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張傢敏新作;用“心”書寫與癌癥抗爭的身心曆程
乳腺癌專傢 江澤飛,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名譽院長 徐光煒,中國抗癌協會主任委員、研究員 史安俐 聯袂推薦
警醒所有女性,嗬護乳房,關愛生命
讓在抗擊乳腺癌戰場上拼搏的姐妹們,不再孤獨
呼籲全社會及所有乳腺癌姐妹的親友,能夠給予她們多一點兒瞭解、多一份鼓勵、多一份愛心、多一份撫慰、多一份勇氣
粉紅絲帶誌願服務隊中,每一位乳腺癌康復誌願者均是蘸著淚和血,用“心”書寫著自己突患乳腺癌、治療乳腺癌的“生”與“死”身心曆程。她們堅強自信、開朗樂觀,她們的故事催人淚下,感人肺腑。她們在基本康復後,立即迴歸社會,積極投身於誌願者行列,迴報社會。她們傾情奉獻、不辭辛苦,酷暑嚴寒,風雨無阻,為新患乳腺癌的姐妹們排憂解惑。姐妹們心手相牽,粉紅相伴,在抗擊乳腺癌的徵程中共同成長。
張傢敏,乳腺癌康復誌願者、九三學社社員。1994 年 7 月開通 個人熱綫 , 為乳腺癌姐妹及其傢屬服務。2007 年 5 月 8 日,創 辦開通瞭“乳腺癌患者援助熱綫”,為海內外華人 乳腺癌姐妹服務。2012年至今任中國癌癥康復陽光藝術團總導演兼藝術總監。2012年,創建“粉紅絲帶誌願服務隊”並任隊長。2016 年 12 月 15 日應中央電視颱“朗讀者”欄目之邀,參 加“朗讀者”第六期《眼淚》的錄製。
本書的故事,正是眾多姐妹們多年來切身經驗的總結,真情的流露,既有勝利的喜悅,也有過程的艱辛,難能可貴。相信本書的問世,不但有助於眾多乳腺癌患者及其傢庭,且對其他癌癥患者及廣大婦女也有助益。
——中國抗癌協會名譽理事長、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名譽院長 徐光煒
我和張傢敏老師及服務隊的乳腺癌康復誌願者相識多年,是很好的知心朋友。傢敏老師帶著“癌癥”的標簽,卻滿麵燦爛陽光,雪白的銀發彰顯著她的高潔與剛毅。
——中國抗癌協會主任委員、研究員 史安俐
相約粉紅絲帶 / 001
患者心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033
為愛? 我要好好活著 / 037
微笑? 麵對人生的無常 / 046
心閑天地本來寬 / 058
不平常的歲月 / 069
在學習中成長? 在感恩中前行 / 081
鏗鏘玫瑰/ 089
感恩那場磨難 / 097
我的重生感悟 / 107
心中充滿陽光 / 114
康復之路— — —平靜而精彩 / 124
生命的感悟 / 130
對生活的熱愛支撐著我走過坎坷 / 135
真實的夢? 精彩的夢 / 142
風雨之後見彩虹 / 151
當我麵對苦難的時候 / 157
一路走來 / 165
遭遇轉移 / 169
悼念母親張冀秦 / 174
關愛乳房? 走在乳腺腫瘤防治的路上 / 177
有一個誌願者叫小孩兒 / 191
那個深情的擁抱讓我終生難忘 / 197
善待生命? 善待自己 / 201
誌願服務? 讓人生更有意義 / 207
後 記/ 211
我識傢敏女士有年,多年的交往已從昔日的醫患關係演變為有共同理念的摯友。十餘年前曾共同與美國的李明瑱教授閤編瞭《關愛乳房》一書,在她的召喚下,該書有多名乳腺癌患者參與,寫作體現瞭醫患攜手抗癌的理念,其後又共同組建瞭中國社工協會防治乳腺癌專項公益基金,專事乳腺癌患者的關愛及救助工作。
眾所周知,癌癥之危害甚钜。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生活環境的改變,我國的癌譜也隨之而變。昔日,發達國傢的常見腫瘤,諸如肺癌、大腸癌、乳腺癌等,其在我國的發病率也均呈急驟上升之勢。其中的乳腺癌其發病率或死亡率均居我國女性癌癥之首,每年新發病例達27萬,且其發病仍以每年3%的增幅遞增,尤因婦女乃傢庭核心,我國乳腺癌又有異於西方世界,發病較為年輕,並以中年婦女為主從而更受社會的關注。乳腺癌在眾多癌癥中雖其預後較好,但病期較長在全部癌癥康復者中幾占三分一,且不乏復發者,以緻在社會中形成一特殊的群體。
本人在長期 的抗癌實踐中,深諳以人為本之道,廣大的乳腺癌患者需要人們的愛護、社會的關注。廣大婦女既恐罹患乳腺癌,一旦癌癥來襲又乏對應之策,艱苦地完成各種治療進入康復期後,又慮其復發,惶惶不可終日,極需社會施以援手。傢敏女士作為親曆者,能從自身的感受轉化為對廣大病友的大愛,不但創建瞭“粉紅絲帶誌願服務隊”,身體力行地剋服諸多睏難,不顧年邁體衰,常年帶領廣大具有愛心的病友奔走於病房、傢庭,嚮眾多的患者送愛心。 這種雪中送炭的高尚行為,現身說法的施以援手,不但解除瞭初病患者的恐懼、顧慮,更讓其感到溫暖,改變瞭無助的心態,增強瞭抗癌的信心,也達到瞭醫護人員難以做到的初期乾預的目的。除“醫院探訪”外,以傢敏女士為首的該誌願者團隊還經常組織各種“手工藝小組”、“舞蹈錶演隊”等活動,將廣大乳腺癌康復者組織在一起,互訴衷腸,交流經驗,彼此鼓勵,共同抗癌,做瞭大量有助於眾多乳腺癌康復者身心健康的工作。
本書的故事,正是眾多姊妹們多年來切身經驗的總結,真情的流露,既有勝利的喜悅,也有過程的艱辛,難能可貴。相信本書的問世,不但有助於眾多乳腺癌患者及其傢庭,且對其他癌癥患者及廣大婦女也有助益。
徐光煒
2017年7月31日
這本書的結尾,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並沒有一個“圓滿”的結局,但卻充滿瞭希望和力量。作者並沒有說自己已經完全康復,而是說自己正在繼續前行,繼續擁抱生活。這種開放式的結尾,反而讓我覺得更加真實和充滿力量。因為它告訴我們,康復是一個持續的過程,而生命也是一個不斷前行的旅程。這本書就像一位溫柔的朋友,在陪伴你走過一段艱難的旅程後,依然不忘送上鼓勵和祝福,讓你帶著希望,繼續勇敢地前行。我喜歡這種不落俗套的結尾,它讓我覺得,這本書帶來的不僅僅是一時的感動,更是一種長久的影響。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強大,不是沒有傷痛,而是帶著傷痛,依然能夠熱愛生活,依然能夠勇敢前行。
評分總而言之,這本書《粉紅相伴:乳腺癌康復日誌》對我來說,是一次觸及靈魂的閱讀體驗。它讓我看到瞭疾病麵前的脆弱,也看到瞭生命中堅韌不拔的力量。作者用她真摯的筆觸,描繪瞭一個女性在逆境中如何尋找自我,如何重拾希望,如何擁抱生命的故事。這本書不僅僅是寫給乳腺癌患者看的,它更適閤所有在生活中遇到睏難,感到迷茫和無助的人。它會告訴你,你並不孤單,你擁有比自己想象中更強大的力量,而生活,永遠值得你去熱愛和珍惜。這本書就像一盞溫暖的燈,照亮瞭前行的道路,也溫暖瞭我的心房。我把它推薦給每一個需要力量和勇氣的人,相信你們也能在這“粉紅相伴”的文字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力量和希望。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讓我感到非常巧妙。它並不是簡單地按照時間順序來記錄,而是根據作者的情感和感悟,將不同的片段有機地組織起來。有時候,她可能會跳躍到過去某個時期的迴憶,有時候,她又會嚮前展望未來。這種非綫性的敘事方式,反而讓整個故事更加引人入勝,也更加富有層次感。我感覺就像是在拼湊一幅美麗的馬賽剋畫,每一個碎片都有它獨特的故事,但當它們組閤在一起時,卻能呈現齣一幅完整而感人的畫麵。這種結構上的創新,也讓我看到瞭作者在寫作上的用心和纔華。它不僅是一本康復日誌,更是一部充滿藝術感的心靈隨筆。它讓我明白,即使是看似雜亂無章的經曆,隻要用心去梳理和感受,也能從中找到規律和美。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它既有詩意的浪漫,又不失生活的質樸。作者在描繪自己的康復曆程時,常常會運用一些生動形象的比喻,將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讓我更容易理解和體會。比如,她可能會將內心的恐懼比作黑暗中的陰影,將希望比作黎明的第一縷陽光。這些比喻,不僅讓文字更加富有感染力,也讓整個故事更加生動有趣。同時,她的語言又非常貼近生活,充滿瞭生活的氣息,讓我感覺就像是在聽一個鄰傢姐姐在分享自己的故事。她不會使用過於專業的術語,也不會刻意營造某種氛圍,隻是用最自然、最樸實的語言,將自己的經曆和感悟娓娓道來。這種真誠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是我在這本書中最喜歡的部分之一。它讓我看到瞭一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個體,在經曆重大挑戰時的內心世界。
評分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它所傳遞的“陪伴”的力量。作者在書中多次提到,在她的康復過程中,傢人、朋友以及那些與她有相似經曆的人,給瞭她莫大的支持和鼓勵。這種“陪伴”,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我能夠感受到,當一個人知道自己不是孤單一人時,她的內心會變得多麼強大。這本書就像一個虛擬的“粉紅相伴”的社區,它將那些正在經曆挑戰的人們聯係在一起,讓她們感受到彼此的力量和溫暖。我尤其欣賞的是,作者並沒有將自己定位成一個“受害者”,而是以一個積極的、充滿力量的角色,去影響和鼓勵他人。她的故事,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陪伴”,它告訴我們,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我們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依靠和力量。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生命可以如此堅韌,如此充滿韌性。作者在文字中展現齣的那種強大的生命力,讓我為之動容。她並沒有被疾病打垮,而是選擇與之抗爭,並在抗爭中找到瞭屬於自己的力量。我特彆喜歡書中那些充滿力量的句子,它們就像一顆顆閃耀的鑽石,鑲嵌在文字的海洋中,時刻提醒著我,無論遇到什麼睏難,都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我看到她從最初的震驚、恐懼,到慢慢地接受、適應,再到最終的戰勝、重獲新生。這個過程是漫長而艱辛的,但她卻從未放棄。她的故事,給瞭我莫大的鼓舞。我發現,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著比自己想象中更強大的力量,隻是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被激發齣來。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讓我看到瞭自己內心深處的力量,也讓我更加珍視生命中的每一個瞬間。
評分讀這本書,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作者是如何在如此巨大的痛苦和壓力下,依然能夠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和對美好的追求。我發現,她並沒有刻意去“尋找”希望,而是通過對生活中點滴美好的敏銳捕捉,讓希望自然而然地在她心中生長。她會因為一片落葉的顔色而感動,會因為一聲鳥鳴而駐足,會因為一句溫暖的話語而心生暖意。這些微小的瞬間,構成瞭她生命中最堅實的力量。這本書教會瞭我,原來生活的美好,無處不在,隻是需要我們用心去發現。她的康復日誌,不僅僅是關於戰勝疾病,更是關於如何重新認識生活,如何熱愛生活。我在這本書中,看到瞭生命最本真的樣子,也看到瞭一個女性在經曆磨難後,所綻放齣的獨特光彩。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就瞬間抓住瞭我的眼球,那柔和的粉色調,帶著一種治愈和希望的氛圍,仿佛是一位溫柔的朋友在輕聲低語,傳遞著“陪伴”的力量。我一直覺得,麵對像乳腺癌這樣嚴峻的疾病,除瞭專業的醫療手段,心靈的支持和情感的慰藉同樣至關重要。這本書的名字《粉紅相伴:乳腺癌康復日誌》,一下子就點中瞭我的心坎,讓我覺得這不是一本冷冰冰的科普讀物,而是一本有溫度、有情感的記錄。我曾幾何時也關注過一些關於乳腺癌的書籍,但很多都側重於醫學知識的普及,或者僅僅是冰冷的統計數據,讀起來總覺得缺少瞭些什麼。直到我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我仿佛看到瞭那些在抗爭中堅韌前行的女性們,她們的眼神裏閃爍著不屈的光芒,她們的手裏緊握著希望的火種。這本書的書名,就像一束光,照亮瞭那些可能感到孤單和無助的靈魂。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這“粉紅相伴”的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故事,怎樣的情感,怎樣的力量。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些關於戰勝睏難、重拾生活的啓示,讓我明白,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我們也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這種“相伴”的感覺,對於任何一個正在經曆或曾經經曆過重大挑戰的人來說,都是一種無聲卻強大的支持。它不僅僅是字麵上的陪伴,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共鳴,一種“我懂你”的理解。
評分翻開這本書,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那些細膩而真摯的文字,它們如同涓涓細流,緩緩地滲透進我的內心,帶來一絲絲暖意。我能感受到作者在記錄這些康復曆程時,內心深處的情感起伏,那些曾經的恐懼、痛苦、迷茫,以及最終的釋然、勇氣和新生,都被她用最真實、最樸素的語言描繪齣來。這種真實的記錄,比任何華麗的辭藻都更能打動人心。我仿佛能看到她坐在窗邊,筆尖在紙上輕輕滑動,記錄下那些難以忘懷的瞬間。那些字裏行間流淌的,不僅僅是疾病的治療過程,更是一個完整的人,在經曆人生重大考驗時,她如何麵對、如何調整、如何成長。這本書讓我明白,康復不僅僅是身體的復原,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和升華。那些曾經讓她徹夜難眠的夜晚,那些讓她感到絕望的時刻,都在她的筆下化為瞭前進的動力。我特彆欣賞的是,她並沒有迴避那些痛苦和掙紮,而是選擇坦然麵對,並從中汲取力量。這種勇氣,正是我們每個人在麵對生活中的逆境時所需要的。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曆,為我們描繪瞭一幅戰勝睏難、擁抱生命的壯麗畫捲,讓我們看到瞭希望的光芒,也讓我們對生活充滿瞭敬畏和熱愛。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讓我感到非常新穎和驚喜。作者並沒有采用傳統的綫性敘事,而是通過一種更加隨性、更加生活化的方式,將她的康復日誌串聯起來。我感覺就像是在和一位好朋友聊天,她不經意間提起的一些小事,一些感悟,卻能引起我內心深處的共鳴。有時候,她可能隻是記錄瞭一個下午陽光灑在窗颱上的樣子,或者是一朵花的悄然綻放,但在這些看似平常的場景中,我卻能感受到她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力的贊美。這種細膩的觀察,讓我意識到,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生命中依然充滿瞭美好的事物,等待我們去發現和感受。她筆下的語言,沒有刻意的雕琢,沒有矯揉造作,隻有最真誠的情感流露。我能感受到她寫作時的輕鬆和自在,仿佛是在傾訴,而不是在創作。這種自然的風格,讓我更加容易融入她的故事,也更容易理解她的感受。它讓我覺得,康復不是一個沉重的話題,而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過程,一個不斷發現美好、擁抱希望的過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