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繼《颱北小說劄記》之後,著名作傢舒國治“談吃”新書,分享五十年來吃飯之見聞——被譽為“終身的晃遊者”、 颱北“小吃教主”、卻自謙是“繞遠路達人”的作傢舒國治,傢中沒有冰箱、空調、電視,稱得上是“極簡生活”理念的實踐者,新書《窮中談吃》,說的是五十年來窮睏中吃到的令人迴憶無窮、久久迴味的種種美好滋味。
2. “我們缺的是生活不是錢”,“任何東西都可以好吃”——“窮地與閑人,是吃飯的貴族全書囊括二十五篇談食雜記,以獨具特色的文筆寫下尋常的“平民吃食”:蛋炒飯、餃子、麵攤、油餅、土雞……吃原本就不是一件太有功利心的事,“任何東西都可以好吃,隻要規規矩矩地做齣來,愛吃的人不應該太有分彆心” 。
3. 何為“理想生活”,何為“自由生活”——一個人對食物的態度,就能摺射齣他對生活的態度。這既是舒國治全麵闡述自己“對於吃的看法”的一書,又是對“舒式生活理念”的完整錶達,“理想的生活,有細節、有過程,而不應一味追求過度的便利”。
4. 寫意的東方“米其林”——米其林之於西方文化,是一種建立在工業化評價標準上的精確之美;而舒國治筆下的東方飲食哲學則如山水畫般隨性與寫意,其中蘊含的是一種對待生活的態度——在那個還沒有“詩與遠方”的年代,舒國治已經過上瞭“隻上過幾個月的班,此外的時光都在流浪、閑逛、睡覺和聊天”的日子。
吃,是亙古的活動;文明愈是新穎,愈是未必有利於吃。
故愈不文明便利的地方,往往吃得較好。講求劃一,講求高效率收成,則吃必然遭到簡化。
本書為作者近五年論吃文章之集結。早有到1992年(《吃麵攤》)與1999年(《餃子》)者。內容概為五十年來在颱灣吃飯吃麵之種種所見所思。
作者特彆注焦於此五十年間常民的平日所吃,故而像燒餅油條、陽春麵、便當、自助餐、蔥油餅等食物,還有《四菜一湯》《贊泡菜》《贊蘿蔔》《菜碼之美》《贊炒飯》等篇目,皆於本書中探討詳盡。
又恰好這諸多議題都圍繞在一“窮”字上。
舒國治,1952年生於颱北。原籍浙江。是60年代在西洋電影與搖滾樂熏陶下成長的半城半鄉少年。70年代初,原習電影,後注心思於文學,曾以短篇小說《村人遇難記》備受文壇矚目。1983至1990,七年浪跡美國,此後所寫,多及旅行,自謂是少年貪玩、叛逆的不加壓抑之延伸。而文體自成一格,文白相間,簡淡中深富雅韻,論者鹹認與他的清簡度日有關。常人忽略的清苦生活之美,受他無盡窺探與詠頌。
著有《理想的下午》《流浪集》《門外漢的京都》《颱北小吃劄記》《窮中談吃》等。
序
清貧的意義
目錄
017 粗疏談吃
031 住在何地來吃
043 詠米飯
049 贊炒飯
063 餃子
071 便當最惠颱灣
075 菜碼之美
079 說素菜
085 贊蘿蔔
089 零碎
101 吃麵攤
105 麵與油餅
115 在城市中野餐
119 隻宜簡單吃的飯
125 四菜一湯何難也
129 颱灣牛肉麵之時代與來曆
135 今昔對待食物之不同
141 漢堡
143 贊泡菜
147 隻售一味的店
151 土雞與世外桃源
155 十項最具颱北性格的吃食
167 高度人文的經營管理
171 我想吃的以及想不吃的
177 年夜飯與平常心
181 過年與吃餃子
185 再談炒飯
189 過年吃剩菜的藝術
193 颱灣吃的優勢
197 新式颱菜餐廳應該備些什麼菜
201 最可傲人的颱灣甜食
粗疏談吃(節選)
愈是窮地吃得愈好
吃,是亙古的活動;文明愈是新穎,愈是未必有利於吃。故愈不文明利便的地方,往往吃得較好。美國的吃,五十年前多半比今天要好。寫於一九三一年的The Joy of Cooking,如今像老年月Irma Rombauer那樣在傢細細烹調的美國媽媽們,的確愈來越少瞭。八十年代初創發California Nouvelle Cuisine(加州新式菜肴)的Alice Waters那樣有耐心富品味的廚師畢竟是少數。又美國的吃,看來比不上中國大陸。即使是Waters在加州柏剋萊開的那傢名聞遐邇的餐館Chez Panisse強調所選雞肉是來自北邊Sonoma的放山農場的雞,但吃過傳統中國土雞的老饕們一口咬下,便知那種雞肉與好吃的土雞肉相去何啻萬裏。美國總統看來一輩子沒有機會吃過一口土雞肉;而中國尋常百姓吃的佳良時鮮,往往非美國文明人士所能夢見。
法國好友Jacques Tardif開玩笑說:“兩百年前法國的蘋果有六百種,現在呢,三種。”菜肴,或是食材,顯然是不宜統一的。
講求劃一,講求高效率收成,則吃必然遭到簡化。速食店盛興之國,或大農場大牧場發達之地(美國最是),最沒法吃到好東西。
四十年前颱北吃景
即使三四十年來的今昔颱北吃食,也已極顯不同矣。
一九四九年後,颱灣成瞭中國各方吃食粹集一爐的好地方。且以七十年代這戰後窮寂稍歇、百業始興的標準年代(陽春麵一碗兩元維持極久之年代)來看一眼颱北小食的街風巷景。
早晨有推紅漆木條小車,賣福州鼕粉魚丸湯,湯碗裏灑白醬油、擱鼕菜、以之厚釅湯底,再撒芹菜末,既飾池麵,也脆齒口。又見人頭頂竹籮,內盛光餅(閩南語“鹹光餅”),肩負竹製腳架,停止時,置籮於架,待客而沽。此二者為福州式吃景。
有騎自行車穿梭街巷,口唱“大餅—饅頭—豆沙包”,話音應是山東腔,車後置大木箱,覆棉被保溫,掀開,除所唱三樣,尚有花捲、菜包。多在下午的後半段(午睡以後至黃昏)齣現。
也有騎車口唱滬腔“方糕來啦—方糕要伐?”他的聲口顯示其客戶之地方性,不像搖著“報君知”人一聽便知修理什麼之廣泛。七八年前,偶於木柵僻巷裏(辛亥路四段222巷)見一店賣方糕,攀談幾句,陳姓店主說三十多年前騎車唱賣方糕的,便是他父親。
有挑擔子的擱一疊疊橫竪交錯砌齊、以繩紮好的寜波年糕,上將一張正方紅紙,菱形覆放,沿街以寜波話叫賣;與方糕的客戶同理,聽得懂的纔會喚他。
另有挑擔子的,置長方直立箱籠各一,邊走邊唱,較多句,有節拍,山東聲口,走近時櫥紗中隱隱見有熟食物,箱上寫有字:“諸城燒雞”。
另外像倒騎三輪車按ㄅˇㄚㄅㄨ(發音為bǎ bū)喇叭賣“沙利文”冰淇淋,挑擔子敲鑼賣麥芽糖,騎車招人取牙膏空管換麥芽糖,拖大櫃子車敲鈴賣醬菜,搖著竹管賣烤紅薯;吹糖人啦、稻草捆插冰糖葫蘆串啦,甚至夜裏的“五香—茶葉蛋”、“燒—肉粽”(聲音由遠至近,再由近至遠。此刻閉目想這遠遠近近的聲音,唉,感懷不已)……當時孩子全司空見慣。
餐館食肆也有一些。山西菜的“山西餐廳”(中正路1901號,今忠孝西路),寜波菜的“狀元樓”(中正路1759號)、“小小狀元樓”(館前路11號)、“老正興”(中正路1733號),上海點心的“三六九”(衡陽路18號),北平館子“緻美樓”(中華路162號)、“豐澤樓”(漢中街125號)、“會賓樓”(西寜南路122號),川揚館子“銀翼”(中正路1825號),湖南館子的“天長酒樓”(寜波西街98號)、“玉樓東”(西寜南路49號),四川菜的“蜀腴”(成都路27巷8號),客傢菜有“新陶芳”(沅陵街9號)、“嶺南”(沅陵街21號),廣東菜有“掬水軒”(衡陽路60號),福州菜有“勝利”(懷寜街86號)。當然颱式料理也多得是,大型館子有“蓬萊閣”(延平北路二段208號),其他類似酒傢菜尚有“萬裏紅”(南京西路195號)、“麒麟”(南京西路322號)、“東雲閣”(延平北路二段87號)、“白玉樓”(華亭街24號)、“鳳林”(南京西路185號)、“孔雀”(南京西路185巷1號)、“白百閤”(延平南路109號)、“璿宮”(博愛路25號)、“梅林”(南京西路131號)、“蝴蝶蘭”(桃源街1號),颱式兼和風的食堂像“美觀園”(峨眉街36號)。若是喝咖啡,還有“起士林”(成都路54號)、“美而廉”(一在博愛路114號,一在中山北路二段2號)、“明星”(武昌街)、“沙利文”(成都路26號),老字號的“波麗路”(民生路314號)更不在話下。
這些館子大多早已不存,少數猶存的,味亦變矣。颱北沒有曆史,於食景尤然。
談小吃
小吃,何謂小吃?粵人早起坐茶樓,一盅兩件,自據一桌,此小吃也。隨處巷口見人坐麵攤,切一碟鹵菜,揀花生下酒,小吃也。即揚州早館,乾絲、湯包、白湯麵,美味之至,又精細之至,然亦小吃也。
每人隻吃麵前一兩樣小物,卻品嘗可臻至細,此小吃最美之況。
西人餐館,又有前菜,又有沙拉,又有濃湯,繼有主菜,再有甜點,吃上三五小時,便是繁盛太過之吃,與我所言小吃,大不同矣。
倡小吃,便是有意備言窮國卻不失美吃國之佳良吃法也。
那些留學在國外的學子,當一年學業將盡,即將放假迴颱灣前,與颱灣的同學或親友通電話或通e-mail,往往說些“我已經等不及要吃哪裏哪裏的蚵仔麵綫、哪裏哪裏的粉圓及紅豆冰、哪傢哪攤的麻糬、哪店哪巷的肉圓或米粉湯……”這類心中最大夢想的話。
此何者?小吃之迷人也。
簡吃之厚蘊與奢吃之陋炫
吾國之吃雖是窮中計吃,但坊間很愛呈現奢華,以此故示富裕。實則愈是富之久長,愈敢呈現窮相,如日本茶道王侯所用茶器之殘舊、汲水杓子的彎麯老頹、更是價值連城,更是受尊崇。
這就譬似愈是好幾代富文子弟愈勇於坦蕩蕩地穿著布衣粗鞋;而稍稍賺瞭幾個快錢的久窮之民則立然迫不及待地開起賓士、戴上勞力士之理是也。
《窮中談吃》這本書,與其說是美食評論,不如說是一部關於“時間”和“迴憶”的散文集。作者以食物為載體,串聯起瞭一段段或溫馨、或辛酸、或引人深思的往事。我被他描述食物的細膩筆觸所吸引,那些看似普通的食材,在他的筆下卻擁有瞭生命,承載瞭故事。比如,書中對一道傢常小菜的描述,就勾起瞭我無數兒時的迴憶,那是一種久違的味道,一種溫暖的味道,一種隻有在特定時間和特定地點纔能品嘗到的味道。作者並沒有刻意去追逐新奇的菜品,他所關注的,是那些隨著時光流逝而逐漸淡去的味道,是那些承載著傢庭記憶的食物。他的文字,如同陳年的老酒,越品越有滋味,越品越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情。他讓我們明白,食物不僅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情感的紐帶,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和作者一起,漫步在記憶的長廊裏,品嘗著那些曾經的味道,重溫著那些曾經的時光。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吃”的另一重意義,它是一種情感的錶達,是一種對過往的懷念,更是一種對生命本身的敬畏。它告訴我,即使在物質貧瘠的時代,我們依然可以用食物,來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來溫暖我們的心靈。
評分讀完《窮中談吃》,我內心湧現的,是一種莫名的感動,還有一絲淡淡的憂傷。感動於作者對於食物那種近乎宗教般的虔誠,以及在物質不豐裕的情況下,依然能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和創造力。憂傷則源於,在現代社會,我們似乎越來越遠離瞭那種純粹的“吃”,那種用心去感受食物本身,去體味烹飪過程的樂趣。書中,作者沒有描繪高檔餐廳的菜單,也沒有介紹令人垂涎欲滴的異國風味,他筆下的“吃”,充滿瞭濃濃的鄉土氣息,充滿瞭人間煙火味。那些關於時令蔬菜的描寫,那些關於小巷深處小吃的記述,都帶著一種溫潤的光澤,仿佛將我帶迴瞭那個純真年代。我仿佛看到瞭作者在簡陋的廚房裏,哼著小麯,一絲不苟地切著菜,又或是坐在昏暗的燈光下,細細品味著一碗熱粥。他不僅僅是在記錄食物,更是在記錄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無論貧富,都能活齣精彩的韌性。這本書,讓我明白,“吃”的最高境界,並非在於吃到瞭什麼,而在於你如何去“吃”,如何去感受,如何去體驗。它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一種對當下時刻的把握,一種在平凡中發現非凡的能力。這是一種超越物質的精神富足,一種在“窮”中滋生的“富”味。
評分《窮中談吃》這本書,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重新審視瞭“貧窮”與“富裕”的定義,以及它們與“吃”之間的奇妙關聯。我一直認為,窮是拮據,是匱乏,是無法享受美食的代名詞。然而,這本書卻顛覆瞭我的這種認知。作者以一種極為幽默而又不失深沉的筆觸,展現瞭在物質不那麼充裕的情況下,人們依然能夠尋找到屬於自己的美味,甚至能從中品味齣比富裕更甚的樂趣。他筆下的“窮”,並非是絕望的深淵,而是一種充滿智慧和創造力的土壤,在這種土壤裏,即便是最普通的食材,也能綻放齣絢爛的生命。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土法”烹飪的描述,那些看似簡單粗糙的做法,卻蘊含著世代相傳的智慧和經驗。作者用一種近乎玩味的語氣,去解讀這些“窮”中的美味,讓我不禁莞爾,也讓我開始思考,我們是不是被現代社會的“標準”所束縛,而忘記瞭生活本身的多樣性和可能性。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種輕鬆而又深刻的啓迪,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吃”,並非是物質上的堆砌,而是精神上的滿足,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味蕾的尊重。它讓我看到,即使在最“窮”的境遇下,我們依然可以擁有最“富”的味蕾體驗,最“富”的精神享受。這是一本能讓你重新審視生活,發現生活之美的書。
評分《窮中談吃》這本書,它給我帶來的震撼,絕非來自對奢華盛宴的描摹,反而是那種“化腐朽為神奇”的絕妙。我一直以為,美食的評價標準無外乎色香味俱全,或是食材的稀有與珍貴。但作者似乎在顛覆這種固有的認知,他用一種近乎頑童般的好奇心,去探究那些最尋常不過的食材,如何在看似簡陋的烹飪方式下,綻放齣驚人的美味。我記得其中有段文字,描述瞭如何用最普通的菜葉,通過巧妙的調味和火候的掌控,竟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鮮甜,那種細膩的口感和層次感,是許多昂貴食材都難以企及的。這讓我開始反思,我們是不是過於被物質所裹挾,忽略瞭生活本身的創造力?那些被我們輕易忽視的邊角料,那些被我們認為是“湊閤”的餐桌,可能隱藏著真正的烹飪智慧和生活情趣。作者的文字,就像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剖析瞭食物的靈魂,也觸及瞭我們內心深處對於“簡單即是美”的渴望。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友對話,他用最真誠的語言,分享著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食物的敬畏,讓我在這喧囂的世界裏,找到瞭一片寜靜而充滿滋味的角落。這本書,是給所有熱愛生活、懂得發現生活之美的人的一份珍貴禮物。
評分|_{ ext{初讀《窮中談吃》時,我以為它會是一部講述如何拮據度日、就地取材的生存指南,甚至可能帶著些許抱怨的色調。然而,翻開書頁,我驚喜地發現,作者所描繪的“窮”,並非物質上的匱乏,而是一種精神上的富足,一種於平凡中發現不凡的智慧。書中那些關於食物的片段,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名貴的食材,卻有著一種樸素而動人的力量。讀著那些描述傢常小菜的文字,仿佛能聞到竈颱邊升騰的煙火氣,感受到粗茶淡飯中蘊藏的溫情。作者以一種近乎考古的耐心,挖掘著那些被遺忘的味蕾記憶,那些藏匿在街頭巷尾、市井人傢裏的味道。他筆下的“吃”,早已超越瞭填飽肚子的生理需求,升華為一種文化體驗,一種情感寄托,甚至是一種人生哲學的體現。每一次閱讀,都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旅行,重溫那些漸行漸遠的時光,那些簡單卻真實的幸福。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談論食物,更是在談論生活本身,關於如何在不完美的世界裏,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美好與安寜。我仿佛看到瞭作者坐在簡陋的桌前,一邊品味著手中熱騰騰的食物,一邊用一種溫和而深邃的目光審視著生活,將那些細微之處放大,從中提煉齣令人迴味的哲理。它讓我重新審視瞭“吃”的意義,不再是匆忙的攝入,而是對生活點滴的珍視與感悟。}}
評分書名有意思,還沒來得及看。
評分紙質排版裝幀都很不錯,一看就是正版,如果僅僅是為瞭瞭解颱北的小吃,那就讓讀者失望瞭,還不如去讀一些旅遊雜誌。讀舒國治的書,雖然看他是在談小吃,其實是在感受他那娓娓道來的不疾不徐的生活態度。
評分閑暇之餘,靜心拜讀;生活百味,人生哲理,舒意暢達。
評分不錯
評分舒先生齣書不多,每次經過書店問問是否齣新書瞭。書很好,印刷也不錯,老爸想先看看。我讀瞭一段還是一樣的喜歡。
評分快遞很快,昨天下單,今早就收到瞭。
評分我為什麼喜歡在京東買東西,因為今天買明天就可以送到。我為什麼每個商品的評價都一樣,因為在京東買的東西太多太多瞭,導緻積纍瞭很多未評價的訂單,所以我統一用段話作為評價內容。京東購物這麼久,有買到很好的産品
評分有趣的書
評分書籍內容不錯,趁活動收入,希望有更多活動,價格更實惠一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