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金瓶梅》因为包含着女人、金钱、腐败、市井、情色等元素,400多年一直饱受垢议。
《金瓶梅风物志:明中叶的社会百态(毛边本)》是一本用另类视角、另类眼光诠释《金瓶梅》的著作。
《金瓶梅风物志:明中叶的社会百态(毛边本)》从历史角度、服饰描写、饮食习俗、民俗风情、经济生活等多个角度,全方位探究《金瓶梅》反映的明中叶服饰潮流、官场腐败、婚姻基础、养生之道、游艺娱乐、购房置业等社会生活,涉及官场、情场、生意场、房地产等领域,告诉读者一个曾经被误读、误解的《金瓶梅》,其实是一部明中叶的百科全书。
对于《金瓶梅》中房地产以及女性服饰的研究,是《金瓶梅风物志:明中叶的社会百态(毛边本)》的一个创造,作者独具慧眼,广泛搜集资料加以整理,得到了颇有意义的收获,使读者对明中叶的住宅房、商品房,女性衣著的了解有了极大深入。
作者简介
黄强(1963-),字不息,江苏南京人。创办或参与创办南京地区多个平面媒体、电视新闻栏目、网络媒体。现为金陵老年大学文史系副教授、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战略发展委员,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理事,今日头条千人万元计划签约作者。
曾独辟蹊径,将服饰学知识应用到《金瓶梅》研究之中,拓展了《金瓶梅》研究新方法;第1个在《金瓶梅》研究领域提出时代背景为正德朝的学术观点,成一家之说;出版中国第1本内衣史专著、第1本文人置业经济史专著、第1本南京区域服饰史专著;著作人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2017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刊发论文近200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多次全文转载。已出版《另一只眼看金瓶梅》《衣仪百年》《消失的南京旧景》《服饰礼仪》《趣民国》等著作15本。
电子邮箱:huangbuxi@hotmail.com自媒体:今日头条一黄强黄不息
内页插图
目录
序章《金瓶梅》书名解
第一章 从历史角度考察《金瓶梅》
第一节 西门庆原型考
第二节 西门庆的帝王相
第三节 《金瓶梅》成书年代考
第四节 明武宗与临清
第五节 《金瓶梅》中的清官
第六节 《金瓶梅》中的临清钞关
第二章 从服饰描写考证《金瓶梅》
第一节 服饰与《金瓶梅》时代背景
第二节 《金瓶梅》服饰名物考
第三节 《金瓶梅》中的女子内衣
第四节 《金瓶梅》妆花服饰考
第三章 从饮食习俗探究《金瓶梅》
第一节 《金瓶梅》中的饮食史料
第二节 《金瓶梅》与饮食养生
第三节 《金瓶梅》中的茶文化
第四章 从民俗风情验证《金瓶梅》
第一节 花灯与《金瓶梅》
第二节 双陆、蹴鞠与秋千
第三节 物欲与裸婚
第五章 从经济生活研究《金瓶梅》
第一节 《金瓶梅》中的住宅房与商用房
第二节 《金瓶梅》的庄田府第置业
第三节 西门庆的生意经与人才观
附录一 明武宗未必最荒淫
附录二 《金瓶梅》研究中的新思维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金瓶梅风物志》推荐语
精彩书摘
《金瓶梅风物志:明中叶的社会百态(毛边本)》:
序一:《金瓶梅》的“另类” 研究
学友黄强先生,不但是一位优秀、敬业的编辑记者,还是一位勤奋且取得丰硕成果的学者。他对《金瓶梅》与晚明文化、佛教哲学、中国服饰史、中国饮食文化都有浓厚的兴趣与执着的研究。已出版或即将出版的著作有《玄奘与南京玄奘寺》《中国内衣史》《中国置业史话》《衣仪百年》《中国服饰画史》《走进佛门》等。他热爱学术研究,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已坚持二十多年,刻苦钻研,硕果累累,其乐无穷。朋友们肯定他的学术成果,称赞他是“业余选手,专业水平”。黄强的研究成果说明,这位“业余”者极严肃、极认真地做学问,而不去炒作,不去戏说,更不以主观想象去“揭秘”。“业余”是黄强的自谦之词。“业余”并不说明研究者在文化素养、学术规范方面与专业学者有什么差距,只意味着其要付出更艰辛的努力,在完成本职工作后要抢时间挤时间,要得到领导、家人与朋友们的理解与支持。《金瓶梅》这座文化高峰,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在吸引和感召着黄强在不平坦的道路上勇敢攀登,不畏艰险,不怕寂寞与高寒。
黄强先生研究《金瓶梅》已有二十多年,发表了几十篇有独特视角、有学术特色的论文。在第五届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期间,我俩同吃同住,朝夕相处,日夜交流。他说自己的《金瓶梅》研究是“另类”研究。其一,《金瓶梅》研究中,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文本解读占主流,研究成果比较多。而对文化的研究,服饰、饮食的研究相对较少,此属另类研究,自己作为业余研究者,也属于“另类”。其二,相对于思想、艺术、文本研究, 《金瓶梅》文化研究显然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是需要开拓,而且可以开拓的领域。学术研究贵在创新,能从常态事物中看出非常态的问题,需要用新思维、新方法。黄强著《金瓶梅风物志》,正是用新思维、新方法对《金瓶梅》研究取得的成果。
《金瓶梅风物志》,把服饰、饮食、茶文化、房屋购置、花灯等研究与《金瓶梅》研究交叉结合,通过服饰等研究《金瓶梅》年代、历史背景。研究饮食描写在表现主题、刻画人物性格中所起的作用。从饮食养生,联系欣欣子序中“合天”与“逆天”之论,探寻兰陵笑笑生顺应自然合于自然的哲学思想。研究《金瓶梅》对饮茶描写,说明《金瓶梅》是一部明代茶文化宝典。这些研究成果,均具有填补、丰富与延伸意义,具有开拓性、创新性。
期盼学友黄强先生继续用新思维、新方法研究《金瓶梅》,出更多更优异的成果,以推动“金学”在新世纪的发展。
……
前言/序言
在许多人的眼里,《金瓶梅》是本淫书,这似乎已成定论。封建王朝的禁毁书目里,也少不了《金瓶梅》。因此,四百多年来,对《金瓶梅》的压制、打击可以说花样繁多,层出不穷。有的书商遭遇生活厄运,就有流言说是因为刻印《金瓶梅》而招致的报应。《金瓶梅》给人们似乎从来没有留下好的印象,即使对待《金瓶梅》研究者,大众往往也没有好脸色,一听说此公是研究《金瓶梅》的,便报以摇头、耻笑、鄙视。《金瓶梅》的研究者没有其他学术研究者那么幸运,被认为是学问家、值得尊敬的学者。《金瓶梅》就是在这样的处境下,艰难流传。
经过时间洗礼,大浪淘沙,许多趋炎造作的小说灰飞烟灭,《金瓶梅》却依然存在,并且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研究者翻阅它是因为欲研究必须先了解,批评者翻阅它是因为充满好奇。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红楼梦》,历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它却得益于《金瓶梅》。即使西门庆是一个丑陋的角色,大淫棍、大色魔,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否认他是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一个懂得经营的成功商人。潘金莲也被人们视为淫乱荡妇,但是她身上具有的叛逆性,使她具备了典型人物、典型个性的艺术魅力。李瓶儿的悲惨命运,让许多读者为之动容,然而她对待花子虚的薄情、狠毒,又何尝不让读者憎恨呢?帮闲人物应伯爵、谢希大,他们可恶、可怜、可笑,却是《金瓶梅》中必不可少的人物,他们的存在,丰富了《金瓶梅》人物画廊的艺术性。
《金瓶梅》所处的时代是“存天理,去人欲”的明王朝,同样也是社会制度松弛,越礼违制的时代。作者原本是个受过传统思想熏陶和教育的子民,他或许也曾有过建功立业平天下的想法,但是他所看到、听到、感受到的现实,却使他迷茫,逼迫他反思、反抗,对现实社会进行揭露和批判。这种思想和时代的矛盾性,同样表现在《金瓶梅》一书中。
许多学者对《金瓶梅》进行了深入的解剖、分析,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和观点,但是《金瓶梅》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岂是一两代学者可以分析透彻,研究完结的?正如有学者说过《金瓶梅》是说不尽的,因此对《金瓶梅》的研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尽管说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金瓶梅》研究进入了繁荣期,出版了许多学术著作,其数量与质量远远超过以前几十年之和,但是对《金瓶梅》的研究仍然存在着许多空白点。这里面有学者未触及的方面,也有受意识形态影响,不敢涉及的方面。
1994年笔者在《论金瓶梅对明武宗的影射》中曾说过:“自《金瓶梅》以后,传统写法被打破;自《金瓶梅》以后,皇帝老儿也可批评。”对《金瓶梅》的研究,需要有兰陵笑笑生的勇气,敢于直面人生,敢于正视社会,敢于批评皇权,无所顾忌,无所畏惧。只有这样,《金瓶梅》研究才能别开生面,有生气,有看头儿。
金瓶梅风物志:明中叶的社会百态 《金瓶梅风物志:明中叶的社会百态》并非一部单纯的文学评论或历史考证,它是一次深入人心的穿越,一次对已然远去的时代生活肌理的细致摹写。本书并非直接解读《金瓶梅》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命运,而是将其视为一面折射明代中叶社会风貌的棱镜,从物质、文化、生活习俗、人情世故等多个维度,展现那个时代鲜活而立体的景象。 一、 物华天宝,烟火人间——物质生活的斑斓画卷 明代中叶,商品经济逐渐活跃,城市生活日益繁华,《金瓶梅》中所描绘的物质世界,正是这一时代发展的重要注脚。本书将带领读者细品其中勾勒出的物质生活图景,还原一个触手可及的明代。 衣饰之华,等级分明: 从达官贵人的锦袍玉带,到市井小民的粗布麻衣,服饰不仅是蔽体之物,更是社会身份、经济地位以及个人品味的象征。本书将深入解析当时流行的面料(如绫罗绸缎、棉麻),色彩(如红、绿、青、黑的搭配禁忌与潮流),以及各类服饰的款式(如道袍、衫子、裙子、裤褶)和配饰(如发簪、耳坠、领带、腰带)。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绘,读者可以直观感受到不同阶层人群的生活差异,以及社会等级制度在衣着上的具体体现。例如,士大夫阶层对特定纹饰(如龙凤、祥云)的偏爱,与平民百姓朴素实用的服饰形成鲜明对比,勾勒出森严的社会等级。 饮食之丰,舌尖上的时代: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日常生活中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生活水平的方面。本书将精心梳理《金瓶梅》中出现的各种食材、烹饪方式以及宴饮的场景。从北方常见的面食(如馒头、饺子、面条),到南方精美的菜肴(如鱼、肉、禽、蛋),再到时令瓜果蔬菜的丰富多样,无不展现了当时农业生产的进步和物产的丰饶。同时,书中对宴饮的细致描写,如珍馐美馔的摆设、酒水的种类(黄酒、白酒、葡萄酒),以及餐具的考究,揭示了当时社会交往中的饮食礼仪和排场。本书还将探讨当时人们对养生、滋补的观念,以及一些特色食材(如海参、燕窝、鱼翅)的出现,预示着餐饮文化的多元发展。 居所之雅,生活空间的叙事: 无论是西门庆府邸的宏伟阔绰,还是其他商贾民宅的精致小巧,房屋的建筑风格、内部陈设都蕴含着丰富的时代信息。《金瓶梅》中的居所,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场所,更是主人品味、财富和生活习惯的载体。本书将从建筑格局(如庭院、厅堂、卧室、书房)、室内装饰(如屏风、挂画、雕刻、摆件)、家具(如床榻、桌椅、柜橱)等方面进行剖析。通过对这些物质细节的描述,读者可以想象出当时人们的生活空间,感受不同家庭的生活气息,以及社会审美情趣的变迁。例如,精美的木雕家具、字画的悬挂,都体现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生活追求。 器用之精,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从日常生活所需的碗筷、灯盏,到象征身份地位的古董、瓷器,再到各类文房四宝、娱乐器具,无不展现了明代中叶手工业的精湛技艺。《金瓶梅》中提及的各类器物,如景德镇的瓷器、苏绣的丝绸、金银器皿、铜器等,都代表了当时工艺制造的最高水平。本书将关注这些器物的材质、工艺、造型和用途,探讨它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手工业的发展如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例如,对书中各种精美瓷器的描写,能让读者领略到当时陶瓷工艺的辉煌。 二、 文风墨韵,时代精神——精神生活的多元图景 物质生活是基础,而精神文化则是时代的灵魂。《金瓶梅》虽然以世俗生活为背景,却也折射出明代中叶丰富多元的精神世界。本书将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展现那个时代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 宗教信仰与世俗生活: 明代中叶,佛教、道教依然盛行,民间也存在着各种鬼神崇拜。《金瓶梅》中虽然没有直接的宗教叙事,但书中人物的祈福、祭祀、烧香拜佛等行为,以及对鬼神命运的敬畏,都反映了当时人们普遍的宗教信仰和对神秘力量的依赖。本书将探讨这些信仰如何在世俗生活中渗透,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决策,以及这种信仰体系与当时社会道德观念的复杂关系。 学术思想与价值取向: 尽管《金瓶梅》并非一部哲学著作,但其中人物的言行举止、价值判断,却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主流思想的影响。本书将尝试探究当时社会盛行的儒家思想(如忠孝节义)、程朱理学的影响,以及民间对世俗享乐、功名利禄的追求。通过分析书中人物对待财富、权力、情感的态度,可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以及不同思潮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艺术审美与休闲娱乐: “琴棋书画诗酒花”等文人雅事,以及更广泛的民间娱乐活动,共同构成了明代中叶的精神生活。《金瓶梅》中不乏对戏曲、评弹、说书、歌舞的描绘,以及对蹴鞠、射箭等体育活动的提及。本书将关注这些娱乐形式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它们如何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书中对文人雅士的品鉴能力、鉴赏情趣的描写,也能折射出当时社会的艺术审美趋势。例如,对书中人物插花、品香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精细的生活情趣。 伦理道德与人情世故: 明代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人情错综复杂的社会。《金瓶梅》深刻地揭示了家族伦理、婚姻关系、朋友交往中的种种复杂性。本书将从书中人物的互动中,提炼出当时普遍存在的亲情、友情、爱情的模式,以及由此衍生的道德困境和价值冲突。探讨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是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衡量得失,以及“人情”在其中扮演的微妙角色。 三、 百态人生,千面社会——社会生活的万花筒 《金瓶梅》之所以被誉为“世情小说”,正是因为它对社会百态的描绘可谓淋漓尽致。本书将聚焦于这些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侧面,展现明代中叶社会的全景图。 市井百业,各行各业的缩影: 从王婆的媒婆职业,到李娇儿的绣房,再到各类铺面、茶坊、酒楼,书中细致地描绘了当时社会中形形色色的行业。《金瓶梅》中所提及的商贩、工匠、官吏、仆役、娼优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分工体系。本书将尝试还原这些行业的工作状态、商业模式、收入来源,以及它们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让读者了解那个时代的经济运作模式。 城乡差异与流动: 虽然《金瓶梅》主要描绘的是城市生活,但其中也折射出城乡之间的联系与影响。本书将探讨当时城乡经济的联系,人口的流动,以及不同地域的生活习俗差异。例如,一些来自乡村的官员或商贾,如何在城市中立足,他们的生活方式又会受到怎样的改变。 法律制度与司法运作: 尽管《金瓶梅》不是一部法制史专著,但书中关于官府的审案、判罚、以及人们对法律的认知,都能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司法状况提供线索。本书将关注书中出现的官场现象、司法程序,以及人们在法律边缘的活动,探讨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和调节社会关系中的作用。 社会风气与潜规则: 明代中叶,社会风气呈现出复杂多样的面貌。既有对功名利禄的追逐,也有对传统道德的坚守;既有繁荣的商业活动,也有腐败的官场生态。《金瓶梅》中的许多情节,都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潜规则和灰色地带。本书将深入分析这些现象,探讨其成因,以及它们对社会结构和个体命运的影响。 女性的生存空间与命运: 《金瓶梅》中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生活经历,既是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那个时代女性生存状态的缩影。本书将特别关注书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家庭角色、经济来源,以及她们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从大家闺秀到市井妇人,从妻妾到婢女,她们的命运浮沉,为我们了解明代女性的生存空间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金瓶梅风物志:明中叶的社会百态》,正如其名,它是一部关于“风物”的志书,一部关于“社会百态”的百科全书。它不以说教或批判为目的,而是以一种冷静而细致的笔触,邀请读者一同走进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时代。通过对物质、精神、社会生活等多个层面的深入挖掘,本书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立体、充满生命力的明代中叶,让读者在品味那个时代的“风物”的同时,也能深刻理解那个时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这不仅是对一部文学经典的另类解读,更是一次对历史长河中一段生动岁月的深情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