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紀錄片創作》開創瞭紀錄片教程的新樣式,也對上述問題作齣瞭解答。圍繞著名紀錄片導演孫曾田的代錶作品,以導演創作經曆為綫索;剖析作品,分析原始資料,二維碼鏈接展示影片段落與細節,細緻還原影片製作過程,從而為學習者提供最大限度的藉鑒可能性。
《紀錄片創作》涉及紀錄片的多個類型和片種,適閤記錄片從業人員或影視專業學生使用。
作者簡介
孫曾田,1958年生。1979年入北京廣播學院學習,1983年畢業即任職於中央電視颱。現為央視高級記者、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國際紀錄片學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傢協會會員、中國紀錄片學會理事、中國影視人類學學會常務理事。創作影視作品數百部/集,代錶作有《最後的山神》《神鹿呀,我們的神鹿》《黃河一日》《祖屋》《互聯網時代》《康有為——變》等。先後獲得亞洲太平洋地區廣播聯盟大奬、“帕爾努”影視人類學電影節特彆奬、柏林人類學電影節評委會奬、美國國際影視節“銀屏奬”、四川國際電視節“金熊貓”奬、上海國際電視節評委會特彆奬等國際國內大奬。
徐竟涵,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戲劇影視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教學與研究方嚮為攝影技術、紀實攝影、視覺傳播、圖片攝影創作等。寫作或參與寫作的著作有《電視現場製作與編輯》《照相技術》《新聞攝影教程》等,發錶學術論文十餘篇。圖片攝影作品多次參加中國平遙國際攝影節等展覽,並擔任院校攝影展策展人。參與《美好人生——戰略科學傢侯祥麟》《穿越一個世紀的電波》《中國特色小鎮》《女排姑娘》《電影夢》等多部紀錄片製作。
內頁插圖
目錄
自序
序言
導讀
第一部分 國際獲奬紀錄片的創作
第一章 《最後的山神》
第二章 《神鹿》
第三章 《祖屋》
第二部分 電視係列片與欄目紀錄片的創作
第一章 “黃河係列”
上篇 《黃河一日》
中篇 《點擊黃河》
下篇 《九麯黃河》
第三部分 多樣化的影視紀錄片創作
第一章 商業化文藝影視片《草原濛古風》
第二章 人物紀錄電影《美好人生》
第三章 文獻性紀錄電影《溢彩流光》
第四章實驗性紀錄片《康有為——變》
附錄 孫曾田主要作品年錶
結語
前言/序言
做瞭二十幾年的紀錄片,迴頭看時突然發現,自己幾乎涉及瞭紀錄片的所有領域,類型包括瞭作者型紀錄片、係列片、欄目化的紀錄片以及各種商業用途的紀錄片,其內容涵蓋瞭社會紀實、曆史文化、人物傳記、自然風物、政策宣傳、商業廣告等方麵。這二十幾年,又恰恰是在“文革”結束以後,隨著社會的開放,電視的發展,中國纔開始有瞭真正意義的紀錄片。這個發展曆程,經曆瞭紀錄片創作理念的探求和爭論,形態樣式的演變和豐富,製作方法的實驗和拓展。在這個背景下,自己主動和被動地投入瞭各種類型紀錄片的創作,現在迴想起來當時最大的苦惱就是在每一個階段都沒有閤適的教材、前輩的指點,大部分都是自己的摸索、嘗試。雖然總的來說成功多於失敗,但是花去的時間和精力還是太多,成本太高,而且由於處在不斷摸索中,作品的水平也參差不齊。最近十年來,自己也帶過實習生、指導過研究生,常常想可否讓他們學習紀錄片創作少走彎路,投入較少的精力和時間成本,而能實在地學到紀錄片的觀念和方法,這不但對他們個人的學業、人生是一種節約,對紀錄片事業的發展也是一種促進。因此我想把自己製作各類紀錄片的經曆、經驗、教訓、遺憾以及作品完成之後的思考整理齣來,與大傢分享。這可能也是每部作品完成之後,其後續的一種價值。
這本書是按照紀錄片類型的劃分,同時兼顧自己創作這些作品的先後順序,每部作品又是迴到當時創作的時間和空間,真實地迴顧當時的創作經曆,呈現原生態的創作資料,總結製作的方法。
紀錄片創作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很多的創作方法、創作理念要通過實踐纔能有更深的體會和體驗。書本上的影視製作理論可以讓我們學到基本的知識,但是隻有自己動手、動腦去做,纔能化為自己的經驗,甚至生發齣獨到的認識和適閤於自己的方法。另一方麵,紀錄片和故事片雖同為影視創作,但它們在創作理念和製作方法上有極大的不同。故事片的創作是無中生有,完全是在虛構、創造一個現實。而紀錄片則是麵對一個真實的世界,對真實世界進行認識、解剖、提取、重構,它需要有深刻敏銳的思想,對世界、曆史有自己的見解和把握。所以,紀錄片在製作上有它自己的一套方法和規律。
我這部書提到的每一部作品,實際都是給大傢提供瞭不同方法的樣本。當你麵對不同的題材,製作不同類型的紀錄片的時候,你可以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將這些方法進行不同的排列組閤,就會得到不同的適閤於你的紀錄片。
我在創作紀錄片和紀錄片教學中,更注重思考哪些經驗、經曆、方法具有普遍意義,可以復製、延續、推而廣之,對自己的創作和其他人會有參考價值。
這本書中的經驗,如果能給那些有誌於做紀錄片的人以參考和啓示,那麼它們就得以生發,將會獲得更大的意義和價值。
《鏡頭下的真實:紀錄片創作實踐指南》 引言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紀錄片以其獨特的魅力,穿透浮華,直抵人心,成為連接現實與觀眾的橋梁。它不僅僅是對客觀世界的記錄,更是創作者對生活、對社會、對人性的深刻洞察與錶達。然而,將那些轉瞬即逝的真實瞬間凝固成引人入勝的影像,並非易事。它需要嚴謹的策劃、敏銳的觀察、精湛的技術以及對敘事藝術的深刻理解。《鏡頭下的真實:紀錄片創作實踐指南》正是為懷揣紀錄片創作夢想的你量身打造的,它將引領你從零開始,係統地掌握紀錄片創作的全流程,解鎖那些隱藏在影像背後的力量。 本書不是一本空泛的理論說教,而是一本充滿實踐指導的工具書。我們深知,紀錄片創作是一場充滿挑戰與驚喜的旅程,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都考驗著創作者的智慧與耐心。因此,我們將理論知識與豐富的案例相結閤,力求為讀者提供最直接、最實用的指導。從選題策劃到後期剪輯,從采訪技巧到法律倫理,本書將為你一一剖析,讓你在實踐中少走彎路,更高效地實現自己的創作目標。 第一部分:孕育一個故事——選題策劃與前期準備 任何一部成功的紀錄片都始於一個引人入勝的選題。在浩瀚的世界中,什麼樣的主題值得你投入時間與精力去挖掘?本部分將引導你探索選題的奧秘。 發現你的“為什麼”:選題的靈感來源與價值判斷 我們將深入探討紀錄片選題的各種可能來源,包括個人經曆、社會熱點、曆史事件、科學探索、藝術文化等等。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教你如何進行價值判斷:你的選題是否具有新聞價值、情感衝擊力、社會意義或藝術價值?一個好的選題,應該能夠激發你的創作熱情,同時也能引起觀眾的共鳴與思考。我們會提供一係列的評估標準和思考框架,幫助你找到那個真正屬於你的、值得講述的故事。 洞察本質:研究與資料搜集 一旦確定瞭選題,深入細緻的研究便成為接下來的關鍵。本部分將指導你如何有效地進行資料搜集,包括文獻資料、影像資料、專傢訪談、實地考察等。我們將介紹各種研究方法,讓你能夠全麵瞭解選題背景,掌握核心信息,並從中提煉齣最具潛力的敘事綫索。你會學習如何辨彆信息的真僞,如何從海量資料中梳理齣脈絡,為後續的拍攝打下堅實的基礎。 構建藍圖:劇本策劃與敘事結構設計 紀錄片雖然強調真實,但並非無章法的隨意記錄。一個精心設計的敘事結構,能讓真實更有力量,更能打動人心。本部分將詳細講解紀錄片劇本的撰寫要領,包括如何設定人物、構建情節、設計衝突、運用節奏等。我們將介紹不同的敘事結構,如綫性敘事、非綫性敘事、追蹤式敘事、觀察式敘事等,並分析它們各自的優劣與適用場景。你將學會如何將研究得來的素材,轉化為具有邏輯性、情感張力的敘事框架。 準備就緒:拍攝計劃與設備選擇 將腦海中的構思轉化為影像,需要周密的拍攝計劃和閤適的設備。本部分將指導你如何製定詳細的拍攝計劃,包括拍攝日程、地點選擇、采訪對象確認、所需鏡頭列錶等。同時,我們也會針對不同預算和需求,介紹各類拍攝設備的優劣,從攝像機、鏡頭、麥剋風到燈光、穩定器等,幫助你做齣明智的選擇,確保拍攝過程的順利進行,並最大化影像的質量。 第二部分:捕捉真實的力量——拍攝實踐 拍攝是紀錄片創作的核心環節,是將無形的思想和情感轉化為可見影像的過程。本部分將聚焦拍攝的各項實踐技巧。 與人對話:采訪的藝術與技巧 采訪是紀錄片獲取信息、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的關鍵途徑。本部分將深入剖析采訪的每一個細節,從如何建立信任、提齣恰當的問題、引導被采訪者袒露心聲,到如何捕捉真實的反應和情緒。我們會提供各種有效的提問技巧,如開放式問題、追問技巧、沉默的運用等,並分享如何處理采訪中的突發狀況,以及如何通過後期剪輯,將零散的采訪片段有機地組織起來,形成引人入勝的敘述。 看見世界:鏡頭語言的運用 鏡頭不僅是記錄的工具,更是錶達情感、傳遞信息的載體。本部分將詳細講解紀錄片中鏡頭語言的運用,包括構圖、景彆、運動鏡頭、特寫、長鏡頭等。我們會分析不同鏡頭如何影響觀眾的觀感和情緒,如何通過鏡頭語言來構建畫麵氛圍、突齣主題、深化人物刻畫。你將學習如何運用視覺元素,讓你的畫麵更具錶現力和感染力。 捕捉瞬間:現場記錄的技巧 真實而生動的現場記錄,是紀錄片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部分將教授你如何在復雜的現場環境中,捕捉到那些轉瞬即逝的、具有決定性意義的瞬間。我們會探討如何利用環境音效、非語言交流、環境細節等,為畫麵增添層次和深度。你將學習如何在觀察與介入之間找到平衡,如何在尊重現實的同時,也能有效地進行創作。 聲音的力量:同期錄音與環境音效 聲音在紀錄片中的作用絕不亞於畫麵,它能營造氛圍,傳達情感,甚至揭示真相。本部分將重點講解同期錄音的技巧,包括如何選擇閤適的麥剋風、如何避免噪音乾擾、如何保證聲音的清晰度。同時,我們也會強調環境音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環境音效來增強畫麵的真實感和沉浸感,讓觀眾仿佛置身於現場。 第三部分:重塑真實之魂——後期製作 拍攝結束後,故事的靈魂纔真正開始被雕琢。後期製作是將零散的素材整閤成一部完整、流暢、有力的作品的關鍵。 故事的骨架:剪輯的原理與實踐 剪輯是紀錄片的“第二次創作”。本部分將深入解析剪輯的藝術與技術,從素材的管理、粗剪、精剪到畫麵節奏的把控。我們將介紹不同的剪輯手法,如轉場、濛太奇、平行剪輯等,並探討如何通過剪輯來營造緊張感、抒情氛圍、或是揭示因果關係。你將學習如何讓畫麵流暢銜接,如何讓故事綫清晰,如何讓觀眾的情緒隨著你的剪輯而起伏。 光影的魔法:調色與畫麵優化 調色不僅僅是為瞭讓畫麵更好看,更是為瞭統一畫麵風格,營造特定氛圍,甚至引導觀眾的情緒。本部分將介紹基本的調色原理和技巧,包括色彩平衡、對比度調整、飽和度控製等,以及如何通過調色來統一不同拍攝素材的風格,賦予影片獨特的視覺語言。 聲音的靈魂:混音與配樂 聲音的後期處理,能極大地提升影片的觀賞性和感染力。本部分將講解混音的技巧,包括對白、音效、背景音樂的平衡與融閤,以及如何運用聲音設計來增強畫麵的錶現力。同時,我們也將探討配樂在紀錄片中的作用,如何選擇閤適的音樂來烘托情感、推動敘事,並避免音樂對真實感的破壞。 真相的呈現:字幕、旁白與片頭片尾設計 字幕、旁白和片頭片尾等元素,都是完善紀錄片錶達的重要組成部分。本部分將指導你如何設計清晰有效的字幕,如何撰寫簡潔有力的旁白,以及如何創作富有創意且符閤影片風格的片頭片尾。這些細節的處理,將直接影響觀眾對影片信息的理解和整體印象。 第四部分:責任與邊界——紀錄片倫理與法律 紀錄片創作是一項充滿力量的活動,同時也伴隨著重要的責任。本部分將關注紀錄片創作中的倫理與法律問題。 尊重與真實:知情同意與隱私保護 在拍攝過程中,尊重被采訪者的意願和保護其隱私至關重要。本部分將詳細講解知情同意的原則和程序,如何與被采訪者進行溝通,獲取他們的明確同意,並解釋其權利。同時,我們也會探討在涉及敏感話題或未成年人時,如何更加謹慎地處理,確保拍攝不侵犯任何人的閤法權益。 版權與引用:閤理使用與侵權規避 在紀錄片創作中,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引用他人的作品,如音樂、影像、圖片等。本部分將普及版權知識,講解閤理使用的原則,以及如何規避侵權風險。你會學習到如何查找和獲得版權授權,以及如何在必要時進行法律谘詢。 客觀與偏見:創作者的立場與反思 紀錄片雖以真實為基礎,但創作者的視角和立場無可避免地會影響到內容的呈現。本部分將引導你反思創作者的責任,如何在追求客觀的同時,也保持批判性思維,避免産生不必要的偏見。我們將討論如何通過多方采訪、呈現不同觀點等方式,力求呈現一個更全麵、更客觀的真相。 結語 《鏡頭下的真實:紀錄片創作實踐指南》並非終點,而是一個起點。紀錄片的創作之路,充滿瞭探索、學習與成長。我們希望通過本書,能夠為你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指導,讓你能夠自信地拿起相機,去記錄你所關心的世界,去講述那些值得被聽見的故事。 記住,最動人的真實,往往隱藏在最細微之處,需要你用敏銳的眼睛去發現,用真摯的情感去連接,用精湛的技藝去呈現。願你在這條創作之路上,不斷前行,用鏡頭書寫齣屬於你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