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帆,凌胜利 著
图书标签:
  • 人类命运共同体
  • 全球治理
  • 中国方案
  • 国际关系
  • 政治学
  • 外交
  • 全球化
  • 发展中国家
  • 新型国际秩序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556117963
版次:1
商品编码:12205915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7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2.世界向何处去的中国答案,中国不能缺席的世界期待

3.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面解读


内容简介

  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国际国内重要场合100多次谈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实践路径、路线图等做了详细阐述。2017年2月10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3月17日,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3月23日,首次被载入人权理事会决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一份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获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同。本书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丰富内涵及中国为世界共同发展提供的新理念、新举措,通过十八大以来中国建设周边命运共同体及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阐释中国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全球发展、建设国际新国际秩序的决心与能力,进一步树立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作者简介

王帆,外交学院副院长,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大国外交》《国际关系理论:思想、范式与命题》《东亚地区合作与中美关系》《美国亚太联盟》等,主要研究方向为亚太安全合作、中美关系、美台军事关系、中国对外战略、联盟问题等。

凌胜利,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安全与大国战略、亚太地区国际关系、当代中国外交政策,著有《分而制胜:冷战时期美国楔子战略研究》等书。


目录

/ 第一篇/

新的国际观

第一章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 / 002

一、中华传统文化 / 002

二、中国外交经验 / 008

三、多元文明共鉴 / 015

第二章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构建 / 019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涵 / 019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原则 / 026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路径 / 031

第三章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 / 037

一、中国外交的新探索 / 037

二、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理论 / 041

三、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新阶段 / 046

/ 第二篇/

新理念、新举措

第四章 正确义利观 / 054

一、正确义利观的主要内涵 / 054

二、正确义利观的中国实践 / 057

三、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面旗帜 / 062

第五章 亚洲新安全观 / 067

一、亚洲新安全观的主要内涵 / 067

二、新时期亚洲安全形势的必然产物 / 071

三、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新动力 / 076

第六章 “一带一路”倡议 / 081

一、“一带一路”倡议:从抽象走向具体 / 081

二、“一带一路”倡议:并非朝夕之功 / 087

三、“一带一路”倡议:不可忽视的挑战 / 090

四、“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的机遇 / 097

第七章 亚投行 / 101

一、亚投行:砥砺前行 / 101

二、亚投行:中国责任与担当 / 104

三、亚投行:谁家欢乐谁家愁 / 108

四、亚投行:助力亚洲命运共同体 / 111

五、亚投行:促进发展中国家命运共同体构建 / 114

六、亚投行:权力博弈还是制度革新 / 117

/ 第三篇/

联通周边与世界

第八章 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 / 122

一、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周边外交 / 123

二、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主要路径 / 130

三、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主要挑战 / 133

第九章 促进中国- 东盟命运共同体 / 137

一、十八大以来的中国- 东盟关系 / 138

二、构建中国- 东盟命运共同体的主要路径 / 142

三、构建中国- 东盟命运共同体的主要挑战 / 146

第十章 推动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 / 152

一、十八大以来的中非关系 / 153

二、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主要路径 / 160

三、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主要挑战 / 165

第十一章 铸就中拉命运共同体 / 172

一、十八大以来的中拉关系 / 172

二、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主要路径 / 175

三、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主要挑战 / 183

第十二章 积极运筹大国关系 / 187

一、十八大以来的大国关系 / 188

二、发展大国关系的主要路径 / 196

三、发展大国关系的主要挑战 / 204

/ 第四篇/

参与全球治理

第十三章 全球经济治理 / 210

一、体系结构与主要问题 / 210

二、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新理念与新举措 / 216

三、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战略诉求与政策路径 / 221

第十四章 全球安全治理 / 227

一、体系结构与主要问题 / 227

二、中国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新理念与新实践 / 232

三、中国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战略诉求与政策路径 / 238

第十五章 全球环境治理 / 243

一、体系结构与主要问题 / 243

二、中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新理念与新实践 / 248

三、中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战略诉求与政策路径 / 254

第十六章 全球网络治理 / 260

一、全球难题:网络空间如何治理 / 261

二、中国参与全球网络治理:新理念与新实践 / 265

三、中国参与全球网络治理:战略诉求与政策路径 / 275

后 记 / 280


精彩书摘

  《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正确义利观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外交的价值追求,为如何处理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提供了指导原则。在中国的外交布局中,我们强调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也一直是中国外交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国力日益强大的背景下,中国如何更好地处理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当利益与道义出现冲突的时候,中国又应该如何选择?对于这些问题,习近平主席提出,在外交工作中要坚持正确义利观,政治上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经济上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对周边和发展中国家,要更多考虑对方利益,不要损人利己、以邻为壑。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我们没有国强必霸的基因,我们不会以大欺小,也不会恃强凌弱,中国将继续旗帜鲜明地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将一如既往地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起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坚定支持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继续坚持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的理念,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为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在处理对外关系方面,要正确处理利益与道义的关系,做到义利兼顾、弘义融利,对贫穷的国家要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

前言/序言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全球性挑战不断增多,人类已经进入到一个高度相互依存的社会中。以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时代潮流,旗帜鲜明地“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认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并强烈呼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件,并进而成为新时期中国与世界如何相处的重要指导思想。近五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国际国内重要场合先后100多次谈及“命运共同体”,不断与国际社会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实践加强沟通,推动双边、地区、全球等多层次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和新方案,无论是正确义利观还是亚洲新安全观,抑或是亚投行和“一带一路”倡议,都体现了中国由“韬光养晦”向“奋发有为”的转变。命运共同体连通了“中国梦”与“世界梦”,将诸多新理念、新举措囊括其中,成为重塑中国与世界关系、改善人类命运的伟大实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既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基因的当代反映,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实践经验的不断升华,它体现的,是中国人民顺应时代潮流的愿望和崛起的中国敢于担当历史责任的勇气。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丰富,涉及政治、安全、经济、环境等诸多领域。政治上,它提倡各国之间应形成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伙伴关系是冷战结束后国家间交往中的新模式,是一种既非对抗又非结盟、以协调与合作为主要手段的新型国际关系。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基于对传统国家间关系反思而做出的战略选择。因为各国之间只有形成不分彼此、同舟共济的伙伴关系,才能携手应对全球化时代的诸多困难与挑战。安全上,它提倡各国应不断为共同安全而努力。当今世界,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密切相关,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绝对安全,这使得国际安全合作的需求前所未有的强烈。共同、综合、合作和可持续的亚洲新安全观,可以成为国际安全合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有利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基础。经济上,积极推动共同发展与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创新视为发展的根本源泉,重视科技发展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注重各国之间的科技合作。同时,经济发展离不开各国的经贸合作,这就需要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以谋求一个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文化上,它坚持相互尊重、兼收并蓄和开放包容。世界万物万事总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
  各文明均有自己的历史传承和地域特色,彼此之间应该相互尊重而非对抗冲突,加强交流互鉴,这是推动人类文明共同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生态上,它提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共同发展,这就要求富国、大国、强国去帮扶穷国、小国和弱国的发展,树立新型的国际援助和国际合作观,不断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双边、地区到全球层面,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需要世界各国一起合作,齐心协力推动利益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阶段性发展。
  第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倡导国家间关系的四大属性。当今时代,国家间关系具有四大属性。一是共同性。世界各国拥有的共同利益和面临的共同威胁,需要国家间形成正和博弈而非零和博弈的视角。二是互动性。任何国家都很难长期孤立于国际体系之外,国家之间应该坚持合作共赢,以联系的眼光看待彼此间的关系。三是包容性。世界的多样性并存是常态,各国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彼此的特性与差异,通过开放包容的心态来促进“和而不同”。四是协调性。全球事务的复杂性、行
  为主体的多样性及利益关系的多重性,要求国家之间加强协调,通过大国协调、机制协调、区域协调等多种协调方式来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国际体系和平转型。
  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妥善处理好四组问题。一是国家主权与共同体权利的关系。国家个体和命运共同体不是一种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相互承认、相互包容的关系,个体的和谐共存是共同体存在的基础。二是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的关系。国家利益和国际利益不是零和博弈的关系,而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国家间关系的共同性、互动性使得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的协调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规律使然。三是伙伴与盟友的关系。联盟是一种古老的国际安全形式,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排他性,与命运共同体所倡导的共同性、包容性背道而驰。而伙伴关系以协调与合作为主要手段,应该成为新时期国家间发展政治、经济、安全合作的最佳选择。四是非殖民化与新型国际合作。命运共同体需要通过强弱守望相助来实现共同发展,但这绝非新型殖民化,而是一种新型的国际合作,一种基于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合作共赢,而非蛮横不讲理的巧取豪夺。
  第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振动“双翼”与紧握“抓手”。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当前中国对外政策具有统领作用,正确义利观和亚洲新安全观可以视为命运共同体的“双翼”,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InfrastructureInvestmentBank,简称亚投行,AIIB)和“一带一路”倡议则是两大重要“抓手”。正确义利观表明了中国将以什么样的理念同外界交往,彰显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不仅对新时期中国外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亚洲新安全观是新安全观和总体安全观的继承与发展,具有开放包容性、理念先进性等价值,对于化解周边安全理念竞争具有融合作用、缓解周边安全机制竞争具有整合作用、解决周边安全问题具有促合作用。同时,亚洲新安全观也可以向全世界推广,成为国际安全合作的重要指导理念,有助于营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要求的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历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情感共同体三个阶段,需要脚踏实地,齐心合力,稳步提升。在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程当中,“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投行这两个重要的“抓手”,能够促进命运共同体逐步由梦想走进现实。
  第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加强各层次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一是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周边地区对于中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积极营造更加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周边环境,始终是中国外交努力的方向。二是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经历“黄金十年”的良好发展后,目前正进入升级换代的“钻石十年”。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体现了相互依存时代下中国和东盟“荣辱与共”和共克时艰的共识与努力,有望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典范。三是努力推动发展中国家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外交的根基,积极推动中非、中拉和中阿命运共同体构建符合各方的共同利益,也有助于打造新型“南南合作”的典范,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四是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离不开大国关系的良好发展,需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不断增进大国战略互信,努力增强国际协作,不断完善全球治理。
  第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完善全球治理。当前,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加,全球治理亟待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需要国际社会不断加强在各问题领域的合作,推动全球经济、安全、网络、环境等领域的治理不断完善。然而,实现全球治理也面临诸多难点。比如各问题领域难易程度不一,大国竞争、机制竞争、观念竞争等多种因素困扰着全球治理的开展,相对收益与绝对收益的分野、国际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分化等使得全球治理困难重重。这些都需要各国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基于长远眼光和战略高度,不断推动全球治理的完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人类文明未来走向给出的中国判断。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党和国家领导人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此后,中国政府和领导人通过重要国际组织、系列主场外交、多边峰会等不同层面,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年9月,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联合国发表《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首次向国际社会全面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的内涵,呼吁国际社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2017年1月,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做出努力。
  在中国政府和领导人的积极努力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可与赞扬。现任联合国大会主席(第71届会议)彼得·汤姆森指出:“我个人认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地球上人类的唯一未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主席菲利普·査沃斯赞许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中国人着眼于人类长远利益的远见卓识。”“从长远来看,世界各国和联合国都会从这一理念中受益。”2017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呼吁国际社会本着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写入联合国决议。3月,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4次会议上通过关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粮食权”两个决议,明确表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巴基斯坦不断充实巴中命运共同体内涵”“非洲应该向亚洲国家学习并同亚洲国家合作,努力建设命运共同体”“联合国愿同中国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理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凝聚起世界人民的广泛共识。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共同克服权力政治、贫富分化、文化差异等诸多因素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带来的挑战与困难,分阶段、分领域、分地域逐步推动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最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王帆
  外交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
  2017年8月




《东方智慧与全球未来:一条通往和谐世界的东方之道》 序言:迷雾中的呼唤 当今世界,地缘政治的阴影笼罩,经济发展的裂痕加深,气候变化的警钟长鸣,技术革新的浪潮奔涌,人类正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十字路口。个体与集体的困境交织,局部与全局的矛盾凸显,我们似乎在熟悉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渴望着一种新的指引,一种能带领我们穿越迷雾,走向更加光明未来的力量。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些古老而深邃的思想,正以其历久弥新的智慧,穿越时空,为我们提供着宝贵的启示。《东方智慧与全球未来:一条通往和谐世界的东方之道》并非对某个特定理论或实践的生硬解读,而是旨在深入挖掘那些植根于东方文明深处、能够触及人类共同命运核心的哲学、伦理与治理理念。它不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开启一扇探索之门,邀请读者一同审视那些被现代社会进程或多或少忽视的、但对于构建一个更公正、更可持续、更具包容性的全球秩序至关重要的东方智慧。 本书不是一本政治宣言,也不是对某个国家发展模式的推介。它更像是一场跨越文明的对话,一次对人类共通价值的深层挖掘。我们试图通过审视东方文明中关于“和合”、“仁爱”、“天人合一”、“大道至简”等核心概念,来理解古人如何看待人与自然、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所构想的理想社会图景。这些理念,在信息爆炸、利益冲突频仍的当下,显得尤为珍贵。 本书的写作,源于对当前全球治理挑战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类共同未来的殷切期盼。我们看到,在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和国家利益至上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短视的决策、排他性的思维和零和博弈的陷阱。冲突与对抗似乎成了常态,而合作与共赢则显得脆弱而易逝。这种困境,促使我们回溯那些被忽略的、能够提供另一种视角和解决路径的思想资源。 东方文明,拥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元的思想传统。从儒家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再到佛教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这些思想共同描绘了一个以和谐、平衡、共生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它们强调个体在群体中的责任,群体在自然中的位置,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尊重与学习。这些古老的智慧,是否能够为我们理解和应对当代的全球性挑战,提供一种不同于西方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之外的、更加富有同情心和长远眼光的视角? 《东方智慧与全球未来》一书,试图通过对这些东方思想传统的细致梳理与现代解读,来回答这个问题。它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跨越时空的思想旅程,探索那些能够启迪我们如何构建更加公平、稳定、繁荣的全球社会的新路径。 第一章:文明的回响——东方智慧的根基 本章将深入探究东方文明中那些关于“人”与“世界”的根本性思考。我们将首先回溯儒家思想中“仁”的核心价值,探讨“仁者爱人”如何引申出对他者的关怀与责任感,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黄金法则在人际互动与国际关系中的普遍意义。随后,我们将审视道家“道法自然”的哲学观,理解其所倡导的顺应自然、不强求的生存智慧,以及“无为而治”的治理理念如何启示我们寻求更加可持续、更加和谐的发展模式。接着,我们将目光转向佛教的“慈悲”精神,解析其如何强调众生平等、相互依存的普世情怀,以及“缘起性空”的观念如何帮助我们超越狭隘的自我中心,认识到个体命运与整体命运的紧密联系。 此外,本章还将触及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和合”的思想,即追求和谐统一、相互依存而非对抗排斥的理念。我们将分析“和为贵”的价值取向,以及“大同”理想所蕴含的对一个理想社会的构想。这些古老而深邃的思想,并非陈腐的教条,而是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不断被提炼与实践的智慧结晶,它们为我们理解人类的共同需求与价值提供了独特的东方视角。 第二章:失衡的世界——挑战与反思 在目睹了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之后,本章将聚焦于当前世界所面临的严峻现实。我们将深入剖析地缘政治的紧张态势,分析大国竞争、地区冲突频发的原因,以及这些冲突对全球和平与稳定的影响。同时,我们将审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与不满。 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作为人类共同面临的生存危机,也将是本章探讨的重点。我们将分析工业化、过度开发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以及全球各国在应对这一危机时所面临的责任分担与合作难题。此外,我们还将探讨技术革新带来的双刃剑效应,例如信息不对称、数字鸿沟、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可能引发的伦理与社会问题。 本章的核心在于,促使读者反思当前以零和博弈、实用主义和短期利益为导向的全球治理模式的局限性。在日益复杂的全球性挑战面前,仅仅依靠传统的利益交换和力量平衡是否足以应对?是否存在一种更具包容性、更强调共同利益和长远福祉的思维方式?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本章旨在为下一章节的东方智慧的应用奠定基础。 第三章:和谐之道——从东方智慧到全球治理的启示 本章将是本书的实践核心,将前两章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挑战相结合,探索东方智慧在构建和谐全球秩序方面的独特贡献。我们将首先从“仁爱”精神出发,探讨如何将对他者的关怀转化为全球性的责任担当,倡导更加公平的国际发展观,以及如何通过人道主义援助、减贫合作等方式,弥合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 接着,我们将审视“天人合一”的理念,将其引申为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重新思考。这包括倡导绿色发展、可持续消费,以及加强全球环境保护合作,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非凌驾于自然之上。我们将探讨如何将道家的“顺应自然”智慧应用于气候治理、生物多样线保护等领域,寻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路径。 “和合”思想的实践,将是本章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分析如何在国际关系中倡导对话协商,而非对抗冲突;如何通过包容性机制,吸纳不同国家和文明的观点;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全球治理体系,以应对共同挑战。这包括对多边主义的重申与改革,以及对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尊重与理解。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大道至简”的智慧,即在复杂的全球问题面前,寻求简洁而根本的解决方案。这可能意味着摒弃不必要的官僚主义,聚焦于核心问题,并倡导更加透明、负责任的治理。本章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思想推演,展示东方智慧如何为解决当今世界的全球性难题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第四章:共生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的愿景 在前面章节的铺垫下,本章将进一步升华,勾勒出一个以东方智慧为指引的、更加美好的全球未来愿景。我们将强调“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并非基于强制性的统一,而是源于对人类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深刻认识。这包括对全球性挑战的共同应对,对共同利益的追求,以及对共同发展的渴望。 本章将深入阐述“共生”的内涵,即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个体如何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实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繁荣。我们将探讨如何打破文化隔阂,增进文明互鉴,让多样性成为全球发展的动力而非阻力。 我们还将审视“共赢”的实现路径,即如何在合作中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而非以一方的牺牲来换取另一方的短暂优势。这需要建立更加公正、平等的国际合作框架,鼓励开放、包容的全球治理。 最后,本章将回归到个体层面,强调个人在构建和谐世界中的责任。每一个个体,无论身处何方,都应秉持仁爱之心,尊重自然,拥抱多样性,并积极参与到推动全球和平与发展的进程中。这本书籍,旨在唤醒读者内心深处的良知与智慧,鼓励我们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深沉的同情心,共同去描绘一个属于全人类的、更加光明与和谐的未来。 结语:远方的灯塔 《东方智慧与全球未来:一条通往和谐世界的东方之道》的完成,并非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它希望如同一座远方的灯塔,为在迷雾中前行的我们,提供一种方向感和希望。我们深信,那些历经岁月沉淀的东方智慧,蕴藏着解决当代全球性挑战的钥匙。通过深刻理解和积极实践这些智慧,我们或许能够找到一条更加可持续、更加公正、更加充满人文关怀的全球发展道路,最终实现人类命运的真正共同体。这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的努力、深刻的反思和不懈的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同时也折射出一种面向未来的理性光芒。作者以一种沉静而坚定的语气,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书中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展现了作者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学术功底。我尤其赞赏书中对“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深入解读,它强调了所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平等参与权和话语权,是对现有国际体系的有力补充和完善。书中对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作用的肯定,以及对南南合作的鼓励,都充满了前瞻性。它并非简单地宣扬某种意识形态,而是基于对人类共同利益的深刻理解,提出了一种具有包容性和建设性的全球治理理念。读完此书,我感到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也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评分

翻阅这本书,仿佛踏上了一段充满启迪的探索之旅。作者以一种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并循循善诱地引导读者理解这一概念的深远意义。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强调,它认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尊重与包容,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基石。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大量引用了历史典故、哲学思想和文学作品,使得整本书既有思想的深度,又不失艺术的感染力。我从中看到了对人性光辉的赞美,对人类共同价值的呼唤,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书中并非一味地谈论宏大叙事,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案例,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命运共同体”的温度与力量。这是一种超越国界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思考,它呼唤着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我们在地球村中的位置,以及我们应承担的责任。

评分

初读此书,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与透彻。作者以一种极具逻辑性的笔触,剥离了繁杂的表象,直击全球治理的核心难题。书中对于当前国际秩序的成因及其局限性的剖析,堪称鞭辟入里。我尤其佩服作者在构建“中国方案”时所展现的务实精神,它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对中国自身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之上,并且巧妙地与全球性需求相契合。书中关于经济全球化、气候变化、科技创新等议题的讨论,都充满了真知灼见。作者并非一味强调中国的贡献,而是强调通过合作、共赢、包容的理念,共同应对挑战,实现共同发展。这种开放的态度,使得“中国方案”更具说服力,也更能赢得国际社会的理解与认同。我喜欢书中那种冷静客观的分析,它没有过度的情绪化表达,而是用事实说话,用逻辑服人,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认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但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一股扑面而来的宏大叙事所吸引。作者并非仅仅罗列事实,而是巧妙地将历史的长河与当下的全球挑战融为一体,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字里行间流淌着对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深刻反思,从古老的东方哲学到近现代的国际关系理论,都为理解“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书中对地缘政治格局的分析尤为精彩,作者以一种超越狭隘国家利益的视角,审视了不同文明体之间的互动与碰撞,以及由此产生的复杂挑战。我尤其赞赏作者在探讨全球性问题时,没有回避矛盾与分歧,而是直面现实,试图在差异中寻找共识,在分歧中搭建桥梁。这种审慎的态度,让整本书显得格外真诚和有分量。阅读过程中,我时常停下来思考,作者提出的观点是否能够真正引领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这种思考本身,就已经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评分

这本书带来的最深刻感受,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智慧。作者在分析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时,展现了非凡的洞察力。书中对全球性挑战的预判和应对策略的提出,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论述,它打破了传统的零和博弈思维,强调互信、互利、互鉴,旨在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书中对于科技合作、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具体建议,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作者并非是简单地提出口号,而是深入分析了各国在这些领域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同时也有一种希望,因为作者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可能的、通往更加繁荣与和平的道路。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宏观战略与微观操作融为一体的写作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学习中

评分

书不错

评分

正版图书,可以好好学习了。

评分

评分

服务到位,质量不错,内容丰富。

评分

服务到位,质量不错,内容丰富。

评分

新华大街发奖金国际经济蛤蛤蛤很积极

评分

送货速度很快,快递员的态度也很好,赞一个,下次继续光顾。

评分

还不错,买来随便看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