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用植物誌(第九捲)

中國藥用植物誌(第九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艾鐵民,彭華 編
圖書標籤:
  • 藥用植物
  • 植物誌
  • 中國植物
  • 中藥
  • 植物分類學
  • 植物學
  • 生物學
  • 藥學
  • 植物資源
  • 本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大學醫學齣版社
ISBN:9787565915949
版次:1
商品編碼:12271398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496
字數:2988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藥用植物誌》編寫的定位是介紹中國藥用植物資源和準確鑒定藥用植物的種類(亞種、變種和變型)的工具書,同時反映各種藥用植物的現代化學、藥理和藥材等方麵的研究成果和資料,因此編寫項目的設定和要求、給齣的圖像和圖版、引證的文獻均符閤上述目的。
  《中國藥用植物誌》收載有文獻記載的中國藥用植物12000餘種(包括種下分類群),分13捲齣版,其中前12捲為正篇,每捲收載1000種左右,每捲後附有該捲收錄的藥用植物中文名與拉丁名索引;第13捲附篇名為《中國藥用植物誌詞匯》,匯編瞭本誌收錄的藥用植物相關學科的專業詞匯,兼作綜閤索引,內容包括全書收載的藥用植物中文名稱索引、拉丁名稱索引、英文名稱索引、中拉英名稱互譯、化學成分的中英文名稱互譯及其原植物來源等,使其既可作為閱讀藥用植物的科技文獻工具書使用,又可方便查到正篇中詞匯的齣處。
  《中國藥用植物誌》收載的種類主要為高等植物,亦收集瞭重要的藥用藻類、真菌與地衣。高等植物科的順序排列:苔蘚類采用陳邦傑(1972)的順序,蕨類植物采用秦仁昌分類係統(1978),裸子植物采用鄭萬鈞分類係統(1978),被子植物采用恩格勒分類係統(1964)(個彆科有調整)。低等植物中藥用種類較少,依照《中國中藥資源誌要》(1994)順序排列,科特徵和屬、種檢索錶從略。

內頁插圖

目錄

唇形科
1.動蕊花屬Kinostemon Kudo
1.動蕊花Kinostemon ornatum (Hemsl.) Kudo
2.粉紅動蕊花Kinostemon alborubrum (Hemsl.)C.Y.Wu et S.Chow
2.香科科屬Teucrium L
1.蒜味香科科Teucrium scordium L
2.血見愁Teucrium viscidum Blume
3.穗花香科科Teucrium japonicum Willd
4.長毛香科科Teucrium pilosum (Pamp.)C.Y.Wu et S.Chow
5.黑龍江香科科Teucrium ussuriense Kom
6.鐵軸草Teucrium quadrifarium Buch.-Ham. ex D.Don
7.安龍香科科Teucrium anlungense C.Y.Wu et S.Chow
8.峨眉香科科Teucrium omeiense Sun ex S.Chow
9.香科科Teucrium simplex Vaniot
10.大唇香科科Teucrium labiosum C.Y.Wu et S.Chow
11.廬山香科科Teucrium pernyi Franch
12.二齒香科科Teucrium bidentatum Hemsl
3.筋骨草屬Ajuga L
1.匍枝筋骨草Ajuga lobata D.Don
2.白苞筋骨草Ajuga lupulina Maxim
3.筋骨草Ajuga ciliata Bunge
4.多花筋骨草Ajuga multiflora Bunge
5.康定筋骨草Ajuga campylanthoides C.Y.Wu et C.Chen
6.彎花筋骨草Ajuga campylantha Diels
7.痢止蒿Ajuga forrestii Diels
8.九味一枝蒿Ajuga bracteosa Wall. ex Benth
9.散瘀草Ajuga pantantha Hand.-Mazz
10.金瘡小草Ajuga decumbens Thunb
11.紫背金盤Ajuga nipponensis Makino
12.大籽筋骨草Ajuga macrosperma Wall. ex Benth
13.綫葉筋骨草Ajuga linearifolia Pamp
4.寬管花屬Eurysolen Pramn
1.寬管花Eurysolen gracilis Pramn
5.水棘針屬Amethystea L
1.水棘針Amethystea coerulea L
6.全唇花屬Holocheila (Kudo)S.Chow
1.全唇花Holocheila longipedunculata S.Chow
7.錐花屬Gomphostemma Benth
1.小齒錐花Gomphostemma microdon Dunn
2.細齒錐花Gomphostemma leptodon Dunn
3.寬葉錐花Gomphostemma latifolium C.Y.Wu
4.槽莖錐花Gomphostemma sulcatum C.Y.Wu
5.中華錐花Gomphostemma chinense Oliv
8.毛藥花屬Bostrychanthera Benth
1.毛藥花Bostrychanthera deflexa Benth
9.黃芩屬Scutellaria L
1.異色黃芩Scutellaria discolor Colebr
2.鈍葉黃芩Scutellaria obtusifolia Hemsl
3.紅莖黃芩Scutellaria yunnanensis H.Lev
4.紫蘇葉黃芩Scutellaria violacea Heyne ex Benth. in Wall. var. sikkimensis Hook.f
5.蕕狀黃芩Scutellaria caryopteroides Hand.-Mazz
6.偏花黃芩Scutellaria tayloriana Dunn
7.韓信草Scutellaria indica L
8.京黃芩Scutellaria pekinensis Maxim
9.展毛韌黃芩Scutellaria tenax W. W. Sm. var. patentipilosa (Hand.-Mazz.)C.Y.Wu
10.麗江黃芩Scutellaria likiangensis Diels
11.中旬黃芩Scutellaria chungtienensis C.Y.Wu
12.灰岩黃芩Scutellaria forrestii Diels
13.滇黃芩Scutellaria amoena C.H.Wright
14.黃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15.粘毛黃芩Scutellaria viscidula Bunge
16.甘肅黃芩Scutellaria rehderiana Diels
17.連翹葉黃芩Scutellaria hypericifolia H.Lev
18.直萼黃芩Scutellaria orthocalyx Hand.-Mazz
19.屏邊黃芩Scutellaria pingbienensis C.Y.Wu et H.W. Li
20.瑞麗黃芩Scutellaria shweliensis W. W. Sm
21.竹林黃芩Scutellaria bambusetorum C.Y.Wu
22.岩藿香Scutellaria franchetiana H.Lev
23.四裂花黃芩Scutellaria quadrilobulata Y.Z.Sun
24.峨眉黃芩Scutellaria omeiensis C.Y.Wu
25.棱莖黃芩Scutellaria scandens Buch.-Ham. ex D.Don
26.石蜈蚣草Scutellaria sessilifolia Hemsl
……

茄科
醉魚草科
玄參科
紫葳科
爵床科
鬍麻科
苦苣苔科
列當科
狸藻科
苦檻藍科
透骨草科
車前科
中國藥用植物誌(第九捲) 捲首語 《中國藥用植物誌》的編纂,是中華醫藥傳承與發展的偉大事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曆經數代學者的辛勤耕耘,這部巨著凝聚瞭中國古代醫藥智慧與現代科學研究的結晶,為我們揭示瞭廣袤土地上孕育的無數珍貴藥用植物的奧秘。第九捲的問世,是這部百科全書式著作的又一重要裏程碑,它將繼續引領我們深入探索中醫藥的浩瀚寶庫,發掘更多具有臨床價值的植物資源,為人類健康貢獻更多力量。 前言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便與自然萬物和諧共生,深刻認識到植物在治療疾病、養生保健方麵的重要作用。一代代醫藥學傢,秉承著“神農嘗百草”的精神,深入民間,采集、研究、整理,將無數植物的藥用價值記錄下來,形成瞭寶貴的醫藥遺産。《中國藥用植物誌》的編纂,正是對這份遺産的係統性梳理與科學性闡釋,旨在為醫藥科研人員、臨床醫生、藥學工作者以及廣大中醫藥愛好者提供一本權威、詳盡、實用的參考典籍。 第九捲在繼承前幾捲優良傳統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瞭收錄範圍,深化瞭研究內容,力求體現當前藥用植物研究的最新進展和中醫藥發展的時代需求。本捲的編纂團隊匯聚瞭國內在植物學、藥學、中藥學、臨床醫學等領域的頂尖專傢,他們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和高度的責任感,對大量的植物進行瞭細緻的考察、鑒彆、藥理活性研究和臨床療效驗證,確保瞭內容的科學性、準確性和權威性。 內容概述 《中國藥用植物誌(第九捲)》重點收錄瞭以下幾大類藥用植物: 新增收錄的藥用植物: 針對近年來新發現的、或者經過深入研究後被確認為具有重要藥用價值的植物,本捲進行瞭重點收錄。這些植物可能來源於偏遠地區,或者是一些傳統醫學中尚未被充分挖掘的資源。每一株新收錄的植物,都經過瞭嚴格的植物學鑒定,並對其化學成分、藥理活性、毒性、臨床應用等方麵進行瞭詳盡的闡述,力求填補現有藥用植物資料的空白。 傳統藥用植物的深入研究: 對於一些曆史悠久、應用廣泛的傳統藥用植物,本捲並非簡單重復前幾捲的內容,而是進行瞭更為深入和前沿的研究。這包括: 化學成分的精細分析: 利用先進的儀器分析技術,如高分辨質譜、核磁共振譜儀等,對植物的有效成分進行更加精細和全麵的分離、鑒定和結構解析。重點關注具有獨特藥理活性的化閤物,以及一些稀有或新發現的化學成分。 藥理活性的再驗證與新發現: 結閤現代藥理學研究方法,對傳統上認為的藥效進行再驗證,並探索植物潛在的新藥理活性。例如,針對一些植物的抗腫瘤、抗病毒、免疫調節、神經保護等方麵的作用進行深入研究,並闡述其作用機製。 炮製工藝與現代製劑研究: 探討不同炮製方法對藥效的影響,並結閤現代製劑技術,研究如何提高藥用植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療效,開發新型的給藥途徑和劑型。 毒性評價與安全性研究: 對藥用植物的潛在毒性進行係統性的評價,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遺傳毒性、生殖毒性等,為臨床安全用藥提供科學依據。 基因組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 探索藥用植物的基因組信息,研究與藥用成分閤成相關的基因,為未來通過基因工程或生物技術改良藥用植物提供理論基礎。 地理分布與生態學特徵: 詳細記錄瞭藥用植物的地理分布範圍、生境類型、生長習性、繁殖方式等信息。這有助於我們瞭解植物資源的分布情況,為野生植物的保護和人工栽培提供指導。同時,也為藥材的閤理采收和可持續利用奠定基礎。 藥用部位與采收加工: 明確瞭每種藥用植物的藥用部位,如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並詳細介紹瞭最佳的采收季節、采收方法以及初步的加工處理方法,如乾燥、粉碎等,以確保藥材的質量。 顯微和宏觀性狀鑒彆: 提供瞭詳細的植物顯微特徵和宏觀形態描述,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的顔色、形狀、大小、質地、錶麵紋理等,並配以精美的插圖和顯微照片,便於藥材的真僞鑒彆和質量控製。 化學成分分析: 列舉瞭主要的化學成分,如黃酮類、生物堿類、揮發油類、多糖類、皂苷類、苷類等,並對一些關鍵的活性成分進行瞭詳細介紹,包括其化學結構、含量變化規律以及與藥效的關係。 藥理作用與臨床應用: 總結瞭該植物的藥理作用,並結閤大量的臨床實踐和科學研究,闡述瞭其在治療特定疾病中的臨床應用。這部分內容將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閤,為臨床用藥提供指導。 毒副作用與注意事項: 詳細說明瞭該植物的毒副作用,以及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如禁忌癥、配伍禁忌、用法用量等,以保障患者用藥安全。 附錄與索引: 包含相關的藥用植物學名索引、中文名索引、科目索引等,方便讀者查閱。可能還包括一些相關的術語解釋、常用量單位換算等實用信息。 編纂特色與創新點 第九捲的編纂,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力求體現以下特色與創新: 1. 多學科融閤: 更加注重植物學、化學、藥理學、臨床醫學、生態學、分子生物學等多個學科的交叉與融閤,從不同維度深入揭示藥用植物的科學內涵。 2. 數字化與信息化: 積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植物標本、研究數據、文獻資料進行係統化的整理和錄入,為未來建立大規模的藥用植物數據庫奠定基礎。 3. 前沿研究成果的引入: 積極關注國內外藥用植物研究的最新動態,將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和尚未被廣泛認知但具有潛力的植物資源納入本捲。 4. 圖文並茂,直觀易懂: 配以大量精美的彩圖、照片、圖錶,生動形象地展示植物的形態特徵、顯微構造、化學結構等,使得內容更加直觀,便於理解和記憶。 5. 注重應用價值: 強調藥用植物的實際應用價值,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臨床實踐,都力求為中醫藥的傳承與創新提供切實可行的支持。 6. 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理念: 在介紹藥用植物的同時,也融入瞭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和藥材可持續利用的關注,呼籲閤理開發和利用寶貴的植物資源。 價值與意義 《中國藥用植物誌(第九捲)》的齣版,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和深遠的意義: 學術價值: 是中醫藥領域的一部權威性的工具書,為藥用植物的研究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翔實的資料支撐。 科研價值: 為藥學、植物學、天然藥物化學、藥理學等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瞭寶貴的參考信息,有助於推動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不斷深入。 臨床價值: 為臨床醫生提供瞭準確的藥材鑒定依據和用藥指導,有助於提高臨床用藥的療效和安全性。 教學價值: 是中醫藥院校、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進行教學和人纔培養的優質教材和參考讀物。 産業價值: 為中藥材的生産、加工、質量控製和新藥開發提供瞭科學依據,促進瞭中藥産業的健康發展。 文化價值: 傳承和弘揚瞭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對於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 國際交流價值: 作為一部全麵介紹中國藥用植物的著作,有助於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中醫藥的瞭解,促進中醫藥的國際化發展。 結語 《中國藥用植物誌(第九捲)》的順利齣版,是中國中醫藥事業不斷發展壯大的一個縮影。它不僅是對過去研究成果的係統總結,更是對未來探索的有力啓迪。我們深信,本捲將為所有關注藥用植物和中醫藥事業的人們提供寶貴的知識和啓示,為推動人類健康事業的發展貢獻新的力量。我們期待,這部巨著能激發更多人對藥用植物學的興趣,共同守護和發掘這片土地上蘊藏的天然寶藏,為實現“健康中國”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願景貢獻智慧與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每次翻閱這本《中國藥用植物誌》第九捲,都感覺是一次知識的洗禮。它所呈現的,不僅僅是各種植物的名稱和功效,更是一種對自然和生命的敬畏。書中對植物的生長環境、采集時節、貯藏方法等細節的描繪,都體現瞭前人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對大自然的深刻洞察。 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一些復雜病例的討論,以及藥材配伍的原則和禁忌。這不僅僅是醫學知識的傳授,更是一種臨床思維的培養。讀這本書,讓我體會到中醫藥並非簡單的經驗堆砌,而是建立在精細觀察、係統理論和長期實踐之上的科學體係。即使是對於非專業人士,也能從中感受到一種嚴謹治學的精神和對生命健康的深刻關懷。

評分

拿到這套《中國藥用植物誌》第九捲,我真的感到非常幸運。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書中對每一種藥用植物的介紹都極其詳盡,從形態特徵到藥理作用,再到臨床應用,無不麵麵俱到。特彆是對不同炮製方法下藥效變化的闡述,讓我對傳統中藥的精妙之處有瞭更深的理解。 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藥材質量控製和鑒彆的部分。這裏麵詳細介紹瞭如何通過植物的形態、化學成分等方麵的特徵來判斷藥材的真僞和優劣。這對於確保臨床用藥的安全有效至關重要。對於我這種業餘愛好者來說,雖然很多術語比較專業,但書中圖文並茂的講解,以及大量的實例,還是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明白瞭一味藥材背後蘊含的科學原理。

評分

這第九捲《中國藥用植物誌》絕對是值得收藏的經典之作!我作為一個對傳統醫學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在這本書裏找到瞭許多驚喜。書中對於各種藥用植物的記載,不僅僅是枯燥的文字,還配有高質量的彩色插圖,色彩鮮艷,細節清晰,仿佛在帶領我進行一次植物的“探險”。 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一些地方特色藥材的介紹,它們可能不像人參、靈芝那樣廣為人知,但在當地的民間療法中卻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本書的發掘和整理,讓這些“民間瑰寶”得以被更多人認識和瞭解,這對於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書中還涉及瞭一些古籍記載的藥材,並結閤現代研究進行瞭考證,這讓傳統智慧與現代科學得到瞭很好的結閤。

評分

這套《中國藥用植物誌》絕對是醫學和植物學領域的一部巨著!我拿到第九捲的時候,首先被它厚實的體量所震撼,這絕對是沉甸甸的知識分量。翻開書頁,那清晰細膩的插圖就足以讓人驚嘆,每一株植物都仿佛躍然紙上,色彩逼真,形態各異,連葉脈的走嚮、花瓣的紋理都描繪得一絲不苟。這不僅僅是一本藥典,更是一部精美的植物畫冊,讓人在學習藥用價值的同時,也能領略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魅力。 我特彆欣賞編纂者嚴謹的態度。無論是植物的分類、形態特徵的描述,還是藥用部位、炮製方法、功效主治的闡述,都充滿瞭科學的嚴謹性。特彆是關於植物的分布,詳細到地域和生境,對於需要進行實地考察的科研人員來說,無疑提供瞭極大的便利。書中引用的大量文獻和研究成果,也為讀者提供瞭深入研究的綫索。對於我這樣對中醫藥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來說,這套書雖然專業性極強,但依然能從中汲取到不少寶貴的知識,拓寬瞭我的視野,讓我對傳統醫學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的認識。

評分

這第九捲《中國藥用植物誌》真是個寶庫!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不太常見的藥用植物的詳細介紹,它們往往隱藏在深山老林或特定地域,普通人很難接觸到,但其藥用價值卻可能十分顯著。書中通過精美的彩圖和詳盡的文字描述,將這些“隱士”般的植物一一呈現,並對其藥理作用、臨床應用等進行瞭深入剖析。這對於那些緻力於發掘和傳承瀕危或罕見中藥材的研究者來說,簡直是福音。 讀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知識的浩瀚與細節的精妙。即使是對植物形態描述的細微之處,也力求準確無誤。例如,對花萼、花冠的形狀、顔色、排列方式,以及果實的類型、大小、成熟時間等,都有非常專業的描述,這對於植物分類學和鑒定學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嘗試著將書中的描述與我平時在野外看到的植物進行比對,發現很多細節都是之前從未留意的,這極大地提升瞭我對植物觀察的敏感度。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