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堂最好玩的日本學-(從漫畫看日本)

上一堂最好玩的日本學-(從漫畫看日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蔡增傢 著
圖書標籤:
  • 日本文化
  • 漫畫
  • 流行文化
  • 社會觀察
  • 文化研究
  • 輕鬆讀物
  • 入門
  • 趣味學習
  • 當代日本
  • 文化差異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央編譯齣版社
ISBN:9787511734464
版次:1
商品編碼:12272303
包裝:平裝
開本:32
齣版時間:2018-01-01
用紙:純質紙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日本是漫畫大國,在電車上從小孩到中年人,從學生到上班族,常可看到人手一本漫畫的景象,而龐大的漫畫産業也孕育齣眾多優秀的漫畫傢。本書以日本漫畫這一嶄新視角,觀察日本這個傳統與現代並存、砍死理性有序卻又處處矛盾,雖實行民主製度,政壇卻被政治世傢把持的國傢。

作者簡介

蔡增傢,颱灣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亞太所所長,國際事務學院教授,學術專長為東北亞區域研究、日本研究、朝鮮半島研究。

目錄

目錄

【作者序】從漫畫來理解真正的日本(1)

第一部從漫畫看你不知道的日本政治奇觀(1)

01如“天神”般的日本官僚(3)

02不依賴政府的日本人(9)

03日本的蚊子館(18)

04日本的“老人政治”(26)

05外交如料理,都是酸甜苦辣(34)

06右翼想象下的國傢正常化(41)

第二部從漫畫看你不知道的日本社會萬象(49)

07從“雇用型社會”到“創業型社會”(51)

08不鼓勵競爭的日本職場(59)

09講究恥感的日本人(66)

10集體約束力造就低犯罪率(73)

11怕給彆人添麻煩的日本人(79)

12從大男人主義到愛妻俱樂部(86)

13閤法的黑道,光明的地下錢莊(92)

14禮金與日本人的兩麵性(99)

15超高齡社會下的奇特現象(106)

16銀發照顧,刻不容緩(112)

17綠燈籠背後的食安故事(119)

第三部從漫畫看你不知道的日本專業崇拜(127)

18東大,日本官僚的搖籃(129)

19尊重專業的工匠精神(136)

20諾貝爾奬是恩賜,還是詛咒?(143)

第四部從漫畫看你不知道的日本國際觀(151)

21從安重根看日本的東亞情節(153)

22“零核電”終究是神話?(161)

23《進擊的巨人》與中日關係(168)

24風起瞭,日本要走嚮何方?(175)

前言/序言


《次元漫遊:扉頁裏的東瀛風情》 在這紛繁復雜的世界裏,總有一些角落,以其獨特的韻味,悄然吸引著我們探尋的目光。日本,這個被太平洋環繞的島國,正是這樣一個充滿魅力的存在。它融閤瞭古老與現代,傳統與革新,靜謐與喧囂,在曆史的長河中,雕琢齣瞭令人著迷的文化景觀。而在這片土地上,有一種藝術形式,以其鮮活的綫條、跳躍的想象和細膩的情感,成為瞭解讀日本文化最生動、最親切的窗口——那便是日本漫畫。 《次元漫遊:扉頁裏的東瀛風情》並非一本枯燥的學術論文,也不是一本流水賬式的遊記。它是一次穿越漫畫扉頁的深度漫遊,一次用圖像與故事觸碰日本靈魂的旅行。我們將一同潛入那些承載著無數夢想與現實的漫畫世界,從筆觸的起伏間,品味日本社會的脈絡,感受其國民精神的流淌,探尋那些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詩意與哲思。 一、 曆史的墨跡:從浮世繪到現代漫畫的傳承與蛻變 日本漫畫的根基,深埋在古老的藝術土壤之中。我們不會從《鳥獸人物戲畫》開始,因為那過於遙遠,但我們會追溯到江戶時代那充滿市井氣息的浮世繪。那些描繪著歌舞伎、美人、風景的木版畫,早已具備瞭敘事性和視覺衝擊力,它們是現代漫畫的遠祖,用另一種形式記錄著時代的風貌與民眾的生活。 當我們將目光投嚮近代,漫畫的雛形開始顯現。報刊雜誌上的插畫、詼諧漫畫,開始以更快的速度反映社會變遷。而真正意義上的日本漫畫,其發展軌跡則與20世紀的日本社會緊密相連。從戰後經濟復蘇時期的勵誌故事,到經濟騰飛時期的都市幻想,再到泡沫經濟破裂後的反思與內省,漫畫如同時代的鏡子,摺射齣不同時期的社會情緒與文化思潮。 《次元漫遊》將帶領讀者,一同審視漫畫這一藝術形式如何隨著日本社會的發展而演變。我們將看到,那些影響深遠的漫畫大師,如手塚治蟲,如何藉鑒西方動畫與電影的技巧,開創瞭現代漫畫的錶現手法,為後世樹立瞭標杆。他的作品,不僅是娛樂,更是對人性、生命、科技的深刻探討。接著,我們會關注諸如藤子·F·不二雄、石之森章太郎等巨匠,他們如何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構建瞭無數個令人難忘的二次元世界,影響瞭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深入分析不同年代漫畫作品所承載的時代信息。例如,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機器人、太空探索為主題的作品,如何反映瞭當時日本科技飛速發展的自信與憧憬?而進入九十年代後,作品中湧現齣的對都市壓力、人際關係疏離的描繪,又如何體現瞭泡沫經濟破裂後社會心態的變化?《次元漫遊》將通過具體的漫畫作品,揭示這些曆史的墨跡,如何烙印在每一幀畫麵之中。 二、 社會的剪影:漫畫中的人情冷暖與時代百態 日本社會以其高度的組織性、禮儀性和獨特的社會文化而聞名,而漫畫,恰恰是捕捉這些細節最敏銳的捕手。它以一種輕鬆、幽默甚至極端的方式,呈現齣日本社會的人情冷暖、職業百態、生活習慣以及復雜的價值觀念。 我們將在《次元漫遊》中,聚焦那些描繪職場生活的漫畫。從嚴謹的公司職員,到忙碌的居酒屋老闆,再到充滿挑戰的自由職業者,漫畫傢們以生動的筆觸,刻畫瞭不同職業人群的喜怒哀樂、奮鬥與迷茫。例如,那些以“加班文化”為背景的作品,如何尖銳地反映瞭日本職場的高壓與競爭?而那些描繪傳統手工藝人堅守崗位的作品,又傳遞齣何種對匠人精神的贊頌? 除瞭職業,傢庭與人際關係也是漫畫中永恒的主題。我們將探討,那些描繪溫馨傢庭日常的漫畫,如何體現日本社會對傢庭紐帶的重視?而那些探討青春期煩惱、校園霸淩、師生關係的漫畫,又揭示瞭日本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所麵臨的挑戰。甚至,我們還會觸及那些“宅文化”、“禦宅族”等亞文化現象,分析漫畫如何成為這些群體錶達自我、構建社群的重要媒介。 《次元漫遊》將不迴避日本社會中的一些敏感話題。例如,關於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關於社會階層固化,關於傳統價值觀與現代思潮的碰撞。漫畫傢們往往以一種含蓄而深刻的方式,將這些問題融入故事之中,引發讀者的思考。我們將通過剖析這些作品,去理解日本人對於“集體主義”、“和諧”、“責任”等概念的理解,以及在現代社會變遷中,這些觀念所經曆的挑戰與重塑。 三、 精神的內核:漫畫裏的哲學思考與審美情趣 日本漫畫的魅力,遠不止於其對社會現實的描摹,更在於它所蘊含的深刻哲學思考和獨特的審美情趣。在那些看似輕鬆的故事背後,往往隱藏著對生命意義、人生價值、宇宙萬物的探尋。 我們將走進那些充滿奇幻色彩的漫畫世界,探索其背後蘊含的“物哀”情結。這種源於日本古典美學的情感,是對世事無常、短暫美好事物逝去的感傷,卻又在感傷中體會到生命的珍貴。從《幽靈公主》對自然與人類關係的思考,到《夏目友人帳》中對妖怪與人類之間情感的描繪,《次元漫遊》將帶領讀者,去體會這種日式特有的、帶有淡淡憂傷的浪漫。 同時,漫畫也常常展現齣日本人對於“侘寂”美學的追求。這種崇尚不完美、無常和不完整的審美,體現在許多漫畫作品的畫麵構圖、人物設計乃至故事情節中。我們會關注那些具有獨特視覺風格的作品,分析其如何通過留白、不對稱、樸素的色彩來營造寜靜、內省的氛圍,傳遞齣一種返璞歸真的哲學意境。 更值得探討的是,許多漫畫作品觸及瞭“緣”的哲學。這種看似偶然的相遇,卻又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安排的“緣分”,貫穿於許多日本故事之中。從《你的名字》中時空的連接,到《海街日記》中姐妹情深的羈絆,《次元漫遊》將深入分析,這種對“緣”的理解,如何影響著日本人的人際交往和對人生際遇的態度。 此外,我們還會關注那些探討“成長”、“堅持”、“夢想”等普世價值的漫畫。從《灌籃高手》中對青春熱血的呐喊,到《韆與韆尋》中對勇氣與獨立的贊美,這些作品超越瞭國界,觸動瞭無數讀者的內心。我們將分析,漫畫傢們如何通過生動的角色塑造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將這些深刻的人生哲理,以最易於接受的方式傳遞給讀者。 四、 語言的魅力:漫畫中的幽默、諷刺與象徵 日本漫畫不僅在視覺上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其文字錶達也同樣值得玩味。幽默、諷刺、雙關語、象徵意義,這些語言的精妙運用,使得漫畫的解讀更加豐富。 《次元漫遊》將帶您領略漫畫中獨具匠心的幽默手法。從誇張的錶情、肢體語言,到巧妙的文字遊戲、情境反差,日本漫畫的幽默感往往是多層次的,既有淺顯易懂的搞笑,也有需要細細品味纔能體會到的會心一笑。我們將分析,不同類型的漫畫,如少女漫畫、少年漫畫、青年漫畫,在幽默感的營造上,各自有哪些獨特的風格和技巧。 諷刺,也是漫畫常用的武器,它以一種溫和或尖銳的方式,揭示社會存在的弊端或人性的弱點。我們會關注那些具有批判精神的作品,分析漫畫傢們如何通過隱喻、影射等方式,對社會現象進行反思。 更重要的是,許多漫畫作品中充滿瞭象徵意義。無論是動物、植物、物品,還是色彩、構圖,都可能承載著作者的深意。例如,在一些作品中,櫻花往往象徵著短暫的美好與生命的輪迴;而在另一些作品中,雨則可能代錶著憂傷、淨化或新的開始。《次元漫遊》將如同一個解謎者,引導讀者去發掘這些隱藏在畫麵背後的象徵意義,從而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內涵。 《次元漫遊:扉頁裏的東瀛風情》 是一次邀請,邀請您翻開那些充滿想象力的扉頁,走進一個由綫條、色彩和故事構建的日本。我們相信,通過對日本漫畫的深入剖析,您將不僅僅看到精彩紛呈的故事,更能觸摸到這個民族的靈魂,理解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感受他們獨特的生活哲學。這不僅僅是對漫畫的解讀,更是一次對日本文化的深度體驗。讓我們一同踏上這段奇妙的次元漫遊之旅,在漫畫的海洋中,發現一個更加立體、更加生動的日本。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原本以為這本書會是一本偏嚮於介紹日本文化符號的“速查手冊”,但讀下去纔發現,它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作者在行文過程中展現齣瞭一種非常老練的敘事技巧,他似乎懂得如何巧妙地在看似輕鬆的筆調下,埋下具有深度思考的內核。我特彆欣賞他那種不故作高深,但又絕不膚淺的態度。他能用最直白、最接地氣的方式,去剖析一些非常復雜或微妙的社會現象,讓你在會心一笑的同時,又能猛然意識到“原來是這樣啊”。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比直接灌輸知識要有效得多。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被動接受信息,而是在和一位知識淵博但又非常有趣的朋友聊天,他總能在我最不經意的地方,點撥齣一些先前被我忽略的細節。這種閱讀的“驚喜感”,是很多嚴肅書籍難以提供的。

評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收獲,並非是某一個具體的知識點,而是它重塑瞭我看待異域文化的一種基本視角。它教會我,理解一個文化,不能隻看它光鮮亮麗的錶象,更要深入挖掘那些看似怪異、不閤邏輯的“小細節”背後的驅動力。作者非常強調“共情”的重要性,他不是在評判,而是在努力代入並解釋。這種尊重個體差異和文化背景的姿態,讓我對日本文化(乃至其他文化)的認知變得更加寬容和立體。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看待很多國際新聞和文化現象的角度都變得更具批判性和包容性瞭。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思維升級,遠比記住幾個地名或食物名稱要寶貴得多。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世界文化抱有好奇心,並希望建立更成熟理解框架的人。

評分

從文字的打磨來看,這位作者的文字功底確實令人印象深刻。他的語言風格變化多端,時而詼諧幽默,帶著一種略顯“毒舌”的洞察力;時而又變得異常細膩和富有詩意,仿佛在描繪一幅精緻的浮世繪。這種風格的切換非常自然,毫無違和感,就像一個高明的音樂傢在演奏復雜的樂章,知道在哪個段落該用激昂的節奏,哪個地方該放緩速度、輕聲吟唱。我特彆喜歡他處理一些文化衝突或誤解時的那種剋製和精準,沒有過度渲染戲劇性,而是冷靜地呈現齣其背後的文化土壤和曆史積澱。閱讀這樣的文字,不僅僅是獲取信息,更是一種對語言藝術本身的享受和學習,讓人忍不住想迴頭去細品那些措辭精妙的句子。

評分

哇,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太抓眼球瞭!封麵色彩運用大膽又和諧,那種跳躍的視覺衝擊力一下子就把我的好奇心勾起來瞭。我通常對這種看起來很“新潮”的書籍抱持一種保留態度,但這次我真的被吸引住瞭。內頁的排版也很有意思,不像傳統學術書籍那樣闆正,而是充滿瞭設計感,字體的選擇和間距處理,都讓人感覺作者在努力打破常規,試圖用一種更貼近年輕讀者的語言來“對話”。整體感覺就是,作者非常注重閱讀體驗,這不是一本你隻需要“閱讀”的書,更像是一本需要你“探索”的視覺旅程的起點。光是翻閱目錄和前言,我就能感受到作者想要傳達的活力與熱情,讓人忍不住想立刻深入內容,看看這種熱情是如何轉化為文字的。這本書的審美絕對是滿分,讓人在拿起它的那一刻,就對即將展開的閱讀充滿瞭期待和愉悅感。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引人入勝”。它不是簡單的章節堆砌,而是像編織一張精密的網,每一個小主題都能與其他部分産生巧妙的關聯和呼應。最妙的是,作者似乎深諳“留白”的藝術,他拋齣一個有趣的觀點或現象後,並不會立刻給齣標準答案,而是適當地停頓,給你時間去思考,去腦補背後的邏輯。這使得閱讀過程變成瞭一種積極的“再創造”過程,讀者不再是旁觀者,而是變成瞭參與者。我甚至發現,當我閤上書本,去觀察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場景時,這本書提供給我的分析框架竟然能立刻派上用場,這證明作者提供的方法論是具有相當的普適性和生命力的。這種知識的“遷移性”,是衡量一本好書的關鍵標準之一,而這本書無疑做到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