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格蘭300年一遇的音樂天纔。16歲齣道,用12年時間走完普通樂手20多年的職業道路。
2. 讓人扼腕嘆息的人生悲劇。幼年成名使杜普蕾失去過普通人生的機會,光輝的職業生涯難掩颱下的落寞。更在28歲人生輝煌之時,罹患不治之癥(多發性硬化癥,俗稱“漸凍人”),在遺憾中揮彆舞颱。12年輝煌燃盡一生。
3. 專業音樂傳記作傢撰寫。作者伊麗莎白·威爾森與杜普蕾師齣同門,與杜普蕾熟識多年,對其音樂風格、早年經曆、師承關係、朋友圈甚至私生活都有深入瞭解,是撰寫杜普蕾傳記的不二人選。傑奎琳?杜普蕾是英格蘭300年來傑齣的演奏傢之一,五歲即展現過人稟賦。十六歲開始職業生涯,纔華與年齡的落差傾倒眾生;1973年,被確診罹患多發性硬化癥,遂作彆舞颱,卒於盛年。
作者伊麗莎白?威爾森描寫瞭杜普蕾從活蹦亂跳的小女孩到長大成人的變化,以及她和充滿領袖魅力、纔氣橫溢的巴倫博伊姆兩人的婚姻曆程。以感性的陳述對於杜普蕾的殞落——當她無法再演奏、勇敢對抗多發性硬化癥的摧殘——做齣總結。
伊麗莎白?威爾森,齣生於倫敦,曾在英國、中國和美國求學,後來在莫斯科音樂學院與羅斯托羅波維奇學習大提琴。迴到倫敦之後,她開始瞭演奏與教學生涯。她也寫作關於音樂和音樂傢的書籍,包括1994年在英國和美國齣版的一冊蕭斯塔柯維契的傳記(《追憶蕭斯塔柯維契》)。
她的演奏,像要跳齣唱片嚮你撲來一樣。
——馬友友
這個女孩的演奏,像五個男人在拉大提琴,整個樂團,沒一個小節能蓋過她的聲音。
——祖賓﹒梅塔
一個人,凝固瞭她強烈的情感,變成一座堅硬的雕塑,我們為此肅然起敬,這已經chaoyue瞭她所留下的音樂的價值。
——硃偉
清新如水,不沾塵俗。
——威廉·普利茲
她待人友善,樂團的成員都尊敬她,佩服她。
——約翰·巴比羅利爵士
她有些地方笨手笨腳,有些地方卻優雅動人。她很容易就把人迷得神魂顛倒,是我見過的這一代大提琴傢中zui有意思的一位。
——羅斯托羅波維奇
她明眸金發,簡直就是瓦格納歌劇裏的女英雄。我們一起演奏時,我還沒有奏齣來,她就已經知道我要用哪種方式演奏瞭。
——保羅·托特裏埃
我非常喜愛杜普蕾的演奏,她真是zui棒的!她的演奏個性太強瞭,無論誰都能很輕易辨認齣她的琴聲。
——傅聰
前言 —— 001
第一章 天賦異稟 — 001
第二章 愛樂琴童 — 012
第三章 蘇吉亞天纔奬 — 022
第四章 拜師普利茲 — 033
第五章 銀屏亮相 — 042
第六章 首場獨奏 — 054
第七章 塞爾莫內塔 — 066
第八章 初試交響 — 084
第九章 求學巴黎 — 104
第十章 青春睏惑 — 119
第十一章 達維多夫大提琴 — 136
第十二章 杜比二人組 — 151
第十三章 新的聽眾 — 170
第十四章 唱片事業 — 185
第十五章 在莫斯科 — 201
第十六章 新的方嚮 — 228
第十七章 腳下世界 — 244
第十八章 愛情至聖 — 270
第十九章 完美三重奏 — 290
第二十章 歡樂音樂季 — 315
第二十一章 屬於世界 — 337
第二十二章 《鱒魚五重奏》 — 358
第二十三章 貝多芬盛典 — 374
第二十四章 迎難而上 —— 403
第二十五章 患疾封琴 — 421
第二十六章 短暫復齣 — 439
第二十七章 宿命弄人 — 454
第二十八章 琴聲依舊 — 479
緻謝 — 494
序
文/硃偉
杜普蕾(Jacqueling du Pre,1945—1987)是一個愛樂人繞不過去的傷感名字。一個金發飄飄的大提琴演奏傢,演奏生涯卻非常短暫:從16歲,1961年3月1日在倫敦維格莫爾音樂廳(Wigmore Hall),由她母親操辦首演音樂會,到1973年確診患多發性硬化癥無法再抬臂拉琴,僅短短十二年時間,如天使摺斷瞭翅膀。而這十二年,她又似乎衝刺般走完瞭彆的演奏傢用二十多年所走的道路,大提琴經典麯目基本都留下瞭錄音。這樣的迅捷耀目與迅捷謝幕,帶給人感傷。大傢都將英國作麯傢埃爾加(Edward William Elgar,1857—1934)《e小調大提琴協奏麯》中的悲惋,將她的命運聯係在一起。埃爾加這首大提琴協奏麯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結束後,完成於1919年。作為一個戰爭目擊者,埃爾加目睹瞭戰爭中朋友的死亡;更痛心於許多朋友,在戰爭中成為彼此殺戮的敵人。這首協奏麯,按埃爾加自己的說法,是錶達一種生活態度的。什麼態度呢?告彆。它被稱為他的“戰爭安魂麯”,悲傷是主調。英國音樂評論傢邁剋爾﹒肯尼迪在他的《埃爾加肖像》中,對這首作品的著名詮釋是:“這裏的安魂麯,尤其說是為瞭佛蘭德戰場上的死者,不如說是為瞭一種生活方式的毀滅。”這首協奏麯在杜普蕾演奏前,已經有瞭英國女大提琴演奏傢哈裏森(Beatrice Harrison,1892—1965 )1932年由埃爾加指揮、西班牙大提琴泰鬥卡薩爾斯(Pablo Casals,1876—1973)1945年由鮑爾特指揮、法國大提琴演奏傢納瓦拉(Andre Navarra,1911—1988)1957年由巴比羅利指揮的三個經典。杜普蕾是以卡薩爾斯的演奏為範本,改以更強烈的姿態,完全顛覆瞭哈裏森與納瓦拉塑造的那種英國紳士落寞細膩、垂首感傷的語態。
杜普蕾不僅加重瞭沉滯,使悲傷刻骨成為悲泣,且以強勁的悲痛,改變瞭哈裏森或納瓦拉的基調,最後一個樂章的悲慨,真抑揚頓挫到聲驚四座。她以一種強大的力量注於這作品,似乎是她自己要抗爭於埃爾加賦予這首作品的命運。因此,有評論傢認為,她是以“一種強烈的激情的光芒”,使得埃爾加原作中垂暮的“模棱兩可、唯唯諾諾消失得無影無蹤”。當然,對此作應賦予怎樣的演繹,不同人有不同的體會。但杜普蕾就這樣不容置疑重新塑造瞭這首協奏麯,這就是杜普蕾。祖賓﹒梅塔曾有這樣的說法:“這個女孩的演奏,像五個男人在拉大提琴,整個樂團,沒一個小節能蓋過她的聲音。”這當然是誇張的比喻,梅塔喜歡誇張。
杜普蕾構成瞭一個傳奇。早在2001年,我們就讀到瞭上海譯文齣版社齣版,由黃昱寜、管舒寜翻譯的,杜普蕾的姐姐希拉裏與弟弟皮爾斯的迴憶錄《狂戀大提琴》。盡管親姐弟的記錄可能更接近一個狂放不羈的藝術傢的燃燒天性,但我們都不願認可這被記錄的事實,不願接受根據這本書改編的那部被譯為《她比煙花寂寞》的電影。我們期待有一部真正能承載我們心中對藝術女神想象的傳記。這下好瞭,伊麗莎白﹒威爾遜(Elizabeth Wilson)1998年齣版的這部傳記,算是一份遲到的禮物。伊麗莎白﹒威爾遜是與杜普蕾同時期的英國大提琴演奏傢,羅斯特羅波維奇的學生,杜普蕾的好友。
一本關於愛、失去與藝術救贖的史詩。 《杜普蕾的愛恨生死》,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沉甸甸的命運感,讓人忍不住想要探究其中蘊含的深情與掙紮。初讀之下,就被它如潮水般湧來的情感所淹沒,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激情與痛苦交織的漩渦。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力量,將音樂傢傑奎琳·杜普蕾生命中的每一個重要時刻都描繪得淋灕盡緻。從她初登舞颱時驚艷四座的天賦,到她與大提琴之間那份超越常人的羈絆,再到她與丈夫丹尼爾·巴倫博伊姆之間復雜而深刻的愛情,每一個細節都仿佛被賦予瞭鮮活的生命。故事並沒有迴避她病痛的摺磨,那種身體的衰敗與藝術靈魂的抗爭,讀來讓人心痛不已,也更加體會到生命本身的脆弱與堅韌。書中對音樂的描寫更是令人神往,仿佛能聽到那飽含深情的琴聲在耳邊迴蕩,喚醒內心最柔軟的部分。它不僅僅是一個傳記故事,更是一次關於生命、藝術與愛的深刻哲學探討,讓人在掩捲之時,久久不能平靜。
評分一部關於藝術傢的傳記,描繪瞭輝煌與隕落的交響。 《杜普蕾的愛恨生死》給我的感受,與其說是一本書,不如說是一部宏大的交響樂章。它以杜普蕾短暫而璀璨的一生為主鏇律,時而激昂澎湃,時而低沉悲愴,每個音符都充滿瞭力量。作者在敘述時,仿佛是一位技藝精湛的指揮傢,精準地把握著故事的節奏,將杜普蕾生命中最輝煌的時刻——她作為大提琴演奏傢的卓越纔華,以及她與巴倫博伊姆之間轟轟烈烈的愛情——展現得淋灕盡緻。讀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當她的琴弓劃過琴弦,整個世界仿佛都為之靜止。她的演奏,不僅僅是技巧的展現,更是靈魂的呐喊,情感的釋放。然而,音樂的背後,是命運的無情。疾病的侵襲,將她從音樂的巔峰推嚮瞭人生的低榖。這種由盛轉衰的巨大落差,以及她在病痛中依然不放棄對藝術的追尋,是書中最為觸動人心的部分。她用盡最後的力氣,試圖抓住那曾經屬於她的光芒,這種精神力量,令人肅然起敬。
評分生命、愛情與藝術的沉思錄,讀來令人心潮澎湃。 《杜普蕾的愛恨生死》是一本能觸動靈魂深處,引發深刻思考的作品。它不僅僅是記錄瞭一位傳奇大提琴演奏傢的生平,更是一次對生命本質,對愛情的真諦,對藝術究竟能給予人多大力量的極緻探索。杜普蕾的故事,充滿瞭矛盾與張力。她的纔華如烈火般燃燒,照亮瞭她短暫的人生,同時也灼傷瞭她自己。書中的情感描繪尤為齣色,無論是她與巴倫博伊姆之間熾熱又復雜的愛戀,還是她在病痛摺磨下,所承受的身體與精神的雙重打擊,都寫得感人至深。讀到她身體逐漸衰弱,但內心對音樂的熱愛卻從未減退時,我仿佛看到瞭生命中最頑強的一麵。那種即使身處絕境,依然能夠以藝術為寄托,為自己尋找到一絲慰藉的力量,是如此的強大,令人動容。這本書讓我深刻地認識到,生命的意義,或許不在於它的長度,而在於它所能達到的深度,以及它所能燃燒齣的光芒。
評分一部充滿力量與美的傳記,揭示瞭纔華背後的脆弱與堅韌。 《杜普蕾的愛恨生死》在我心中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記。作者以一種極其引人入勝的方式,將杜普蕾這位音樂巨匠的生平展現在讀者麵前。書中的人物形象立體而飽滿,尤其是杜普蕾本人,她的纔華、她的熱情、她的愛戀,以及她最終麵對疾病時的脆弱與堅韌,都被刻畫得入木三分。我仿佛能透過文字,看到她在舞颱上揮灑自如的身姿,聽到她那傾瀉而齣的音樂,感受到她與巴倫博伊姆之間那份纏綿悱惻的愛。然而,故事並非隻聚焦於輝煌。作者也毫不避諱地描繪瞭她晚年遭受病魔摺磨的痛苦,那種身體機能的衰退與精神世界的掙紮,讀來令人心碎。但正是在這些艱難時刻,杜普蕾身上所展現齣的生命力,那種不屈服於命運的強大意誌,纔顯得尤為可貴。她用音樂來對抗絕望,用藝術來尋找希望,這種精神力量,遠遠超齣瞭音樂本身,觸及瞭生命最本質的意義,賦予瞭這部傳記超越時代的深刻內涵。
評分一次震撼心靈的生命體驗,關於纔華、愛情與抗爭。 《杜普蕾的愛恨生死》是一部讓人沉浸其中、難以自拔的作品。我花瞭很長的時間去消化書中的每一個字句,每一次閱讀都像是與一位傳奇女性進行瞭一次靈魂的對話。她的人生,充滿瞭極緻的光芒,也有著深不見底的陰影。作者以一種近乎近距離的觀察,捕捉到瞭杜普蕾作為一個藝術傢,一個女人,一個妻子,在命運的洪流中掙紮前行的全部麵嚮。她對音樂的癡迷,近乎一種信仰,那種全身心地投入,那種對完美的極緻追求,讓我在贊嘆之餘,也感受到一種近乎瘋狂的執著。而她與丹尼爾·巴倫博伊姆之間跌宕起伏的情感,更是充滿瞭戲劇性。他們是如何在藝術的共同追求中走到一起,又如何在現實的磨礪下,麵對愛情的考驗,這些都描繪得真實而動人。更令人動容的是,當病魔悄然而至,將她從熱愛的舞颱上無情地剝離時,她所展現齣的勇氣與尊嚴。這種生命力的頑強,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也未曾熄滅,反而閃耀齣更加耀眼的光輝。
評分送貨快捷
評分京東 我買的是精裝書,你拿給塑料袋就給我發來瞭,書角都被壓壞瞭!!!這4星是給書的。
評分送貨快捷
評分購買圖書類商品我首選京東
評分喜歡古典音樂的人不要錯過這本書。
評分看瞭《她比煙花寂寞》,也聽過她拉的大提琴,很好奇。看看傳記會給我什麼吧。
評分非常喜歡的一本書,到手就抓緊讀瞭兩章
評分知道要齣版的時候就一直關注。
評分知道要齣版的時候就一直關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