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通过皮肤镜识别皮损的整体和局部特征,将有助于在日常实践中用好皮肤镜。这种简单有效的模式识别的可视化方法便于自学,并教会同行使用皮肤镜。
《皮肤镜诊断图谱(翻译版)》涵盖了黑素细胞性病变、黑素瘤、非黑素细胞性病变、特殊部位及常见皮肤病,主要内容包括:
选择和使用皮肤镜的指导
皮肤镜入门知识的介绍
皮肤镜下皮肤病整体特征的可视化指导
精确诊断所需局部特征的细节展示
总而言之,皮肤科医生、整形外科医生、家庭医生或皮肤科护士,在学习皮肤镜的术语和使用技巧后,将能提高确诊率和临床疗效。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皮肤镜介绍
第2章 黑素细胞性病变
第3章 黑素瘤
第4章 非黑素细胞性病变
第5章 特殊部位
第6章 常见皮肤病
第7章 病例系列
第8章 参考要点
第9章 图库
英中文名词对照
前言/序言
皮肤影像学是皮肤性病学一个新兴的亚专业,是无创性的影像学技术与皮肤性病学的有机融合,涵盖皮肤病手工与电脑绘图、蜡型、摄影与摄像、伍德灯、皮肤镜、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即皮肤CT)、VlSlA皮肤分析仪、皮肤超声诊断、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分光光度测量皮内分析、皮肤动态红外线成像、光动力荧光诊断、3D皮肤成像分析、皮肤轮廓仪、多光子显微镜、太赫兹成像技术、电阻抗扫描成像技术、肛门镜与阴道镜(与性病检测相关时)等,其特点是通过对皮损组织进行在体、无创、实时、快速、动态观察以帮助医护人员进行疾病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亦可用于皮肤美容评估领域。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于2013年4月26日在全国率先成立皮肤影像学组,其后数年中,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与皮肤美容分会皮肤影像学组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皮肤影像学组、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影像学组亦相继成立,随着皮肤影像学相关诊断设备的不断推出和皮肤科同道的积极参与,相信皮肤影像学的发展在我国将呈现一个蓬勃向上的兴旺趋势。
皮肤癌是欧美国家的一种高发疾病。美国每年都有500万人罹患皮肤癌,其中超过10万例是致死率最高的黑色素瘤,美国每年有9000人以上因黑素瘤而死亡,占皮肤癌导致的死亡人数比例约75%。澳大利亚每年都有超过1.3万新增黑色素瘤患者,致死人数更是达到每年1600人。有数据表明,如果能及时发现并对症治疗,患者5年内的成活率超过98.1%。如果一旦肿瘤细胞扩散至淋巴系统,则其成活率即会降至16.1%以下。故欧美国家皮肤科同行十分重视皮肤癌尤其黑素瘤的快速准确的诊断技术的发展,诸多无创性的皮肤影像学技术应运而生,其中皮肤镜以其快捷、易学、便携、无创、廉价的特点得到了更快更广泛地应用。皮肤镜借助光照、过滤反射光线并兼具放大作用,能观察到表皮至真皮浅层的裸眼无法辨析的皮损特点,故在国外有“皮肤科医生的听诊器”的美誉。
皮肤镜根据其消除皮肤表面反光技术的不同主要分为浸润式和偏振式两种,根据其放大原理可以分为手持式和工作站式,皮肤镜最初用于色素性皮损和黑素瘤诊断上,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发展,已经越来越多地用于非色素性皮肤病的诊断。总体说来,目前皮肤镜可用于黑素源性皮肤病、非黑素源性皮肤病、炎症性/感染性皮肤病、血管性皮肤病、毛发性皮肤病以及甲病的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当皮肤镜技术与智能手机或互联网结合起来时,就形成了远程皮肤镜学,后者对远程皮肤病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源于皮肤病理对比研究产生的皮肤镜诊断标准有三点分析法、七点分析法、模式分析法、ABCD法、CASH分析法等,对皮损的分析过程一般遵循两步法法则,欧美国家拟定并发布了皮肤镜诊断指南并不定期修正完善,其术语多用拟喻性语言或描述性语言,比较容易学习和掌握,其标准用语目前依然在完善、统一中。尽管皮肤镜具有简便易学、实时无创、用途广泛的特点,但由于其观察皮损的深度有限,故并不能取代皮肤病理,皮肤病诊断的金标准依然是皮肤病理。
皮肤镜作为一种无创性的快速检查手段越来越受到皮肤科医生的青睐,国内同道学习和使用皮肤镜的热情高涨。有鉴于此,我们组织了精干的力量翻译了这本《皮肤镜诊断图谱》,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尤其是绘制了大量的皮肤镜下疾病特征的模式图,以精炼的文字配以大量的临床和皮肤镜照片,深入浅出地诠释了临床实践中皮肤镜的诊断价值。内容涵盖皮肤镜的设备简介、使用方法、皮肤镜学词汇表、黑素细胞性病变(重点介绍了黑素瘤和色素痣)、非黑素细胞性病变、(毛发、甲和肢端等)特殊部位皮损的皮肤镜诊断,讲解了如何提高皮肤镜成像的10个技巧及避免漏诊黑素瘤的10个技巧等。因此,本书是一本皮肤科医生临床实践中皮肤镜诊断的实用指南。
我们翻译团队衷心感谢德高望重的皮肤科学界泰斗——北大医院皮肤科朱学骏教授认真地审校了译稿。朱教授的严谨求实,锐意进取的大家风范是我辈学习的楷模。
尽管我们在翻译中力求准确地表达原著者的图文精髓,但限于译者的水平有限,其中有些翻译难免不尽如人意,恳请同道给予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
革新皮肤病诊断的视觉盛宴——《皮肤镜诊断图谱》(翻译版) 在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领域,精准的鉴别诊断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皮肤镜(Dermoscopy)已成为皮肤科医生不可或缺的工具。它能显著提高对皮肤病变,尤其是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为患者的及时治疗争取宝贵时间。《皮肤镜诊断图谱》(翻译版)正是一部凝聚了国际前沿皮肤镜诊断理念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巨著,它以其卓越的图谱质量和严谨的文字阐述,为皮肤科医生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的学习和参考平台。 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它并非简单罗列各种皮肤病变的皮肤镜图像,而是将图像与详细的病理学、临床表现以及最新的诊断指南相结合,构建了一个立体的知识体系。翻译团队凭借对皮肤镜领域深厚的专业造诣和严谨的翻译态度,力求将原著的精髓以最自然、最准确的中文呈现给广大读者,确保每一位使用者都能流畅地理解和运用书中的知识。 一、 精湛的视觉呈现:无与伦比的皮肤镜图像集 《皮肤镜诊断图谱》的核心价值之一,便是其汇集的大量高质量皮肤镜图像。这些图像不仅数量庞大,更重要的是其代表性和典型性。本书精心挑选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人种、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典型皮肤病变图像,涵盖了从良性痣、炎症性疾病到各种类型皮肤癌的广泛谱系。每一张图像都经过专业选择和优化,确保了细节的清晰度和色彩的还原度,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观察到皮肤镜下病变的微妙结构,如色素网、色素颗粒、血管模式、丘疹、斑点、溃疡等。 书中不仅展示了常见病变的皮肤镜图像,还特别收录了许多不常见或易于混淆的病例,这对于提升医生的鉴别诊断能力尤为重要。通过对比不同病变的皮肤镜图像,读者可以逐步掌握不同病变之间的差异化特征,从而避免误诊和漏诊。例如,在鉴别良性痣与黑色素瘤时,本书将详细展示黑色素瘤特有的不对称性、边缘不规则、颜色不均匀、不同直径结构、新出现或改变等“ABCDE”原则在皮肤镜下的具体表现。同样,对于基底细胞癌、鳞母细胞癌、鲍文病等其他恶性肿瘤,本书也提供了极其精细的皮肤镜观察要点,并与临床表现紧密结合,帮助读者建立起从皮肤镜图像到最终诊断的清晰逻辑链条。 此外,本书的图像编排也极具匠心。同类病变图像会集中呈现,便于对比学习;不同病变之间的鉴别要点也会通过图像提示和文字说明进行强调。一些关键的鉴别性特征,如痣细胞痣中的“星芒状结构”、“咖啡斑样网格”,或黑色素瘤中的“蓝色-白色网状结构”、“血管多样性”,都会在图像中标注,并配以简明的解释。这种“图文并茂”的学习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使抽象的皮肤镜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和记忆。 二、 深度解析的文字内容: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 《皮肤镜诊断图谱》的价值远不止于其精美的图像。书中每一张图像都配以详尽、权威的文字描述,系统地阐述了皮肤镜下病变的结构、特征、诊断标准以及鉴别要点。这些文字内容由皮肤镜领域的顶尖专家撰写,基于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和临床指南,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书中不仅提供了对单个病变皮肤镜特征的细致描述,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探讨了皮肤镜诊断的理论基础。例如,在讲解色素痣时,本书会从痣细胞的来源、分布,以及它们在皮肤镜下如何形成不同的结构(如网状、点状、颗粒状)进行阐述,使读者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对于恶性肿瘤,本书会详细分析其恶变过程在皮肤镜下的形态学改变,帮助读者理解为何某些特征预示着恶性潜能。 本书还特别强调了皮肤镜诊断与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检查之间的联系。它会详细介绍每种皮肤病变的典型临床表现,并指出皮肤镜图像与这些表现的对应关系。同时,对于一些需要组织病理学确认的病变,本书会提供组织病理学的关键诊断依据,并对比说明皮肤镜特征与之的一致性。这种多角度的分析,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诊断思维模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本书在内容编排上也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对于初学者,它提供了清晰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指南;对于有经验的医生,它则深入探讨了复杂的鉴别诊断难题和最新的研究进展。书中的内容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医学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反映了皮肤镜诊断领域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 三、 系统的诊断策略与鉴别思路 《皮肤镜诊断图谱》不仅仅是一本图谱,更是一套完整的皮肤镜诊断策略和方法论。书中不仅逐一介绍各种病变的皮肤镜特征,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鉴别思路和诊断流程。 本书会引导读者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逐步分析皮肤镜图像。例如,在面对一个未知病变时,本书会指导读者首先观察整体的对称性、边缘的清晰度、颜色的分布等,初步判断其良恶性倾向。然后,再深入观察细微结构,如色素网的类型、血管的形态、特定结构的存在与否,结合患者的临床信息,做出最终诊断。 书中还会穿戴大量鉴别诊断的“秘诀”和“技巧”,这些都是临床经验的结晶。例如,在区分不同类型的色素痣时,本书会提示读者关注“五点法则”、“四点法则”等,这些简单易记的法则能帮助读者快速锁定关键的鉴别点。对于一些易混淆的病变,如色素性丘疹和早期黑色素瘤,本书会提供详细的对比表格和思维导图,帮助读者理清思路,避免混淆。 本书还融入了现代皮肤镜诊断体系的最新发展,例如,它可能会介绍数字皮肤镜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这些内容能够让读者了解到皮肤镜诊断的未来发展方向,保持知识的更新。 四、 权威的译文品质:忠实原著,精益求精 《皮肤镜诊断图谱》(翻译版)的出版,离不开翻译团队的辛勤付出。翻译团队由多名在皮肤镜领域有深入研究和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组成,他们不仅精通皮肤镜专业术语,更深刻理解原著的学术精髓。 在翻译过程中,团队严格遵循“信、达、雅”的翻译原则。每一个专业术语都力求准确,每一个句子都力求流畅自然,确保读者在阅读时不会感受到翻译的生硬和不适。对于一些在中文皮肤科领域尚无统一译名的概念,翻译团队会进行审慎的研究和探讨,力求给出最贴切、最易于理解的翻译。 本书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一种知识的传递和文化的融合。通过这部翻译版,中国皮肤科医生能够无障碍地接触到国际最前沿的皮肤镜诊断知识,借鉴全球的先进经验,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五、 广泛的应用价值:临床诊断的必备工具 《皮肤镜诊断图谱》(翻译版)是一本集学术性、实用性、指导性于一体的优秀医学著作。无论您是初出茅庐的皮肤科住院医师,还是经验丰富的资深专家,本书都将是您临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助手。 对于住院医师,本书提供了系统学习皮肤镜知识的绝佳平台,能够帮助他们快速掌握皮肤镜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为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对于在职医生,本书则是一部权威的参考手册,能够帮助他们应对临床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减少漏诊和误诊。本书的丰富图谱和详细分析,也能为他们提供灵感和启示,激发新的思考。 对于皮肤病学研究者,本书更是了解国际最新研究进展、把握学术前沿的重要参考资料。 总而言之,《皮肤镜诊断图谱》(翻译版)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它以其卓越的图谱质量、严谨的学术内容、系统的诊断策略和权威的翻译品质,为中国皮肤科医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将帮助无数皮肤科医生提升诊断能力,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及时的诊疗服务,共同推动皮肤病学事业迈向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