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广大的中药分析检测人员提供一个标准的中药产品定性、定量分析参考,为日常的检测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导,提高检测分析的效率,便于使用者更加直观地运用药典的方法;
2. 通过建立本图谱集,获得药典中各标准药材或提取物的标准提取溶液,以此建立的对照药材或提取物色谱分析图,也是建立中药材指纹图谱的基础工作;
3. 了解对照药材或提取物中主要成分的含量信息,为企业生产以及检测分析提供指导;希望广大使用者通过对本图谱集的使用,进一步提升中药产品检测的水平。
1. 本图谱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所选定的药材、提取物为基础,对其中所涉及的分析项目进行规范提取、分离、分析,并将结果汇编成图谱集。
2. 每个药材品种的分析由如下部分组成:对照药材的提取、对照品溶液的配制以及对照药材/提取物溶液分析、对照品溶液分析。
3. 通过以上分析,系统地记录药材/提取物配制中的每个细节和注意事项、色谱分析的条件和流动相配制方法、检测过程的注意事项等,以便给检测分析人员提供一个直观的检测分析实录。
4. 本图谱集中的分析方法大部分均按照药典的要求进行,另有少量品种的分析方法在药典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改进,结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5. 由于使用的分析色谱柱、仪器设备等的不同,不同的分析人员在最后得到的图谱上会有一些差异,比如目标峰保留时间的差别等。但是在对照药材/提取物的峰形、含量上应该差别不大。
马双成
——研究员,哲学博士(Ph.D),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民族药检定所所长,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中药质量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中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药典委员会标准物质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标准物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标准物质/标准样品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药检定、中药中外源性有害残留物和内源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技术和限量标准以及风险评估研究、中药质量安全检测和风险控制、药品标准物质、天然产物化学、中(草)药化学成分和有效成分等。200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获中国药学发展奖杰出青年学者奖(中药);2012年获中国药学发展奖食品药品质量检测技术奖突出成就奖;2013年获第十四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2013年国家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中药质量与安全标准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2014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名单,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入选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选名单。
《中国药典》作为国家药品质量控制、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而依法制定的药品法典,自1953年发行第一版以来,至2015年已经出版了10版。收载的中药相关品种(包括药材与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从1953版的78种,到2015版的2598种,其中新增492种、修订517种、不收载7种。不仅大幅增加了中药饮片的数量和标准,还同时新增了大量的中药化学对照物质。较大地解决了长期困扰中药产业发展的国家标准较少、地方规范不统一等问题。对有效进行中药质量控制、促进中药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在所有出版的《中国药典》中对中药相关品种质量的检测(定性、定量分析)均明确了相应的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但没有提供可供分析工作者参考的分析结果以及相关分析图谱;若能结合药典的方法,建立一个中药化学对照品及中药标准药材或提取物的检测分析(定性、定量分析)图谱集,将能更直观地给各个中药产品生产单位、药品检测机构的从业人员以指导,增加分析人员在药品检测操作时的准确性。
在2015年版《中国药典》出版后,我们立刻着手编写针对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的检测分析图谱集,即本书。基本覆盖了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有含量测定项的所有品种。
我最近购入了《2015年版 中国药典 中药标准物质分析图谱》,这本书简直是中药研究领域的宝藏!作为一名对中药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性地、直观地了解中药标准物质的图谱。这本书的出版,无疑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白。首先,它的编纂团队无疑是权威的,能够汇集如此全面的中药标准物质的色谱、质谱、红外等分析图谱,其严谨性和科学性毋庸置疑。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不仅提供了标准物质的图谱,还附带了详细的分析方法和数据,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但热爱中药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曾经在研究某种传统中药时,对其中的有效成分解析感到困难,总是苦于找不到可靠的参考数据。而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为我指明了方向,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药材的内在品质。每一张图谱都清晰锐利,数据详尽,能够让我对照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有效的比对和分析。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非常精美,纸张质量上乘,印刷清晰,阅读体验极佳,让我爱不释手。我甚至会花很多时间,仅仅是翻阅这些图谱,感受中药的魅力,从中汲取知识。
评分作为一名在海外从事中药贸易的企业家,我深知中药质量标准的重要性。在中国药典之外,我们还需要有可靠的参考资料来确保我们出口的中药符合国际买家的要求。《2015年版 中国药典 中药标准物质分析图谱》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坚实的质量控制依据。我们公司一直在努力提升中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一本权威、全面的中药标准物质分析图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这本书中的图谱,能够帮助我们对进出口的中药材进行更加精准的质量评估,确保其符合国际通行的质量标准。我经常会把这本书推荐给我们的供应商,让他们了解最新的中药质量控制要求,从而提高他们的生产水平。此外,这本书也为我们与国际客户的沟通提供了便利,我们可以用书中的数据和图谱来解释我们产品的质量,增强客户的信任感。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我们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工具。
评分作为一个临床中药师,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升诊断准确性和用药安全性的工具。当我在书店看到《2015年版 中国药典 中药标准物质分析图谱》时,我感到非常激动。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技术支撑。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对购入的中药材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而这本书所提供的中药标准物质的分析图谱,正是进行这种质量鉴定的有力武器。我可以用书中的图谱作为参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技术,对药材中的关键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判断药材的真伪、优劣以及纯度。这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更能有效避免因药材质量问题导致的医疗纠纷。而且,书中对不同药材的多种标准物质进行了收录,覆盖面非常广,能够满足我日常工作中绝大多数的鉴定需求。我特别看重的是,这本书的图谱都是基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最新标准,这保证了其时效性和权威性。我甚至组织科室里的年轻医生一起学习这本书,希望能提高整个团队的中药鉴别能力。
评分我是一名药学专业的学生,正处于学习中药化学和药理学的关键阶段。过去,我对中药的理解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常常对一些复杂的化学结构和分析数据感到头疼。《2015年版 中国药典 中药标准物质分析图谱》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学习方式。这本书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通过清晰的图谱展示了中药中各种活性成分的分析结果。例如,当我学习到某种中药的有效成分时,我可以在书中找到对应的色谱、质谱数据,直观地看到其峰形、保留时间和质谱碎片,这让我对这些成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不仅提供了图谱,还附带了相关的分析方法介绍,让我能够初步了解如何进行这些分析,为我未来的实验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常常把这本书带到实验室,对照着进行实验,遇到问题时,这本书就像一本百科全书,能够迅速提供解决方案。这本书对于我们这些正在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料,它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激发了我对中药研究的兴趣。
评分我是一名古籍修复师,对于传统医药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修复一些古老的药方和医书时,我常常会遇到一些关于药材的记录,但由于年代久远,很多信息已经模糊不清。《2015年版 中国药典 中药标准物质分析图谱》这本书,虽然是现代科学的产物,但却为我理解古籍中的中药知识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当我看到书中对某种传统中药的详尽分析图谱时,我仿佛能够“看到”古人所描述的药材的本质。这本书帮助我理解了那些古老配方中关键成分的化学本质,让我在修复过程中,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药材的特性和功效。它让我意识到,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科学并非割裂,而是可以相互印证、相互启发的。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中药深层理解的大门,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加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守护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经常会在修复工作之余,静静地翻阅这本书,感受科技的力量如何赋能传统文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