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漫画大国,在电车上从小孩到中年人,从学生到上班族,常可看到人手一本漫画的景象,而庞大的漫画产业也孕育出众多优秀的漫画家。本书以日本漫画这一崭新视角,观察日本这个传统与现代并存、砍死理性有序却又处处矛盾,虽实行民主制度,政坛却被政治世家把持的国家。
蔡增家,台湾政治大学政治学博士,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亚太所所长,国际事务学院教授,学术专长为东北亚区域研究、日本研究、朝鲜半岛研究。
目录
【作者序】从漫画来理解真正的日本(1)
第一部从漫画看你不知道的日本政治奇观(1)
01如“天神”般的日本官僚(3)
02不依赖政府的日本人(9)
03日本的蚊子馆(18)
04日本的“老人政治”(26)
05外交如料理,都是酸甜苦辣(34)
06右翼想象下的国家正常化(41)
第二部从漫画看你不知道的日本社会万象(49)
07从“雇用型社会”到“创业型社会”(51)
08不鼓励竞争的日本职场(59)
09讲究耻感的日本人(66)
10集体约束力造就低犯罪率(73)
11怕给别人添麻烦的日本人(79)
12从大男人主义到爱妻俱乐部(86)
13合法的黑道,光明的地下钱庄(92)
14礼金与日本人的两面性(99)
15超高龄社会下的奇特现象(106)
16银发照顾,刻不容缓(112)
17绿灯笼背后的食安故事(119)
第三部从漫画看你不知道的日本专业崇拜(127)
18东大,日本官僚的摇篮(129)
19尊重专业的工匠精神(136)
20诺贝尔奖是恩赐,还是诅咒?(143)
第四部从漫画看你不知道的日本国际观(151)
21从安重根看日本的东亚情节(153)
22“零核电”终究是神话?(161)
23《进击的巨人》与中日关系(168)
24风起了,日本要走向何方?(175)
哇,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太抓眼球了!封面色彩运用大胆又和谐,那种跳跃的视觉冲击力一下子就把我的好奇心勾起来了。我通常对这种看起来很“新潮”的书籍抱持一种保留态度,但这次我真的被吸引住了。内页的排版也很有意思,不像传统学术书籍那样板正,而是充满了设计感,字体的选择和间距处理,都让人感觉作者在努力打破常规,试图用一种更贴近年轻读者的语言来“对话”。整体感觉就是,作者非常注重阅读体验,这不是一本你只需要“阅读”的书,更像是一本需要你“探索”的视觉旅程的起点。光是翻阅目录和前言,我就能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活力与热情,让人忍不住想立刻深入内容,看看这种热情是如何转化为文字的。这本书的审美绝对是满分,让人在拿起它的那一刻,就对即将展开的阅读充满了期待和愉悦感。
评分从文字的打磨来看,这位作者的文字功底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他的语言风格变化多端,时而诙谐幽默,带着一种略显“毒舌”的洞察力;时而又变得异常细腻和富有诗意,仿佛在描绘一幅精致的浮世绘。这种风格的切换非常自然,毫无违和感,就像一个高明的音乐家在演奏复杂的乐章,知道在哪个段落该用激昂的节奏,哪个地方该放缓速度、轻声吟唱。我特别喜欢他处理一些文化冲突或误解时的那种克制和精准,没有过度渲染戏剧性,而是冷静地呈现出其背后的文化土壤和历史积淀。阅读这样的文字,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更是一种对语言艺术本身的享受和学习,让人忍不住想回头去细品那些措辞精妙的句子。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是一本偏向于介绍日本文化符号的“速查手册”,但读下去才发现,它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展现出了一种非常老练的叙事技巧,他似乎懂得如何巧妙地在看似轻松的笔调下,埋下具有深度思考的内核。我特别欣赏他那种不故作高深,但又绝不肤浅的态度。他能用最直白、最接地气的方式,去剖析一些非常复杂或微妙的社会现象,让你在会心一笑的同时,又能猛然意识到“原来是这样啊”。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比直接灌输知识要有效得多。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在和一位知识渊博但又非常有趣的朋友聊天,他总能在我最不经意的地方,点拨出一些先前被我忽略的细节。这种阅读的“惊喜感”,是很多严肃书籍难以提供的。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引人入胜”。它不是简单的章节堆砌,而是像编织一张精密的网,每一个小主题都能与其他部分产生巧妙的关联和呼应。最妙的是,作者似乎深谙“留白”的艺术,他抛出一个有趣的观点或现象后,并不会立刻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适当地停顿,给你时间去思考,去脑补背后的逻辑。这使得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积极的“再创造”过程,读者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变成了参与者。我甚至发现,当我合上书本,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时,这本书提供给我的分析框架竟然能立刻派上用场,这证明作者提供的方法论是具有相当的普适性和生命力的。这种知识的“迁移性”,是衡量一本好书的关键标准之一,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并非是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而是它重塑了我看待异域文化的一种基本视角。它教会我,理解一个文化,不能只看它光鲜亮丽的表象,更要深入挖掘那些看似怪异、不合逻辑的“小细节”背后的驱动力。作者非常强调“共情”的重要性,他不是在评判,而是在努力代入并解释。这种尊重个体差异和文化背景的姿态,让我对日本文化(乃至其他文化)的认知变得更加宽容和立体。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看待很多国际新闻和文化现象的角度都变得更具批判性和包容性了。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思维升级,远比记住几个地名或食物名称要宝贵得多。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世界文化抱有好奇心,并希望建立更成熟理解框架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