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画品道德经》一书通过不同的形式,将诗、书、画、品融于此书中,带给读者与以往不同的阅读体验。
1.形式新颖,以现代诗歌意译《道德经》;
2.解读创新,按照《道德经》81章创作81幅意象画,图解《道德经》内涵;
3.以甲骨文书写《道德经》全文,一窥汉字起源,欣赏甲骨文书法之时,还可作为甲骨文字工具书;
4.品读《道德经》原旨精髓。
《道德经》是我国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创始人李耳(老子)所著,是道家的主要经典。本文诗译者野云以《道德经》为一部经典韵文哲理诗体,尝试将它翻译、还原成诗,以现代诗歌形式意译《道德经》,传情达意而诗韵独具,可谓领异标新,读来朗朗上口;书中的81幅插画,据经文内容意境而作,以画达意,生动而具象,别具匠心;甲骨文书法作品,第1次以甲骨文书法书写《道德经》全文,古意盎然,一窥汉字源头;品读,以吉光片羽寥寥百字,品味原旨精髓。本书对《道德经》的解读,概括起来即是:现代诗歌意译,甲骨文字书写,国画彩绘图解,深入浅出品读。
诗译——野云:文化学者,诗人,长沙市社科院研究员。绘画——曾涤尘:画家,中国意象画会研究员,被誉为“艺坛怪杰”“色彩大师”。
甲骨文——谢兆岗:甲骨文书法家,全国甲骨文研究专家,被业内誉为甲骨文书法研究推广第1人。
书法——张洪:书法家,擅行书,从事书法创作和研究40余年。
第一章?众妙之门 / 2
第二章?天下皆知 / 5
第三章?无为而治 / 9
第四章?和光同尘 / 12
第五章?天地不仁 / 15
第六章?天地之根 / 18
第七章?天长地久 / 21
第八章?上善若水 / 24
第九章?功成身退 / 27
第十章?慈母赤子 / 30
第十一章?无中生有 / 33
第十二章?知足常乐 / 36
第十三章?宠辱不惊 / 39
第十四章?大道无形 / 42
第十五章?善为不盈 / 45
第十六章?致虚守静 / 48
第十七章?王者贵言 / 51
第十八章?仁义孝慈 / 54
第十九章?清心寡欲 / 57
第二十章?难得糊涂 / 60
第二十一章?惟道是从 / 64
第二十二章?柔曲则全 / 67
第二十三章?顺其自然 / 70
第二十四章?欲速不达 / 73
第二十五章?道法自然 / 76
第二十六章?静心止躁 / 79
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 / 82
第二十八章?知雄守雌 / 85
第二十九章?天下神器 / 89
第三十章?物壮则老 / 92
第三十一章?兵者不祥 / 95
第三十二章?海纳百川 / 98
第三十三章?自知者明 / 101
第三十四章?自然之道 / 104
第三十五章?大象天下 / 107
第三十六章?物极必反 / 110
第三十七章?无为之道 / 113
第三十八章?循道修德 / 116
第三十九章?贱为贵本 / 120
第四十章?有生于无 / 124
第四十一章?善始善成 / 127
第四十二章?道生万物 / 131
第四十三章?无为有益 / 134
第四十四章?生命之重 / 137
第四十五章?清静为正 / 140
第四十六章?知足恒足 / 143
第四十七章?善知天下 / 146
第四十八章?无为之妙 / 149
第四十九章?心系百姓 / 152
第五十章?出生入死 / 155
第五十一章?道尊德贵 / 158
第五十二章?见小守柔 / 161
第五十三章?盗夸非道 / 164
第五十四章?以身观身 / 167
第五十五章?德比赤子 / 170
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 / 173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邦 / 176
第五十八章?福兮祸兮 / 179
第五十九章?根深蒂固 / 182
第六十章?治国烹鲜 / 185
第六十一章?各得其所 / 188
第六十二章?道不弃人 / 191
第六十三章?不大为大 / 194
第六十四章?治于未乱 / 197
第六十五章?大智若愚 / 201
第六十六章?不争之争 / 204
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 / 207
第六十八章?运筹帷幄 / 210
第六十九章?用兵之道 / 213
第七十章?知易行难 / 216
这本书的结构编排逻辑严密得令人称奇,它似乎遵循了一种内在的、超越线性的组织原则。从开篇的宏大叙事,到中段细致入微的论证,再到结尾处对未来趋势的展望,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像齿轮咬合一样精密准确,毫无拖泥带水之感。我特别欣赏作者是如何驾驭不同维度的信息流的:一会儿是历史长河的俯瞰,一会儿是微观哲思的探究,但所有的线索最终都能汇聚到核心主题上,形成一个完整且自洽的知识体系。阅读时,我常常会产生一种“原来如此”的连贯感,仿佛作者手中的线索,将我之前零散的认知碎片一一串联了起来。这种精心的结构设计,使得本书的知识密度极高,但阅读体验却异常清晰流畅,不会让人感到思维混乱。它不像有些书籍那样,内容精彩但结构松散,这本书的骨架极其强健有力。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绝,光是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我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的匠心独运,大量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衬托出文字本身的古典韵味。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场与古人的对话。内页纸张的选择也十分考究,那种略带纹理的米白色纸张,让铅字的墨色显得格外沉静有力。装订线的设计巧妙地避开了正文核心区域,使得无论翻到哪一页,文字信息都不会被破坏,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足以体现出版方对经典应有的尊重。我之前读过不少古籍的影印本,往往因为装帧粗糙而影响了阅读体验,但这本书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它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而非单纯的工具书。无论是放在书架上作为陈列,还是日常拿起来品味,都能感受到一种由内而外的儒雅气息。我甚至会花时间去研究它的扉页设计和作者简介的排版布局,每一个微小的元素似乎都在讲述着关于“美学”和“传承”的故事。这本书的实体品质,无疑为阅读体验增添了极大的乐趣和仪式感。
评分我特别关注了这本书的注释和校勘部分,这简直是学者的福音。看得出编纂者投入了巨大的心血进行细致的比对和考证。不同版本之间的细微差异,都被清晰地标注出来,并且附上了合理的考据说明,这对于想深入研究原始文本的读者来说,价值是无可替代的。有些注释深入到了词源学的高度,解释了某些关键术语在历史流变中的意义侧重,使得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更值得称赞的是,注释的排布方式非常人性化,既保证了主文的完整性,又做到了需要时能迅速定位到相关说明,完全没有那种生硬地打断阅读流程的感觉。我对比了几个版本,这本书在学术严谨性上明显更胜一筹,它没有为了迎合大众而牺牲掉对学术深度的追求,这在目前的出版界实属难得。可以说,它不仅是一本供人阅读的书,更是一部可以供人学习、供人参考的工具书。
评分对我个人而言,这本书带来的最大触动在于其对“境界”的阐释,它似乎提供了一种超越日常琐碎、直面生命本质的视角。书中描绘的某些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虽然古老,但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反而显得格外具有穿透力和指导意义。它没有直接给出“应该怎么做”的教条,而是通过描绘一种理想的、圆满的状态,引导读者自行去体悟如何达成这种状态。我感觉自己的心境在阅读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沉淀和净化,那些原本纠缠不清的烦恼,在宏大的时空背景下显得微不足道。这种由内而外的精神力量的重塑,是任何功利性的书籍都无法给予的。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看待世界和应对挑战的方式,带来了一种久违的安定感。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对我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冲击,它不像市面上那些试图“白话化”和“通俗化”的古籍译注本,而是保持了一种近乎原汁原味的古雅庄重。初读时确实需要静下心来,反复咀嚼那些字句之间的微妙关系和古老的语法结构,但一旦适应了这种节奏,便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无与伦比的韵律美。作者在叙事和论述之间的切换,流畅得仿佛行云流水,却又句句珠玑,掷地有声。特别是它对一些晦涩概念的阐释,没有采用大段的解释性文字堆砌,而是通过精妙的比喻和场景化的描绘,让抽象的哲理变得可感可知。这种含蓄而深沉的表达方式,极大地锻炼了读者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我发现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文字,更是在品味一种独特的时间沉淀下来的思维模式。这种阅读过程的“挑战性”,反而成了我持续下去的动力,因为它带来的那种“豁然开朗”的智性愉悦,是快餐式阅读无法比拟的。
评分之前在“岳麓书社”的微信公众号上看到推送就想买了,放购物车放了好久终于下单了,隔天就到了,物流超级快!到手很喜欢!诗歌,书法,国画,品读……每一种对《道德经》的诠释都很特别,值得细细品读。这算不算买一得四?哈哈哈~而且封面这个蓝色蓝的好好看啊!推荐喜欢国学的胖友们入
评分可以的,不错了
评分非常不错的书
评分非常不错的书
评分可以的,不错了
评分可以的,不错了
评分可以的,不错了
评分可以的,不错了
评分可以的,不错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