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妾換馬 / 1 安樂窩 / 3 拔山扛鼎 / 5 白虹貫日 / 7 白首同歸 / 8 班超投筆 / 10 寶珠穿蟻 / 12 筆床茶竈 / 15 閉關卻掃 / 17 伯喈倒屐 / 19 伯奇掇蜂 / 21 不纍安邑 / 23 滄海遺珠 / 25 長門買賦 / 27 長沙不足舞 / 29 車胤囊螢 / 30 陳蕃一室 / 31 陳雷膠漆 / 33 鴟得腐鼠 / 34 厝火積薪 / 36 達摩麵壁 / 37 大風之歌 / 39 大笑絕纓 / 41 大手筆 / 42 丹霞燒佛 / 44 帝衣濺血 / 45 東方朔偷桃 / 46 東床 / 47 東海孝婦 / 49 鼕日可愛 / 50 鼕青樹 / 52 董狐直筆 / 53 董宣強項 / 56 鬥酒彘肩 / 58 渡淮橘成枳 / 60 斷袖分桃 / 62 奪笏擊賊 / 63 奪錦袍 / 65 墮淚碑 / 66 阿堵物 / 68 鵝籠書生 / 70 堊鼻運斤 / 72 二竪為虐 / 74 範蠡泛五湖 / 76 風雪度藍關 / 78 封狼居胥 / 80 馮婦搏虎 / 82 馮衍不遇 / 84 伏生傳書 / 85 奉揚仁風 / 87 俯拾青紫 / 88 撫箏攬須 / 89 負薪行歌 / 91 乾將莫邪 / 92 甘羅年少 / 94 割肉懷歸 / 96 耿恭禱泉 / 98 功人功狗 / 100 狗盜雞鳴 / 102 掛冠 / 104 郭璞青囊 / 105 漢陰抱甕 / 106 嗬壁問天 / 108 和氏之璧 / 110 弘演納肝 / 112 紅葉題詩 / 113 畫虎反類犬 / 115 黃金颱 / 117 黃石授書 / 119 雞肋尊拳 / 121 雞犬升天 / 122 擊築悲歌 / 124 疾惡如風 / 125 季雅買鄰 / 126 季劄掛劍 / 128 賈女香 / 130 江淹夢筆 / 132 郊寒島瘦 / 133 接輿歌鳳 / 134 結襪王生 / 136 結纓而死 / 138 藉箸前籌 / 139 介推焚死 / 140 金榖墮樓 / 142 晉君聽琴 / 145 荊棘銅駝 / 147 九方皋相馬 / 148 酒澆壘塊 / 150 酒喻聖賢 / 151 絕麟 / 153 絕纓會 / 155 柯亭笛 / 157 柯爛忘歸 / 158 空弦落雁 / 161 孔鯉過庭 / 163 胯下之辱 / 164 昆池劫灰 / 166 蘭亭會 / 168 郎潛白發 / 171 李廣射虎 / 172 李斯黃犬嘆 / 173 醴酒不設 / 175 力士脫靴 / 176 蓮幕 / 178 梁獄上書 / 179 梁園宴雪 / 181 林宗巾 / 182 劉備失箸 / 183 劉伶病酒 / 185 六齣奇計 / 187 龍盤虎踞 / 188 盧前王後 / 190 魯連蹈海 / 191 魯女憂葵 / 193 陸績廉石 / 195 羅含夢鳥 / 196 馬上得天下 / 197 馬嵬血 / 198 賣餅北海 / 200 茅君騎鶴 / 202 梅妻鶴子 / 205 孟公驚座 / 206 孟母擇鄰 / 207 孟母斷織 / 208 孟宗泣筍 / 210 南八男兒 / 212 南冠楚囚 / 214 南郭吹竽 / 216 南樓詠謔 / 217 南山鐵案 / 218 泥封函榖 / 220 泥龜 / 221 牛衣對泣 / 223 牛渚燃犀 / 224 弄獐宰相 / 226 駑馬戀棧 / 228 女娟救父 / 230 庖丁解牛 / 232 披裘釣澤 / 234 漂母恩 / 235 平原十日飲 / 237 七步詩 / 238 乞漿見女 / 240 韆裏蒓羹 / 242 倩女離魂 / 243 青白眼 / 245 青牛紫氣 / 246 卿言復佳 / 247 情傷荀倩 / 249 求田問捨 / 250 屈原沉湘 / 251 染指 / 253 人琴並絕 / 255 人彘 / 257 任安獨存 / 259 三戶亡秦 / 260 三箭定天山 / 263 三生石 / 264 三餘讀書 / 266 三字獄 / 268 桑榆晚景 / 271 商山四皓 / 272 生子當如孫仲謀 / 274 生芻緻祭 / 275 石鼎聯句 / 277 詩入雞林 / 279 始皇射魚 / 280 叔敖埋蛇 / 281 蘇秦六印 / 282 孫康映雪 / 283 索米長安 / 284 貪泉勵心 / 286 桃花源 / 288 桃李成陰 / 290 陶侃運甓 / 291 天女散花 / 292 田橫五百士 / 294 鐵笛驚龍 / 296 鐵鎖沉江 / 298 通傢孔李 / 300 桐葉封弟 / 301 土偶桃梗 / 302 推敲 / 303 王侯寜有種 / 305 王徽之愛竹 / 307 甕間畢卓 / 308 臥榻之側 / 309 烏鵲填橋 / 311 毋忘在莒 / 313 五車書 / 314 五大夫鬆 / 316 伍員鞭屍 / 317 武安振瓦 / 319 誤筆成蠅 / 320 席門窮巷 / 322 細柳營 / 323 下裏巴人 / 325 相如求凰 / 326 湘妃斑竹 / 328 蕭何追韓信 / 329 修月斧 / 331 徐福求藥 / 332 掩鼻工讒 / 333 楊修雞肋 / 334 一枕黃粱 / 337 一飯三遺矢 / 338 一點靈犀 / 340 一顧傾城 / 342 一言九鼎 / 344 殷浩書空 / 346 飲醇近婦 / 347 右軍書扇 / 348 於陵灌園 / 350 玉鏡颱 / 351 玉女投壺 / 352 玉樹後庭花 / 353 原憲貧 / 355 袁安臥雪 / 356 月老 / 358 曾母投杼 / 360 張良擇留 / 361 趙氏孤兒 / 362 摺五鹿角 / 365 終軍請纓 / 366 終南捷徑 / 367 周處斬蛟 / 368 周公吐哺 / 370 竹林七賢 / 371 捉刀人 / 372
這本書《文字上的中國:典故》,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扇打開中華文化寶庫的窗戶,而每一個典故,都是窗戶裏閃耀著曆史光芒的珍寶。作者的文筆如同涓涓細流,不急不緩,卻能潤物無聲地打動人心。他沒有用華麗的辭藻,而是用最樸素、最真摯的語言,講述那些早已融入我們骨血的文化符號。讀到“負荊請罪”時,我被藺相如的胸懷和廉頗的坦誠所打動,也從中看到瞭古人對於承擔責任和化解矛盾的智慧。作者對這個典故的解讀,不僅僅停留在錶麵,還深入分析瞭當時的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讓我對這段曆史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典故不僅僅是過去的遺跡,它們至今仍在影響著我們的語言習慣、價值觀念,甚至思維模式。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注重引申和啓發,他不會強行灌輸某種觀點,而是通過對典故的梳理和分析,引導讀者自己去思考,去發現。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文字,更是在與中華民族的集體智慧進行對話,一次又一次地被那些閃耀著人性光輝的故事所感動。
評分《文字上的中國:典故》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關於文字的書,不如說是一本關於生活智慧的書,而且是用最直接、最經典的方式呈現齣來。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偏嚮學術研究的讀物,畢竟“典故”二字聽起來就有些嚴肅,但實際閱讀起來,卻是一種享受。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接地氣,完全沒有學究氣。舉個例子,講到“精衛填海”時,他沒有簡單地解釋其含義,而是深入挖掘瞭精衛鳥的傳說,以及這種不屈不撓精神所代錶的人類麵對睏境時的頑強生命力。這種從具體到抽象,從故事到精神的升華,讓我印象深刻。書中提到的很多典故,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判斷,而這本書則幫我把這些隱性的影響顯性化瞭。我尤其欣賞作者對一些負麵典故的處理,比如“掩耳盜鈴”,他不僅指齣瞭其荒謬,還引導讀者思考,這種自欺欺人的行為在現代社會中以何種形式存在,讓我們能夠更警醒地審視自己。整本書讀下來,感覺就像是在和一位飽學之士聊天,他用最樸實、最形象的方式,將中華文化的精華融入到日常的語言中,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文字上的中國:典故》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言為心聲”的真諦,以及文字作為文化的載體所承載的厚重。我一直覺得,語言是人類思想的延伸,而典故則是語言中最精華、最濃縮的部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這些散落在曆史長河中的珍珠,一顆顆串聯起來,呈現齣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作者的敘述風格非常沉穩大氣,但又不失溫度。他不會刻意賣弄學問,而是用一種平和、真誠的態度,引導讀者去探索文字背後的故事。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解讀,它不僅僅是一個成語,更是一種人際交往的智慧,一種超越功利的情感錶達。作者通過分析這個典故的起源,闡述瞭古人對於真摯友誼的理解,讓我對“君子”這個概念有瞭更深的認識。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在進行一次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每一次翻頁,都能發現新的驚喜。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語言,原來這些普普通通的詞匯,承載瞭如此多的人生哲理和曆史智慧。
評分初讀《文字上的中國:典故》,我並沒有抱著太高的期待,以為會是一本比較枯燥的說文解字的書。然而,這本書帶給我的驚喜遠超預期,它就像一個技藝高超的魔術師,用最尋常的文字,變幻齣最動人的故事。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見一斑,無論是對曆史細節的考據,還是對人物情感的描繪,都顯得十分細膩生動。比如,當他講述“破釜沉舟”這個典故時,他不僅僅解釋瞭項羽的軍事策略,更寫齣瞭當時士兵們的絕望與決心,以及這種決絕精神對後世的影響,讀來令人熱血沸騰。書中的一些典故,我之前可能在影視劇或文學作品中零星接觸過,但這本書的係統梳理和深度挖掘,讓我對它們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作者的觀點也很獨到,他會從不同的角度解讀同一個典故,有時候會讓我産生“原來是這樣”的恍然大悟感。比如,他提到“畫蛇添足”時,除瞭強調多此一舉,還引申齣一種對過度追求完美而弄巧成拙的警示。這種豐富的層次感,讓這本書的可讀性大大增強,我甚至覺得這本書可以作為一本國民讀本,讓更多人瞭解我們文字背後蘊含的文化底蘊。
評分這本《文字上的中國:典故》真的像一位老友,娓娓道來那些穿越韆年的故事,讓我重新認識瞭那些熟悉的漢字。我一直以為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算是有所瞭解,但讀瞭這本書纔發現,原來那些 everyday 的詞匯背後,藏著如此深厚的曆史積澱和智慧閃光。比如“塞翁失馬”,我以前隻知道是個成語,大概意思是壞事也能變成好事,但書中詳細地闡述瞭它的齣處、故事背景,以及古人對“福禍相依”這種辯證哲學的深刻理解。這種抽絲剝繭的講解方式,一點點揭開文字的神秘麵紗,讓我不禁感嘆古人的智慧是如何融入到語言的字裏行間的。讀到“臥冰求鯉”時,我不僅被其孝道精神所感動,更對那個時代的道德標準有瞭更直觀的認識。作者沒有枯燥地羅列典故,而是用生動有趣的語言,結閤曆史事件和人物,將一個個典故變成瞭一個個鮮活的故事。讓我覺得自己不是在讀書,而是在和古人對話,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體味他們的處世之道。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成語的起源追溯,比如“胸有成竹”這個詞,原來最早是描繪畫竹的技巧,後來引申為心中已有計劃。這種跨領域的聯想和引申,讓我覺得語言本身就是一座寶藏,而這本書就是開啓這座寶藏的鑰匙。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看中國字的角度都變瞭,仿佛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在對我訴說著一段段往事。
評分這本書實在太值得瞭!!!一定要買啊親們!!!
評分EndNote & Word文獻管理與論文寫作(第2版) ¥30.70文字上的中國:典故
評分這本書實在太值得瞭!!!一定要買啊親們!!!
評分EndNote & Word文獻管理與論文寫作(第2版) ¥30.70文字上的中國:典故
評分春節應景看著玩
評分這本書實在太值得瞭!!!一定要買啊親們!!!
評分自己看吧,小孩改不閤適吧、好想吃東西沒有
評分中國的曆史故事挺有趣的。
評分¥28.80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