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画品道德经

诗书画品道德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野云 著
图书标签:
  • 诗歌
  • 书法
  • 绘画
  • 道德经
  • 传统文化
  • 国学
  • 艺术
  • 修身养性
  • 文化典籍
  • 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岳麓书社
ISBN:9787553807188
版次:1
商品编码:1220016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253
套装数量: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诗书画品道德经》一书通过不同的形式,将诗、书、画、品融于此书中,带给读者与以往不同的阅读体验。

1.形式新颖,以现代诗歌意译《道德经》;

2.解读创新,按照《道德经》81章创作81幅意象画,图解《道德经》内涵;

3.以甲骨文书写《道德经》全文,一窥汉字起源,欣赏甲骨文书法之时,还可作为甲骨文字工具书;

4.品读《道德经》原旨精髓。


内容简介

《道德经》是我国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创始人李耳(老子)所著,是道家的主要经典。本文诗译者野云以《道德经》为一部经典韵文哲理诗体,尝试将它翻译、还原成诗,以现代诗歌形式意译《道德经》,传情达意而诗韵独具,可谓领异标新,读来朗朗上口;书中的81幅插画,据经文内容意境而作,以画达意,生动而具象,别具匠心;甲骨文书法作品,第1次以甲骨文书法书写《道德经》全文,古意盎然,一窥汉字源头;品读,以吉光片羽寥寥百字,品味原旨精髓。本书对《道德经》的解读,概括起来即是:现代诗歌意译,甲骨文字书写,国画彩绘图解,深入浅出品读。


作者简介

  诗译——野云:文化学者,诗人,长沙市社科院研究员。绘画——曾涤尘:画家,中国意象画会研究员,被誉为“艺坛怪杰”“色彩大师”。

  甲骨文——谢兆岗:甲骨文书法家,全国甲骨文研究专家,被业内誉为甲骨文书法研究推广第1人。

  书法——张洪:书法家,擅行书,从事书法创作和研究40余年。

  


目录

第一章?众妙之门 / 2

第二章?天下皆知 / 5

第三章?无为而治 / 9

第四章?和光同尘 / 12

第五章?天地不仁 / 15

第六章?天地之根 / 18

第七章?天长地久 / 21

第八章?上善若水 / 24

第九章?功成身退 / 27

第十章?慈母赤子 / 30

第十一章?无中生有 / 33

第十二章?知足常乐 / 36

第十三章?宠辱不惊 / 39

第十四章?大道无形 / 42

第十五章?善为不盈 / 45

第十六章?致虚守静 / 48

第十七章?王者贵言 / 51

第十八章?仁义孝慈 / 54

第十九章?清心寡欲 / 57

第二十章?难得糊涂 / 60

第二十一章?惟道是从 / 64

第二十二章?柔曲则全 / 67

第二十三章?顺其自然 / 70

第二十四章?欲速不达 / 73

第二十五章?道法自然 / 76

第二十六章?静心止躁 / 79

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 / 82

第二十八章?知雄守雌 / 85

第二十九章?天下神器 / 89

第三十章?物壮则老 / 92

第三十一章?兵者不祥 / 95

第三十二章?海纳百川 / 98

第三十三章?自知者明 / 101

第三十四章?自然之道 / 104

第三十五章?大象天下 / 107

第三十六章?物极必反 / 110

第三十七章?无为之道 / 113

第三十八章?循道修德 / 116

第三十九章?贱为贵本 / 120

第四十章?有生于无 / 124

第四十一章?善始善成 / 127

第四十二章?道生万物 / 131

第四十三章?无为有益 / 134

第四十四章?生命之重 / 137

第四十五章?清静为正 / 140

第四十六章?知足恒足 / 143

第四十七章?善知天下 / 146

第四十八章?无为之妙 / 149

第四十九章?心系百姓 / 152

第五十章?出生入死 / 155

第五十一章?道尊德贵 / 158

第五十二章?见小守柔 / 161

第五十三章?盗夸非道 / 164

第五十四章?以身观身 / 167

第五十五章?德比赤子 / 170

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 / 173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邦 / 176

第五十八章?福兮祸兮 / 179

第五十九章?根深蒂固 / 182

第六十章?治国烹鲜 / 185

第六十一章?各得其所 / 188

第六十二章?道不弃人 / 191

第六十三章?不大为大 / 194

第六十四章?治于未乱 / 197

第六十五章?大智若愚 / 201

第六十六章?不争之争 / 204

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 / 207

第六十八章?运筹帷幄 / 210

第六十九章?用兵之道 / 213

第七十章?知易行难 / 216



《诗书画品道德经》:一部融汇古今艺术精神的哲思之旅 《诗书画品道德经》并非一本寻常的读物,它是一次深入心灵的邀约,一场穿越时空的艺术对话,更是一次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探寻。本书以“诗”、“书”、“画”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为载体,将其与古老智慧的《道德经》进行巧妙的融合与阐释,旨在为读者呈现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哲学体验。它跳出了传统文本解读的局限,通过诗的意境、书的韵律、画的形色,以及《道德经》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共同织就一张包罗万象的精神图谱,引领我们审视自我,观照世界,体悟大道。 “诗”:言志抒情,感知生命律动 诗,作为人类情感最直接、最淋漓尽致的表达方式,是本书“诗书画品”三部曲的开端。在这里,诗歌并非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作者心灵深处涌动的生命之歌,是对天地万物、人生百态的敏感捕捉。每一首诗都如同一次心灵的低语,或激昂,或婉转,或沉思,或顿悟。它们以精炼的语言、生动的意象,描绘出自然界瞬息万变的景象,刻画出人心微妙的情感波动,更映照出个体在广阔宇宙中的渺小与伟大。 书中收录的诗歌,力求在形式上追求古朴典雅,在内容上贴近生活哲思。它们或描绘“春风拂柳,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自然之美,以此象征生命的初始与希望;或抒发“人生如梦,聚散有时,悲欢离合,皆是过往”的感慨,表达对时光流转、世事无常的深刻体悟;或吟咏“静观其变,内省己心,知足常乐,方得自在”的处世之道,揭示一种平和安宁的心境。这些诗歌,如同一个个情感的节点,串联起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引发共鸣,唤醒沉睡的感知。 更重要的是,本书中的诗歌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与《道德经》的思想紧密相连。当读者在诗句中感受到“无为而无不为”的自然规律时,便能更直观地理解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观。当诗歌描绘出“柔弱胜刚强”的生命韧性时,便是对《道德经》中“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生动演绎。通过诗歌的熏陶,读者得以在情感层面与《道德经》产生连接,体会其“无名、无形、无为”的深邃智慧,理解“道”的运行机制,从而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到一份清澈与宁静。 “书”:笔墨丹青,道尽形意之妙 书,即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亦是本书“诗书画品”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中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载体,更是线条的舞蹈,是墨迹的生命。它们以刚柔并济、变化万千的笔触,展现出汉字蕴含的独特美学,承载着作者的情感与精神。 我们精心甄选了多种书体,从端庄秀丽的楷书,到飘逸洒脱的行书,再到雄浑奔放的草书,力求呈现书法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每一幅书法作品,都经过作者反复推敲与精心创作。它们或以苍劲有力的笔画,书写《道德经》中“道可道,非常道”的永恒真理,传递出一种坚韧不拔的力量;或以流畅婉转的墨迹,描绘“上善若水”的意境,体现出水的包容与智慧;或以灵动飘逸的笔势,展现“无为”的境界,引导读者体会宁静致远的超然。 书法的魅力在于其“写意”与“写形”的完美结合。在本书中,书写的内容紧扣《道德经》的精髓,同时,书法作品本身的形态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例如,一幅笔画粗壮、结构严谨的书法,可以让人联想到《道德经》中“大象无形”的朴素之美;而一幅线条流畅、起伏跌宕的书法,则能引发对“道”的流动性与生生不息的思考。通过对书法作品的品读,读者可以从视觉上感受“道”的韵律,从笔墨的浓淡干湿中,体味生命的起伏与变化。 本书中的书法作品,不仅是对《道德经》文字的再现,更是对《道德经》思想的视觉化表达。它们通过笔墨的艺术,将抽象的哲学概念具象化,使读者在欣赏书法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经》的智慧洗礼。这种“以书载道”的方式,使得《道德经》的思想不再冰冷而遥远,而是变得鲜活而有温度,触及读者的感官,触及读者的心灵。 “画”:形神兼备,洞见万象本质 画,作为“诗书画品”的第三个重要维度,以其直观的视觉语言,为《道德经》的智慧提供了全新的解读视角。本书中的绘画作品,并非简单的风景写生或人物肖像,而是作者以画笔为媒介,对《道德经》的哲学思想进行的深刻 visualisation (可视化)。它们力求形神兼备,既有对客观事物的精准描摹,更有对事物内在精神的深刻洞察。 书中涵盖了多种绘画风格,包括水墨写意、工笔重彩、剪纸艺术等,每一种风格都为诠释《道德经》的思想提供了独特的优势。例如,水墨写意画以其简约的笔墨,寥寥数笔便能勾勒出山川的壮丽、自然的静谧,这与《道德经》中“道隐无名,无形”的理念不谋而合。一幅写意的山水画,可以让人从中体会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奥秘;而一幅描绘“上善若水”的画作,则可能以流动的水纹、柔韧的枝叶,展现水的包容与力量。 工笔重彩的画作,则可以通过对细节的精雕细琢,展现事物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引导读者去探索事物表象之下的深层联系。例如,一幅描绘“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画作,可能通过对比强烈的光影,展现自然法则的冷峻与客观,让人反思人类在其中的位置。 剪纸艺术以其独特的镂空技法,能够巧妙地展现事物的虚实相生,这恰好印证了《道德经》中“有无相生”的辩证思想。一张精心剪制的窗花,既有剪出的图案,也有镂空的留白,二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画面,正如《道德经》所言,“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本书中的绘画作品,与《道德经》的思想相互辉映。当画面中出现“道法自然”的意境时,读者便能从画面中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与规律;当画面描绘“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生活场景时,读者便能从画中领悟到内心的平和与安宁。这些绘画作品,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哲学启迪的媒介,它们带领读者超越文字的限制,以更直观、更深刻的方式,去感受《道德经》的博大精深。 “品”:品味人生,体悟大道真谛 “品”,是本书“诗书画品道德经”的点睛之笔,它将前三者所呈现的诗意、书韵、画境融为一体,升华为一种人生品味与哲学体悟。本书的“品”字,并非仅仅指品尝、鉴赏,更包含着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在“品”的层面,本书鼓励读者在欣赏诗、书、画的同时,深入思考其背后所蕴含的《道德经》思想。诗歌的感人至深,书法的一气呵成,绘画的意境深远,都将引导读者将这些艺术感受与《道德经》的智慧相结合。例如,读一首充满禅意的诗,看一幅写意的山水画,再欣赏一幅笔墨浑厚的书法,将这三者融合在一起,读者便能从整体上感受到“道”的无处不在,无所不包。 “品”也意味着对人生哲理的品味与实践。《道德经》所倡导的“柔弱、不争、知足、无为”等思想,在本书的诗、书、画中都有所体现。通过对这些艺术作品的深入品读,读者可以逐渐理解这些看似朴素的智慧,并尝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例如,在面对冲突时,回想“上善若水”的诗句,欣赏描绘水滴石穿的画作,感受写意水墨的柔韧,便能从中获得处世的启示。 本书的“品”字,更强调一种内在的修养与提升。它鼓励读者在纷繁的世界中,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一颗宁静的心灵。通过对《道德经》智慧的体悟,培养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方式。这是一种由外在的艺术欣赏,到内在的哲学升华,再到最终的人生实践的过程。 结语 《诗书画品道德经》是一本多元化的读物,它以独特的视角,将中国古典诗歌、书法、绘画与《道德经》的智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它不拘泥于传统的学术解读,而是通过艺术的语言,让深邃的哲学思想变得鲜活、生动、可感。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新的体验,在这个体验中,读者不仅能欣赏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更能从中汲取《道德经》的智慧,体悟人生的真谛,达到身心的和谐与精神的升华。它是一次关于“道”的视觉与心灵的探索,一次关于生命本质的诗意栖居,一次关于古老智慧与现代生活的对话。通过本书,我们希望读者能够“由物及人,由形达意”,在诗、书、画的意境中,在《道德经》的哲思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智慧,品味人生的无限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编排逻辑严密得令人称奇,它似乎遵循了一种内在的、超越线性的组织原则。从开篇的宏大叙事,到中段细致入微的论证,再到结尾处对未来趋势的展望,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像齿轮咬合一样精密准确,毫无拖泥带水之感。我特别欣赏作者是如何驾驭不同维度的信息流的:一会儿是历史长河的俯瞰,一会儿是微观哲思的探究,但所有的线索最终都能汇聚到核心主题上,形成一个完整且自洽的知识体系。阅读时,我常常会产生一种“原来如此”的连贯感,仿佛作者手中的线索,将我之前零散的认知碎片一一串联了起来。这种精心的结构设计,使得本书的知识密度极高,但阅读体验却异常清晰流畅,不会让人感到思维混乱。它不像有些书籍那样,内容精彩但结构松散,这本书的骨架极其强健有力。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绝,光是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我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的匠心独运,大量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衬托出文字本身的古典韵味。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场与古人的对话。内页纸张的选择也十分考究,那种略带纹理的米白色纸张,让铅字的墨色显得格外沉静有力。装订线的设计巧妙地避开了正文核心区域,使得无论翻到哪一页,文字信息都不会被破坏,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足以体现出版方对经典应有的尊重。我之前读过不少古籍的影印本,往往因为装帧粗糙而影响了阅读体验,但这本书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它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而非单纯的工具书。无论是放在书架上作为陈列,还是日常拿起来品味,都能感受到一种由内而外的儒雅气息。我甚至会花时间去研究它的扉页设计和作者简介的排版布局,每一个微小的元素似乎都在讲述着关于“美学”和“传承”的故事。这本书的实体品质,无疑为阅读体验增添了极大的乐趣和仪式感。

评分

我特别关注了这本书的注释和校勘部分,这简直是学者的福音。看得出编纂者投入了巨大的心血进行细致的比对和考证。不同版本之间的细微差异,都被清晰地标注出来,并且附上了合理的考据说明,这对于想深入研究原始文本的读者来说,价值是无可替代的。有些注释深入到了词源学的高度,解释了某些关键术语在历史流变中的意义侧重,使得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更值得称赞的是,注释的排布方式非常人性化,既保证了主文的完整性,又做到了需要时能迅速定位到相关说明,完全没有那种生硬地打断阅读流程的感觉。我对比了几个版本,这本书在学术严谨性上明显更胜一筹,它没有为了迎合大众而牺牲掉对学术深度的追求,这在目前的出版界实属难得。可以说,它不仅是一本供人阅读的书,更是一部可以供人学习、供人参考的工具书。

评分

对我个人而言,这本书带来的最大触动在于其对“境界”的阐释,它似乎提供了一种超越日常琐碎、直面生命本质的视角。书中描绘的某些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虽然古老,但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反而显得格外具有穿透力和指导意义。它没有直接给出“应该怎么做”的教条,而是通过描绘一种理想的、圆满的状态,引导读者自行去体悟如何达成这种状态。我感觉自己的心境在阅读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沉淀和净化,那些原本纠缠不清的烦恼,在宏大的时空背景下显得微不足道。这种由内而外的精神力量的重塑,是任何功利性的书籍都无法给予的。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看待世界和应对挑战的方式,带来了一种久违的安定感。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对我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冲击,它不像市面上那些试图“白话化”和“通俗化”的古籍译注本,而是保持了一种近乎原汁原味的古雅庄重。初读时确实需要静下心来,反复咀嚼那些字句之间的微妙关系和古老的语法结构,但一旦适应了这种节奏,便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无与伦比的韵律美。作者在叙事和论述之间的切换,流畅得仿佛行云流水,却又句句珠玑,掷地有声。特别是它对一些晦涩概念的阐释,没有采用大段的解释性文字堆砌,而是通过精妙的比喻和场景化的描绘,让抽象的哲理变得可感可知。这种含蓄而深沉的表达方式,极大地锻炼了读者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我发现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文字,更是在品味一种独特的时间沉淀下来的思维模式。这种阅读过程的“挑战性”,反而成了我持续下去的动力,因为它带来的那种“豁然开朗”的智性愉悦,是快餐式阅读无法比拟的。

评分

之前在“岳麓书社”的微信公众号上看到推送就想买了,放购物车放了好久终于下单了,隔天就到了,物流超级快!到手很喜欢!诗歌,书法,国画,品读……每一种对《道德经》的诠释都很特别,值得细细品读。这算不算买一得四?哈哈哈~而且封面这个蓝色蓝的好好看啊!推荐喜欢国学的胖友们入

评分

可以的,不错了

评分

非常不错的书

评分

非常不错的书

评分

可以的,不错了

评分

可以的,不错了

评分

可以的,不错了

评分

可以的,不错了

评分

可以的,不错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