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联合举办的、以“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为主题的第十六届国史学术年会的论文集,共收入会议文稿和入选论文47篇。旨在在扎实深入的学术研究基础上,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积极探索改革开放的历史规律,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益的历史经验、历史智慧和历史借鉴。
张星星,1955年生于北京,先后就读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学院、国防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历任装甲兵学院第二政治教研室教员,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副主任(正师职)、中共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当代中国史研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秘书长,中共党史学会、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常务理事。
主要学术著作有《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纪事》《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大事聚焦》《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中国巨变(1949—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等40部;主要论文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述论》《忠实记写新中国的光辉历程》《新世纪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研究的发展和成熟》《新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确立》《中国军队大裁军与新时期经济建设》等130余篇。
001 在回应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挑战中推动中国当代史研究的理论创新
和话语体系建设/朱佳木
006 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
?——第十六届国史学术年会总结/张星星
016 “协调发展”:对发展问题的哲学总结/杨明伟
025 善于随时总结经验的典范——以陈云的四个建议为例/王均伟
033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和改革开放起步与发展/张神根
041 港澳回归以来“一国两制”在特区实践的历史经验和现实
?启示/齐鹏飞
051 中国的核政策与核战略及其在新时期的发展/张星星
058 略论社会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武 力
066 1992—2002年十年改革的历史方位及历史经验/刘国新
074 “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研究/宋月红
083 改革开放与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理念的演变/刘 斌
09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的基本经验/曹子洋
100 党内干部称呼与中共政治规矩的70年/冷兆松
108 胡锦涛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迟爱萍
116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开启价格改革的历程
?——以1979—1984年为考察时段/刘 伟
124 改革开放初期的消费增长及原因分析/胡凯基
133 我国农垦改革历程及经验/廖 周
142 改革开放以来从严治党对经济发展的保障/郑有贵
149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从供需两侧治理经济下行对当前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的经验启示/钟 瑛
158 新中国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演变——从全面介入到两权
分离/王丹莉
167 世界经济的“新常态”与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关于“新常态”的一个思想史的梳理/李 文
180 新时期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启动
——以艺术表演团体改革为突破口/殷瑞航
191 西藏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状况及对策研究
——基于对西藏自治区五个地市的调研分析/欧阳雪梅
201 20世纪90年代党史国史领域文化研究述略/孙 丹
210 改革开放初期文化建设的开展及经验研究/魏立帅 李 婷
219 论邓小平1975年教育整顿的特点及影响/周艳红
227 改革开放时期城市史:当代中国史研究新课题/王凛然
23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及思考/叶明勇
246 中国住房改革历程:一个综合回顾/马先标
259 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经验启示/段 娟
269 从制度创新视角看95年来中国共产党社会救助思想/高冬梅
278 从应对封锁禁运到建设“一带一路”
——相隔半个多世纪的联想与启示/董志凯
292 新疆改革开放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居宪涛
300 粤港澳经济合作的新探索/吴克辉 雷骐瑜
307 香港“占中”事件和旺角暴乱之表象与本质/方侃实
318 改革开放以来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经验/李久林 梁婷婷
32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建军治军的基本经验/刘祖爱
33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历程、成就与经验/张 浩
343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关系论析/柳国庆
353 陈云治国理政的突出特点/李正华
363 创新完善全球治理体制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新拓展/梁大伟 刘志礼
370 在总结中国经验中开拓中国发展道路
——习近平总结历史经验的重要思想和科学方法/吴 超
381 改革开放历史经验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邸乘光
389 以“四个全面”引领中国梦的实现/许尔君
401 “四个全面”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指引/张金才
408 中国共产党“两个区分”方针的历史实践与现实启示/石善涛
4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历程中的三次论争与“四项基本原则”
的奠基/姚宏志
425 编后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伟大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也需要国史研究工作者在扎实深入、高屋建瓴的学术研究基础上,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积极探索改革开放的历史规律,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益的历史经验、历史智慧和历史借鉴。
我一直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艰难历程感到好奇,而这本论文集恰好满足了我的求知欲。其中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部分,令我印象尤为深刻。几位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改革的尝试以及最终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深入剖析。我了解到,改革不仅仅是简单的“放权让利”,而是涉及产权制度、管理体制、用人机制等方方面面的系统性变革。书中对不同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措施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并引用了大量案例来印证这些政策的实际效果。我特别关注到关于“抓大放小”等策略的讨论,这背后蕴含着中国政府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如何权衡效率与公平、稳定与活力的复杂决策过程。阅读这些章节,我不仅理解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复杂性,也对中国政府在推进市场化进程中所展现出的战略眼光和决心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让我对中国经济的韧性有了更强的信心。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近现代史充满兴趣的普通读者,我最近有幸翻阅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第十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这本书虽然厚重,但每一篇论文都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了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画卷。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农村改革的探讨,作者们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发展及其对中国农业生产力解放的巨大推动作用。从人民公社的集体化到村民自主经营,这一转变不仅仅是生产关系的调整,更是对农民积极性的空前激发。书中引用的详实史料和地方案例,让我得以窥见改革初期,基层干部和农民在摸索中前进的智慧与勇气。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几篇论文不仅罗列了政策的演变,更着重分析了这些政策背后的逻辑和遇到的阻力,以及最终如何克服困难,走向成功。阅读这些章节,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改革者的初心和担当,也更加理解了中国农业何以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巨大的飞跃,为整个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见证,让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治理能力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评分读完《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第十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我最大的感受是,改革开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充满智慧、勇气和不断探索的伟大征程。本书在探讨宏观政策的同时,也关注了改革开放中涌现出的各种社会现象和个体经验。例如,关于农民工群体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们在改革开放中扮演的角色,就有一篇论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我了解到,正是无数普通劳动者的辛勤付出,才支撑起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基石。此外,本书对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科技创新、教育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也有所提及,这些都让我看到了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在追求现代化进程中所展现出的全方位进步。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改革开放的多元视角,让我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更加坚信中国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经济领域,它还为我打开了理解中国社会变迁的大门。关于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在改革开放中的演变,是其中令我颇为着迷的部分。几篇论文探讨了改革开放初期,思想解放的浪潮如何冲击旧有的观念,以及新的思想如何在理论层面为改革提供支撑。我看到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的重要意义,它为打破思想禁锢,开启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书中也分析了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结构的变化、利益格局的调整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以及中国政府如何应对这些挑战。这些章节的论述,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的中国,一个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探索、自我调整的中国。阅读这些内容,我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在追求进步过程中的思考与奋斗,也更加理解了中国社会发展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时代印记。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关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如何一步步打开国门的宏大叙事。其中几位作者对深圳、浦东等经济特区从无到有的建设历程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我惊叹于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敢于在局部地区先行先试的魄力,以及这些“试验田”如何成为吸收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窗口。从最初的“三来一补”到如今的全球供应链枢纽,特区的成长轨迹清晰地展现了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并从中获益的道路。论文集里关于对外开放政策制定的讨论,让我看到了中国在处理复杂国际关系、平衡国内发展需求与外部机遇时的审慎与果断。特别是对于如何处理好引进外资与保护民族产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开放过程中如何防范金融风险,这些章节的分析都极为精辟。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关于国际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知识,也更加体会到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智慧。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奇迹”的背后逻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数字,而是充满挑战与创新的国家战略实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