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水,共同的財富 / 001
第一節 低科技,但有效的解決方法 / 003
還水於地 / 003
民主共治 / 006
未來之路 / 008
第二節 布基納法索的“赤腳”農學傢 / 010
第三節 民眾又有瞭水資源 / 012
自我分配 / 012
公共水道 / 015
第二章 農業,城市新邊界 / 017
第一節 底特律,後工業時代的城市典範 / 019
第二節 紐約,綠色遊擊戰的誕生之地 / 024
第三節 公共的食物空間 / 028
第四節 相互依存的菜園 / 034
第五節 災後恢復元氣的地方 / 040
第六節 明天,為城市提供食物 / 047
城市綠色産業 / 047
水培帶來的收獲 / 051
第七節 重獲城市空間 / 053
第三章 新的生活方式 / 055
第一節 重歸本地化消費 / 056
短距離供應,農業支持協會 / 058
消費者閤作社 / 062
第二節 團結閤作商店 / 064
第三節 減少浪費 / 067
捐贈經濟 / 069
維修、迴收、升級再造 / 072
第四節 閤作型社會 / 076
分享、交換、租賃…… / 076
修補、旅行、學習:服務交換 / 083
分享知識 / 086
專業性公民社會的時代:閤作科學 / 088
集體智慧 / 090
自由社區,開源 / 092
創客一代 / 094
分享工作 / 097
第五節 走嚮新的生態係統 / 098
第四章 建立可持續性農業 / 101
第一節 土地共同管理 / 102
團結儲蓄,保障農業發展 / 104
由居民共同管理的食品加工業 / 105
第二節 消除飢餓:錢德拉瑪的故事 / 107
為全世界提供糧食 / 110
一種解放模式 / 113
模式比對 / 114
第三節 生態農業發展 / 117
第四節 生態農業:永續生活設計和
森林農業 / 119
保護生物多樣性 / 122
第五節 為未來全球糧食供給提供保障 / 124
第五章 金錢的公民用途 / 127
第一節 投資實體經濟:儲蓄閤作社 / 128
第二節 對社會負責的銀行 / 131
第三節 西班牙的自籌資金貸款團體 / 135
第四節 集體銀行 / 141
第五節 區域貨幣的全球性發展 / 142
第六節 為區域發展考慮 / 144
第六章 能源:走嚮地方自給 / 149
第一節 發展中國傢的創舉 / 152
印度:赤腳工程師 / 152
赤腳學院 / 155
第二節 獨立分散的解決辦法 / 156
沼氣—尼泊爾的小型鄉村革命 / 157
第三節 法國的公民風力發電 / 159
第四節 能源閤作社 / 161
歐洲的例子 / 162
聯閤新能源 / 167
第五節 能源分散模式 / 169
第七章 閤作模式 / 173
第一節 阿根廷的工人自主管理公司 / 175
第二節 一個生機勃勃的領域 / 178
第三節 消滅貧窮 / 180
第四節 獨立的工具 / 182
第五節 閤作領域的擴展 / 184
第六節 另一種經濟的力量 / 189
第八章 彆樣群居 / 191
第一節 居民閤作社的飛速發展 / 192
第二節 共同居住,共享房産 / 197
第三節 一起變老 / 198
第四節 生態村 / 201
第五節 生態小村莊 / 203
第六節 集體所有製協會 / 207
第七節 為窮人建高質量的環保房 / 208
第九章 更加公民化的民主 / 213
第一節 居民自己管理城市 / 214
經濟地方化 / 217
可復製模式 / 219
第二節 參與性試驗的飛速發展 / 220
第三節 公民候選人 / 226
第四節 “公民科技”的飛速發展 / 229
第十章 公民醫療中心 / 233
第一節 美國的免費診所 / 234
第二節 比利時的自我管理醫館 / 236
第三節 發展中國傢的赤腳醫生 / 238
第四節 小額保險與村鎮互助會 / 239
結 語 重新掌握世界 / 241
第一節 行動的一代 / 242
第二節 邁嚮新社區 / 245
後 記 新世界正以小規模齣現 / 247
緻 謝 / 252
這本書的論證邏輯嚴密到令人驚嘆,它不僅僅停留在現象的描述,更是深入剖析瞭深層次的因果鏈條。作者在提齣觀點時,總能輔以大量的、經過嚴格篩選的佐證材料,無論是檔案記錄、統計數據還是第一手訪談,都運用得恰到好處,互相印證,構建起一個難以撼動的知識體係。更難能可貴的是,它並沒有陷入專業術語的泥潭,而是將復雜晦澀的理論用清晰、甚至可以說是優美的語言錶達齣來,使得即便是非專業背景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其核心思想。閱讀這本書,就像是跟隨一位頂級的學者進行瞭一次思維的深度漫步,每走一步,都充滿瞭被啓迪的驚喜。它挑戰瞭許多我原有的認知,迫使我去審視那些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前提假設。
評分閱讀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對於“人”的刻畫入木三分,這本書中的每一個角色,即便是短暫登場的配角,都擁有自己獨特的靈魂和鮮明的動機。他們不是推動情節的工具人,而是有血有肉、充滿矛盾的個體。作者擅長捕捉那些微妙的人性瞬間——比如在巨大的壓力下,一個人無意中流露齣的善良,或者是在權力誘惑麵前,道德底綫的悄然崩塌。這些細節的描摹,使得整個敘事不再是冰冷的史實陳述,而是充滿瞭情感的共鳴。每當一個人物做齣艱難的決定時,我都能真切地感受到那種沉重與無奈,仿佛自己就是身處其境的見證者。這種對復雜人性的深刻挖掘,讓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單純的信息傳遞層麵。
評分從整體的閱讀體驗來看,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是一種緩慢而持久的震撼感,它不是那種讀完後立馬拍案叫絕的快餐式閱讀,而更像是一杯經過時間沉澱的老茶,初品平淡,迴味悠長。閤上最後一頁,我用瞭很長的時間纔從那個構建起來的世界中抽離齣來,腦海中不斷迴放著書中的場景和觀點。它成功地在我的認知地圖上開闢瞭一片新的領地,讓我對某些曆史進程和社會結構有瞭全新的、更具批判性的認識。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其持久的影響力,它不是讀完就束之高閣的物品,而是會留在我的思考框架中,影響我未來看待世界的視角和分析問題的角度。它真正做到瞭“開捲有益”,而且是那種能改變人思維慣性的益處。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一絕,拿在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質感,封麵是那種略帶磨砂的觸感,顔色搭配非常考究,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現代的簡約美學。內頁紙張的選擇也十分用心,不是那種刺眼的亮白,而是柔和的米白,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譯者的名字在封麵上被置於一個非常顯眼但又不突兀的位置,讓人對譯文質量抱有極高的期待。我尤其欣賞的是它在字體排版上的細節處理,行距、字距都恰到好處,使得大段的文字閱讀起來非常流暢順滑,這種對細節的打磨,體現瞭齣版方對讀者的尊重。而且,這本書的整體尺寸拿在手中非常舒適,無論是放在書架上還是隨身攜帶,都顯得恰如其分,完全符閤一本需要細細品味的嚴肅讀物的標準。單是這份精緻的外觀和手感,就已經值迴票價瞭。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處理得極為精妙,作者似乎深諳如何在高潮和低榖之間切換,讓讀者始終保持著一種被牽引著嚮前探索的欲望。它沒有那種一上來就拋齣重磅炸彈的急躁,而是像一位老練的講故事者,娓娓道來,逐步搭建起一個宏大的背景框架。在某些關鍵的曆史轉摺點,敘述會突然變得緊湊有力,仿佛快進到瞭關鍵的對決時刻,但很快又會放慢,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人物內心的掙紮與抉擇。這種張弛有度的敘述方式,極大地增強瞭故事的感染力。我常常因為太投入以至於忘記瞭周圍的環境,直到閤上書頁,纔意識到自己已經沉浸瞭數個小時。這種敘事技巧,是很多當代作品所缺失的,它需要作者對材料的絕對掌控力和對讀者心理的深刻洞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