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看透信贷:信贷业务全流程深度剖析

一本书看透信贷:信贷业务全流程深度剖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华平 著
图书标签:
  • 信贷
  • 金融
  • 银行
  • 贷款
  • 风险管理
  • 业务流程
  • 金融知识
  • 投资
  • 理财
  • 金融行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83080
版次:1
商品编码:12240513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24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P2P、互联网金融等信贷从业人员、风险管理人员、对当代金融经济运行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本书基础知识

作者长期从事信贷管理与风险模型开发
将信贷流程上各个细节拆分
结合法规、理论和实操融会贯通讲解
大量一手从业经验,是每个信贷从业人员必备案头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从事信贷工作的学习和思考笔记。

作者在书中不仅介绍了信贷基础知识、信贷调查方法,还结合亲身体验,从风险管理视角,详细介绍如何甄别客户信息,如何分析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水平,对于贷款项目评估、担保措施调查、授信审查审批、合同与放款、贷后管理、贷款回收管理这些重要事项,更是毫无保留地做了坦诚分享。

书末还提供了重要信贷法律法规,是从事信贷工作人员的好帮手。


作者简介

何华平
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曾就职于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分行,长期从事信贷工作;2009年参与筹建奇瑞徽银汽车金融公司,从事信贷管理并牵头风险模型建设;现在银监会系统从事金融监管工作。
欢迎交流和分享:1834793226@qq.com


精彩书评

何华平是我的前同事,他长期从事批发信贷审查与风险模型开发。本书将理论与实操融会贯通,使在法规和制度严格约束下的信贷、风控管理业务读起来有趣、幽默,而又深受启发。

——魏伯华,奇瑞徽银汽车金融公司副总经理、信贷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

作者把自己坚实的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翔实准确的数据,分享给信贷人员,给人以全新的信贷体验。

——汤建国,澳洲联邦银行区域风险总监 

作为一个多年从事信贷风险管理的从业者,本书中的心得和体会以及许多观点,与我不谋而合!

——舒宇,平安银行重庆分行公司授信审批部总经理助理、高级审批师

本书思路严谨、脉络清晰,全面介绍了信贷的专业技术、风控原理,是信贷从业人员业务进阶的好书。

——余华添,大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总行信贷审批部部门主管

银行从业多年,深知一线信贷经验得来不易。而作者无私地将他多年的从业经验浓缩成精华著成图书,一方面填补了该领域相关书籍的匮乏,同时也为信贷业初入行的朋友提供了一个有效学习的捷径。

——俞晓帆,德意志银行总行信贷组合经理

本书从现实的内外部环境出发,描述了中国银行业在现阶段的风险管理现状,也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个人对现状相适应的风控核心能力的理解。

——李鹏,中国海油财务有限公司副总裁

从亿万项目的营销投放,到每个项目的风险识别、防控,再到千万笔级别项目的风险管理体系搭建,都可以在本书中寻找端倪。随着你职业层级不断提高,视野扩充需要更多干货、思路和工具——这是一本你需要的案头书。

——周家骏,农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风险管理部高级业务主管

本书通过财务及非财务信息的交叉验证,通过技术手段及行业经验的有机结合来评价和审核信贷风险,力图在信贷风险暴露之前发现风险、化解风险,提炼了大量的干货,接地气,又入木三分。

——范晓培,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审计部前高级专员

信贷注重实务,*以成败论英雄。本书将专业知识与实战经验相结合,深入浅出讲解,既是信贷新兵们不可或缺的操作手册,也令信贷老江湖们如与故友论道,值得反复学习品鉴。

——王森,天津银行授信经理、高级信贷分析师


目录

前言
第1章 信贷基础知识1
1.1 信贷基本概念1
1.2 信贷机构类型3
1.3 银行信贷管理9
1.4 信贷产品基础19
1.5 经济法律基础35
第2章 信贷调查方法41
2.1 市场与客户41
2.2 调查的展开58
2.3 信息验证与分析73
2.4 形成调查报告82
第3章 客户基本信息分析85
3.1 借款主体问题85
3.2 公司深入分析97
3.3 集团客户117
第4章 财务状况分析122
4.1 认识财务报表122
4.2 财报分析思路133
4.3 资产负债表137
4.4 利润表155
4.5 现金流量表166
4.6 财务指标分析171
4.7 个人财务分析177
第5章 经营管理分析179
5.1 分析切入点179
5.2 行业层面的分析182
5.3 企业的基本面195
5.4 企业的业务循环204
5.5 商业模式分析218
第6章 贷款项目评估223
6.1 项目贷款管理223
6.2 项目背景分析224
6.3 项目合规性分析227
6.4 项目财务分析234
第7章 担保措施调查250
7.1 担保法律基础250
7.2 担保设计实务269
7.3 主要担保类型276
第8章 风险评价与审批299
8.1 信贷风险评价299
8.2 授信方案制订308
8.3 信贷审查审批326
第9章 合同与放款337
9.1 合同签订337
9.2 放款审核348
9.3 贷款支付354
第10章 贷后管理358
10.1 贷后管理概论358
10.2 风险识别与应对360
10.3 贷款风险分类367
10.4 拨备计提与核销379
第11章 贷款回收管理383
11.1 正常回收383
11.2 提前回收384
11.3 展期与借新还旧387
11.4 逾期处理390
附录 信贷重要法律法规407
参考文献411

前言/序言

  本书源于我曾经在知乎社区回答过的几个问题和一些专栏文章,如:在银行从事风险管理是什么样的体验?国内汽车金融的现状和前景是怎样的?为什么存货积压会导致当期毛利率的提高?银行信贷中的“穿透原则”是什么?文章得到知友的关注、点赞,引起媒体转载,在各大金融论坛、微信圈、网站流传,很多还经过了改编、夸大,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不成熟的观点,一旦成为公众知识,作者就有了责任,这恰恰是我很担忧的。出版社邀请我就信贷风险管理题材写一些东西,本人深感才疏学浅,修养不够,难堪重任;然基于前述之责任,我还是要努力地去完成,对各种问题进行阐释,修正偏激的观点,以免以讹传讹,误人子弟。
  风险管理这个题材可以很大,如一家金融机构的全面风险管理,包括《巴塞尔协议》、监管政策和各种模型工具;也可以很具体,如特定场景下的信贷产品风险管控。讲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不会错,但是很空洞;谈操作,往往只适用于特定情景,特别容易误导读者。笔者尽量把理论和实务结合起来,从一笔传统信贷业务的流程出发,介绍风险管理方法,把自己这些年看到的、学到的、想到的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编辑希望我多给干货,如何理解干货?重点关注第一还款来源!加强贷后管理!核实用途真实性!这些话我们听了很多,甚至有些麻木,这些话永远是正确的,但更像免责声明。道理都懂,但是如何做?如何关注?如何加强?如何核实?以最基础的信贷工作——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为例,一次专项检查可能你需要查一万个客户,如何批量查询?如何识别验证码?这才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只有把信贷流程上各个细节拆分出来,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程序化,才能做到“天下功夫、唯快不破”的境界,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胜出。金融理论大家都耳熟能详,坐而论道易,起而行之难,实操层面往往就是这些技术问题,当然还有法律问题、人的问题,这也就是我对干货的理解。限于纸媒的局限性,本书无法展现太多技术细节,侧重介绍笔者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考过程,以及自己的从业体会,或经验、或教训,与大家分享。由于这个行业变化太快,今天的答案明天就过时,地区差异也非常大,所以读者看看就罢,切莫生搬硬套,以免引起误导。信贷工作玩的是真金白银,伤不起,本书观点仅为笔者个人的理解,并不代表任何单位,工作中请严格遵守您所在机构的规则。
  知乎上分享的是知识,知道不等于做到,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信贷工作讲究的是经验积累,没做过的,光看一些文件,即使是手把手地操作规程,有些东西可能还是无法体会。事实上,归纳出来的干货,写在书本上的规程,仅仅能够应对一般情况。归纳的过程往往遗失了个案、特例。金融行业的特殊之处在于,例外情况(1%的小概率事件)恰恰是风险之源,往往造成巨大的损失。怎么办?那就要靠经验和阅历,还需要很多背景知识,如经济、法律、会计、企业管理、政府运作、社会常识等,本书介绍了一些,权作入门,但是远远不够。我们只有一个客户一个客户地做,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去积累,把手头每一个单子做好,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学习再实践,才能有实实在在的提升。经验很重要,但是也不能沦为经验主义,经济社会制度变化太快了,民法体系正在完善。企业注册登记、不动产登记、信用体系都在变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从业者要不断学习各种最先进的风控技术。风险管理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博弈,技术这东西,别人不会,价值连城;都会了,也就一文不值,失效了,变成了大众知识。我们一方面要从战术上重视这些“风控技术”的东西,另一方面要总结出那些人性中永恒不变的东西。
  笔者2005年开始从事银行信贷,记得第一次信贷调查是去中关村一户科技型企业,2009年后参与初创一家汽车金融公司。金融工作十余年,各种苦乐酸甜,没有太多大的业绩,习惯对工作小细节进行改进,做了不少实用工具,在业内流传。在行业里做,如夸父逐日,没时间去沉淀和总结;近些年,我也有机会接触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不同层面的从业人员,也认识到自己的孤陋寡闻,对信贷与风险管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有时间去思考,愚者千虑或有一得。由于本人从业年限较短,水平有限,书中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许多老师、同事、朋友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并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同时还引用了许多前辈和同行们已取得的众多成果,在此致以深切谢意。最后感谢出版社石美华与宋燕女士,没有你们的辛勤劳动与对我的鞭策和鼓励,本书是难以完成的。
  何华平2017年7月7日


剖析市场前沿动态:金融科技与数字经济下的信贷新范式 书籍名称: 探寻未来金融:数字驱动下的信贷生态重塑与风险管理前沿 作者: (此处留空,模拟专业书籍的风格) 目标读者: 金融机构高层管理者、风险控制专家、信贷业务从业人员、金融科技(FinTech)创新者、商业银行与消费金融公司从业者、金融政策制定者及相关领域研究人员。 --- 内容概述:超越传统框架的信贷认知升级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结构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传统的信贷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本书聚焦于数字驱动下的信贷生态重塑,深入剖析了金融科技如何颠覆信贷的获客、审批、运营、风控及贷后管理全生命周期,探讨了在数据密集型时代,金融机构如何构建更具韧性、更富效率的信贷新范式。本书摒弃了对信贷基础操作的冗长描述,转而将视野投向前沿趋势、创新技术应用与监管挑战,旨在为专业人士提供一个宏观的、战略性的、且具备高度实操价值的分析框架。 第一部分:数字时代的信贷生态重构与战略定位 本部分从宏观战略层面审视了信贷业务在数字经济中的战略定位。我们探讨了平台化金融与开放银行(Open Banking)对信贷分发渠道的重塑,以及传统银行如何通过API接口和生态合作实现“信贷即服务”(Lending-as-a-Service, LaaS)的转型。 1.1 宏观环境下的信贷角色演变: 分析全球监管趋势(如巴塞尔协议的持续影响、数据跨境流动规定)如何塑造信贷产品设计。重点阐述了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转型路径,以及企业级信贷(B2B)如何利用物联网(IoT)和区块链技术实现资产的实时监控和确权。 1.2 获客与用户画像的精细化: 详细解析了非结构化数据(如社交媒体行为、设备指纹、行为轨迹)在客户识别和需求预测中的应用。探讨了实时竞价(RTB)模型在信贷广告投放中的效率优化,以及如何通过微场景嵌入实现“无感获客”。 1.3 创新信贷产品的设计哲学: 聚焦于嵌入式金融(Embedded Finance)和“即时信贷”(Point-of-Sale Lending)的内在逻辑。分析了保险科技(InsurTech)与信贷的结合点,例如基于履约意愿的动态保费模型。 第二部分:决策引擎的智能化:算法、模型与数据治理 决策制定是信贷流程的核心壁垒。本部分彻底超越了传统的“三表分析”和简单的信用评分卡(Scorecard),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AI)与机器学习(ML)在信贷决策中的落地实践。 2.1 深度学习与替代性数据: 阐述了如何利用深度神经网络(DNN)处理海量高维数据,构建更具前瞻性的违约概率预测模型(PD Model)。重点分析了特征工程(Feature Engineering)在提升模型解释性(XAI)和区分度上的技术细节。 2.2 动态定价与额度管理系统: 讲解了如何建立多维风险因子定价模型,实现信贷定价的毫秒级响应。探讨了基于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的动态授信额度调整机制,使其能够实时反映借款人当前负债水平和外部经济环境变化。 2.3 模型可解释性(XAI)与监管合规: 鉴于“黑箱模型”的挑战,本章详细介绍了LIME、SHAP等XAI工具在信贷决策中的应用,确保模型决策过程的透明度,以满足公平性(Fair Lending)和反歧视的监管要求。 第三部分:运营效率的极致追求:自动化、流程再造与区块链应用 信贷运营的成本是利润率的关键决定因素。本书着重分析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智能文档处理(IDP)和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如何重塑后台和中台流程。 3.1 智能自动化与中后台瘦身: 详细描绘了如何利用RPA机器人处理大量的资料录入、一致性校验和催收通知发送工作,从而实现运营流程的“7x24”不间断运行。讲解了智能合同管理系统(CLM)如何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自动提取合同关键条款。 3.2 供应链金融中的信任构建: 重点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如联盟链)在应收账款确权、资产数字化和防范重复质押方面的独特优势。探讨了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如何自动执行担保物释放或触发违约清算。 3.3 全生命周期的客户体验优化: 分析了如何通过集成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与信贷审批系统,实现从申请到放款的“零接触式”体验,同时确保合规性审查无遗漏。 第四部分:新一代风险管理与贷后智能应对 传统的抵押品管理和人工催收已不再适应高频、小额、分散的数字信贷特征。本部分聚焦于预测性风险控制和智能化的贷后干预策略。 4.1 实时预警与早期识别系统: 介绍了“行为评分”(Behavioral Scoring)体系的构建,即持续监控借款人的交易习惯、应用使用模式等“活数据”,以提前数周预测潜在的还款困难。分析了如何利用图数据库(Graph Database)发现隐藏的关联风险团伙。 4.2 弹性还款与债务重组策略: 探讨了在经济下行期,如何利用AI模型为不同客户群体设计定制化的弹性还款方案(如宽限期、利率微调),以最大化资产回收率,并维护客户长期关系。 4.3 智能催收系统的伦理边界与效率: 深入分析了智能外呼系统和个性化信息推送在催收阶段的应用,同时严格讨论了数据隐私保护、骚扰认定标准以及避免算法偏见对催收策略的影响,确保合规与人性化并重。 --- 本书的独特价值主张 本书不侧重于讲解信贷业务的基础流程(如抵押登记步骤、基础财务报表分析),而是将焦点完全集中于驱动未来信贷增长与安全的核心技术与战略决策。它是一本面向“如何利用下一代技术解决当前最棘手信贷问题”的实战指南,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清晰的、由数据和算法主导的信贷蓝图。读者将学习到如何从技术架构、模型构建到战略部署层面,全面升级自身的信贷风险管理和运营体系,确保在快速演进的金融市场中占据技术领先地位。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令人印象深刻。它绝非一本浅尝辄止的入门读物,而是真正做到了“深度剖析”。很多章节的探讨,即便是与我共事多年的资深同事也表示很有启发性。尤其是关于信贷科技(FinTech)如何重塑传统信贷流程的章节,作者的洞察力非常敏锐,预测了未来几年行业变革的方向,比如智能审批和自动化贷后管理的应用前景。这种前瞻性让这本书不仅具有当下的实用价值,更具备长期的参考意义。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信贷业务的理解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不再是孤立地看待某个环节,而是能从战略层面去思考如何优化整个流程,提升效率和控制风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乎其书本定价。

评分

要说这本书的亮点,那绝对是它对“细节的执着”。很多行业书籍往往停留在宏观层面,讲讲政策、谈谈趋势,但真到了具体操作层面就语焉不详了。但这本《一本书看透信贷》完全不同,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前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填写申请表、如何识别可疑文件、甚至是如何在谈判中把握主动权。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不同信贷产品特性时的那种细致入微,比如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和针对大型上市公司的供应链金融,两者在尽职调查和审批侧重上有着天壤之别,书里都给出了清晰的对比和案例解析。这对于那些经常需要和前线业务人员打交道的风控和后台支持人员来说,简直是必备的“兵法宝典”,能帮你快速建立起对整个业务链条的立体认知。

评分

这本书的文风非常接地气,丝毫没有传统金融书籍那种高高在上的架子。作者似乎深谙普通读者在面对复杂金融术语时的那种无力感,所以他总能找到最贴切的比喻,把那些晦涩难懂的概念变得生动有趣。我记得有一章节讲到抵押物价值评估和处置流程时,作者用了“就像给贵重物品估价和变现”的比方,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复杂性和潜在风险点。这种“翻译”能力是很多专业书籍所欠缺的。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让你在理解每个单独模块的同时,也能看到它如何与其他环节协同作用。如果你害怕读金融类的专业书籍会打瞌睡,那么这本书绝对能让你保持高度的阅读热情。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刚入行或者想深入了解信贷业务的“小白”准备的绝佳指南。我花了几个周末的时间,沉浸在这本书的世界里,感觉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实实在在的信贷全流程“特训”。它没有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真正从实战的角度出发,把一个信贷产品的从概念到落地、从客户接触到资金放款,再到贷后管理的每一步都掰开了、揉碎了给我们看。尤其是关于风险评估那块,作者的讲解非常透彻,各种模型和数据分析的方法讲解得深入浅出,让我这个之前对数字不太敏感的人也能大致摸到门道。读完之后,我不再觉得信贷是个神秘的行业黑箱,反而有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感。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很合理,逻辑性极强,读起来顺畅不费力,强烈推荐给所有想在金融领域扎根的朋友。

评分

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对信贷行业充满了好奇,但苦于找不到一本能系统梳理脉络的教材。市面上很多教材要么太理论化,要么就是针对某一特定领域,难以形成全局观。然而,这本书完全填补了我的这个空白。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信贷是什么”,更是深入剖析了“信贷是如何运作起来的”。从前期的市场营销、客户筛选,到中期的合同签订和系统录入,再到后期的催收和坏账管理,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图谱。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回避信贷业务中的“灰色地带”和挑战性问题,反而直面这些痛点,并提供了基于行业最佳实践的应对策略。这对于我们这些未来想成为行业精英的新人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实战经验预演”。

评分

还不错,字清晰

评分

一本值得一看的书。

评分

还不错,看着是正版。

评分

穿多大一键换机哦客家话刚发是说撒短发个哈哈哈哈哈哈哈急急急好嘎嘎嘎发发发多大短发个哈哈哈狙击哈哈

评分

还没看,书包装很好!看后再来评价

评分

宝贝很棒,非常喜爱,一直信赖京东

评分

一晚上翻看了几十页,实用,对工作帮助大,已经推荐给行里同事。

评分

书不错,但是包装不行,角上都磕坏了

评分

便宜量足,性价比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