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恋歌:从《诗经》到李商隐

中国的恋歌:从《诗经》到李商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川合康三 著,郭晏如 译
图书标签:
  • 诗歌
  • 中国古典诗歌
  • 诗经
  • 唐诗
  • 李商隐
  • 文学史
  • 中国文学
  • 爱情诗
  • 古典文学
  • 文化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9131949
版次:1
商品编码:1226853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复旦悦读精品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0
字数:9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的诗歌,绝不只是(像日本读者印象中那样)歌咏豪放的志向,讲述枯淡的心境,也有吟咏男女情爱的诗歌,这表现了中国文学丰饶的一面。在这当中,既有所有文化圈共通的要素,也有中国独特的要素,我希望可以看到这种种的面相。

作者简介

  川合康三,1948年生,日本京都大学博士,曾任教于京都大学文学部,2012年从京都大学退休,担任京都大学文学部名誉教授。2011年4月至2015年3月,任日本中国学会理事长。2015年至今,任教于日本国学院大学文学部。主要著作有《中国的自传文学》《终南山的变容:中唐文学论集》《中国的Alba(破晓歌卜——谱系的诗学》《中国古典文学彷徨》《中国的恋歌从(诗经)到李商隐》《杜甫》《白乐天》《桃源乡:中国的乐园思想》等。

目录

中译本序

第一讲 古代的恋歌
一、《诗经》
那个狡猾的少年《狡童》
那个娴雅的女子《静女》
好大的车《大车》
二、汉代的乐府
恋爱的喜悦,恋爱的不安《有所思曲》
苍天!《上邪》
《菩萨蛮》
相通的想象
茶歇1 中国的恋爱故事
一、西王母和周穆王/西王母和汉武帝
二、神女之恋
三、平民的恋情——韩凭故事
四、梁山伯与祝英台,

第二讲 魏晋南北朝的恋歌
一、主角是女性的叙事诗
悲剧才女蔡琰
采桑女子《陌上桑》
戎装孝女《木兰诗》
不幸女性的故事《孔雀东南飞》
二、南朝的恋歌
《读曲歌》(一)“你”
《读曲歌》(二)恋人的“朝归”
《读曲歌》(三)“愿长夜无尽”
可恶的鸟儿《乌夜啼》
恋歌里的文字游戏《子夜歌》
死后结合《华山畿》
茶歇2同志文学

第三讲 唐代的恋歌
一、悼亡诗和闺怨诗
王昌龄《闺怨》
班婕妤《怨歌行》
李白《玉阶怨》
杜甫《月夜》
二、传奇——恋爱文学的登场
元稹《莺莺传》
白居易《长恨歌》
三、女道士之恋——一个真实故事
女诗人鱼玄机
《情书寄李子安》
《寄子安》
《迎李近仁员外》
茶歇3艳赋(情色赋)的谱系

第四讲 李商隐的恋爱诗
一、《夜雨寄北》
二、《无题(八岁偷照镜)》
三、《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四、《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五、《锦瑟》
相关人名篇目表
后记

精彩书摘

  《中国的恋歌:从<诗经>到李商隐》:
  茶歇1中国的恋爱故事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恋爱故事。人们怀着的心事和梦寐,逐渐汇聚,凝聚固定在一处,故事就诞生了。不过,以文献形式记录下来,保留到了今天的,恐怕只有一小部分,更多的恋爱故事,肯定是在人群当中口口相传。这里就来看看通过书本可以知道的几则重要的故事。一、西王母和周穆王/西王母和汉武帝
  首先是君王的恋爱。君王是大地上权力最高的人,讲述他和天界最高存在的交往,就有了话题性。而要说天界的最高存在,就是西王母。这位住在最西端的昆仑山的女王和地上君主周穆王的交往,被记载了下来。据说,西王母原本是一个部族的名字,在文化中逐渐有了形象,也有过不少变迁。暂且把追溯西王母形象的演变放到一边,先来看看作为天界女王的她。周穆王是周武王开创的周王朝(前11世纪中期一前256年)的第五位君王,与其说是一位真实存在的周王,不如说作为传说中的君主而著名。有集成了周穆王传说的《穆天子传》,另外,《列子》的《周穆王篇》里也记载了一部分他的事迹。著名的传说有八骏——周穆王以八匹名马巡行天下的故事。这和中华文明通常朝向中心的集约倾向相反,驱使着向周边拓展的放恣想象力。对这片异世界的探险之一,是去世界尽头“昆仑之阿,赤水之阳”(《列子》)会见西王母的故事。两个人在“瑶池之上”交杯换盏,用“谣”互相唱和(《穆天子传》《列子》)。根据《穆天子传》中记载的歌,西王母请他再来,穆天子作了应和。
  西王母和人间君主欢聚的故事,对方换成了汉武帝,再次出现。以汉武帝为主人公的传说,在六朝志怪中,在《汉武故事》《十洲记》《汉武内传》等文献里有丰富的呈现,而假如从《汉武故事》中截取和西王母欢聚的部分,讲的是:西王母预先派了使者,告知七月七日将会降临。武帝清理宫殿,并且洁净身体等待着,当天中午,“青鸟”从西边飞来,停在宫殿里。“青鸟”在后来的中国诗里,可以说扮演了恋爱使者的角色。没过多久,夜晚到了,天空全部变成紫色,西王母乘着紫色的车,引领着神女们降临。汉武帝行过礼之后,就请求“不死之药”,西王母没有给他,而是取出七枚桃子,自己吃下二枚,剩下五枚给了汉武帝。汉武帝想留下它的核,西王母则笑着说,这桃子三千年结一次果,和下界的时间尺度不同,因而种下它也无济于事。两人交谈直到天亮,而后就西王母离开了。
  记载仅此而已,并没有记载“恋”的事,不过,两个人一起吃饭,也暗示着这之前的欢聚吧。不难想象,在文字记录背后,汉武帝和西王母还说了更多的话。
  男性角色从周穆王变成了汉武帝,但天界女王和地上君主相会的结构仍然延续着。两个世界的最高权力者的交往,不管怎么说都应该意义重大。不过,讲述和西王母交往的两则故事之间不同的地方是,周穆王去了西王母住的异世界,相反,汉武帝这边则是西王母来拜访。这或许反映了中央集权确立、一切都被引向中国的时代的变化。
  ……

前言/序言

  日本人从非常早的时候就喜欢中国古典文学,不光是说到“文学”便指中国文学,也通过学习中国文学建起了日本文学。但是在明治时代,学习的对象从中国到西洋近代,发生了一个很大的转变。不过即便如此,汉学、汉文学对日本知识人来说,仍然是亲切的存在,只是到了战后才变得更加遥远,仅剩下少数人还在阅读中国古典。这些为数不多的爱好者努力将中国文学保存在日本的文化、文学中,然而他们看待中国文学的方式却似乎一成不变,如果为适应这样的读者去写给一般人看的书,结果会使不熟悉的读者更加远离。
  这本书是尝试从日本过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解读中解放出来,到更广阔的世界里把握,让读者由此重新体会中国古典崭新的魅力,这是本书的初衷。此外,也希望读者能够了解,中国的诗与西洋的、日本的诗一样,经过细致的解读,可以体会丰富的意涵。
  本来是为今天日本读者而写的这本书,能够为中国读者接受和阅读,这是意外之喜。
  衷心感谢戴燕教授的推荐和郭晏如女士的翻译。
  (戴燕译)
《中国情诗的千年回响:从《诗经》的纯真年代到李商隐的幽微情思》 本书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学之旅,追溯中国古典情诗的源远流长,描绘了从先秦时期《诗经》的质朴唱咏,到晚唐李商隐缠绵悱恻的幽微情思,这漫长而璀璨的诗歌画卷。我们并非简单地罗列作品,而是深入挖掘不同时代、不同诗人如何以诗言情,如何用文字雕刻出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 第一章:《诗经》——纯真时代的歌谣与爱情的最初回响 《诗经》作为中国文学的滥觞,其情诗部分更是情感的源头活水。在此章,我们将回归那个质朴而充满生命力的时代,探寻《诗经》中关于爱情的最初描绘。 “关关雎鸠”的初遇与思慕: 从《周南·关雎》开始,我们感受男女初遇时的羞涩、欣喜与热切的追求。那“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朴素愿望,是人类对美好爱情最纯粹的向往。“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女性在日常劳作中流露出的对心上人的思念,将生活的琐碎与情感的细腻巧妙融合。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离别之苦: 战争与远行是古代生活中无法回避的现实,《诗经》中不乏对恋人离别的伤感描写。无论是征夫的思乡,还是留守者的等待,《诗经》都以其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对比强烈的意象,道尽了岁月的流逝与等待的煎熬。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永恒誓言: 《邶风·击鼓》中的这句千古名句,不仅仅是对爱情的承诺,更是对人生相伴的庄严宣誓。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样的誓言显得尤为珍贵,它传递出一种超越生死的深情与责任。我们将分析这首诗的背景,理解其在历史语境下的情感深度。 婚姻的喜悦与忧愁: 《诗经》中也有描绘新婚的喜悦,如《周南·桃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以鲜花盛开比喻新嫁娘的美丽与生命力。然而,也记录了婚姻中的不顺,如《卫风·氓》中女性的控诉,展现了爱情在现实面前的脆弱与无奈。 第二章:楚辞与汉乐府——地域色彩与民间情韵的交织 随着时代的发展,情诗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元。楚辞的浪漫瑰丽,汉乐府的质朴写实,为我们展现了不同地域和民俗下的爱情风貌。 屈原的“香草美人”与情思的升华: 屈原的《离骚》虽然主旨在于忧国忧民,但其中“美人”意象的应用,以及对忠贞不渝情怀的描写,也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寄托。我们将探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以及其在象征意义上如何与个体的情感需求相连接。 汉乐府民歌的市井生活与真挚情感: 汉乐府民歌以其贴近生活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成为古代情诗的一大特色。我们将选取如《上邪》这样直接而热烈的爱情宣言,感受普通百姓对爱情的朴素追求。《孔雀东南飞》更是将爱情的悲剧推向高潮,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深情,以及门第、礼教对他们爱情的摧残,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抗争与无奈。 《陌上桑》的自信与风采: 罗敷女在《陌上桑》中以其出色的美貌和聪慧的应答,巧妙地拒绝了太守的求婚,展现了古代女性的独立精神和对自由爱情的追求。我们将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品味这种自信的风采。 第三章:魏晋风骨与南北朝情韵——情感的自由与隐忍的哀婉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士人精神转向内敛与玄远。这一时期的情诗,在情感表达上更加自由和个性化,同时也涌现出许多隐忍而哀婉的篇章。 建安风骨下的直白情愫: 曹操、曹植父子以及“三曹”诗歌,虽然常以慷慨悲凉著称,但在描写爱情时,也流露出率真的一面。例如,曹植《洛神赋》中对甄洛(洛神)的想象与爱慕,既有浪漫的虚幻,也有现实的追寻,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渴望。 竹林七贤的旷达与情深: 阮籍、嵇康等人的诗歌,虽然常带有隐逸、放达的色彩,但其对人生、对情感的思考,依然深刻。我们将挖掘他们在诗歌中隐晦表达的情感,以及那种在乱世中对真挚情谊的珍视。 南北朝民歌的细腻与哀愁: 南北朝的民歌,如《西洲曲》、《子夜歌》等,以其精巧的结构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少女思念情郎的种种情态,以及离别、等待的忧伤。《子夜吴歌》中的“吴歌”风情,更增添了地域的独特魅力。 《折杨柳》的相思与离别: 这类以折柳为意象的诗歌,成为了南北朝时期表达离别相思的经典。《折杨柳》通过简单的动作,勾勒出恋人离别时复杂的心情,以及对重逢的期盼。 第四章:唐诗盛世的情歌——热烈、婉约与深沉的交响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其情诗更是丰富多彩,风格迥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初唐与盛唐的豪迈与浪漫: 从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到高适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虽非情诗,但意境开阔),再到李白的“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你”的率真,展现了唐代诗人的开阔胸襟与对情感的直接表达。 杜甫的家国情怀与悲悯之心: 杜甫的诗歌虽然以写实和忧国忧民为主,但其对妻子的深情,《赠卫八处士》中对故友的思念,以及《新婚别》、《垂老别》等篇章,都流露出深沉的个人情感。我们将探讨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下,杜甫如何处理个人情感的表达。 边塞诗中的思念与别离: 岑参、王昌龄等边塞诗人,在描绘壮丽边塞风光的同时,也常常寄托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边塞的苍凉与战火,反衬出爱情的珍贵与别离的无奈。 “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的情感视角: 对比李白奔放热烈的爱情描绘,与杜甫内敛深沉的个人情感,深入理解两位巨匠在情诗领域的不同追求与成就。 元稹与白居易的唱和与叙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元稹悼念亡妻的绝唱,充满了对逝去爱情的无限追忆。《长恨歌》更是以宏大的叙事,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展现了盛唐爱情的极致与幻灭。 第五章:晚唐的幽微之境——李商隐与情诗的极致探寻 李商隐无疑是唐代情诗的集大成者,他的诗歌以其朦胧、含蓄、意象丰富而著称,将中国古典情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灵犀之感: 李商隐的诗句,往往能够精准地捕捉到情感中最微妙、最难以言喻的部分。我们将在这一章节深入剖析“灵犀”的比喻,理解它如何描绘心意相通的默契。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追忆与惘然: 这句诗道出了许多人在回忆往事时的复杂心境。李商隐的诗,常常在追忆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失落,仿佛美好的事物总是难以长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奉献与牺牲: 这两句诗,虽然常被解读为爱情的忠贞,但也暗含着一种近乎悲壮的奉献精神。我们将探讨李商隐在诗歌中如何通过比喻,将情感的极致状态具象化。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壮丽与遗憾: 这句诗,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人生的遗憾巧妙结合。李商隐的诗,常常在最美好的事物中,发现一丝淡淡的忧愁,这种“近黄昏”的情感,构成了他独特的美学风格。 “无题”诗的魅力与解读: 李商隐的“无题”诗,因其内容的隐晦和情感的朦胧,成为了千古研究的课题。我们将尝试从意象、语境、情感线索等方面,解读这些“藏”着深情的诗篇,理解其为何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共鸣。 情感的深度与广度: 李商隐的诗,不仅仅是男女之情,也包含着对友谊、对理想、对人生际遇的复杂情感。他的诗歌,仿佛是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人生百态,情感千寻。 结语:千年回响,情深不绝 本书的旅程,从《诗经》质朴纯真的歌谣,一路走来,历经楚辞、汉乐府的地域风情,魏晋南北朝的情感自由与隐忍,唐诗盛世的辉煌与多样,最终停留在李商隐幽微细腻的情感世界。我们看到,中国古典情诗,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以不同的姿态,表达着人类共通的情感——爱恋、思念、离别、忠贞、忧愁、喜悦……这些情感,跨越千年,依然在我们心中激荡回响。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中国古典情诗的窗口,希望通过对这些经典的赏析,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也能够从中获得对当下情感生活的启示。情,是人类最永恒的命题,而诗,则是承载这份情感最美的载体。让我们在这些千年的诗句中,重温那些动人的情感,感受那份深情不绝的中国韵味。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情深几何:中国古代爱情叙事研究》的时候,我正为一篇关于古代文学的报告发愁。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独特且深入的视角,探讨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爱情的叙事模式和主题演变。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大量的诗歌、小说、戏曲作品,而是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揭示了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人们是如何理解和表达爱情的。书中对于“才子佳人”模式的剖析,让我看到了当时社会对于男女情爱的理想化想象,也看到了其中潜藏的对封建礼教的隐晦反抗。而对于民间文学中那些更为朴实、甚至带有悲剧色彩的爱情故事的解读,则让我感受到了底层人民对真挚情感的渴望与追求。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红颜薄命”这一主题的探讨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学的母题,更是当时社会对女性命运的真实写照。这本书的学术性很强,但语言却并不晦涩,反而充满了逻辑性和说服力,让我在学习的同时,也对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爱情主题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评分

最近迷上了一部叫做《古韵新声:中国诗词中的风月情浓》的纪录片,里面提到的很多诗句和典故,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就入手了这本书。这本书与我之前看过的诗词鉴赏类书籍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更加侧重于从“风月”这个角度来解读诗词,也就是那些与男女情爱、儿女情长相关的作品。书中选取了大量大家耳熟能详的诗篇,比如李清照的婉约,苏轼的豪放,以及李商隐的缠绵悱恻。但它并非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解读,而是深入挖掘了诗歌背后的情感脉络、时代背景,甚至是作者的人生经历。我最喜欢的一章是关于“闺怨”的描写,书中细致地剖析了不同时代女性在爱情中的失落、期盼与无奈,让我感受到了女性视角下爱情的复杂与多维。这本书的语言非常优美,读起来如同品味一杯陈年的美酒,回味无穷。它让我意识到,那些看似风花雪月的诗篇,其实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评分

最近偶然间看到一本《风花雪月: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感觉像是发现了一个宝藏。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表达情爱、思念、离别的作品,总能让我沉浸其中,仿佛穿越了时空。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一味地堆砌名家名作,而是以一种非常生活化的方式,带我走进了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书中探讨了他们如何表达对爱人的思慕,如何面对离别时的伤感,如何抒发内心的相思之苦,以及在政治失意或人生低谷时,情感寄托的来源。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李商隐诗歌的解读,那种含蓄、朦胧、又充满深情的表达方式,真的让人回味无穷。它不仅仅是关于爱情,更是关于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一种对美的追求,一种对生命的体验。这本书的语言非常优美,读起来就像是在和一位老朋友聊天,娓娓道来,却又句句珠玑。它让我看到了,即使是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对于情感的需求和表达,也是如此的相似和动人。

评分

我一直是个对古典文化充满好奇的人,尤其对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非常着迷。最近读了一本《唐诗宋词里的爱之歌》,真的让我大开眼界。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几首爱情诗,而是从唐诗宋词这个宏大的文学宝库中,萃取了大量描写爱情的佳作,并且对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我最喜欢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将爱情局限于男女之情,而是拓宽了视野,包含了对亲情、友情、家国之情的描写,展现了古代文人丰富而深厚的情感世界。书中的例子非常丰富,从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到苏轼的旷达,辛弃疾的激昂,再到李商隐的朦胧,每一位大家的作品都得到了精彩的呈现。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解读时,结合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历史背景以及文人的生平际遇,让这些古老的诗句重新焕发了生命力,仿佛让我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这本书的叙述方式也很吸引人,没有枯燥的学术理论,而是充满了故事性和人文关怀,读起来非常轻松愉快,却又能学到很多知识。

评分

刚翻完《中国古代情诗精华选》,感觉像是穿越回了那个烽火连绵、情深意长的年代。我一直对古代的诗词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表达爱恋与思慕的作品,总能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中国古代情诗精华选》这本书,顾名思义,精选了从先秦时期到唐宋时期的经典情诗,每一首诗都如同宝石一般,在岁月的长河中闪耀着迷人的光彩。读着这些诗,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在月光下凝望、在分别时垂泪、在相思中辗转反侧的古代男女。书中对于诗歌的解读也十分到位,既保留了原诗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人的理解,让我能够更深入地体会到诗歌背后那份真挚的情感。尤其喜欢书中对《诗经》中那些朴素而热烈的爱恋描写,以及汉乐府民歌中直抒胸臆的倾诉,都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原始而纯粹的美。即使是那些写给后宫佳丽、宫廷贵妇的诗,在作者的解读下,也充满了人性的温度,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文人墨客的细腻情感。这本书不仅是文学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重新审视了爱情的多种面貌。

评分

一本好书。

评分

性价比高,好书中的好书,值得购买

评分

京东对于书的包装真是省到家了。

评分

很有意思的角度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中国的诗歌,绝不只是(像日本读者印象中那样)歌咏豪放的志向,讲述枯淡的心境,也有吟咏男女情爱的诗歌,这表现了中国文学丰饶的一面

评分

一本好书。

评分

好书啊好书啊好书啊好书啊好书啊。。。

评分

好的商品好的服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