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信号与系统引论》作者以原著《信号与系统》(第二版)(200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为基础,改写成这本引论教材。特点如下:篇幅适当减少,以适应不同课程学时的需求;保持了原著*重要的特色——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应用实例丰富;在改写过程中对部分实例进行了更新或补充,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全文保留了原著第六章信号的矢量空间分析,从而充分体现了《信号与系统引论》与国内外其他同类教材的明显区别。
《信号与系统引论》共9章,包括:绪论;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连续时间系统的s域分析;傅里叶变换应用于通信系统——滤波、调制与抽样;信号的矢量空间分析;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z变换、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
《信号与系统引论》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电子类本科生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材。如果教师备课或学生自学时将《信号与系统引论》与《信号与系统》(第二版)交互参考研究,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信号与系统
1.2 信号的描述、分类和典型示例
1.3 信号的运算
1.4 阶跃信号与冲激信号
1.5 信号的分解
1.6 系统模型及其分类
1.7 线性时不变系统
1.8 系统分析方法
习题
第二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2.1 引言
2.2 系统数学模型(微分方程)的建立
2.3 用时域经典法求解微分方程
2.4 起始点的跳变——从0-到0+状态的转换
2.5 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
2.6 冲激响应与阶跃响应
2.7 卷积
2.8 卷积的性质
2.9 利用卷积分析通信系统多径失真的消除方法
2.10 用算子符号表示微分方程
习题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3.1 引言
3.2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分析
3.3 典型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
3.4 傅里叶变换
3.5 典型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3.6 冲激函数和阶跃函数的傅里叶变换
3.7 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
3.8 卷积特性(卷积定理)
3.9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3.10 抽样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3.11 抽样定理
习题
第四章 拉普拉斯变换、连续时间系统的s域分析
4.1 引言
4.2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收敛域
4.3 拉氏变换的基本性质
4.4 拉普拉斯逆变换
4.5 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电路、s域元件模型
4.6 系统函数(网络函数)H(s)
4.7 由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决定时域特性
4.8 由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决定频响特性
4.9 二阶谐振系统的s平面分析
4.10 全通函数与最小相移函数的零、极点分布
4.11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
4.12 双边拉氏变换
4.13 拉普拉斯变换与傅里叶变换的关系
习题
第五章 傅里叶变换应用于通信系统——滤波、调制与抽样
5.1 引言
5.2 利用系统函数H(jw)求响应
5.3 无失真传输
5.4 理想低通滤波器
5.5 系统的物理可实现性、佩利一维纳准则
5.6 利用希尔伯特变换研究系统函数的约束特性
5.7 调制与解调
5.8 带通滤波系统的运用
5.9 从抽样信号恢复连续时间信号
5.10 脉冲编码调制(PCM)
5.11 频分复用与时分复用
5.12 对当代电信网络的初步认识
习题
第六章 信号的矢量空间分析
6.1 引言
6.2 信号矢量空间的基本概念
6.3 信号的正交函数分解
6.4 完备正交函数集、帕塞瓦尔定理
6.5 沃尔什函数
6.6 相关
6.7 能量谱和功率谱
6.8 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自相关函数、能量谱和功率谱分析
6.9 匹配滤波器
6.10 测不准(不定度)原理及其证明
6.11 码分复用、码分多址(CDMA)通信
习题
第七章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7.1 引言
7.2 离散时间信号——序列
7.3 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
7.4 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的求解
7.5 离散时间系统的单位样值(单位冲激)响应
7.6 卷积(卷积和)
7.7 解卷积(反卷积)
习题
第八章 二变换、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
8.1 引言
8.2 z变换定义、典型序列的。变换
8.3 z变换的收敛域
8.4 逆变换
8.5 z变换的基本性质
8.6 z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
8.7 利用z变换解差分方程
8.8 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
8.9 序列的傅里叶变换(DTFT)
8.10 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8.11 数字滤波器简介
习题
第九章 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
9.1 引言
9.2 反馈系统的初步概念
9.3 信号流图
9.4 连续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
9.5 连续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
9.6 离散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
9.7 离散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
9.8 状态矢量的线性变换
9.9 系统的可控制性与可观测性
习题
附录一 卷积表
附录二 常用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表
附录三 常用信号的傅里叶变换表
附录四 几何级数的求值公式表
附录五 序列的z变换表
习题答案
索引
参考书目
前言/序言
1978年撰写《信号与系统》(第一版)初稿至今已历经30年,在此期间,曾改写第二版,于2000年与读者见面。从第一版到第二版读者对该书的需求量逐步增多。我们结识了大批有志于学习或教授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朋友,众多学生和教师对这一学科领域的强烈兴趣与研究热情是对作者最珍贵的鼓励与厚爱,在此深致谢意。
回顾10年前开始撰写第二版初稿时确定的追求目标以及近年来使用该书授课的实践感受,作者认识到以下诸方面的思考很值得认真分析与反复研究:
(1)由于确定性信号经线性时不变系统传输与处理的研究方法已相当成熟,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基本内容相对稳定。虽然在某些方面受到最新技术发展的冲击,然而,尚未构成大幅度更新和重组课程体系的新局面,因而,本课程的发展前景可表述为:在相对稳定中逐步追求变革。
(2)要处理好稳定与变革的关系,必须在讲授传统内容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时代气息,注重经典理论的讲述与引入最新技术的相互融合。以当代信息科学的观点理解、审视、组织和阐述传统内容。所谓课程更新往往体现在应用领域的演变,而已经成熟的经典理论却仍然适用。第二版教材特别注重结合基本概念介绍各类应用实例(如PCM通信、CDMA通信、码速与带宽、匹配滤波器、小波变换以及人口增长估测、宏观经济模型、住房贷款偿还计算等)。这些讨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志趣和热情,推动他们灵活、深入地掌握基本概念,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这是该书最重要的特色。
(3)增写信号的矢量空间分析一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里涉及的基本概念在许多后续课程中需要引用,而按照以往的习惯,尚未见到国内外哪种教材或哪门课程对此进行系统的入门介绍。本章的撰写成功地改变了这种状况。
教学改革必须注重结合国情。我们的学生从高中到大学历经系统深入的数学课程学习,承受了严格而艰苦的训练,他们对数学基础知识及其实际应用问题的兴趣要明显超过国外的同龄学生。而本课程的核心任务正是要构建一座从数学到物理和工程技术的桥梁,引导学生从理论学习过渡到专业工程训练。本书的重要特征在于适应国情,使学生一方面对信号处理的学习步入更深层次,为学好后续理论课程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也认识到数学并不神秘,许多数学工具非常有用。
(4)信号与系统课程的实验教学可以结合MATLAB软件应用安排编程练习。目前,这种做法已取得国内外众多授课教师的共识。在具体实现方法上有两种形式,一是在理论教材的每一章后附加相应练习,另一种是单独编写MATLAB编程练习教材,适当增加综合性训练题目,这需要稍多一些课时。经过几年来的实践试点,我校电子系采取了后一种做法,并且出版了相应的教材(见本书后所附参考书目[3])。
(5)第二版教材结构具有很大灵活性,可适用于本科通信电子类与非通信电子类的多种专业,全书篇幅较大。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章节的选取与组合,构成深度和学时有区别的课程。
信号与系统引论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信号与系统引论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