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化十六讲

江南文化十六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沈骅 著
图书标签:
  • 江南文化
  • 地域文化
  • 文化史
  • 历史
  • 传统文化
  • 民俗
  • 文学
  • 艺术
  • 江南
  • 中国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7196032
版次:1
商品编码:12202799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1
字数:27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明清时期的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杭州府、嘉兴府、湖洲府、江宁府和镇江府等八府和太仓直隶州。分为上、中、下三编,上、中为分别是古代和近代江南的历程,为纵向;下编为专题,如饮食、服饰、民风、艺术等,为横向。

作者简介

2002年毕业于苏州大学社会学院,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社会史和中国思想史,对江南区域社会和传统社会中公私观念的历史演变尤感兴趣。近年来,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合)著三部,主持(在研)省级社科基金项目1项、市厅级社科基金项目2项。2009年获苏州第十次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目录

上编 古代篇
第一讲 史前时代:筚路蓝缕
一 远古时的化石人类
二 二山岛旧石器文化
三 吴地的新石器文化
四 吴、越文化的先驱
第二讲 先秦:吴越争霸
一 早期的吴国和越国
二 吴国和越国的兴起
三 吴越争夺生存空间
四 和中原的文化交流
第三讲 秦汉:起步与崛起
一 秦始皇巡视吴越
二 江南卑湿丈夫早夭
三 六朝时期的江南
第四讲 隋唐:东南雄藩
一 京杭运河的开通
二 移民和江南经济
三 唐代江南城市群
第五讲 宋元:“苏湖熟、天下足”
一 吴越立国偏安江南
二 宋代江南经济文化
三 元代江南的商贸业
第六讲 明清:成熟与鼎兴
一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二 文化型社会的成熟

中编 近代篇
第七讲 晚清:西风浸染
一 鸦片战争前的中西交流
二 第一次鸦片战争和江南
三 近代西学的传播和江南
第八讲 太平天国:烽烟四起
一 太平天国转战江南
二 上海开埠领跑江南
三 文化精英注重经世
第九讲 辛亥:立宪与革命
一 辛亥革命前的江南政局
二 江南绅商阶层的兴起
三 辛亥革命的苏州模式
第十讲 民国:走向近代
一 民国时期的江南政局
二 民国时期的江南社会
三 江南与自由知识分子

下编 专题篇
第十一讲 饮食:饭稻羹鱼
一 稻作文化源远流长
二 日常菜肴不离鱼虾
三 明清江南饮食文化
第十二讲 服饰:衣被天下
一 江南地区服饰流变
二 江南衣冠引领风气
第十三讲 工艺:匠心文意
一 江南手工艺沿革
二 江南的知名工艺
第十四讲 方言:吴语吴歌
一 吴语方言的发展历程
二 吴歌发展历程和传播
第十五讲 民风:趋文重商
一 六朝以前强悍尚武
二 六朝以后趋向文弱
三 经济理性相对突出
第十六讲 宗教:佛道并传
一 江南地区的佛教
二 江南地区的道教
三 民初佛道的复兴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序言


《江南风韵:十二讲》 江南,一个被无数文人墨客吟咏赞叹的名字,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符号,一种温婉细腻的生活美学。本书《江南风韵:十二讲》并非对江南历史文化进行面面俱到的梳理,而是选取了其中十二个最具代表性的侧面,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地为您展现江南的独特魅力。 第一讲:烟雨蒙蒙水乡情 水,是江南的灵魂。从千年古镇的青石板路边潺潺流水,到纵横交错的河道,再到烟雨朦胧中依稀可见的乌篷船,本书将带您走进一个湿润、灵动的水乡世界。我们将探寻水对于江南人生活方式、建筑特色乃至性格形成的影响,感受那份“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与宁静。 第二讲:园林雅趣与造园意境 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本讲将聚焦苏州、杭州等地的经典园林,剖析其“移步换景”、“曲径通幽”的设计手法,以及亭台楼阁、假山叠石、花木藤萝所蕴含的深厚哲学与美学思想。我们将品味园林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体验古人寄情山水、追求意境的雅致生活。 第三讲:丝绸之韵,锦绣江南 “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江南的丝绸曾辉煌一时。本讲将追溯江南丝绸的发展历程,从养蚕缫丝的古老技艺,到精美绝伦的织锦工艺,再到丝绸在服饰、艺术品中的地位。您将了解不同朝代丝绸的特色,感受那份温润如玉、华贵典雅的江南织造之美。 第四讲:瓷器之魂,越窑青韵 除了丝绸,瓷器也是江南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本讲将目光投向越窑青瓷,探究其在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从选料、制胎到烧制,我们将揭示越窑青瓷独特的釉色美、造型美,以及它如何体现江南人的审美情趣和工艺智慧。 第五讲:文人雅士的翰墨丹青 江南历来是文人墨客荟萃之地。本讲将为您介绍几位与江南渊源深厚的宋元明清时期的文人雅士,如苏轼、白居易、唐伯虎等,探讨他们如何在江南的土地上,创作出传世的诗词、书画作品。我们将品味江南风物如何滋养文人的创作灵感,以及文人雅士如何为江南增添文化底蕴。 第六讲:戏曲之魅,吴侬软语 评弹、昆曲,这些极具江南特色的地方戏曲,以其婉转悠扬的唱腔和细腻动人的表演,征服了无数听众。本讲将带您领略江南戏曲的魅力,从其发源、发展,到经典的剧目和表演形式,感受那份吴侬软语中蕴含的江南风情。 第七讲:美食风味,舌尖上的江南 江南的美食,素以精致、清淡、鲜美著称。本讲将为您介绍几款最具代表性的江南特色菜肴和点心,如松鼠鳜鱼、梅花糕、蟹粉小笼等。我们将探究这些美食的食材选择、烹饪技巧,以及它们背后所承载的饮食文化与生活习惯。 第八讲:茶韵悠长,品味生活 江南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重镇。本讲将聚焦江南的茶叶,特别是龙井、碧螺春等名优茶。我们将了解不同茶叶的采摘、制作工艺,以及品茶的讲究。通过品茶,感受江南人淡泊宁静、注重细节的生活态度。 第九讲:建筑之韵,白墙黛瓦 江南的民居建筑,以其独特的白墙黛瓦、飞檐翘角,构成了江南水乡最鲜明的视觉符号。本讲将深入剖析江南传统建筑的特点,如天井、马头墙、木雕等,探讨其在功能与美学上的巧妙结合,以及它如何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第十讲:节日风俗,温情绵长 江南的传统节日,保留着古朴的韵味和浓厚的人情味。本讲将重点介绍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节日期间,江南地区特有的民俗活动和庆祝方式。我们将感受节日中家人的团聚、邻里的互助,以及那份代代相传的温情。 第十一讲:书院传薪,文脉悠悠 江南自古便是教育重地,书院林立。本讲将追溯江南书院的发展历史,介绍几处著名的书院,如岳麓书院(虽然在湖南,但其对江南教育理念影响深远)、葑溪书院等。我们将探讨书院在传承文化、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以及江南地区浓厚的崇文尚教氛围。 第十二讲:地域特色,南北差异 江南并非铁板一块,其内部也存在着丰富多样的地域差异。本讲将对比分析苏州、杭州、南京、上海等几个代表性城市的风土人情、语言特点、生活习惯的细微差别,让您更全面地理解“江南”这个概念的丰富内涵。 《江南风韵:十二讲》旨在通过十二个精选的视角,引导读者去发现、去品味隐藏在江南山水、人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希望本书能成为您走进江南、理解江南的一扇窗,让您在阅读中,感受到那份独属于江南的温婉、雅致与深邃。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喜欢沉浸在历史细节中的读者,尤其是那些能够勾勒出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生活风貌的书籍。《江南文化十六讲》这个名字,让我感觉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让我能够一窥江南在漫长历史中的真实面貌。我期待书中能够涉及到江南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比如唐宋、元明清,各自呈现出的独特文化风貌。比如,在唐朝,江南的经济和文化是如何开始兴盛的?在宋朝,江南的市民文化和商业经济又是如何蓬勃发展的?到了明清,江南的文人雅士又留下了怎样的文化印记?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泛泛而谈,而是能够通过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文化现象,甚至是个别人物的故事,来展现江南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触摸到历史的肌理,感受到古人生活的温度,从而更立体地理解江南文化的历史演变。

评分

江南,总是带着几分朦胧的诗意,几分婉约的韵味,似乎总有说不尽的故事藏在水墨画卷里。最近翻阅一本新书,书名唤作《江南文化十六讲》,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细读,但仅从书名就能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吸引力。我想象中的江南,不仅仅是那烟雨蒙蒙的景致,也不仅仅是那吴侬软语的调调,它更是一种深沉的文化积淀,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比如,江南的园林,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都似乎被赋予了生命,它们不是简单地堆砌,而是与建筑、与水景、与四季的变化,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这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是多么令人神往!还有江南的丝绸,那柔滑的触感,那精美的图案,背后又蕴含了多少代匠人的心血和智慧?读一本关于江南的书,我期待能触碰到这些更深层次的东西,不仅仅是表面的风花雪月,而是那些构成江南灵魂的精髓,是那些支撑起它独特魅力的文化根基。我希望这本书能引领我穿越时空的藩篱,去感受那古往今来,江南人是如何在一方水土上,孕育出如此温润而又坚韧的文化。

评分

作为一个对中国古代史略知一二的爱好者,我对那些能够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精髓的书籍总是充满了好奇。这本书《江南文化十六讲》,听名字就知道,它试图以一种系统性的方式,将江南文化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和解读。我尤其期待书中对江南在历史长河中扮演角色的探讨。要知道,江南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自古以来就是经济文化发达之地,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苏湖熟,天下足”的经济奇迹,到文人辈出的文化盛景,再到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江南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阐述这些历史脉络,分析江南的地理优势如何影响了其经济发展,又如何孕育出独特的地域性格。同时,我也对书中可能涉及的江南在不同朝代,特别是宋元明清时期,在文化上的创新与传承的论述感到浓厚兴趣。究竟是什么样的土壤,能够孕育出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这本书或许能为我揭示其中的奥秘。

评分

我一直觉得,文化是渗透在生活方方面面的,而“吃”和“穿”,无疑是其中最直观、最能体现地域特色的部分。江南的美食,无论是精致的点心,还是鲜美的时令菜肴,都闻名遐迩。而江南的服饰,丝绸的华美,款式的典雅,也令人印象深刻。因此,《江南文化十六讲》这个书名,自然而然地让我联想到书中是否会对江南的饮食文化和服饰文化进行深入的探讨。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江南的代表性美食,它们背后的烹饪技艺和文化寓意。同时,我也对江南的服饰演变历史,以及不同时期、不同阶层人们的穿着特点感到好奇。这本书会不会像一本“舌尖上的江南”和“衣袂翩翩的江南”的结合体,为我呈现出一个更加具象、更加生动的江南文化?我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品味到江南的味道,感受到江南的韵味。

评分

我是一名对中国古代艺术非常着迷的读者,而江南地区,无疑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镇。无论是绘画、书法、戏曲,还是建筑、园林,江南都留下了无数璀璨的瑰宝。因此,《江南文化十六讲》这个书名,立刻引起了我的关注。我期待书中能够对江南的艺术成就进行深入的解读。比如,江南的山水画,那些勾勒出烟雨朦胧、清秀雅致的山水,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江南的昆曲,那婉转悠扬的唱腔,那细腻动人的表演,又是如何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瑰宝?还有那些精美的江南丝织品、瓷器,它们的设计和工艺,反映了江南怎样的匠心独运和审美追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江南的艺术世界,去感受那些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去理解江南艺术家们是如何将自然之美、人文之情融入到他们的创作之中,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江南艺术风格。

评分

我一直觉得,每一个地域的文化,都与那方水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江南,依水而生,因水而灵,这“水”的元素,恐怕是理解江南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环。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江南文化十六讲》时,我立刻联想到书中是否会对江南的水乡特色,以及这种特色如何渗透到其文化方方面面进行深入的探讨。我畅想着,书中会不会详细描述江南独特的河网地貌,以及人们如何围绕着水而居、而耕、而行?水对于江南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乃至审美情趣,可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水乡的婉约、灵动,是否也体现在江南人的性格之中?水路的便利,是否催生了江南发达的商业贸易和对外交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从“水”这个最基础、最核心的元素出发,去解读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江南文化的本质。

评分

说实话,我平时接触比较多的书籍类型是历史小说或者一些通俗读物,对于这种偏向文化研究的“讲”系列书籍,我一开始会觉得有点“高冷”。但是,《江南文化十六讲》这个名字,却意外地让我产生了一丝好奇。我总是觉得,我们对于“江南”的认知,似乎停留在一些比较表面化的层面,比如“小桥流水人家”的意象,或者一些关于江南名人的轶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我打破这种刻板印象,去了解江南文化更深层次的内涵。它是不是像一本武林秘籍,能够解锁关于江南的各种“绝学”?我想,江南的“软实力”绝对不容小觑,它在历史上的经济影响力,它在文学艺术上的贡献,它在思想文化上的独特之处,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把这些复杂的文化概念和历史现象,用生动的语言讲出来,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有所收获,并且觉得“原来江南文化是这样的!”

评分

作为一个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深厚感情的读者,我总是对那些孕育出无数优秀文学作品的地域充满向往。江南,毫无疑问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摇篮之一,无数的诗词歌赋、小说戏剧都源自这片土地。《江南文化十六讲》这个名字,让我对书中可能涉及的江南文学成就充满了期待。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解读江南的文学传统,比如唐诗宋词中的江南意象,元曲明清小说中的江南故事,以及近代以来江南文人在文学上的贡献。我想了解,江南的山水、江南的风情、江南的人文,是如何滋养出如此丰厚的文学土壤,又如何塑造了江南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创作风格。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引领我走进江南的文学世界,去感受那些优美的文字,去体会那些动人的情感,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江南文化是如何在文学的载体中得到传承和发扬的。

评分

我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思想史颇感兴趣,而江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思想碰撞和学术争鸣的重要场所。特别是南宋以后,江南成为了中国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孕育了许多重要的思想流派。因此,《江南文化十六讲》这个书名,引起了我对此书内容的高度期待。我希望书中能够探讨江南的思想文化发展脉络,比如宋明理学在江南的传播和演变,又比如江南士人在思想上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我想了解,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土壤,使得江南的知识分子能够产生如此深刻的思想洞见。同时,我也对江南的文学创作和文化思想之间的相互影响非常感兴趣。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都诞生于江南,它们是否又反过来,塑造了江南的文化特质?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视角,去理解江南的文化思想是如何形成、发展并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江南文化十六讲》,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将以一种讲座的形式,为读者呈现一系列关于江南文化的精彩内容。我个人一直对江南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有着浓厚的兴趣。我总觉得,一个地方的文化,最能体现在它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江南的茶馆文化,那种悠闲自在,谈天说地的氛围,是多么令人向往。还有江南的水乡人家,那枕河而居的生活,那舟楫往来的便利,都充满了诗情画意。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这些方面的详细描述。比如,江南人的衣食住行,他们的节日习俗,他们的婚丧嫁娶,他们的邻里关系,这些最贴近生活的内容,往往最能展现一个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宏观的层面,而是能够深入到微观的细节,用生动有趣的笔触,为我描绘出一幅幅鲜活的江南生活图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