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的教育给孩子

更好的教育给孩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小军(Sherman) 著
图书标签:
  • 教育
  • 亲子
  • 育儿
  • 家庭教育
  • 儿童教育
  • 学习方法
  • 成长
  • 好习惯
  • 思维培养
  • 素质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29371
版次:1
商品编码:1224722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他山之石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412
字数:50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留学生等

一根魔杖,助力孩子全面发展。全面培养贯穿新西兰中小学教育的始终。通过这本书,您将了解到,如何在课内、课外对孩子进行培养,如何将教导与实践有效对接,如何帮助孩子发掘潜能、建立自信、全面发展。


一幅画卷,展现世界先进教育的全貌与细节。全书将“德、智、体、美、群”的教育融入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中,在全貌中体味细节,在细节中窥视全貌,不说教不刻板,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教育画卷。


一座灯塔,指引你前行的方向。在教育的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困惑,如何让孩子培养终生受用的能力,如何全面提升智商、情商、逆商,如何这本书将告诉你答案。


内容简介

无论我们生活在地球的哪个角落,都希望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新西兰的教育因其富有创意的改革、新颖有趣的方式为世界瞩目,常年位居世界教育前三甲。2017年9月,经济学人智库公布全球**“教育未来指数”评估数据,新西兰位居首位。2014年作者移居新西兰陪伴女儿求学,在三年的时间里,一点一滴记录下新西兰中等教育中别开生面的课程、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富有传承意义的教育理念。 阅读此书,就像打开一扇窗,你会看到教育的无限可能和多样色彩,促使你不断思考如何在课内、课外全面培养孩子,如何给孩子更好的教育。你要找寻的答案就在书中一个个精彩生动的故事中。作者将这些故事别具匠心地用“五加二”的结构串联了起来: “五”是按照教育的五育原则“德、智、体、美、群”划分,让你充分了解世界先进教育的全貌和细节;“二”是两个独立章节,一外一内, 一头一尾,“外”是教育环境,“内”是兴趣,如何营造健康的外部氛围,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新西兰教育的诸多做法都值得我们借鉴。全书体系完整清晰,内容丰富生动,视角****,给人启发,让人深思,令人受益。一位哲学家曾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希望这本书可以摇动、推动、唤醒更多的生命。

作者简介

他是一位父亲,用心记录女儿成长点滴;

也是一位教育探索者和亲历者,

深入了解新西兰教育的细枝末节,

用亲身经历和所思所想凝结成教育佳作。

这部新西兰教育启示录,

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视角和思路,

让我们在教育的路上,遇见美好。

目录

序言 为了孩子的一生 杨健 / 1
自序 打开这扇窗,让教育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孩子 / 3

一 教育:从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开始
对新西兰教育的初步感受 / 6
家校关系 / 9
家校联合会 / 13
豪宅派对 / 16
柳园小学游园会 / 19
演“习”还是演“戏” / 23
走课制 / 25
学校信息系统 / 27
探访乡村中学 / 30
微留学的最后一天 / 34
恶性突发事件之后 / 37
升学率: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 40
小看新西兰高考,我错了 / 43
图书馆与我 / 47
新西兰的职业展览会 / 51
有了它,选专业就容易多了 / 55
新西兰人的动手能力到底从哪来? / 60
当野营变成文化 / 64
名校面试 / 68
假期随想 / 71
让小柯的悲剧不再重演 / 75
历史教育与文化保护 / 78
移民的家园 / 80
在新西兰,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学习 / 83

二 德育:让孩子悟出成功人生的真谛
人生哲理课 / 88
和主任谈话 / 91
如何培养哈佛生? / 95
校长的临别赠言 / 98
校长的五分钟和半小时 / 100
在学习上,做自己的主人 / 102
奖励的学问 / 106
年度学术奖颁奖见闻 / 109
眼花缭乱的奖项 / 112
特朗普夫人演讲带来的教育机会 / 114
临别时,你有遗憾吗? / 116
“我要当消防员” / 118
看别人的孩子告别高中 / 121
罂粟花,四月盛开 / 124
与鲨共舞――初中毕业留念 / 128
自己设计人生 / 132

三 智育:让孩子学习终生受用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思考力 / 136
没有标准答案的数学考试 / 139
如果不为升学,还用学数学吗? / 142
小学数学,新西兰自己都急了 / 146
模拟法庭练思维 / 149
历史学习,除了记忆还有什么方法? / 153
《楚门的世界》给女儿带来了什么 / 157
让学习深入的好办法――做过程笔记 / 160
如何打发放假前的空闲时间 / 164
女儿的成绩单 / 166
去演讲比赛做裁判 / 169
小学演讲节 / 171
实用的演讲课 / 174
私立小学的秘密 / 177
音乐和企业管理,该选哪个? / 180
学霸的方法一定好用吗? / 183
写错你还有理! / 186
怎样培养孩子的生活智慧? / 189

四 体育:让孩子强健身体、拥抱自然
玩命的体育课 / 194
大公园里的运动会 / 199
错选课程带来的惊喜 / 203
舒适区外的精彩 / 206
户外人文课 / 209
女子防身课 / 212
快乐的第七名 / 214
童子军,相见恨晚 / 217
令人期待的野营 / 221
野营归来(上) / 224
野营归来(下) / 228
活着回来就是胜利 / 230
我(老爸)活着回来了! / 234
徒步冰川 / 241
令人期待的野营(老爸篇) / 246

五 美育:让孩子生活中常有诗与远方
迈入爵士乐的世界 / 250
为什么孩子要学习音乐 / 254
戏剧课 / 258
别开生面的音乐考试 / 260
时装秀,秀出了什么? / 263
西贡小姐 / 266
《发胶明星梦》 / 269
孩子―作家―梦 / 273
诗与远方 / 276

六 群育:让孩子学习与人相处的能力
从女儿的社会实践引发的思考 / 282
Formal――学校舞会 / 287
为将来做准备――高中舞会 / 291
高中生的情人节 / 296
领导力从哪里来? / 299
女秘书的徽章 / 303
潜移默化的尊重教育 / 307
身边的变性人 / 310
对校园欺凌说“不” / 313
新西兰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 315
体验同性恋 / 317
为学弟学妹讲故事 / 320
校园引导员 / 322
高中野营 / 326
作家训练营 / 333
最后一个BASE Day / 336
一个有意义的假期 / 338
迈出校门一小步,人生成长一大步 / 341

七 兴趣:让孩子产生自发的学习动因
丰富多彩的选修课 / 346
节日般的选修试课日 / 348
奔跑吧,数学! / 352
彩虹尽头的恐怖坠落 / 355
厨艺课 / 358
耳目一新的读后感 / 361
两个女生的日记 / 363
女儿的微电影作业 / 367
从海滩垃圾研究中学到了什么? / 371
欧三先生 / 374
点燃孩子的激情 / 378
这才叫音乐课 / 381
泄密短信 / 385
培养“会动手”的男人 / 388
登门访谈 / 391
多彩的课外世界 / 395

后记
女儿:我经历的美好生活 / 399

精彩书摘

领导力就是引领他人的能力。美国的领导力大师约翰·麦克斯韦说过,领导力就是影响力。无论在职业生涯还是个人生活中,这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领导力从哪里来呢?它和语言能力、运动能力一样,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通过学习养成的。比如要学习游泳,一定要到水中练习,很有可能要呛几口水,费些功夫,才能学得会。培养领导力也一样,要有个实践环境才行。我们上学时,班里、学校里都设有学生领导职务,比如班委、课代表、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也有一些课外活动。这些领导岗位自然是锻炼领导力的好机会,但有一点遗憾,就是数量不够,印象当中,担当这些职务的学生毕竟占少数。

为了培养、锻炼学生的领导力,女儿的学校可花了不少功夫。从女儿进入10年级开始,我明显地意识到学校的一些特别安排,增加了很多学生领导岗位,为孩子们提供了充分的锻炼环境,并且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要选择一个团队去实践。

领导力实践的准备工作在9年级临近结束时就开始了。每个学生都收到了一个列表,上面列出了可以锻炼领导力的不同团队,竟然有19个之多,每个团队都需要多名学生担任不同的职务。女儿学校的10年级有8个班,一共也就160多名学生,几乎每人都有锻炼机会。虽然这个不像社会实践一样是必修课,但班级主任、年级主任多次在班级、年级会议上强调,强烈建议每个学生都报名。女儿曾经跟我说,年级主任在年级大会上对学生们说:“你要是不想做失败者,就一定得报名参加领导力团队,一定要报名!”

来看看有多少丰富的领导力锻炼团队吧。

1.学生会领导力团队(Student Council Leadership Team)

2.联盟领导力团队(Alliance Leadership Team)

3.集会服务领导力团队(Assembly Services Leadership Team)

4.小教堂领导力团队(Chapel Leadership Team)

5.社区和服务领导力团队(Community and Service Leadership Team)

6.文化领导力团体(Cultural Leadership Team)

7.女生领导力团队(Girls Leadership Team)

8.好人领导力团队(Good Guys Leadership Team)

9.信息科技天使领导力团队(ITC Tech Angels Leadership Team)

10.环境保护领导力团队(Ideas and Environment Leadership Team)

11.校电视台领导力团队(KTV Leadership Team)

12.图书馆活动领导力团队(Library Events Leadership Team)

13.杂志领导力团队(Magazine Leadership Team)

14.出版物领导力团队(Publications Leadership Team)

15.运动领导力团队(Sports Leadership Team)

16.7、8年级学生活动领导力团队(Student Events Year 7&8 Leadership Team)

17.9、10年级学生活动领导力团队(Student Events Year 9&10 Leadership Team)

18.学生服务领导力团队(Student Service Leadership Team)

19.学院院长(House Captains)

由于篇幅所限,我只介绍一下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会领导力团队的活动内容:

定期组织访问老年公寓;

每年组织两次年级音乐会;

与“Salvation Army”合作,进行慈善募捐;

为圣诞节活动做饭、帮助筹集善款;

每周四、周五去学校小商店做义工;

协调组织全年的初中学生委员会会议:

作为校服的形象大使,宣传穿着校服的荣誉感;

组织年度学生民意调查;

每周例会计划组织以上活动。

文化领导力团队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初中的达人秀、文艺演出和学院音乐比赛。图书馆活动领导力团队的主要任务有:组织每学期一次的图书馆活动,每周去图书馆帮忙一次,帮助图书馆更好地在学生中发挥作用。环保领导力团队主要任务有:发掘环保回收的点子、减少垃圾、植树、参与设计和维护学校的花园。

女儿喜欢文艺,在年级主任的召唤下,报名参加了文化领导力团队。

文化领导力团队刚组建的时候,学生们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一个团队9个人,谁担任什么职位,大家一起要做什么,谁也不清楚。这些领导力团队每周都有小组会议,开始几次来的人都不齐;再加上他们原定的辅导老师休长假,代理老师不了解情况,没法做指导。有一阵子女儿很是头疼,因为眼看着团队一盘散沙,这么下去,年底怎么交代呢?

我问了女儿几个问题:“你们这个团队存在的目的是什么?你们到年底回头看,希望完成什么?你们有职责分工吗?”起初她没有答案,在老师的初步辅导下,慢慢有了些眉目。9个团队成员投票,女儿被大家选做秘书(Secretary)。“秘书”这两字一说,开始会觉得不那么重要。我因为参加Toastmasters多年,也学习了一些西方组织原则下的机构设置。我告诉女儿,秘书是个很重要的角色。在组织机构的设置里,尽管有主席、各种分管业务的副主席、财务,但一个组织的执行委员会里,只有两个职务是不能缺少的,一个是主席,另一个就是秘书。所以,在一个Toastmasters俱乐部成立的文件上,只需要主席和秘书签名就生效了。

秘书要做什么工作呢?女儿也是在老师的辅导下慢慢地了解了。简单地说,其主要工作有每周例会前发通知、督促小组成员开会、会后发出会议纪要……但是,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烦人的事情,比如,组员不来开会。有一次会议,九个成员只来了两个。有时,人来得挺多,但开会的时候不谈正事,搞得女儿心灰意懒。尽管充满困难,女儿还是坚持尽一个团队秘书的责任。她给我看过她电脑里记录的一周一周的会议纪要。

起初,女儿也不知道怎么写会议纪要,还是妈妈抓住机会给女儿做了些指导,把她当年在外企做管理的经验也用上了。之后,女儿的会议纪要里写会议讨论需要做的事情、分配的责任人和要求完成的时间等。虽然也有人不照着执行,但每次开会都拿出来读,有些学生会因为没有完成安排的任务而不好意思,下次可能就完成了。另外,我看女儿写的会议纪要,一开始没有,但后来纪要里把每次缺席的学生的名字也记上了。这是正规的委员会会议纪要中必备的一项,被女儿学到了。而且,女儿说,她也养成了会议前发通知邮件,会后当晚发出会议纪要的习惯,俨然一个合格的小秘书。

会议讨论也是令女儿头疼的问题。整个团队有9位学生,谁也不是天生的领导力大师,这么多人一起讨论事情,难免没有章法。大家很快发现,每每是各有各的想法,无法统一。开会的时间本来就短,只有15~20分钟,经常没有结果。老师在这方面倒是没怎么指导,做家长的就抓住机会补上。我向女儿介绍了罗伯特议事原则(Robert’s Rules of Order),即使不用,有个了解也好。这是个民主议事原则,在西方社会很多国家的议会讨论中都使用这个原则,既高效又民主。比如,会议上的讨论,不是哪个人想说就说,任何想讨论的议题,必须由一个人提出动议(motion),还要有另一个人附议(second),才能够进行讨论。对于某个讨论议题,每个人有相同的时间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就投票决定。这个原则,我也是在Toastmasters的活动中接触到的,受益匪浅。当年孙中山先生曾经把这本《罗伯特议事原则》翻译为《民权初步》,可惜没能得到推广。

虽然女儿的小组还没有践行这套议事原则,但她最大的收获是体会到了,一群人讨论事情需要有个规则,否则就杂乱无章,得不出任何结果。她可能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个收获已经从她去那所低收入地区的小学做志愿者的经历中体现出来了。她说,有一次很多小孩子在一起要讨论下面做什么游戏,女儿就要求这些小学生有秩序地一个人接一个人地说,而且告诉他们,听听别人说的,也许他们有好的建议。

摸爬滚打中,女儿小组的活动总算有些进展了。他们组织了小组的第一次活动,到学校的幼儿园去陪小朋友玩耍,这个活动是在老师强力的引导下进行的。女儿的小组已经讨论出接下来的一些行动计划,在下半年里,有几项重要的活动要组织,包括全初中的达人秀。

在这样的领导力锻炼当中跌跌撞撞是再正常不过了,就像学游泳,开始下了水不知道怎么行动,甚至还要呛上几口水。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受到的挫折也会让孩子们初尝领导力的必要性。在很多人似一盘散沙,没有方向的时候,是领导力最容易体现作用的时候,同时也是锻炼领导力的很好机会。

女儿在国内上小学时,曾经是大队长,那是学校和老师非常认可才能担任的职位。原来我担心到了新西兰,因为语言和文化等因素,女儿可能不太有机会得到领导力锻炼的机会了。看到学校的安排,我舒心了很多。连女儿自己都说,她现在干的这些活儿,比当初当大队长时干的活儿都累。

领导力从哪里来?实践当中出真知。女儿的学校为学生创造了充足的实践机会,要求10年级90%以上的学生都要参加至少一个领导力团队,担任某一个角色。可以说,任何一位学生,只要想,就有机会在学校提供的环境里,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锻炼和提升自己的领导力,这是一项对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都极为重要的能力。


前言/序言

打开这扇窗,让教育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孩子

“To teach is to touch a life forever”——教育就是永远地影响一个生命。

作为父母,我和夫人都特别希望女儿受到良好教育的影响,不论这样的教育来自我们、学校,还是社会。

女儿出生于2001年,就在那一年,北京申奥成功。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当我们从电视上看到奥组委主席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的时候,我们激动地抱起当时才几个月大的女儿,一起开车上了长安街,涌入了车流,庆祝北京申奥的成功。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女儿已经到了花季的年龄。而现在,我们全家生活在美丽纯净的新西兰。

从北京到新西兰,我们的出走和女儿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女儿出生后,我们像中国千千万万未成年孩子的父母一样,努力地在为孩子寻找、营造更好的环境,让孩子好好学习、健康成长。我们第一次为人父母,也没有上过什么父母学校,只是怀着一颗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照着自己认为对孩子好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我们读市面上有关儿童教育的书,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我们自己摸索着,实践着。不过,我们渐渐意识到,尽管我们可以在家里为孩子营造出一个自己还算满意的小环境,但对于学校环境和整体的社会环境,我们能起到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而这个环境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2013年6月,女儿小学毕业。为了让女儿能在更好的教育环境中成长,也抱着“用一辈子的时间活出两辈子”的想法,我和夫人先后辞去了国内知名外企的工作,放弃了我们用二十多年时间打拼来的耀眼职位和稳定高薪,带着女儿远渡重洋,来到了1万公里之外的南半球岛国——新西兰。当时的同事和朋友们听说我们要走,还是去不怎么热门的新西兰,都认为我“疯”了。

其实我没有疯。虽然当时我没有长期在海外生活的真实感受,但在联合国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报告中,新西兰名列前茅,特别是其中关于教育的评分更是常年排在前四位。现在三年多过去了,女儿在新西兰求学的经历确实让我们清楚地感受到了与国内教育的不同。我和太太现在可以骄傲地说,在女儿非常重要的成长阶段,我们力所能及地让她接触到了世界顶尖的教育。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在这段美好的时间里陪伴在女儿的身边。

2014年7月,我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每周写一篇原创文章记录女儿在新西兰求学的点点滴滴。那些新颖有意义的课程、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成了女儿成长路上的一道道风景,都被收集在文章里,成为我们永恒的记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这个公众号不仅让许多在国内的爸爸妈妈了解了海外的教育情况,甚至连新西兰本地的一些华人家长也纷纷关注我的文章,还有不少孩子也成为了我的“粉丝”。这些孩子也在我女儿的学校读书。他们说,从我的文章中能够更好地了解学校发生的事情。本书就是我三年来文章的合集。

学校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在我上学时,学校倡导的是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后来,在资料上看到港台地区的教育倡导的是“德、智、体、美、群”,这也是基于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的教育理念发展而来的,我深感认同。其中,多出的这个“群”字,指与人相处合作的能力,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

本书的章节编排依照“德、智、体、美、群”五育来进行,在前后又各加入了一章。开头一章是关于新西兰学校、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也是孩子成长的外因。最后一章收录的文章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老师、课程和活动设计而展开。兴趣是孩子成长的强大内在动力。

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您了解海外教育的一个窗口,透过它,您可以领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若您在掩卷遐思之后有所触动,甚至付诸实践,帮助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我幸甚至哉。


 来源未知。我是从女儿初中校长的讲话中听到了这句话,深以为然。

 维基百科提供的联合国教育指数显示,从1980年到2013年,只有1990年新西兰名列第四,其他所有年份,新西兰都在前三名。



孩子心智的启蒙与成长:一份面向未来的教育探索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为孩子们构建扎实心智基础,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并最终让他们能够拥抱未来挑战的书籍。 它并非提供一套僵化的“标准答案”,而是邀请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所有关心下一代成长的人们,一同踏上一场深度反思与实践的旅程。这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真正的教育并非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在于点燃孩子内心探索的火花,塑造他们面对未知时的勇气与智慧。 第一部分:理解孩子——认识时代变化下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在信息爆炸、技术迭代飞快的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对下一代的成长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孩子们将要面对的社会,与我们成长时截然不同。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理解他们? 时代变迁下的儿童心智特质: 本书深入分析了当前社会环境下,儿童心理发展的独特表现。例如,在数字原生代的背景下,孩子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注意力模式以及社交互动方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理解这些特质,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我们探讨了早期感官体验对大脑发育的关键作用,以及如何在数字环境中引导孩子建立健康的“数字素养”。 “知识即时性”的挑战与应对: 互联网使得知识的获取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孩子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探索引导者”。本书强调,教育的重点应从“教什么”转向“怎么学”。我们深入剖析了“死记硬背”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培养孩子主动学习、深度理解和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这包括如何引导孩子提出“为什么”,如何鼓励他们质疑和探索,以及如何帮助他们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而非孤立地记忆零散信息。 情感与社交能力在未来社会的重要性: 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许多重复性、技能性的工作将逐渐被取代。而那些难以被机器复制的能力,如同理心、合作能力、沟通技巧、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将变得愈发宝贵。本书花了大量篇幅探讨了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情商(EQ)和社交智能(SQ)。这包括如何引导孩子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以及如何在冲突中找到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我们强调,这些软技能的培养,并非附加项,而是构成孩子未来成功的基石。 发现与培育孩子的独特天赋: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自己独特的兴趣、潜力和天赋。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趋于“标准化”,容易埋没个体的差异。本书提倡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鼓励家长和教育者去观察、倾听和理解孩子,发现他们内在的光芒。我们提供了识别孩子潜在天赋的方法,并探讨了如何为孩子创造适宜的环境,让他们能够自由地探索和发展自己的特长,无论是艺术、科学、运动还是其他领域。 第二部分:教育的实践——重塑学习的体验与方法 理论的探讨终将落脚于实践。本书将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帮助家长和教育者将理论转化为日常的行动。 “玩中学”的科学原理与应用: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本书深入阐述了“玩中学”的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依据,证明了游戏在认知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以及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巨大价值。我们提供了大量不同年龄段孩子适用的游戏化学习活动,涵盖了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这些活动的设计理念是寓教于乐,让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和挑战,从而激发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 提问的力量——激发深度思考的艺术: 提问是学习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催化剂。本书教导如何成为一个善于提问的引导者,而非知识的传授者。我们分享了不同类型的提问技巧,例如开放性问题、引导性问题、探究性问题等,以及如何在日常对话、阅读、游戏和生活中巧妙运用这些技巧。目标是让孩子养成质疑的习惯,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阅读的“广度”与“深度”: 阅读是获取信息、拓展视野、培养同理心和理解力的重要途径。本书不仅仅强调阅读的数量,更注重阅读的质量。我们探讨了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书籍,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深度阅读,如何通过讨论和反思来深化阅读理解。同时,我们也鼓励孩子广泛阅读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书籍,接触多元化的思想和文化,从而培养其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 项目式学习与现实世界连接: 将学习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起来,是提升学习意义感和实践性的重要途径。本书介绍了项目式学习(PBL)的理念和方法,鼓励家长和教育者设计一些跨学科的、以解决真实世界问题为导向的项目。例如,一个关于“如何减少家庭垃圾”的项目,可以融合科学(了解垃圾分类)、数学(计算垃圾量)、语言(撰写报告)、艺术(设计宣传海报)等多个学科。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让孩子掌握知识,更能培养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失败的价值——培养韧性与成长型思维: 失败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然而,许多家长和教育者对孩子的失败持回避或过度保护的态度,这反而剥夺了孩子从失败中学习的机会。本书强调了“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的重要性,即相信能力和智慧是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来培养的。我们探讨了如何帮助孩子正确看待失败,如何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如何培养他们的韧性(Resilience),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坚持不懈,不断进步。 第三部分:构建和谐的教育生态——家校合作与社区参与 教育的责任并非仅仅落在家长或学校一方,而是需要一个多方协作的教育生态系统。 家校沟通的桥梁——建立信任与共同目标: 家长和学校是孩子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本书探讨了如何打破家校之间的壁垒,建立起有效、积极的沟通渠道。我们提供了提升家长参与度的方法,以及如何与学校建立共同的教育目标和期望。当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孩子将获得更稳定、更支持性的成长环境。 社区资源与孩子的未来: 社区是一个巨大的学习宝库,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本书鼓励家长和教育者积极利用社区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中心、社会组织等资源,为孩子提供更多元的学习体验。同时,我们也探讨了如何引导孩子参与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放手让他们尝试、决策并承担后果,是培养其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关键。本书指导家长如何在不同年龄阶段,逐步给予孩子更多自由,鼓励他们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并非意味着放任不管,而是在安全的范围内,给予孩子探索和犯错的空间,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驱动。 持续学习的家长: 时代在变,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本书鼓励家长成为终身学习者,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学习新的育儿知识和教育方法。通过自身的学习和成长,家长能够更好地引领孩子,共同应对未来的挑战。 结语: 这本书是一份邀请,邀请我们放下固有的教条,用心去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去理解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它提供了一种教育的可能,一种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中自在遨游,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前行的可能。我们相信,通过对教育理念的深度反思和对实践方法的积极探索,我们可以为孩子们铺就一条通往更美好未来的道路,让他们拥有面对未知挑战的勇气,以及创造无限可能的能力。这本书,是献给每一个渴望看见孩子茁壮成长、独立自信地走向世界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礼物。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深耕教育多年的观察者,我对《更好的教育给孩子》这本书名自带的光环感到一丝好奇。在多年的实践和学习中,我深知教育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它关乎一个孩子未来的发展,更关乎一个社会的进步。我希望这本书能超越时下流行的教育观点,带来一些更具前瞻性和根本性的思考。它是否会深入探讨教育的本质,比如如何培养孩子的品德、情商,以及他们面对挫折时的韧性?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成功”的定义,并引导孩子追求更深层次的幸福和自我实现?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能够帮助家长和教育者共同协作,形成一个支持孩子全面发展的生态系统的思路?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独到的见解,让我们能够摆脱盲目跟风,找到真正适合每个孩子独特发展道路的教育方式,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评分

《更好的教育给孩子》这个书名,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了一幅关于童年美好画卷。我一直认为,教育不应该只是学校的事情,家庭教育更是根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地探讨,如何在家庭这个最温暖的港湾里,为孩子构建一个充满爱与支持的教育环境。它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激发孩子好奇心,培养他们对未知世界探索的热情的建议?或者,它是否会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引导孩子处理情绪,理解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们这些家长提供一些实用的工具和策略,帮助我们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让他们不仅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更能成为一个内心强大、懂得感恩、热爱生活的人。

评分

我是一个对孩子教育充满好奇心的家长,总是在不断地寻找新的方法和理念,希望能够帮助我的孩子更好地成长。当我看到《更好的教育给孩子》这个书名的时候,我被深深地吸引了。它似乎承诺着一种更全面、更深刻的教育方式,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关于如何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宝贵建议。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惊人,死记硬背已经远远不够,孩子需要的是一种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这本书是否能帮助我们理解如何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发展他们的特长?它是否会分享一些实用的技巧,让我们能够有效地与孩子沟通,理解他们的想法,并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更深厚的亲子关系?我非常期待它能给我带来新的启示,让我成为一个更懂教育、更能帮助孩子成长的家长。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更好的教育给孩子》让我一下子就联想到了很多关于童年、成长以及家庭教育的画面。我一直觉得,作为父母,我们给予孩子最重要的东西,除了爱,便是如何引导他们去探索世界,如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市面上关于教育的书籍琳琅满目,但真正能打动我,让我觉得实用且充满启发性的却不多。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与众不同的视角,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能够落地到日常生活中,让我们这些在教育路上摸索的父母,能找到更清晰的方向。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帮助孩子筛选信息、辨别真伪,以及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这些都是我非常关心的问题。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用温和而有力的语言,点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能够真正地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教育”的环境,让他们在充满爱的同时,也能拥有独立自主的灵魂,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评分

我最近在书店里看到了《更好的教育给孩子》这本书,它简洁而有力的标题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一直觉得,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不仅仅是让他们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这本书是否能为我们这些家长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将教育理念融入到与孩子的互动中?我特别关心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让他们学会自己做决定,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同时,在这个信息时代,如何让孩子学会辨别良莠,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是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生动的故事和真实的案例,引导我们去思考,去实践,最终帮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热爱学习、积极向上、有担当的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