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安全使用百问百答

农药安全使用百问百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石明旺,许光日 编
图书标签:
  • 农药
  • 农药安全
  • 安全使用
  • 农业知识
  • 植物保护
  • 农资
  • 百问百答
  • 实用指南
  • 农业生产
  • 健康用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1031
版次:1
商品编码:12231619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5
字数:33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是广大菜农、果农,以及农技人员的良好读物。
本书以数百道问答的形式简明、重点突出地介绍了目前生产中常用农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同时,由于采用了问答的形式,让读者特别容易查阅,极大地方便了读者。

内容简介

本书以523个问答的形式详细讲解了杀虫剂、杀螨剂、杀鼠剂、杀菌剂、杀病毒剂、除草剂、生物源农药、杀线虫剂、杀软体动物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安全使用知识。本书简明实用,文字通俗易懂,是广大菜农、果农,以及农技人员的良好读物。

作者简介

石明旺,河南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高校第三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入选“555”人才工程。河南省教育厅学科带头人,河南省科技名人,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农药基础知识/1
1. 农药的定义或概念是什么?1
2. 农药品种如何分类?2
3. 什么是有机合成农药?6
4. 什么是矿物源农药?7
5. 我国矿物油农药登记管理的主要事项是什么?7
6. 什么是生物源农药?7
7. 什么是微生物源农药?8
8. 生物农药无毒无害吗?8
9. 生物农药能够取代化学农药吗?8
10. 看农药标签主要有哪八项内容?9
11. 农药毒性如何分级及标志是什么?9
12. 什么是农药剂型?10
13. 农药剂型有几种类别?11
14. 常用的几种农药剂型施用方法有什么差别?14
15. 为什么农药必须做成剂型,而不能直接喷施原药?16
16. 粉剂的特点是什么?16
17. 可湿性粉剂和可溶性粉剂的特点是什么?17
18. 悬浮剂的特点是什么?18
19. 微胶囊缓释剂的优点是什么?18
20. 水剂的特点是什么?18
21. 乳油的特点是什么?19
22. 水乳剂的特点是什么?19
23. 颗粒剂的特点是什么?20
24. 烟剂的使用误区是什么?20
25. 农药安全使用的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21
26. 我国禁限用的农药有哪些?21
27. 什么是假农药、劣质农药?如何从外观识别假农药、劣质农药?21
28. 过期农药能否销售和使用?23
29. 假除草剂如何鉴别?23
30. 有哪些因素影响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量?24
31. 农药标签制作应注意什么?24
32. 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3R”问题是什么意思?25
33. 农药登记有哪些类别,毒性如何标示?26
34. 农药安全使用的主要原则有哪些?27
35. 药液浓度有哪几种表示方法?28
36. 如何科学选择农药?28
37. 农药混配的原则是什么?29
38. 农药配制应注意哪些问题?30
39. 农药各种浓度表示法之间如何换算?31
40. 农药施用安全操作应注意哪些问题?32
41. 施用农药如何做好安全防护?33
42. 如何选择适宜的天气施药?34
43. 为什么喷药时要均匀喷雾尤其是叶背面喷雾要周到?34
44. 为什么在下午打药效果更好?35
45. 为什么有时施用农药后效果不好?35
46. 什么是农药残留和最高残留限量(MRL)?36
47. 药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植物产生药害?37
48. 内吸性农药与触杀性农药使用技术有哪些区别?38
49. 如何预防病虫草害产生抗药性?39
50. 如何鉴别农药是否失效?40
51. 怎么保存农药防止失效?40
52. 什么是农药保质期?41
53. 过了保质期的农药还能使用吗?42
54. 家中如何保管和储存农药?42
55. 假冒伪劣农药都有哪些特点?42
56. 如何避免买到假冒伪劣农药?43
57. 什么是农药通用名?44
58. 为什么农药不再使用商品名?44
59. 农药有效成分含量有几种表示方法?44
60. 国家对农药名称有哪些规定?45
第二章安全用药知识/47
61. 农药的毒性越大药效就越好吗?47
62. 什么是《农药合理使用准则》?47
63. 如何减少农药对蔬菜的污染?48
64. 蔬菜发生药害后如何补救?48
65. 如果出现农药事故,农民如何依法维权?48
66. 哪些药剂适合在有机蔬菜上使用?50
67. 如何科学使用农药?50
68. 什么是安全间隔期与半衰期?51
69. 哪些人不宜进行喷施农药工作?52
70. 施药工作结束后,还要做哪些善后工作?52
71. 农药中毒有哪些症状?53
72. 如何紧急救助农药中毒人员?54
73. 如何进行农药中毒的现场急救?55
74. 如何预防人畜产生农药中毒?55
75. 急救治疗前后应如何护理农药中毒者?56
76. 哪些作物上不宜使用杀螟松?57
77. 辛硫磷在哪些作物上要慎重使用?57
78. 使用杀虫双应注意什么?57
79. 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能防治病害吗?57
80. 温度对农药的毒性有什么影响?如何把握病害防治的最佳时机?58
81. 如何把握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机?58
82. 喷药液量对药剂效果有什么影响?59
83. 农药稀释配制时有哪些简易的方法?59
84. 如何提高施药质量?60
85. 什么是病原真菌的抗药性?60
86. 为什么大多数农药都要求交替使用?61
87. 为什么在蔬菜上不能使用高毒农药?61
88. 防治蔬菜病虫害主要有哪些施药方法?61
89. 哪些药剂种类容易产生抗性?63
90. 哪些杀菌剂种类不容易产生抗性?63
91. 如何进行害虫抗药性治理?63
92. 喷药间隔期是如何确定的?64
93. 保护性药剂和治疗性药剂哪种更好?如何使用?64
94. 烟熏剂有哪些优缺点?65
95. 哪些病虫害适合用烟熏剂防治?65
96. 新杀菌剂嘧菌酯能防治哪些病害?65
97. 嘧菌酯有增产作用吗?如何使用?66
98. 防治蔬菜霜霉病用什么药剂?66
99. 防治蔬菜白粉病用什么药剂?66
100. 防治蔬菜灰霉病用什么药剂?68
101. 防治蔬菜叶斑类病害用什么药剂?69
102. 防治蔬菜根部病害用什么药剂?69
103. 防治蔬菜细菌性病害用什么药剂?69
104. 防治蔬菜病毒性病害用什么药剂?70
105. 如何防治各种蔬菜的灰霉病?70
106. 玉米田化学除草有哪些常见混剂?71
107. 如何选择稻田除草剂?72
108. 稻田化学除草有哪些混剂组合?72
109. 大豆田化学除草的注意事项有哪些?76
110. 如何选择麦田除草剂?76
111. 麦田化学除草有哪些混剂组合?78
112. 棉田常用除草剂有哪些?78
第三章杀虫剂、杀螨剂安全用药知识/79
113. 什么是杀虫剂?79
114. 杀虫剂有哪些常见的作用方式?79
115. 什么是杀螨剂?79
116. 什么是杀线虫剂?80
117. 什么是有机氯类杀虫剂?80
118. 使用有机磷类杀虫剂有哪些注意事项?80
119. 使用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有哪些注意事项?80
120. 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哪些注意事项?81
121. 使用新烟碱类杀虫剂有哪些注意事项?82
122. 苏云金杆菌能产生对昆虫有致病力的毒素有哪些种类?82
123. 多杀菌素属于哪种类型的农药?82
124. 药剂防治鳞翅目害虫应注意哪些问题?83
125. 药剂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应注意哪些问题?83
126. 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应注意哪些问题?84
127. 在转Bt棉田用药需注意什么?84
128. 药剂防治果树病虫害有哪几个关键时期?84
129. 如何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85
130. 药剂防治茶园病虫害有哪些注意事项?85

前言/序言

在农林生产中,对病、虫、草害的防治是重要内容,特别是对于突发性病虫害的防治,化学农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长时期以来人们单纯依靠大量施用农药来防治有害生物,也产生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一是有害生物的抗药性种群呈指数增长,使一些农药的防治效果大大降低,以致效。二是化学农药在杀灭有害生物的同时,也大量杀伤非防治对象,特别是对有害生物发生、发展起控制作用的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有害生物的再度猖獗。三是污染大气、水域和土壤等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特别是一部分农药潜藏着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可能,威胁人们的健康。四是不加节制地滥用化学农药,还影响到养蜂业、养蚕业、渔业的安全和威胁到野生生物资源的存亡。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提倡科学用药,既要充分发挥农药的重大作用,又要把其不利作用尽可能地降低到最小限度。为了充分发挥农药控害保产的积极作用,避免或降低农药的负面影响,必须科学安全地使用农药。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介绍农药的安全使用知识,包含了杀虫剂、杀螨剂、杀鼠剂、杀菌剂、杀病毒剂、除草剂、生物源农药、杀线虫剂、杀软体动物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安全用药知识等,希望能为广大菜农、果农和农技人员正确使用农药起到一定的帮助,也可供农林院校师生、科研工作者参考。
由于水平有限,加之时间较紧,书中定有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7年9月
绿色农耕的智慧之光:全面解析农作物健康种植与病虫害防治 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农药使用指南,而是致力于为广大种植者提供一套系统、科学、可持续的农作物健康种植解决方案。它深入浅出地解答了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如何有效、安全地管理病虫害,并确保作物健康生长的方方面面。本书的目标是帮助读者建立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理念,从根本上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拥抱绿色、高效、环境友好的耕作方式。 第一部分:作物生长环境与健康基础 在探讨病虫害防治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健康的作物是如何生长的。本部分将详细阐述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包括: 土壤健康与肥力管理: 为什么说“土壤是万物之母”?我们将深入剖析土壤的组成、结构、微量元素以及有机质的重要性。读者将学习如何通过科学施肥(有机肥、化肥的合理搭配)、土壤改良(如增施有机物、覆盖作物、轮作)、以及土壤微生物菌群的培养,来构建一个肥沃、透气、保水保肥的良好土壤环境。我们将强调“养地”的重要性,即通过长期、可持续的措施,提升土壤的内在肥力,使其能够自然地供给作物所需的养分,从而增强作物的自身抵抗力。 水分管理与灌溉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但过犹不及。本部分将详细介绍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时期对水分的需求,以及如何根据气候、土壤类型和作物生长阶段,选择最适合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沟灌等),并掌握科学的灌溉时机和水量,避免水分胁迫或过量灌溉对作物造成的危害。同时,也将探讨雨水收集和利用等节水措施,践行可持续农业。 光照与温度调控: 光照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温度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进程。本书将分析不同作物对光照强度和日照时长的适应性,以及如何通过合理密植、修剪、遮阳网等技术,优化光照条件。在温度方面,将探讨如何应对极端天气,例如通过温室、地膜覆盖、防寒措施等来稳定作物生长环境,并介绍不同作物最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 空气流通与通风管理: 良好的空气流通不仅有助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更能有效降低病菌滋生和传播的风险。本书将讲解如何通过合理的种植密度、修剪枝叶、以及在温室等设施中进行通风换气,来保持作物生长环境的空气清新,减少病害的发生。 第二部分:病虫害的科学认知与早期预警 了解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是有效防治的前提。本部分将带领读者深入认识各种常见的病虫害,并掌握预警和诊断的方法: 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规律: 我们将系统介绍各类病虫害的生命周期、传播途径(如风、雨、昆虫、鸟类、农具、种子、土壤等)、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温度、湿度、光照、寄主植物健康状况等)的发生发展特点。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在病虫害发生的关键时期采取针对性措施,事半功倍。 常见病害的识别与诊断: 本部分将详细列举并图文并茂地展示各种主要农作物上常见的真菌病害(如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灰霉病等)、细菌病害(如溃疡病、软腐病、青枯病等)、病毒病害(如花叶病、卷叶病等)以及生理性病害(如肥害、药害、缺素症等)的典型症状。读者将学会如何通过观察叶片、茎、果实、根部的异常表现,准确判断病害类型。 常见害虫的识别与监测: 本部分将聚焦于对农作物危害严重的各类害虫,包括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叶蝉、蓟马等)、咀嚼式口器害虫(如菜青虫、棉铃虫、蝗虫等)、钻蛀性害虫(如玉米螟、梨木虱等)以及地下害虫(如蛴螬、地老虎等)。读者将学习如何通过识别成虫、若虫、卵、幼虫的形态特征,以及它们在作物上的取食痕迹、排泄物等,来准确辨认害虫种类。同时,也将介绍利用色板、诱捕器、昆虫网等工具进行定点、定时监测的方法,以掌握害虫发生动态。 早期预警信号的捕捉: 提前发现病虫害的苗头至关重要。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通过日常巡田,留意叶片颜色的细微变化、出现异常斑点、枝叶卷曲、害虫的初次出现等迹象,从而在病虫害尚未大面积爆发时就采取干预措施。 第三部分:绿色与生物防治的核心策略 本书将重点介绍在确保作物健康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化学农药依赖的绿色防治技术: 抗病虫品种的选择与推广: 优良的品种是健康种植的第一道防线。本部分将介绍如何根据当地的种植条件和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具有抗病虫基因的优良品种。同时,也将探讨如何通过品种的选育和改良,培育出更适应绿色耕作要求的品种。 农业防治的智慧运用: 农业防治是基础而重要的手段。我们将详细讲解: 轮作与间作: 如何通过合理的轮作制度,打破病虫害的发生循环,降低土壤传播性病害的发生;如何利用间作套种,相互为益,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清洁田园: 病残落叶、病果、杂草等都是病虫害的越冬场所和繁殖基地。本书将强调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株、残枝落叶、杂草,并进行深翻土壤,减少病虫源。 合理密植与修剪: 避免过度密植造成的通风不良和光照不足,通过科学的修剪,去除病枝、弱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发生。 土壤健康管理: 如前所述,强大的土壤健康能够赋予作物更强的抗逆性。 物理防治的创新应用: 机械防治: 如使用振动器、吸虫器等工具,直接清除害虫。 诱集与驱避: 利用光、色、味等吸引或驱赶害虫。例如,利用黄色粘虫板诱杀蚜虫、粉虱等,利用特定气味驱避某些害虫。 生物物理防治: 如太阳能灭菌、蒸汽灭菌等。 生物防治的自然力量: 天敌的保护与利用: 瓢虫、草蛉、寄生蜂、捕食螨等都是重要的天敌。本书将介绍如何识别和保护农田中的天敌,以及如何通过释放增殖的天敌,有效控制害虫种群。 微生物杀虫剂: 例如苏云金杆菌(Bt)对鳞翅目害虫的防治,白僵菌、绿僵菌等对昆虫病原菌的应用。我们将详细介绍这类生物农药的作用机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其选择性和低毒性。 植物源杀虫剂: 利用植物体内天然存在的杀虫活性物质,如印楝素、除虫菊酯、鱼藤酮等。本书将介绍如何提取、配制和使用这些天然杀虫剂,以及其优点和局限性。 植物抗性诱导剂: 利用某些物质(如几丁聚糖、水杨酸等)激活植物自身的防御机制,增强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第四部分:科学、合理、负责任的农药使用(作为最后一道防线) 尽管本书倡导绿色防治,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科学、合理、负责任地使用农药仍然是必要的。本部分将详细阐述: 农药的作用机理与分类: 简要介绍不同类型农药(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等)的作用方式,以及速效型、持效型、内吸型、触杀型等不同剂型。 精准施药与用药时机: 强调“对症下药”,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发生程度和作物生长阶段,选择最合适的农药种类和剂型。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在害虫低龄期,或在最易感时期用药,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并减少用药量。 安全间隔期与残留风险: 详细解读安全间隔期的概念,即从最后一次施药到作物收获之间必须间隔的时间,以确保农药残留符合国家标准。我们将强调遵守农药标签上的指示,避免因用药不当而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农药剂型与混配的科学选择: 介绍不同剂型的优缺点,以及如何在必要时科学混配农药,避免药害和降低抗性风险。 个人防护与环保措施: 详细讲解施药时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防护服、护目镜等),以及施药后的农药废弃物处理、农药罐清洗等环保措施,将对使用者和环境的伤害降到最低。 抗性管理与轮换用药: 深入探讨农药抗性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农药,从而延缓和克服抗性问题。 第五部分:案例分析与未来展望 本书将通过具体的农作物案例,展示绿色健康种植模式的实际应用。从选种、土壤改良、水分管理,到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一步步解析如何构建一套完整的、可持续的农业生产体系。同时,也将展望未来农业科技的发展趋势,如智慧农业、精准农业、生物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等,为读者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本书的宗旨是 empowering 种植者,赋予他们识别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实现丰收与健康的知识和能力。它并非简单地提供“如何用药”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理解“为何要这样做”,并鼓励他们探索更广泛、更可持续的农业发展之路,为守护餐桌安全和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朴实,没有太多花哨的元素,那种老式农业科技普及读物的风格,让人感觉内容会非常扎实、接地气。我最初拿起它,是抱着一种“希望它能解答我日常田间地头遇到的那些具体操作疑问”的心态。拿到手后翻阅了一下目录,发现它涵盖的范围确实很广,从不同农作物病虫害的识别基础,到不同类型农药的理化特性,再到科学混配和施药技术,似乎都做了比较详尽的梳理。特别是关于农药残留的章节,写得比较谨慎和客观,没有一味地鼓吹或贬低农药的作用,而是强调了“科学用药,保障食品安全”的核心理念。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有条理,像是给新手农民或者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准备的一本操作手册,而不是晦涩难懂的学术专著。我特别欣赏它在介绍安全防护措施时的那种不容置疑的语气,反复强调了个人防护装备的重要性,这在很多同类书籍中往往是一带而过,但在这里却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看得出作者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力求让读者真正把安全意识刻在心里。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图例设计是另一个亮点,虽然整体风格偏向传统,但在关键信息的突出上做得相当到位。很多重要的数据和注意事项,比如不同农药的稀释倍数、安全间隔期等,都被用粗体字或者小方框独立出来,即便在快速翻阅时也能一眼捕捉到核心信息。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不同喷雾设备时所做的对比分析。它没有简单地推荐某一种设备最好,而是详细分析了背负式喷雾机、中型拖拉机牵引式喷雾机以及新型无人机喷洒系统的适用场景、效率差异和药液雾滴的覆盖均匀度,这对于需要根据自身规模和投入来选择设备的农场主来说,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决策依据。书中配的一些病虫害的彩色图片清晰度相当高,即便是经验不多的读者,也能通过比对图片,快速准确地识别出田间地头出现的威胁。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使得这本书从一本“知识传授”的书,变成了一本真正的“工具书”和“速查手册”。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怎么说呢,非常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艺师在跟你拉家常,那种带着浓厚实践经验的叙述方式,读起来一点都不累。它很少使用那些拗口的化学名词或者复杂的公式推导,而是直接告诉你“遇到这种情况,你就应该这么做,这样做的好处和潜在风险是什么”。比如,在讲解如何判断最佳施药窗口期时,它并没有简单地引用气象学标准,而是结合了当地的日照强度、风速变化、作物叶片状态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判断,这种描述极具画面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打药时机比药剂本身更重要”的论断,作者用几个生动的案例对比了早一天和晚一天喷药所带来的产量差异,这种直观的对比效果远胜过枯燥的数据表格。它更像是一本“经验的结晶”,把那些需要多年实践才能领悟的窍门,用清晰的文字提炼了出来,对于我们这些在实际操作中经常摸不着头脑的人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让人觉得手里的工具箱里又多了一把趁手的“尺子”。

评分

深入阅读后,我发现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注重实际操作的连贯性。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构建了一个从“认识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完整流程。例如,当介绍完某种常见的真菌病害的症状后,它会紧接着提供几种不同作用机理的化学药剂选择,然后会立刻跳转到如何根据当前的天气情况来决定使用哪一种配方比例,最后再附带一个详细的混配步骤图解。这种步步为营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学习门槛。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对于一些“禁忌操作”的描述非常到位,那种近乎苛刻的要求,体现了作者对农业生产规范的尊重和坚持。我个人感觉,这本书的作者群可能不仅仅是理论研究者,他们一定常年在一线指导,知道哪些“小聪明”在短期内看似有效,但长期来看会严重破坏土壤生态和作物的抗性。读完后,我对“用药”这件事的敬畏感更强了,不再是随便拿起一瓶药就往田里喷洒,而是开始思考每一次施药背后的科学依据和环境影响。

评分

从整体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沉稳、可靠且充满了责任感。它没有追求时髦的“绿色无公害”口号,而是聚焦于如何在现阶段的农业生产条件下,实现效率与安全的最佳平衡。书中对如何进行科学的轮换用药,以延缓病虫害产生抗药性的部分,论述得尤为深刻。作者清晰地指出,单一使用高效、低毒的新型农药并非万全之策,而是需要将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进行科学的组合与交替,这对于长期耕作的农民来说,是保持作物健康持续生产的关键知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教会你如何“用药”,更重要的是教会你如何“思考用药”,如何将现代农业科学与自身的土地禀赋相结合,形成一套可持续的植保策略。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农业生产中“风险管理”这一环的理解得到了质的提升,它让我明白,每一次农药的使用,都是一次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干预,必须带着审慎和敬畏之心去对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