文不僅羅列瞭政策的演變,更著重分析瞭這些政策背後的邏輯和遇到的阻力,以及最終如何剋服睏難,走嚮成功。閱讀這些章節,我仿佛能感受到那個時代改革者的初心和擔當,也更加理解瞭中國農業何以能在短時間內實現巨大的飛躍,為整個國傢的發展奠定瞭堅實的基礎。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是一份珍貴的曆史見證,讓我對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國傢治理能力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
評分讀完《中國改革開放的曆史經驗:第十六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我最大的感受是,改革開放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充滿智慧、勇氣和不斷探索的偉大徵程。本書在探討宏觀政策的同時,也關注瞭改革開放中湧現齣的各種社會現象和個體經驗。例如,關於農民工群體在城市化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們在改革開放中扮演的角色,就有一篇論文進行瞭深入的分析。我瞭解到,正是無數普通勞動者的辛勤付齣,纔支撐起瞭中國經濟騰飛的基石。此外,本書對於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科技創新、教育發展等方麵取得的成就也有所提及,這些都讓我看到瞭中國作為一個國傢,在追求現代化進程中所展現齣的全方位進步。總而言之,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觀察中國改革開放的多元視角,讓我能夠更全麵、更深入地理解這段波瀾壯闊的曆史,也更加堅信中國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經濟領域,它還為我打開瞭理解中國社會變遷的大門。關於社會思潮和意識形態在改革開放中的演變,是其中令我頗為著迷的部分。幾篇論文探討瞭改革開放初期,思想解放的浪潮如何衝擊舊有的觀念,以及新的思想如何在理論層麵為改革提供支撐。我看到瞭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討論的重要意義,它為打破思想禁錮,開啓改革開放奠定瞭堅實的思想基礎。同時,書中也分析瞭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社會結構的變化、利益格局的調整以及由此帶來的各種社會問題,以及中國政府如何應對這些挑戰。這些章節的論述,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立體的中國,一個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探索、自我調整的中國。閱讀這些內容,我感受到瞭中國人民在追求進步過程中的思考與奮鬥,也更加理解瞭中國社會發展背後所蘊含的深刻的時代印記。
評分我一直對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的艱難曆程感到好奇,而這本論文集恰好滿足瞭我的求知欲。其中關於國有企業改革的部分,令我印象尤為深刻。幾位作者從不同的角度,對國有企業在計劃經濟嚮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所麵臨的睏境、改革的嘗試以及最終取得的成效進行瞭深入剖析。我瞭解到,改革不僅僅是簡單的“放權讓利”,而是涉及産權製度、管理體製、用人機製等方方麵麵的係統性變革。書中對不同時期國有企業改革的政策措施進行瞭詳盡的解讀,並引用瞭大量案例來印證這些政策的實際效果。我特彆關注到關於“抓大放小”等策略的討論,這背後蘊含著中國政府在國有企業改革中如何權衡效率與公平、穩定與活力的復雜決策過程。閱讀這些章節,我不僅理解瞭國有企業改革的復雜性,也對中國政府在推進市場化進程中所展現齣的戰略眼光和決心有瞭更深的認識。這本書讓我對中國經濟的韌性有瞭更強的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