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阀实用技术(第2版) [Practical Technology of Control valve]

调节阀实用技术(第2版) [Practical Technology of Control valv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陆培文,汪裕凯 编
图书标签:
  • 控制阀
  • 调节阀
  • 流体控制
  • 工业自动化
  • 过程控制
  • 阀门技术
  • 机械工程
  • 仪表控制
  • 石油化工
  • 电力行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68124
版次:2
商品编码:12269016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Practical Technology of Control valve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77
字数:116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调节阀实用技术(第2版)》是对《调节阀实用技术》2006版的修订,力图适应新标准、新产品的应用,更为全面地介绍调节阀的分类、术语、参数、特性、结构、材料选用、设计计算、试验检验、阀门选用、安装调试、使用维护、特性改善的途径等内容。
  《调节阀实用技术(第2版)》共分10章,包括概述,在不同的自动化系统中调节阀的工作特性,调节阀的结构和元件,调节阀材料,用于特殊目的的调节阀,执行机构的计算和附件,流体通过调节阀时的特殊流动状态,调节阀的选择,调节阀的试验与检验,节阀的安装、故障分析和维护。《调节阀实用技术(第2版)》中附有计算实例,还提供了大量的图、表及数据资料,便于读者查阅使用。
  《调节阀实用技术(第2版)》可供从事电力、石油、化工、自动控制等专业技术人员的调节阀制造厂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有关大专院校师生学习和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概述1

1.1调节阀的分类2

1.1.1按驱动方式分类3

1.1.2按主要技术参数分类3

1.1.3按用途和作用分类4

1.1.4按结构型式分类4

1.2调节阀的名词术语5

1.2.1调节阀分类术语5

1.2.2调节阀结构与零部件术语5

1.2.3调节阀性能及其他术语7

1.3调节阀的型号编制方法8

1.3.1型号编制方法8

1.3.2调节阀型号示例10

1.3.3调压器型号编制方法10

1.4调节阀参数11

1.4.1公称尺寸11

1.4.2公称压力12

1.4.3压力-温度额定值12

1.4.4阀门的结构长度19

1.4.5连接法兰标准77

1.4.6对接焊端79

1.5调节阀的流体特性86

1.5.1流体运动的阻力86

1.5.2通过调节阀的介质94

1.5.3调节阀的固有特性95

1.5.4调节阀的流量系数及其计算101

1.5.5调节阀的静态工作特性124

1.6调节阀的动态特性131

1.6.1气动信号传送管线的动态特性131

1.6.2阀门-执行机构的动态特性134

第2章在不同的自动化系统中调节阀的工作特性136

2.1流量自动调节阀136

2.1.1在升压设备-管路-调节阀系统中调节阀上的压力变化138

2.1.2流量自动调节系统功能图139

2.1.3选择调节阀的最佳特性曲线140

2.2液面自动调节145

2.2.1液面调节对象的特性145

2.2.2液面自动调节系统146

2.2.3管路系统中调节阀上的压力变化147

2.2.4液面自动调节系统的功能图147

2.2.5选择调节阀的最佳特性148

2.3压力自动调节150

2.3.1在液动或气动系统中调节阀上的压力变化150

2.3.2压力调节对象的特性151

2.3.3选择调节阀的最佳特性153

2.4温度自动调节154

2.4.1产品不传热的调节对象154

2.4.2产品传热的调节对象157

第3章调节阀的结构和元件160

3.1调节阀的构成及分类160

3.2调节阀的分类162

3.2.1直通单座调节阀162

3.2.2直通双座调节阀163

3.2.3轴流式调节阀164

3.2.4CVS-C型减温减压阀165

3.2.5三通调节阀166

3.2.6角式调节阀167

3.2.7高压阀168

3.2.8隔膜阀169

3.2.9套筒调节阀171

3.2.10球阀172

3.2.11偏心旋转阀173

3.2.12蝶阀174

3.2.13闸阀175

3.2.14数字调节阀176

3.2.15自力式调节阀176

3.2.16智能调节阀178

3.2.17其他特殊用途调节阀179

3.3调节阀的执行机构191

3.3.1气动薄膜执行机构191

3.3.2气动活塞执行机构192

3.3.3电动执行机构194

3.3.4伺服型电动执行机构198

3.3.5电液执行机构199

3.3.6气液联动执行机构201

3.3.7气动装置202

3.3.8手动执行机构205

3.4调节阀的调节机构206

3.5调节阀阀部零件的计算217

3.5.1阀体壁厚及其计算217

3.5.2中法兰的设计与计算241

3.5.3自紧密封式阀盖的设计与计算263

3.6阀盖及支架的设计与计算271

3.6.1阀盖及支架的结构271

3.6.2阀盖的计算273

3.6.3支架的计算275

3.7密封副的设计与计算280

3.7.1调节阀阀瓣的流量特性曲线280

3.7.2阀瓣形面的计算和绘制286

3.7.3节流阀310

3.7.4混合阀313

3.7.5截止阀316

3.7.6球阀321

3.7.7蝶阀334

第4章调节阀材料343

4.1概述343

4.2阀体、阀盖和阀瓣的材料343

4.2.1碳素钢344

4.2.2不锈钢345

4.2.3高温调节阀用钢366

4.2.4低温调节阀用钢369

4.2.5铸铁376

4.3内件材料390

4.3.1密封面材料390

4.3.2阀杆材料393

4.4焊接材料397

4.4.1对焊工的要求397

4.4.2对焊条的保管要求397

4.4.3用于铸件补焊和结构焊接的焊条397

4.4.4承压铸件补焊用焊条398

4.4.5铸件的补焊399

4.4.6焊后的消除应力处理399

4.4.7焊接工艺评定399

4.5垫片399

4.5.1非金属垫片使用条件400

4.5.2半金属垫片使用条件400

4.5.3金属环垫401

4.5.4其他金属垫片401

4.5.5ASMEB16.20—2012《用于管法兰的金属垫片环垫、缠绕式垫片和包覆垫片》401

4.5.6注意事项403

4.6填料403

4.6.1对填料的要求404

4.6.2常用填料的品种404

4.6.3应注意的问题404

4.7紧固件404

4.7.1紧固件的选用原则404

4.7.2常用紧固件材料405

4.7.3调节阀中法兰紧固件选材说明406

4.7.4ASTMA193/A193M—2014《高温用合金钢和不锈钢栓接材料》简介407

4.7.5ASTMA194/A194M—2016《高温高压螺栓用碳钢及合金钢螺母》413

4.7.6ASTMA320/A320M—2015《低温用合金钢栓接材料》418

4.7.7ASMEB16.34—2013《法兰、螺纹和焊接端的阀门》阀体、阀盖及内件和螺栓的材料组合422

4.8耐蚀合金424

4.9主要金属的耐蚀性428

第5章用于特殊目的的调节阀434

5.1用于中心核电站的调节阀434

5.1.1管式加热器调节阀434

5.1.2给水循环泵调节阀436

5.1.3汽轮机旁路调节阀439

5.1.4核反应堆用调节阀440

5.2蒸汽热力站用调节阀441

5.3热裂化过程用调节阀444

5.4自力式调节阀445

5.4.1自力式温度调节阀445

5.4.2自力式压力调节阀446

第6章执行机构的计算和附件448

6.1执行机构的分类448

6.2气动执行机构448

6.2.1气动薄膜执行机构448

6.2.2气动活塞传动装置力的计算468

6.3电动执行机构力的计算474

6.4阀门定位器478

6.4.1阀门定位器的分类及用途478

6.4.2气动阀门定位器482

6.4.3电-气阀门定位器485

6.4.4智能电-气阀门定位器487

6.4.5几种阀门定位器简介489

6.5手轮机构494

6.5.1用途及结构494

6.5.2使用手轮机构的注意事项496

6.6电-气转换器496

6.7阀位传送器496

6.7.1气动阀位传送器496

6.7.2电动阀位传送器497

6.8空气过滤减压器498

6.9空气安全阀498

6.10气动锁定装置499

6.11气动保位阀501

6.12气动继动器502

6.13阀位控制器503

6.14其他附件504

第7章流体通过调节阀时的特殊流动状态506

7.1不可压缩介质调节阀的计算507

7.1.1美国仪表学会(ISA)计算式507

7.1.2其他计算式512

7.2可压缩介质调节阀的计算517

7.3调节阀的特殊问题521

7.3.1黏性气体的调节阀的选择521

7.3.2两相流522

7.3.3热和冷凝现象523

7.3.4生成固体粒子524

7.4调节阀的噪声524

7.4.1声音和噪声的基本知识524

7.4.2调节阀产生噪声的原因527

7.4.3空气动力流经调节阀产生的噪声预测方法528

7.4.4液动流流经调节阀产生的噪声的预测方法545

7.4.5调节阀噪声的治理549

7.4.6调节阀噪声的测量552

第8章调节阀的选择560

8.1调节阀类型的选择560

8.2调节阀的密封性能561

8.2.1泄漏标准561

8.2.2调节阀的密封面564

8.2.3垫片566

8.2.4阀杆密封566

8.3调节阀的固有流量特性567

8.3.1直线流量特性568

8.3.2等百分比(对数)流量特性569

8.3.3抛物线流量特性570

8.3.4快开流量特性571

8.3.5理想流量特性571

8.4调节阀公称尺寸的确定572

8.4.1计算流量系数所需的数据572

8.4.2计算流量系数的确定572

8.4.3调节阀额定流量系数的确定573

8.5调节阀材质选择576

8.6调节阀端部的连接577

8.7调节阀公称压力的选择577

8.8调节阀作用方式的选择578

8.8.1气动调节阀的作用方式578

8.8.2作用方式的选择578

8.9调节阀执行机构的选择579

8.9.1输出力的考虑579

8.9.2选用执行机构的参考583

第9章调节阀的试验与检验585

9.1调节阀的检验和试验项目585

9.2调节阀的检查586

9.3调节阀的压力试验594

9.4调节阀的性能试验608

9.4.1总则608

9.4.2调节阀额定行程试验608

9.4.3死区试验609

9.4.4基本误差610

9.4.5回差611

9.4.6始终点偏差611

9.4.7流通能力试验程序611

9.5减压阀的性能试验623

9.6城镇燃气调压器的性能试验628

9.7调节阀的寿命试验638

第10章调节阀的安装、故障分析和维修643

10.1调节阀的安装643

10.1.1调节阀的安装准则643

10.1.2安装施工的准备643

10.1.3调节阀安装施工的规定644

10.1.4调节阀安装前的检验646

10.2调节阀的故障分析和维修648

10.2.1调节阀常见故障的分析及消除648

10.2.2调节阀的维护651

10.2.3调节阀的维修653

10.2.4调节阀的重点维修举例656

附录665

附录A调节阀标准665

附录B非金属材料工作温度极限674

附录C材料匹配抗磨损擦伤能力674

附录D典型回转阀力矩675

附录E单通道球阀阀体典型尺寸常数675

附录F回转阀典型尺寸常数676

附录G典型阀门内件温度极限677

参考文献678


前言/序言

  《调节阀实用技术》自2006 年出版以来, 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已发行了近7000 册,对调节阀的制造与应用起到了促进作用。但由于近几年调节阀制造和应用的国内、外标准大部分都进行了修订, 因此有必要按新的国内、外标准的要求, 对该书进行全面的修订。修订的部分大约占全书的50%。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 注重了现行标准的应用。本书全篇贯彻了GB/ T 17213.. 1—2015~GB/ T 17213.. 18—2015、GB/ T 4213—2008、IEC 60534.1—2005~IEC 60534.9—2008、BS EN60534.1—2005~BS EN 60534.8.1—2006、BS EN 60534.8.2—2012、BS EN 60534.8.3—2011、BS EN 60534.8.4—2007、ASME B16 34—2013、API 6D—2014、API 622—2011、API 623—2015、API 624—2014、ISO 15848.2: 2006、GB 26640—2011、GB/ T 26481—2011 等标准。
  调节阀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中广泛的应用着。在石油、天然气的开采、提炼加工和管道输送系统中, 在化工产品、煤化工产品的生产系统中, 在水电、火电和核电的电力生产系统中, 在冶金行业生产系统中, 在医药和食品生产系统中, 在城市和工业企业的给排水、供热和供气系统中, 在船舶、车辆、飞机及各种运动机械的流体系统中, 在农田的排灌系统中, 都大量地使用着各种类型的调节阀。此外, 在国防和航天等新技术领域里, 也使用着各种性能特殊的调节阀。因此, 调节阀是我国实现工农业现代化、进行科技创新不可缺少的产品, 它与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调节阀安装在各种管路和装置系统中, 用于控制流体的压力、流量、温度和流向。由于流体的压力、流量、温度和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 对流体系统的控制要求和使用要求也不同, 所以调节阀的种类和品种规格非常多。因此, 如何认真地制造和正确地选用调节阀, 是实现调节阀的调节性能、密封性能、动作性能和流通能力的关键所在。对于大多数调节阀来说, 调节阀的性能(基本误差、回差、死区、始终点偏差、额定行程偏差、固有流量特性、泄漏量) 是首要问题。由于密封性能差或密封寿命低而造成流体的外漏或内漏, 会产生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 有毒有害的流体、腐蚀性流体、放射性流体和易燃易爆流体的泄漏有可能产生重大的经济损失, 甚至造成人身伤亡, 对于高中压气体的调节阀, 阀门的安全可靠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必须十分重视调节阀的制造和正确选用问题。
  本书在内容上尽量考虑调节阀的制造者和选用者的需求, 把可能用到的各种数据资料提供清楚, 且力求全面。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 得到许多单位的领导和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提供技术资料和协助出版工作的有: 天津贝特尔流体控制阀门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李东明高级工程师; 中国石油西部管道公司的杜华东高级工程师; 四川固特阀门制造有限公司的袁剑; 沃福控制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的朱冠生; 超达阀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叶建中高级工程师; 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的王红彬高级工程师, 关兴林高级工程师; 浙江唯高标准件有限公司的罗奔高级工程师;兰州理工大学张希恒教授、高级工程师; 中国寰球工程公司(HQC) 管道室宋亮高级工程师;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阀门设计与制造教研室主任、温州市机械工程学会泵阀分会会长高级工程师董金新; 北京同创阀门研究中心的徐广斌等。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 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 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第1 版前言
  在自动化技术中, 调节阀是最常用的执行元件之一。使用一个自动化元件, 必然有许多特性问题, 如机械特性、水力特性、工艺和自动化特性等。所以在实践中, 正确地选择调节阀总要遇到许多问题。
  从实际出发, 本书介绍了调节阀的分类和名词术语。因为调节阀既是自动化系统的元件, 又是管路系统的阀门, 故又分析了它在不同流动状态时的静态特性和工作特性。在不同温度、压力、液面和流量条件下, 确定调节阀的最佳特性。书中也介绍了调节阀的结构和元件计算, 调节阀的材料, 用于特殊目的调节阀, 调节阀的执行机构和附件, 调节阀的选择,调节阀的试验、维护和修理。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图、表和数据资料, 便于读者查阅应用。
  在选择调节阀时, 书中带有许多计算实例。这些计算实例中, 优先选用国产调节阀。为此, 本书附有国产调节阀的主要特性数据表, 同时也把国外主要生产调节阀厂家的数据作概括的介绍。
  本书对下列人员的工作会有帮助: 工业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技术人员; 使用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技术人员; 设计与管理工艺过程的技术人员; 从事调节阀设计与制造的技术人员; 自动化专业的大学师生。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 有关单位和专家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料和意见, 为本书的编写创造了条件。提供技术资料和协助出版的有浙江方正阀门制造有限公司郝文明、刘德银、张文权高级工程师; 成都华西化工研究所杨炯良高级工程师; 浙江上正阀门集团陈蜀光高级工程师;长春高压阀门股份有限公司张清双工程师; 上海科科阀门有限公司彭建宏、陈晓丽工程师;浙江标一阀门集团李国华工程师; 北京阀门研究所宋燕琳翻译等。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 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 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阀门选型与应用指南 本书是一部深入探讨工业流体控制领域核心组件——阀门——的实用技术手册。全书围绕工业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阀门选型、安装、操作、维护以及故障排除等环节,为读者提供了系统、详尽的技术指导。 第一部分:阀门基础理论与分类 本部分首先从流体动力学和流体机械学的基本原理出发,阐述了阀门在管道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工作机理。我们将详细解析阀门的主要参数,如公称通径、公称压力、连接形式、密封面材料、流体阻力系数等,并解释这些参数对阀门性能和应用范围的影响。 随后,本书将对各类常用工业阀门进行全面梳理和分类。我们将详细介绍闸阀、截止阀、球阀、蝶阀、旋塞阀、隔膜阀、安全阀、减压阀、疏水阀等各类阀门的设计特点、工作原理、适用介质、优缺点以及各自的典型应用场景。例如,对于闸阀,我们将深入分析其启闭方式、结构组成,以及在要求低流体阻力、全开全闭工况下的优势。而对于调节阀,则会侧重讲解其流量特性、密封性能、调节精度等关键技术指标,并探讨不同调节阀类型(如直通式、角式、直流式等)在实际控制过程中的差异化表现。 第二部分:阀门选型原则与技术要点 选型是确保阀门在特定工况下可靠、高效运行的关键。本部分将系统性地介绍阀门选型的依据和方法。我们将从工艺介质的特性(如温度、压力、腐蚀性、粘度、是否含固体颗粒等)、管道系统要求(如流量、流速、压降限制、启闭频率等)、安装环境以及经济性等多个维度,详细解析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合适的阀门类型、材质、结构和驱动方式。 针对不同行业和应用,本书将提供具体的选型指导。例如,在石油化工领域,我们将重点关注耐腐蚀、耐高温、防爆等特殊要求的阀门选型;在水处理行业,则会强调耐磨损、易维护的特性。此外,我们还将探讨特殊工况下阀门的选型考虑,如高温高压、低温、真空、易燃易爆介质等。 第三部分:阀门的安装、操作与维护 正确的安装和操作是阀门发挥设计性能的前提。本部分将提供详细的安装指南,包括阀门安装前的检查、安装位置的选择、管道连接的要求、以及安装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以避免因安装不当而导致的泄漏、损坏或性能下降。 在操作方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阀门的开启和关闭方法,以及在调节工况下的操作技巧。我们将强调操作人员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提示常见的误操作及其潜在风险。 维护是延长阀门使用寿命、降低运行成本的重要环节。本部分将系统介绍阀门日常检查、定期维护和保养的内容。我们将讲解如何识别阀门的早期故障迹象,如泄漏、异响、启闭困难等,并提供相应的初步处理建议。同时,我们将详细介绍阀门的润滑、清洗、密封件更换、以及必要的调整和校准等维护规程。 第四部分:阀门故障诊断与排除 尽管经过精心选型和维护,阀门仍可能出现故障。本部分旨在帮助读者快速有效地诊断和排除阀门故障。我们将根据阀门常见的故障现象,如内漏、外漏、启闭不灵活、调节不稳定等,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供一系列系统性的排查步骤和解决方法。 例如,对于内漏问题,我们将引导读者从密封面损坏、垫片失效、阀芯变形、杂质堵塞等角度进行排查。对于外漏,则会侧重检查填料函、阀杆密封、法兰连接等部位。本书还将针对不同类型的阀门,提供针对性的故障诊断和排除技巧。 第五部分:特殊阀门与应用技术 本部分将对一些在特定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特殊阀门进行介绍。我们将探讨球阀在化工、天然气输送等领域的高性能应用,以及蝶阀在大型管道系统和水利工程中的优势。隔膜阀在洁净介质和腐蚀性介质输送中的独特作用也将被详细阐述。 此外,我们还将触及部分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常用的阀门,例如执行机构(电动、气动、液动)的选型与匹配,以及与DCS、PLC等控制系统的集成应用。 附录 本书附录部分将提供相关的技术标准、常用阀门规格对照表、以及一些常见问题的解答,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参考信息。 本书的写作力求严谨、实用,语言通俗易懂,并辅以大量的图示和案例分析,旨在成为工业领域从事工艺设计、设备选型、运行操作、设备管理和维护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得力助手。无论您是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还是初入此行的技术新人,都能从本书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启示,从而更好地掌握和应用阀门技术,提升工作效率和保障生产安全。

用户评价

评分

总的来说,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非常高质量的学习体验。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深入理解调节阀这一关键的工业设备。我从中不仅学到了系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在我接下来的工作中,我相信这本书将成为我案头必备的参考书。它所涵盖的知识点非常全面,无论是作为入门教材,还是作为深入研究的工具,都能够胜任。我会反复阅读其中的关键章节,并尝试将书中的理论知识与我实际遇到的问题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定价,对于所有从事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设备维护等相关领域的人员来说,都强烈推荐。

评分

此外,这本书在调节阀的故障诊断和维护方面也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在工业生产中,调节阀的故障往往会直接导致生产中断,因此掌握有效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至关重要。书中专门辟出章节详细讲解了调节阀常见的故障现象,如泄漏、卡死、调节不准、噪音过大等,并深入分析了这些故障可能产生的原因,从机械故障到控制信号问题,都有涵盖。更难得的是,书中不仅指出了问题所在,还提供了详细的解决方案和预防措施。例如,对于调节阀的泄漏问题,书中就给出了从检查密封件、调整阀座间隙到更换关键部件等一系列的排查步骤和维修建议。这种系统性的故障处理思路,对于一线操作人员和维修技术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份非常实用的“操作手册”,能够大大提高故障排除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不必要的停机时间。

评分

让我特别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到了调节阀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在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了解行业的前沿动态至关重要。本书在结尾部分,对智能调节阀、物联网在调节阀中的应用、以及新的材料和制造工艺等进行了前瞻性的探讨。这些内容让我看到了调节阀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为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指明了可能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例如,关于智能调节阀的部分,书中提到了其在在线监测、自诊断、预测性维护等方面的优势,这让我对未来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充满了期待。这种既立足于当下,又放眼于未来的视角,使得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越了一本单纯的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引领行业发展的启示录。

评分

在深入研究了调节阀的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后,我对调节阀的“灵魂”——其控制精度和性能特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书中详细解释了诸如可调比、流量特性、泄漏等级等关键性能指标的含义和测试方法。例如,关于流量特性,书中不仅介绍了线性、等百分比、快开等几种常见的流量特性,还通过图表和公式,直观地展示了它们在不同开度下的流量变化规律,以及它们在不同工艺过程中的应用场景。这让我明白,并非所有调节阀都适合所有控制回路,选择合适的流量特性对于实现精确的工艺控制至关重要。而关于泄漏等级,书中更是详细阐述了不同标准的差异以及如何进行准确的评估,这对于保障生产安全和环保要求起着关键作用。这种对性能细节的深入剖析,让我能更科学、更精准地理解和应用调节阀。

评分

书中对于调节阀执行机构和阀内件的讲解,更是让我茅塞顿开。我一直觉得,调节阀的“大脑”——执行机构——的选择和匹配至关重要,而“心脏”——阀内件——的设计则直接决定了调节阀的性能。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非常详尽,从气动执行机构、电动执行机构到液动执行机构,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它们的结构、工作原理、特点以及优缺点。尤其是对于执行机构的选型,书中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比如如何根据输出力、行程、响应速度等参数来选择合适的执行机构。而对于阀内件,书中则深入剖析了阀芯、阀座、阀杆等关键部件的设计原理和材料选择,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调节阀的密封性、调节精度和耐磨性。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不同类型阀内件(如锥阀、球阀、蝶阀等)的性能对比分析,这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势和局限性,为我日后的实际操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评分

从整体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层次分明,循序渐进。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再到前沿技术,逻辑清晰,过渡自然。每个章节都围绕着一个核心主题展开,并且每个主题下又细分了更小的知识点,便于读者逐个击破。此外,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图表、插图和表格,这些视觉化的元素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表现力,使得抽象的技术概念变得更加直观易懂。我记得有好几次,我对着一张复杂的内部结构图,花了些时间仔细研究,然后豁然开朗。这种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不仅提高了阅读效率,也加深了我的记忆和理解。总而言之,这本书在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上都做得非常出色,充分考虑到了读者的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

评分

本书在噪音控制和安全防护方面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在很多工业现场,调节阀产生的噪音和潜在的安全风险是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书中专门阐述了调节阀产生噪音的机理,包括气蚀、闪蒸、流体冲击等,并提出了多种有效的降噪措施,如采用低噪音阀内件、安装消声器、优化流体速度等。这些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为我们在设计和选型过程中规避噪音问题提供了思路。同时,书中也详细介绍了调节阀在易燃易爆、腐蚀性介质等危险环境下的安全设计和防护措施,如防爆设计、材料选择、接地措施等。这些内容对于确保工业生产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充分体现了本书的严谨性和全面性,让我认识到调节阀不仅仅是简单的流体控制设备,更承载着安全生产的重任。

评分

我对本书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写作功底也深感钦佩。从字里行间,我能够感受到作者在调节阀领域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能够将复杂晦涩的技术原理,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阐释,并且善于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来印证理论。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有争议的技术问题时所表现出的严谨态度,他会客观地分析不同观点,并给出自己的建议,而不是简单地给出结论。这种客观公正的态度,让我在阅读时感到信服。同时,作者的文字风格也比较流畅,虽然内容专业,但读起来并不枯燥乏味,反而有一种引人入胜的感觉。这表明作者在写作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力求将知识以最有效的方式传达给读者。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那种沉稳而专业的蓝色调,搭配上醒目的白色字体,立刻传达出一种可靠和严谨的信息。我记得当时在书店里,它就那样静静地摆在那里,但却散发出一种不容忽视的气场,吸引着我走上前去。翻开第一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而带着一种细腻的触感,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工业自动化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在幕后默默支撑着整个流程的关键设备,而调节阀无疑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我过去的学习和工作中,虽然接触过一些关于调节阀的基础知识,但总感觉不够系统,缺乏那种深入骨髓的理解。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知识上的空白,让我能够从一个更宏观、更专业的角度去审视和理解调节阀这个“工业心脏”。封面上的英文副标题“Practical Technology of Control valve”也表明了本书的定位,它并非理论堆砌,而是更侧重于实际应用和技术层面的解析,这正是我所需要的。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它究竟是如何将复杂的调节阀技术,以一种既严谨又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的。

评分

当我真正开始阅读正文的时候,我立刻被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所折服。书中从最基础的调节阀分类和工作原理入手,清晰地梳理了不同类型调节阀的结构特点、优缺点以及各自适用的工况。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这些基础概念时所采用的语言,既不失专业性,又能让初学者迅速掌握要点。例如,在讲解切断阀和调节阀的区别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定义,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它们在功能和设计上的根本差异。接着,本书逐步深入到调节阀的选型、计算和安装等更为实用的层面。关于选型部分,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作者列举了许多常见工业过程中的具体选型案例,并详细分析了选型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比如流体特性、工艺参数、环境条件等等。这让我意识到,调节阀的选型远非简单的查表,而是一项需要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的复杂决策过程。这种贴近实际的应用导向,正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