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飲片標準湯劑(第一捲)

中藥飲片標準湯劑(第一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士林 著
圖書標籤:
  • 中藥
  • 飲片
  • 標準
  • 湯劑
  • 中醫
  • 中醫藥
  • 臨床
  • 方劑
  • 配方
  • 藥物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554574
版次:01
商品編碼:12260621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2-01
頁數:528
字數:913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藥飲片標準湯劑(即標準煎液)作為經典名方製劑的質量基準和衡量中藥配方顆粒的標準參照物,是當前中醫藥行業關注的焦點。
  研究團隊目前已對幾百種中藥飲片標準湯劑進行係統研究,所選樣品代錶性強,所得含量、轉移率、齣膏率、特徵圖譜數據穩定可靠,具有重要參考價值,能夠指導企業進行中藥配方顆粒、中藥經典名方、中成藥及中藥新藥相應品種研發、生産,保障産品質量均一性,縮短研究周期,節約成本,産生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中藥飲片標準湯劑(第一捲)》參考瞭國傢中醫藥發展相關政策及國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相關文件和精神,作為《中藥飲片標準湯劑》第一捲,首批入選70個品種,分為上篇、下篇和附錄三部分,具有內容新穎、數據翔實、技術實用等特點。

目錄

目錄
編寫說明
前言
上篇 總論
第1章 概述 2
第2章 中藥飲片標準湯劑研究策略 3
2.1 中藥飲片標準湯劑相關研究進展 3
2.2 中藥飲片標準湯劑的內涵與意義 5
2.3 中藥飲片標準湯劑的製備方法 7
2.4 中藥飲片標準湯劑質量標準製定原則 10
第3章 中藥飲片標準湯劑研究關鍵問題探討 14
3.1 研究樣品代錶性探討 14
3.2 中藥飲片標準湯劑質量標準體係的建立 16
3.3 影響中藥飲片標準湯劑質量的主要因素探討 17
3.4 標準湯劑質量標準主要參數探討 18
第4章 中藥飲片標準湯劑研究展望 20
下篇 各論
第5章 根及根莖類 24
5.1 白芍 24
5.2 蜜麩炒白芍 32
5.3 白術 40
5.4 百部 45
5.5 百閤 49
5.6 赤芍 54
5.7 川牛膝 62
5.8 丹參 69
5.9 當歸 76
5.10 黨參 81
5.11 防風 86
5.12 甘草 94
5.13 炙甘草 102
5.14 葛根 112
5.15 黃連 118
5.16 黃芩 127
5.17 薑半夏 134
5.18 苦參 138
5.19 蜜麩炒蒼術 146
5.20 蜜紫菀 153
5.21 牛膝 160
5.22 人參 168
5.23 山藥 175
5.24 升麻 179
5.25 石菖蒲 186
5.26 太子參 192
5.27 天麻 196
5.28 土茯苓 205
5.29 威靈仙 212
5.30 川續斷 220
5.31 玄參 228
5.32 遠誌 236
5.33 澤瀉 248
第6章 種子果實類 256
6.1 燀桃仁 256
6.2 炒牛蒡子 263
6.3 川楝子 271
6.4 醋五味子 278
6.5 大棗 285
6.6 麩炒枳殼 290
6.7 瓜蔞 298
6.8 連翹 302
6.9 女貞子 310
6.10 青皮 318
6.11 桑椹 326
6.12 山楂炭 331
6.13 山茱萸 338
6.14 菟絲子 346
6.15 梔子 354
6.16 焦梔子 362
第7章 枝乾皮藤類 370
7.1 白鮮皮 370
7.2 炒瓜蔞皮 378
7.3 陳皮 383
7.4 鈎藤 389
7.5 桂枝 394
7.6 黃柏 402
7.7 雞血藤 410
7.8 牡丹皮 416
7.9 竹茹 423
第8章 花葉草類 428
8.1 大青葉 428
8.2 紅花 435
8.3 荊芥 443
8.4 菊花 451
8.5 麻黃 459
8.6 青蒿 467
8.7 夏枯草 472
8.8 野菊花 480
8.9 益母草 487
8.10 魚腥草 497
8.11 紫蘇梗 501
8.12 紫蘇葉 506
參考文獻 514
附錄 516
《中藥飲片標準湯劑(第一捲)》簡介 溯源經典,精粹呈現 《中藥飲片標準湯劑(第一捲)》並非一本簡單的中藥方劑匯編,它是一部緻力於梳理、規範和推廣中藥飲片標準湯劑的力作,旨在為廣大中醫師、藥師、醫學生以及對中醫藥有深厚興趣的讀者提供一份嚴謹、實用且極具參考價值的學術與臨床指南。本書立足於深厚的傳統中醫藥理論基礎,融閤現代藥學技術與臨床實踐,力求將傳統的中藥煎煮藝術與現代標準化的操作規範相結閤,以期提升中藥飲片的臨床療效,保障用藥安全,弘揚中華醫藥文化。 內容深度與廣度: 本書的編寫,絕非僅僅羅列藥材與配伍。其核心價值在於對每一味中藥飲片進行瞭精細化的研究與闡釋,重點聚焦於其在標準湯劑中的應用。 飲片溯源與品質鑒彆: 本捲精選瞭中醫藥臨床常用且療效卓著的數十味核心中藥飲片,如人參、黃芪、當歸、白芍、甘草、生薑、大棗等,對其藥材來源、道地性、傳統炮製方法以及現代質量標準進行瞭深入的探討。讀者將瞭解如何通過望、聞、問、切等傳統方法,結閤現代理化指標,鑒彆飲片的真僞優劣,確保湯劑的源頭品質。每一味藥材的介紹,都力求溯本追源,追溯其在古典醫籍中的記載,考證其藥性、功效的演變與發展,使讀者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炮製工藝與藥效關係: 中藥飲片的炮製是決定其藥效的關鍵環節。本書詳細介紹瞭每味飲片所采用的經典炮製工藝,例如蒸、炒、煮、煨、炙等,並深入分析瞭不同炮製方法對藥材性味、功效、歸經以及毒副作用的影響。以當歸為例,將詳細闡述全歸、歸身、歸尾、歸頭等不同部位的藥性差異,以及酒炙、醋炙、炒製等不同炮製方式如何改變其臨床應用。此外,書中還會涉及一些特殊炮製,如“炮製發明”,介紹曆代醫傢在炮製上的創新與發展,以期讀者能更精準地運用炮製工藝來調控藥效。 標準湯劑的科學煎煮: “標準湯劑”是本書的重中之重。本書將係統地闡述煎煮中藥的科學方法,包括煎煮用水的選擇(純淨水、礦泉水、井水等的優劣)、煎煮器具的考量(砂鍋、陶瓷鍋、不銹鋼鍋、玻璃煎煮器等的適用性)、煎煮時間(頭煎、二煎、三煎的差異)、火候的控製(文火、武火的運用)、先煎、後下、包煎、衝服等特殊煎煮技法的科學依據與臨床應用。例如,對於含揮發油成分的藥物,如薄荷、荊芥,會強調後下的重要性;對於含有效成分難溶於水的,如附子、元鬍,則會講解先煎的必要性。書中還將引用現代藥學研究成果,闡釋為何特定的煎煮方式能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成分,減少不良反應。 經典方劑的飲片解析: 本捲選取瞭具有代錶性的經典方劑,如小柴鬍湯、四物湯、六君子湯、桂枝湯等,從飲片的角度對其進行深度剖析。不再是簡單的方劑組成羅列,而是詳細解釋方中每一味飲片的藥性、配伍目的、在方劑中發揮的作用,以及為何選擇特定的飲片規格與炮製方法。例如,在解析小柴鬍湯時,會深入探討柴鬍的疏泄之力,黃芩的清熱燥濕,半夏的降逆止嘔,人參、甘草的益氣健脾,生薑、大棗的調和營衛等,並分析這些飲片之間的君臣佐使關係,以及它們如何共同作用於少陽經,達到和解少陽的功效。 現代技術與傳統文化的融閤: 本書不會止步於傳統的理論,而是積極擁抱現代科技。書中將介紹如何運用現代分析技術(如高效液相色譜法、氣相色譜法等)來鑒定飲片的有效成分含量,從而為製定更精確的湯劑劑量提供科學依據。同時,也會探討如何利用自動化煎煮設備來保證湯劑的均一性與穩定性,為實現中藥飲片標準化、現代化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然而,即使引入現代技術,本書的齣發點始終是尊重和發揚傳統中醫藥的精髓,絕非以技術取代經驗,而是以技術來驗證和提升傳統。 臨床應用指導與案例分析: 除瞭理論闡述,本書還將提供豐富的臨床應用指導。通過精選的臨床案例,生動地展示如何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閤適的飲片組閤,並運用標準化的煎煮方法來配伍成湯劑,從而達到理想的臨床療效。這些案例將涵蓋內科、婦科、兒科等多個領域,旨在為臨床實踐提供直接的藉鑒與參考。 目標讀者: 廣大中醫師: 為其提供一份權威、實用的飲片選擇與湯劑煎煮指南,幫助他們提高臨床療效,規範用藥行為。 藥師與藥學專業人士: 深入瞭解中藥飲片的質量控製、炮製工藝以及現代藥學研究,為藥品的生産、流通與應用提供專業支持。 醫學生與在讀學子: 作為學習中藥學、方劑學的重要參考書籍,幫助他們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培養嚴謹的臨床思維。 對中醫藥感興趣的讀者: 深入瞭解中藥飲片的奧秘,認識其獨特的魅力與科學性,培養對中華醫藥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 獨特價值: 《中藥飲片標準湯劑(第一捲)》的獨特價值在於其“標準”二字。它並非簡單堆砌知識,而是係統性地梳理瞭從中藥材辨識、飲片鑒彆、炮製工藝、科學煎煮到臨床應用的全過程,並強調瞭標準化的重要性。書中倡導的“標準湯劑”理念,是對傳統中藥臨床實踐的一次深刻梳理與提升,旨在打破過去因飲片質量參差不齊、煎煮方法各異而造成的療效不確定性,讓中藥的療效更加穩定、可控、可預測。 本書的編寫,力求嚴謹而不枯燥,科學而不失人文關懷。它是一扇窗,讓讀者得以窺見中藥飲片背後蘊藏的韆年智慧與現代科技的交融;它是一座橋,連接傳統與現代,連接理論與實踐;它更是一本寶典,為傳承和發展中醫藥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展望: 《中藥飲片標準湯劑(第一捲)》的齣版,僅僅是係列叢書的開端。後續捲冊將繼續深入研究更多經典中藥飲片與方劑,不斷拓展中藥飲片標準湯劑的應用領域。我們期待本書能成為中醫藥領域的一部裏程碑式的著作,為推動中醫藥的現代化、國際化進程貢獻應有的價值。 總結: 《中藥飲片標準湯劑(第一捲)》是一部集理論研究、實驗驗證、臨床實踐於一體的權威性著作。它以嚴謹的態度,科學的方法,係統地闡釋瞭中藥飲片在標準湯劑中的應用,填補瞭相關領域的空白,為中醫藥的傳承與創新提供瞭堅實的基礎。本書的問世,必將對中醫藥臨床實踐、教育研究産生深遠的影響。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名有著多年臨床經驗的中醫師,一直緻力於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為患者提供最適宜的治療方案。對於《中藥飲片標準湯劑(第一捲)》,我抱有非常高的期待。我深知,中藥飲片的質量和炮製方法直接關係到湯劑的療效,而“標準湯劑”的概念,正是我在臨床實踐中一直在追求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係統地梳理和規範當前市麵上常用中藥飲片的質量標準,包括其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炮製特點、應用注意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闡述如何依據中醫理論,將這些規範化的飲片科學地組閤成具有明確療效、可重復性的“標準湯劑”。這對於提高臨床用藥的精準度和療效,減少不必要的變異,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成為我們中醫人案頭的必備參考,為臨床實踐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操作指導,從而更好地服務於患者的健康。

評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選擇這本《中藥飲片標準湯劑(第一捲)》,主要就是被“標準湯劑”這四個字所吸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關於中藥的說法層齣不窮,良莠不齊,作為普通人,很難分辨真僞,也很難找到一套真正可靠、權威的體係來學習。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明確的學習路徑,讓我在認識中藥飲片的基礎上,能夠掌握如何依據經典理論,科學、規範地配伍組成湯劑。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劑量、配伍禁忌以及不同病癥對應湯劑的介紹,這些都是臨床應用中至關重要的細節。而且,如果書中還能包含一些實際操作的指導,比如如何正確地煎煮湯劑,以保證藥效的最大化,那就更完美瞭。我對這本書的期望是,它能成為我學習中醫藥知識的“引路人”,帶我從入門到進階,建立起一套紮實、係統的湯劑知識體係,讓我能更有信心地去探索和運用中醫藥的博大精深。

評分

一直以來,我對傳統中醫的“辨證論治”和“君臣佐使”等配伍原則都非常著迷,但總覺得在實際操作中,特彆是對於復雜的湯劑組成,存在著一些難以把握的“度”。《中藥飲片標準湯劑(第一捲)》這個書名,恰好觸動瞭我內心深處對“精準”和“規範”的追求。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停留在理論的介紹,而是能夠深入到每一個中藥飲片的細節,比如它的最優産地、最佳采收季節、以及經過怎樣的炮製能夠最大程度地保留或發揮其藥效。更讓我期待的是,書中能否就一些經典的、常用或者疑難的病癥,給齣現成的、經過驗證的“標準湯劑”配方,並詳細解釋為什麼這樣配伍,每味藥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在不同體質或病情變化時,如何進行微調。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獲得一種“心中有數”的感覺,在麵對患者時,能更有條理、更有依據地去選擇和組建湯劑。

評分

這本《中藥飲片標準湯劑(第一捲)》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簡約而不失厚重感。翻開第一頁,撲麵而來的是一股淡淡的紙張清香,感覺非常舒服,這對於一本主打傳統中醫藥文化的書籍來說,簡直是點睛之筆。我之所以被吸引,是因為我對中藥湯劑的炮製和應用一直抱有濃厚興趣,總覺得其中蘊含著古人對疾病的深刻洞察和治療智慧。尤其是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能有一本權威、係統地介紹標準湯劑的書籍,對於我這樣希望深入瞭解中醫藥理論並將其應用於日常養生保健的普通讀者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我期待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清晰地理解不同中藥飲片的藥性、功效,以及它們如何科學地組閤成具有特定療效的湯劑。書中的圖片展示,尤其是對藥材形態、炮製方法的細節描繪,更是我非常看重的部分,因為直觀的視覺呈現,往往比純粹的文字描述更能幫助理解和記憶。希望這本書能帶我進入一個更深入、更係統的中藥湯劑學習世界,讓我不再對看似復雜的湯頭歌感到睏惑,而是能真正領會其精髓。

評分

作為一名對傳統文化充滿敬意的普通讀者,《中藥飲片標準湯劑(第一捲)》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係統化、科學化地傳承和發展中醫的希望。我一直認為,中醫的智慧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而湯劑作為其最核心的治療手段之一,理應得到更好的梳理和普及。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嚴謹而不失通俗易懂的方式,嚮我們展示中藥飲片的神奇之處,以及如何通過科學的組方,將其化為治病救人的良方。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標準湯劑”的定義和實踐,這是否意味著我們能看到一套更具操作性、更易於復製的學習和應用體係?例如,書中是否會包含一些圖文並茂的講解,讓我們能更直觀地認識這些藥材?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成為連接古老智慧與現代需求的橋梁,讓更多像我一樣對中醫感興趣的普通人,能夠走進中藥湯劑的世界,感受其獨特的魅力和價值。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