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第一卷)

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第一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士林 著
图书标签:
  • 中药
  • 饮片
  • 标准
  • 汤剂
  • 中医
  • 中医药
  • 临床
  • 方剂
  • 配方
  • 药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54574
版次:01
商品编码:12260621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页数:528
字数:91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药饮片标准汤剂(即标准煎液)作为经典名方制剂的质量基准和衡量中药配方颗粒的标准参照物,是当前中医药行业关注的焦点。
  研究团队目前已对几百种中药饮片标准汤剂进行系统研究,所选样品代表性强,所得含量、转移率、出膏率、特征图谱数据稳定可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能够指导企业进行中药配方颗粒、中药经典名方、中成药及中药新药相应品种研发、生产,保障产品质量均一性,缩短研究周期,节约成本,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第一卷)》参考了国家中医药发展相关政策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相关文件和精神,作为《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第一卷,首批入选70个品种,分为上篇、下篇和附录三部分,具有内容新颖、数据翔实、技术实用等特点。

目录

目录
编写说明
前言
上篇 总论
第1章 概述 2
第2章 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研究策略 3
2.1 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相关研究进展 3
2.2 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的内涵与意义 5
2.3 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的制备方法 7
2.4 中药饮片标准汤剂质量标准制定原则 10
第3章 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研究关键问题探讨 14
3.1 研究样品代表性探讨 14
3.2 中药饮片标准汤剂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 16
3.3 影响中药饮片标准汤剂质量的主要因素探讨 17
3.4 标准汤剂质量标准主要参数探讨 18
第4章 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研究展望 20
下篇 各论
第5章 根及根茎类 24
5.1 白芍 24
5.2 蜜麸炒白芍 32
5.3 白术 40
5.4 百部 45
5.5 百合 49
5.6 赤芍 54
5.7 川牛膝 62
5.8 丹参 69
5.9 当归 76
5.10 党参 81
5.11 防风 86
5.12 甘草 94
5.13 炙甘草 102
5.14 葛根 112
5.15 黄连 118
5.16 黄芩 127
5.17 姜半夏 134
5.18 苦参 138
5.19 蜜麸炒苍术 146
5.20 蜜紫菀 153
5.21 牛膝 160
5.22 人参 168
5.23 山药 175
5.24 升麻 179
5.25 石菖蒲 186
5.26 太子参 192
5.27 天麻 196
5.28 土茯苓 205
5.29 威灵仙 212
5.30 川续断 220
5.31 玄参 228
5.32 远志 236
5.33 泽泻 248
第6章 种子果实类 256
6.1 燀桃仁 256
6.2 炒牛蒡子 263
6.3 川楝子 271
6.4 醋五味子 278
6.5 大枣 285
6.6 麸炒枳壳 290
6.7 瓜蒌 298
6.8 连翘 302
6.9 女贞子 310
6.10 青皮 318
6.11 桑椹 326
6.12 山楂炭 331
6.13 山茱萸 338
6.14 菟丝子 346
6.15 栀子 354
6.16 焦栀子 362
第7章 枝干皮藤类 370
7.1 白鲜皮 370
7.2 炒瓜蒌皮 378
7.3 陈皮 383
7.4 钩藤 389
7.5 桂枝 394
7.6 黄柏 402
7.7 鸡血藤 410
7.8 牡丹皮 416
7.9 竹茹 423
第8章 花叶草类 428
8.1 大青叶 428
8.2 红花 435
8.3 荆芥 443
8.4 菊花 451
8.5 麻黄 459
8.6 青蒿 467
8.7 夏枯草 472
8.8 野菊花 480
8.9 益母草 487
8.10 鱼腥草 497
8.11 紫苏梗 501
8.12 紫苏叶 506
参考文献 514
附录 516
《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第一卷)》简介 溯源经典,精粹呈现 《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第一卷)》并非一本简单的中药方剂汇编,它是一部致力于梳理、规范和推广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的力作,旨在为广大中医师、药师、医学生以及对中医药有深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份严谨、实用且极具参考价值的学术与临床指南。本书立足于深厚的传统中医药理论基础,融合现代药学技术与临床实践,力求将传统的中药煎煮艺术与现代标准化的操作规范相结合,以期提升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保障用药安全,弘扬中华医药文化。 内容深度与广度: 本书的编写,绝非仅仅罗列药材与配伍。其核心价值在于对每一味中药饮片进行了精细化的研究与阐释,重点聚焦于其在标准汤剂中的应用。 饮片溯源与品质鉴别: 本卷精选了中医药临床常用且疗效卓著的数十味核心中药饮片,如人参、黄芪、当归、白芍、甘草、生姜、大枣等,对其药材来源、道地性、传统炮制方法以及现代质量标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读者将了解如何通过望、闻、问、切等传统方法,结合现代理化指标,鉴别饮片的真伪优劣,确保汤剂的源头品质。每一味药材的介绍,都力求溯本追源,追溯其在古典医籍中的记载,考证其药性、功效的演变与发展,使读者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炮制工艺与药效关系: 中药饮片的炮制是决定其药效的关键环节。本书详细介绍了每味饮片所采用的经典炮制工艺,例如蒸、炒、煮、煨、炙等,并深入分析了不同炮制方法对药材性味、功效、归经以及毒副作用的影响。以当归为例,将详细阐述全归、归身、归尾、归头等不同部位的药性差异,以及酒炙、醋炙、炒制等不同炮制方式如何改变其临床应用。此外,书中还会涉及一些特殊炮制,如“炮制发明”,介绍历代医家在炮制上的创新与发展,以期读者能更精准地运用炮制工艺来调控药效。 标准汤剂的科学煎煮: “标准汤剂”是本书的重中之重。本书将系统地阐述煎煮中药的科学方法,包括煎煮用水的选择(纯净水、矿泉水、井水等的优劣)、煎煮器具的考量(砂锅、陶瓷锅、不锈钢锅、玻璃煎煮器等的适用性)、煎煮时间(头煎、二煎、三煎的差异)、火候的控制(文火、武火的运用)、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特殊煎煮技法的科学依据与临床应用。例如,对于含挥发油成分的药物,如薄荷、荆芥,会强调后下的重要性;对于含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如附子、元胡,则会讲解先煎的必要性。书中还将引用现代药学研究成果,阐释为何特定的煎煮方式能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成分,减少不良反应。 经典方剂的饮片解析: 本卷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方剂,如小柴胡汤、四物汤、六君子汤、桂枝汤等,从饮片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度剖析。不再是简单的方剂组成罗列,而是详细解释方中每一味饮片的药性、配伍目的、在方剂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为何选择特定的饮片规格与炮制方法。例如,在解析小柴胡汤时,会深入探讨柴胡的疏泄之力,黄芩的清热燥湿,半夏的降逆止呕,人参、甘草的益气健脾,生姜、大枣的调和营卫等,并分析这些饮片之间的君臣佐使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作用于少阳经,达到和解少阳的功效。 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本书不会止步于传统的理论,而是积极拥抱现代科技。书中将介绍如何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来鉴定饮片的有效成分含量,从而为制定更精确的汤剂剂量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会探讨如何利用自动化煎煮设备来保证汤剂的均一性与稳定性,为实现中药饮片标准化、现代化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然而,即使引入现代技术,本书的出发点始终是尊重和发扬传统中医药的精髓,绝非以技术取代经验,而是以技术来验证和提升传统。 临床应用指导与案例分析: 除了理论阐述,本书还将提供丰富的临床应用指导。通过精选的临床案例,生动地展示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饮片组合,并运用标准化的煎煮方法来配伍成汤剂,从而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这些案例将涵盖内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直接的借鉴与参考。 目标读者: 广大中医师: 为其提供一份权威、实用的饮片选择与汤剂煎煮指南,帮助他们提高临床疗效,规范用药行为。 药师与药学专业人士: 深入了解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炮制工艺以及现代药学研究,为药品的生产、流通与应用提供专业支持。 医学生与在读学子: 作为学习中药学、方剂学的重要参考书籍,帮助他们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培养严谨的临床思维。 对中医药感兴趣的读者: 深入了解中药饮片的奥秘,认识其独特的魅力与科学性,培养对中华医药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独特价值: 《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第一卷)》的独特价值在于其“标准”二字。它并非简单堆砌知识,而是系统性地梳理了从中药材辨识、饮片鉴别、炮制工艺、科学煎煮到临床应用的全过程,并强调了标准化的重要性。书中倡导的“标准汤剂”理念,是对传统中药临床实践的一次深刻梳理与提升,旨在打破过去因饮片质量参差不齐、煎煮方法各异而造成的疗效不确定性,让中药的疗效更加稳定、可控、可预测。 本书的编写,力求严谨而不枯燥,科学而不失人文关怀。它是一扇窗,让读者得以窥见中药饮片背后蕴藏的千年智慧与现代科技的交融;它是一座桥,连接传统与现代,连接理论与实践;它更是一本宝典,为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展望: 《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第一卷)》的出版,仅仅是系列丛书的开端。后续卷册将继续深入研究更多经典中药饮片与方剂,不断拓展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的应用领域。我们期待本书能成为中医药领域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为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国际化进程贡献应有的价值。 总结: 《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第一卷)》是一部集理论研究、实验验证、临床实践于一体的权威性著作。它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系统地阐释了中药饮片在标准汤剂中的应用,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书的问世,必将对中医药临床实践、教育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第一卷)》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简约而不失厚重感。翻开第一页,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淡淡的纸张清香,感觉非常舒服,这对于一本主打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书籍来说,简直是点睛之笔。我之所以被吸引,是因为我对中药汤剂的炮制和应用一直抱有浓厚兴趣,总觉得其中蕴含着古人对疾病的深刻洞察和治疗智慧。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能有一本权威、系统地介绍标准汤剂的书籍,对于我这样希望深入了解中医药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日常养生保健的普通读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清晰地理解不同中药饮片的药性、功效,以及它们如何科学地组合成具有特定疗效的汤剂。书中的图片展示,尤其是对药材形态、炮制方法的细节描绘,更是我非常看重的部分,因为直观的视觉呈现,往往比纯粹的文字描述更能帮助理解和记忆。希望这本书能带我进入一个更深入、更系统的中药汤剂学习世界,让我不再对看似复杂的汤头歌感到困惑,而是能真正领会其精髓。

评分

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充满敬意的普通读者,《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第一卷)》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系统化、科学化地传承和发展中医的希望。我一直认为,中医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而汤剂作为其最核心的治疗手段之一,理应得到更好的梳理和普及。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严谨而不失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中药饮片的神奇之处,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组方,将其化为治病救人的良方。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标准汤剂”的定义和实践,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能看到一套更具操作性、更易于复制的学习和应用体系?例如,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图文并茂的讲解,让我们能更直观地认识这些药材?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连接古老智慧与现代需求的桥梁,让更多像我一样对中医感兴趣的普通人,能够走进中药汤剂的世界,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评分

我是一名有着多年临床经验的中医师,一直致力于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为患者提供最适宜的治疗方案。对于《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第一卷)》,我抱有非常高的期待。我深知,中药饮片的质量和炮制方法直接关系到汤剂的疗效,而“标准汤剂”的概念,正是我在临床实践中一直在追求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和规范当前市面上常用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包括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炮制特点、应用注意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如何依据中医理论,将这些规范化的饮片科学地组合成具有明确疗效、可重复性的“标准汤剂”。这对于提高临床用药的精准度和疗效,减少不必要的变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们中医人案头的必备参考,为临床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指导,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健康。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传统中医的“辨证论治”和“君臣佐使”等配伍原则都非常着迷,但总觉得在实际操作中,特别是对于复杂的汤剂组成,存在着一些难以把握的“度”。《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第一卷)》这个书名,恰好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精准”和“规范”的追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介绍,而是能够深入到每一个中药饮片的细节,比如它的最优产地、最佳采收季节、以及经过怎样的炮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或发挥其药效。更让我期待的是,书中能否就一些经典的、常用或者疑难的病症,给出现成的、经过验证的“标准汤剂”配方,并详细解释为什么这样配伍,每味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在不同体质或病情变化时,如何进行微调。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获得一种“心中有数”的感觉,在面对患者时,能更有条理、更有依据地去选择和组建汤剂。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选择这本《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第一卷)》,主要就是被“标准汤剂”这四个字所吸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关于中药的说法层出不穷,良莠不齐,作为普通人,很难分辨真伪,也很难找到一套真正可靠、权威的体系来学习。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明确的学习路径,让我在认识中药饮片的基础上,能够掌握如何依据经典理论,科学、规范地配伍组成汤剂。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剂量、配伍禁忌以及不同病症对应汤剂的介绍,这些都是临床应用中至关重要的细节。而且,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实际操作的指导,比如如何正确地煎煮汤剂,以保证药效的最大化,那就更完美了。我对这本书的期望是,它能成为我学习中医药知识的“引路人”,带我从入门到进阶,建立起一套扎实、系统的汤剂知识体系,让我能更有信心地去探索和运用中医药的博大精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