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五行精纪--命理通考五行渊微
定价:38元
作者:[宋]廖中
出版社:华龄出版
出版日期:
ISBN:9787801787453
五行精纪是八字必读经典。
本书是南宋时代算命学说的一部集大成之作,其特点:是“会粹数十家之说,章分句析,考验得失,校量深浅”,全书共34种,20多万字,内容十分丰富。廖中的事迹在现存宋代文献中没有更多的材料,根据南宋学者周必大为《五行精纪》一书所写的序中可以知道,廖中本人是在科场失意后,转而从事对算命文献的搜集整理。正因为廖氏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非一般街头算命先生所能比拟,故其所著此书亦能广泛搜罗数十种文献,每一问题皆能引用诸家之说,具有较高的学术性。
《五行精纪》共引用了当时流行的52种算命文献,上述这些书籍中,有的著录于《宋史·艺文志》、《郡斋读书志》、《通志·艺文略》、《直斋书录解题》及后来的一些公私图书目录中,有的则从来不为后人所知。这些书的时代大部分均完成于宋代。该书在一定程度上向我们展示了南宋中期算命学说的面貌,是我们了解宋代算命学说状况的一部重要典籍。
郑同,易学学者、编辑,周易工作室的创办人兼策划人,多年来一直从事易学与术数的研究,著有《纳甲筮法新讲义》、《易学新识》等。现从事易学图书的编辑出版与推广工作。先后主持点校出版易学图书50余种,另点校《四库全书术数初集》(全四册)、《四库全书术数二集》(全三册)等术数类图书,广受国内外易学界的好评。
目录
周序
岳序
五行精纪卷一
论六十甲子上
论六甲纳音法
五行精纪卷二
论六十甲子下
五行精纪卷三
论干神一
五行精纪卷四
论干神二
五行精纪卷五
论干神三
论甲乙
论丙丁
论戊己
论庚辛
论壬癸
五行精纪卷六
论支神
并论干神
五行精纪卷七
论五行一
五行精纪卷八
论五行二
五行精纪卷九
论五行三
五行精纪卷十
论年月日时胎
五行精纪卷十一
释日时凶中凶格
释日时犯月中恶杀
五行精纪卷十二
论十二月节气
五行精纪卷十三
论释吉贵神例
五行精纪卷十四
论天乙贵神
五行精纪卷十五
论禄
五行精纪卷十六
论马
五行精纪卷十七
并论禄马
论官神
五行精纪卷十八
论印绶
论食神
论三奇
论合神
五行精纪卷十九
论进神
论正印
论库墓
论财
五行精纪卷二十
论华盖
论金舆
论学堂文章
论科名
论荫补
论武职
五行精纪卷二十一
论贵局上
五行精纪卷二十二
论贵局下
五行精纪卷二十三
释凶神例
五行精纪卷二十四
论劫杀
论亡神
五行精纪卷二十五
论三刑
论六害
论空亡
五行精纪卷二十六
论冲破
论金杀
五行精纪卷二十七
论凶杀
五行精纪卷二十八
杂释诸例
释小儿例
五行精纪卷二十九
释男命例
释女命例
并释男女命例
论父母位
五行精纪卷三十
论子息位
论僧道
论九流
论吏卒
论形貌性情
论人身形
五行精纪卷三十一
论疾病
论寿夭
五行精纪卷三十二
杂论
五行精纪卷三十三
论大运
论小运
五行精纪卷三十四
论二运
论太岁
论晦数
论岁运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对古代哲学思维的沉浸式体验。作者的笔触中流淌着一种对自然法则的深刻敬畏。他似乎不仅仅是在讨论人的命运,更是在探讨人与天地、时间、空间之间微妙的联系。书中对于“气”的运行、不同季节对命格的影响,描述得极其精妙,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这种宏大的叙事视角,让人在分析具体八字时,总能保持一种超越小我的超然心态。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术数技巧,更重要的是一种平衡的智慧——世间万物皆在流转变化之中,没有绝对的完美,也没有彻底的绝境,关键在于如何顺应时势,趋吉避凶。读完后,感觉整个人看待事物的眼光都变得更加开阔和包容了。
评分我接触命理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市面上各种流派的书籍看了不少,但很多都显得过于现代和简化,缺乏对基础理论的深入挖掘,读起来总觉得缺少了点“根”。而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则完全是另一种境界。它采用了那种严谨、考据扎实的文言文,每一个论断背后似乎都有着深厚的逻辑链条在支撑。初读时,确实需要字典和大量的查阅来理解一些古老的术语和特定的语境,但这恰恰是它的魅力所在——它强迫你慢下来,去体会古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像某些速成手册那样直接给出“结论”,它更像是一位耐心的老先生,一步步引导你构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让你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是什么”。这种求真务实的态度,对于想真正掌握命理精髓的人来说,是极其宝贵的。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对“变化”的强调。许多现代命理书倾向于将八字视为一个相对固定的模板,但廖老的论述中,处处体现了“时”在命理中的核心地位。他详细论述了流年、大运介入原局时所产生的复杂动态影响,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来调整对命局的解读。这种动态分析的方法,远比静态分析要复杂得多,但也更贴近现实生活中人生轨迹的起伏不定。例如,他对“刑冲合害”在不同阶段的侧重点分析,就非常细致入微,揭示了不同年龄段人生命题的差异性。对于渴望深入研究命理动态预测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难以替代的深度参考,它不是速查手册,而是一部需要时间去咀嚼、去体会的“内功心法”。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太考究了,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封面采用的是那种传统的水墨晕染风格,边缘的烫金字体在灯光下微微闪烁,透露出一种古典的雅致。我特别喜欢它内页的纸张选择,那种略带米黄的道林纸,手感温润,油墨印制得清晰锐利,即便是繁复的图表和细小的注释,也看得一清二楚,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装订方面,采用的是线装的形式,虽然不如胶装方便翻阅,但那种一针一线穿起来的仪式感,让人觉得捧读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在与古人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翻阅时,能闻到一股淡淡的墨香混合着纸张本身的陈旧气息,这对于一个痴迷于传统文化的人来说,简直是无与伦比的享受。这样的用心,体现了出版方对原著的尊重,也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让我更有动力去钻研其中的奥秘。
评分从内容组织上看,作者的条理性和系统性令人叹服。它不是零散观点的堆砌,而是像一部精心设计的建筑群,各个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层层递进。首先是基础概念的界定,然后是核心原理的阐释,接着才是具体的应用和案例分析。这种结构设计,非常符合人类的学习认知规律,使得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五行生克制化、宫位取象等概念,也能在逻辑的引导下逐渐变得清晰。我特别欣赏它对一些核心理论的“溯源”,每当提到一个重要的命理概念时,作者似乎都会引用更早期的文献作为佐证,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极大地增强了书本的说服力。对于我个人而言,它提供了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石,让我不再满足于表面的吉凶判断,而是开始探究其背后的宇宙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