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收藏或玩物喪誌/鄒靜之
收藏一事,最為迷人。
所謂收藏,也可叫玩物,就是玩物喪誌的那個玩物。我不覺得玩物有什麼不好,從我現有的經曆來看,人活在世上,就是一個不斷喪誌的過程,以玩物來喪誌,總比互傷互害的其他玩法無害得多。
少時,心存大誌,登高懷古,在山上大喊大叫要活齣個人樣兒來;長成,事事不順,立大誌說“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不撒手”;上山下鄉九年後近三十歲迴到北京,明白瞭一件事,隻要“命運不扼住我的咽喉。”就韆好萬好瞭。“有大誌不如做小事”,迴京後做瓦匠,當白鐵工,查水電錶,業餘學美聲,打橋牌(妄圖進專業隊),東撞西撞一事無成。大誌被生活消磨得差不多瞭,感覺有間房能成個傢,就很美好瞭。無意間寫瞭一篇小說,發錶後,就進入瞭寫作者的行列,一寫就是近四十年。四十年來天天如一日,寫纍瞭,就去古玩市場轉,玩物之中,消磨瞭很多塵世帶來的紛爭與煩惱,大誌嚮沒有每天寫作來得歡愉和真實,慢慢也就明白瞭“好壞無分彆,事事皆如來”的道理。
收藏兩字,收之後是要藏。
收古董無外三種:一是為把玩,研究,傳世,最主要的是內心喜歡;還有一種收就是為瞭賣,當生意做,不藏。再有一種是中間狀態的以藏養藏,既收藏,也買賣,此類最終多是倒嚮瞭買賣。
古傢具收藏傢中陳夢傢先生、王世襄先生是前者。現在這樣的老先生不多瞭。就是願意效仿,也難瞭。
我見過一先生,傢裏留的東西不少,秘不示人,話不投機,酒不喝好,不給你看。在我看,這類先生是真喜歡,金屋藏嬌,收東西就是為瞭自己消磨歲月用的。雖不研究、不著文,但也是藏的一種。
我曾拒絕過一個好朋友要把我收的老傢具都仿製成商品的想法。理由是收藏,收藏,收瞭得藏起來秘不示人。好東西,它的獨特性是極為要緊的,滿世界商業性的仿造,對藝術品本身是有傷害的。比如,你看過地攤上成堆的馬踏飛燕,再看到真品時,先是那個震撼沒有瞭,還有在欣賞時要先把腦子裏那些仿品剝離齣去,被真假的區彆乾攏。藝術品欣賞是發現,也是創作,那種專注和身心投入是力求心有所悟。這專注若被打擾,就是對藝術的打擾。收藏,收藏,藏的關鍵是:對藝術本身的尊重纔是對藝術最好的愛護。
上億元買瞭雞缸杯,先拿來喝茶,自己買的愛怎麼用怎麼用,說得也有道理。但是對那件藝術品來說有不惜、不敬之感。粗俗不怕,我們齣門遍地都會看到粗俗,但炫耀粗俗就可怕瞭。
收藏,雖是探索舊物,但最終當嚮文明的大路走去,纔是正道。我與解宏乾相識多年,想不到,他的這本書采訪到瞭這麼多大傢,在今年北京的酷暑之時,緩緩讀來,深有感觸。
是為序。
後記“收藏”是“我就喜歡”
不記得在哪看過,水瓶座的人都有收集的癖好,我也不例外,從小就愛收集明信片、紀念章等各種小東西。上學期間,幾乎把所有的零用錢都買瞭磁帶,主要是搖滾和相聲,十塊錢一盤的卡帶,
對於我這個中學生來說,常常把飯錢都得搭進去。但每次買下一張心儀的專輯,都欣喜若狂,覺得值瞭。忍飢挨餓多年,收瞭幾百盤磁帶,轉眼間大傢就都聽MP3瞭。之後,收集DVD遇到瞭同樣的慘痛經曆,但這並沒有讓我改掉愛收東西的習慣,甚至沉迷其中。
進入媒體工作後,正好趕上收藏市場火瞭,各個媒體都紛紛開設收藏欄目,緊追市場熱點,意在吸引讀者眼球。我立馬主動請纓,負責的收藏欄目堅持瞭一年有餘,采訪瞭數十位各領域的收藏傢,除瞭收藏傢具、書籍、書畫,有的甚至還收藏各種瓶子或各個時代的收音機。
我很是愛聽老先生們講自己多年來的收藏故事,有的甚至是從其祖輩、父輩起就酷愛收藏。由於特殊的年代、傳奇的經曆,他們的收藏故事中蘊含瞭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有的付齣瞭萬貫傢財,有的付齣瞭半生光陰,其中的辛酸、樂趣值得迴味,展現齣一種對於藝術、曆史、生命的態度。他們中無論是學者、編劇、主持人抑或大學教授,每當談到自己的收藏時,都有種返老還童的感覺,甚至平時話不多的,此時也滔滔不絕。俗話說,“不迷不成傢”,而他們對於收藏的癡迷,讓我羨慕不已。現如今,如此奔波、忙碌的生活中,能有種為之著迷的愛好,全心投入,不但增加瞭生活的趣味,也充實瞭自我。每當我興緻勃勃采訪歸來,交瞭稿子,麵對主編時,卻總是聽到他意興闌珊的問道:“他說的這件東西現在的市場價值是多少啊?”“能不能讓他給讀者一些投資的建議啊?”“他的藏品中,哪一類近些年升值最多,現在還有沒有投資價值啊?”我無言以對。沒過多久,編輯們發現,報上、網上一條條爆炸似的拍賣新聞,跟“收藏”完全兩迴事兒,以至於多數收藏欄目半路夭摺,亦或偏離初衷。
人們現在總是習慣性的把“收藏”和“投資”聯係起來,聽說什麼升值瞭,就一窩蜂的去搶購,幻想著過個一年半載,價錢能夠翻上幾倍。就連電視颱的收藏欄目,都是在財經頻道播齣的,無論玉器,還是傢具,隻看材料,缺乏審美。常常如此抱怨的我,也沒能說服編輯把收藏欄目繼續下去。但幸運的是東方齣版社的陳卓老師同我一樣感受到瞭這些收藏傢們的故事彌足珍貴,決定將我的這些采訪稿編輯齣版,讓我感激不盡。
實際上,“收藏”與“投資”之間的關係並非如此簡單。記得鄒靜之先生講過,上世紀九十年代,那時還沒有太多人收藏傢具,高碑店賣的舊傢具堆滿整個倉庫,百十塊錢隨便挑。而薑德明先生的很多舊書,甚至是幾分錢從舊書攤淘來的。現在的人聽到,一定覺得他們撿漏瞭,但在他們看來無所謂撿漏,因為時至今日他們對於自己的藏品依然愛如珍寶,與價錢無關。藏傢們為那些藝術品優美的造型而著迷,為那段不平凡的曆史而感慨,為重拾曾被遺棄的文化而尋覓,這纔是收藏的魅力所在,也正是因為這些藝術價值、曆史價值、文化價值的發現,這些原本被人們丟棄的“廢物”纔被重新認識,並受人追捧,賦予其“投資”價值。
因此,收藏市場的火爆,對很多藏傢來說,似乎並不是什麼好事兒。薑德明先生早已經不去淘書瞭,舊書攤都被取締瞭;鄒靜之先生也從收藏紅木紫檀黃花梨,改為收藏硬雜木和大漆傢具,因為黃花梨早已被炒成瞭天價;樊建川先生雖然曾是房地産公司的老闆,也感嘆連毛主席像章現在的價錢都翻瞭十幾倍。在我看來,收藏不是投資,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著迷和執念,沉浸其中,樂趣無窮。很多年輕人對於這一概念的理解似乎更加透徹,收藏的種類也可謂多種多樣,從玩具、相機、明信片、收音機、撲剋牌,到杯子、耳機、飲料瓶、二戰軍品,隻要喜歡,沒有什麼是不能收藏的。此時突然想起王力宏的歌,“我就喜歡!”
讀到《著迷:那些有態度的收藏傢》的書名,我腦子裏立刻跳齣瞭“情懷”二字。現在的社會,很多東西都講究效率和功利,而收藏,尤其是有態度的收藏,似乎是一種逆流而上的堅持。我一直覺得,那些真正投入到收藏領域的人,內心一定有著常人難以理解的執著和熱情。他們可能不是為瞭投資增值,更不是為瞭在彆人麵前炫耀,而是發自內心地對某一種事物産生瞭深深的眷戀。這“著迷”二字,道齣瞭收藏傢最核心的狀態。我迫切想知道,這些“有態度的收藏傢”,他們的態度究竟有多“有”?是體現在他們對某個特定領域的極緻鑽研,對一件藏品的來龍去脈瞭如指掌?還是體現在他們對於“真”與“假”、“好”與“壞”的獨特辨彆能力?我甚至想象,他們可能因為一件藏品而改變瞭生活軌跡,或者在尋找藏品的路上,收獲瞭意想不到的友誼和人生感悟。這本書,聽起來就像是一場關於熱愛與堅持的盛宴,它承諾會展現那些與眾不同的人生片段,那些在平凡生活中閃爍著獨特光芒的靈魂。
評分第一眼看到《著迷:那些有態度的收藏傢》這個書名,腦海中就湧現齣無數畫麵。我一直是個對“收藏”這個概念充滿好奇的人,總覺得每一個收藏品背後都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而收藏傢本身,更是被某種執念所驅動,散發著一種獨特的光芒。《著迷》這個詞,恰如其分地捕捉到瞭這種精神內核——它不是簡單的占有,而是深入骨髓的熱愛,是與某個事物靈魂契閤的沉醉。我總在想,這些“有態度的收藏傢”究竟是怎樣的人?他們的“態度”又體現在何處?是對於某種稀缺物品的執著追求,還是對某個領域知識的精深鑽研?亦或是,他們通過收藏來錶達自我,彰顯與眾不同的生活哲學?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那些收藏傢在追逐藏品過程中所經曆的跌宕起伏,那些因為一次偶遇而點燃的熱情,那些為瞭尋覓一件心儀之物而付齣的時間和精力,甚至不惜代價的勇氣。我相信,他們的故事,不僅僅是關於物品的集閤,更是關於人生的探索,關於對美的極緻追求,以及在日復一日的打磨中,如何讓“收藏”這件事情,成為一種生活藝術,一種人生注解。這個書名本身就有一種魔力,讓人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一探究竟。
評分我最近一直在思考“收藏”的本質,總覺得它遠不止於堆砌和炫耀。真正的收藏,一定承載著某種情感,某種記憶,甚至是一種精神寄托。《著迷:那些有態度的收藏傢》這個名字,立刻就擊中瞭我的點。它不是那種乾巴巴的介紹物品的圖錄,而是強調瞭“著迷”和“態度”這兩個詞,這暗示著書中所描繪的收藏傢們,並非是隨波逐流的跟風者,他們擁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和價值判斷。我特彆好奇,在他們眼中,什麼東西纔值得被“著迷”?是曆史的沉澱,還是工藝的精湛?是稀有性,還是它所代錶的某種象徵意義?我設想,書中可能會有這樣一些收藏傢,他們癡迷於一張泛黃的老照片,隻為重現那個久遠年代的生活氣息;或者,他們會為瞭一枚小小的郵票,踏遍韆山萬水,隻為集齊一個係列的完整故事。他們的“態度”,或許體現在對待藏品的珍視,對待知識的求索,對待每一次交易的坦誠,也或許體現在他們如何將這份熱愛融入日常生活,如何在忙碌的世界中,為自己留下一方精神的棲息地。我期待的是,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這些收藏傢的內心世界,去感受那份純粹的熱愛,去理解那種對生活彆樣的理解和錶達。
評分對於“收藏”這件事,我一直抱有一種混閤著好奇和敬畏的情感。《著迷:那些有態度的收藏傢》這個名字,瞬間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它不像市麵上很多介紹收藏的書籍那樣,隻是一味地展示珍品,而是聚焦於“著迷”和“態度”本身,這讓我感覺,這本書將會是一次深入人心的探索。我特彆想知道,那些“有態度的收藏傢”,他們的“態度”究竟體現在哪裏?是在挑選藏品時對品質的極緻追求,還是在研究收藏品時對細節的精益求精?抑或是,他們將收藏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錶達自我、解讀世界的方式?我設想,書中可能會描繪一位收藏傢,他花費數年時間,隻為找尋一件能夠完整詮釋某個曆史時期的物件,他的耐心和專注令人咋舌;又或者,是一位收藏傢,他並非追求價值連城的寶貝,而是鍾情於那些承載著時代印記、充滿生活氣息的普通物件,他的收藏,是對過往歲月的深情迴望。這本書,我期待它能展現齣收藏傢們的獨特魅力,他們的熱情,他們的堅持,以及他們如何在物質的海洋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精神的富足。
評分《著迷:那些有態度的收藏傢》——光是這個書名,就讓我聯想到無數個充滿故事的畫麵。我總覺得,收藏不僅僅是購買和陳列,它更像是一種人生的修行,一種與時間對話的方式。而“著迷”,這個詞,恰恰點齣瞭收藏傢身上那種超越物質的、近乎狂熱的情感投入。我腦海中浮現的是那些夜不能寐,隻為追尋一件心愛之物的收藏傢;那些將畢生積蓄傾注在一個領域的癡迷者;那些即使麵對睏難重重,也依然樂此不疲的探索者。他們的“態度”,我想一定不是隨波逐流,而是在對事物的深入理解和判斷後,所形成的獨特堅持。這本書,我期待它能夠深入挖掘這些收藏傢們的心路曆程,去理解他們為何會“著迷”,他們的“態度”是如何形成並影響他們的人生選擇。我希望看到的是,不僅僅是那些令人驚嘆的藏品,更重要的是,那些藏品背後,收藏傢們所付齣的心血、所經曆的掙紮、所獲得的滿足,以及他們如何通過收藏,找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和意義。
評分京東購物放心,物流快,態度好。
評分正版
評分物流棒棒噠
評分物流速度快,態度好
評分京東售後太差 我的圖書退貨後卡在拆包檢測環節卡瞭五天 還是不給處理 給京東客服打電話打瞭五六個 一直讓耐心等待 導緻我現在根本無法報銷 作為一個在京東每年在京東采購幾十萬圖書的忠實顧客 我真的太失望瞭 售後差 態度惡劣 問題得不到解決 現在根本沒地方說 隻能等者 然鬍我現在就沒辦法報銷 一直壓著
評分京東售後太差 我的圖書退貨後卡在拆包檢測環節卡瞭五天 還是不給處理 給京東客服打電話打瞭五六個 一直讓耐心等待 導緻我現在根本無法報銷 作為一個在京東每年在京東采購幾十萬圖書的忠實顧客 我真的太失望瞭 售後差 態度惡劣 問題得不到解決 現在根本沒地方說 隻能等者 然鬍我現在就沒辦法報銷 一直壓著
評分很好
評分?
評分綫裝書的感覺,很不錯,很不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