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著作全集:前批判时期著作1(1747-1756)

康德著作全集:前批判时期著作1(1747-175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秋零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041087
版次:1
商品编码:10074048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3-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8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康德的著作素以语言晦涩著称,这不仅源自康德本人哲学思想的艰深,同时也源自康德时代德语与现代德语的差距。更何况,康德生活在东普鲁士的哥尼斯贝格城,相对来说是文化上的一个“穷乡僻壤”。康德的德语,无论是在语法还是在句法上,都明显带有普鲁士方言的痕迹。《康德著作全集(第1卷):前批判时期著作(1747-1756)》内容讲述了论物体的力、对莱布尼茨学派活力学说的研究、什么把活力的一种新测算表现成为大自然真正的尺度、地球绕轴自转问题研究、地球是否已经衰老等。

目录

中译本序 哲学的开普勒改革
1747年 活力的真正测算
献词
前言
第一章 论物体的力
第二章 对莱布尼茨学派活力学说的研究
第三章 什么把活力的一种新测算表现成为大自然真正的尺度

1754年
地球绕轴自转问题研究
地球是否已经衰老

1755年
一般自然史与天体理论
献词
前言
全书内容提要
第一部分 恒星中一般性系统状态的综述 兼论这样的恒星系的众多

第二部分 论大自然的初始状态、天体的形成、天体运动的原因以及它们的系统关系,既特别就行星而 言,也涉及整个造化
第一章 论行星系的起源及其运动的原因
第二章 论行星的不同密度以及它们质量的关系
第三章 论行星转道的偏心率和彗星的起源
第四章 论卫星的起源和行星的绕轴运动
第五章 论土星球,并根据土星环的情况计算土星每日的自转
第六章 论黄道光
第七章 在无限时间和空间的整个范围内论造化
第八章 关于世界结构布局的力学学说的正确性、尤其是关于当前力学学说的可靠性的一般证明

第三部分 以大自然的类比为基础在不同行星居民之间进行比较的尝试
论火
设计的理由
第一章 固态物体与流质物体的本性
第二章 论火的物质及其变易、热与冷
形而上学认识各首要原则的新说明
设计的理由
第一章 论矛盾律
第二章 论规定的、普遍充足的理由律
第三章 描述形而上学认识的两个从规定理由律得出的、富含结论的原则

1756年
地震的原因
地震中诸多值得注意的事件
地震的继续考察
物理单子论
前言
物理单子论
第一章 物理单子的存在与几何学的一致性
第二章 物理单子最普遍的属性,它们在不同的单子中各不相同,有助于理解物体的本性
风的理论
中德人名对照表
后记

精彩书摘

  由于在一个事物的特性中所出现的一切,都必须能够从自身包含着该事物的完备根据的东西推导出来,所以,广延的特性、从而还有广延的三维度,也将建立在实体就与之联结的事物而言所拥有的力的特性之上。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联合发挥作用所凭借的力,不能被设想为没有某个在它起作用的方式中表现出来的规律。由于实体相互起作用所遵循的规律的方式也必然规定着许多实体结合与复合的方式,所以,度量一大批实体(即一个空间)所遵循的规律或者广延的维度,就产生于各实体凭借自己本质性的力追求结合所遵循的规律。
  三维度之所以产生,似乎是由于各实体在实存的世界中如 此相互作用,以致作用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据此我认为:各实体在我们作为一个部分的实存世界中具有这样的本质性的力,以致它们在相互的结合中按照距离的双倍反比从自身扩展其作用;其次,由此形成的整体凭借这一规律而具有三重维度的特性;再次,这一规律是随意的,上帝也可能选择另一个规律,例如三倍的反比;最后,从另一个规律也可以引申出具有另一些特性和度量的广延。关于所有这些可能的空间类型的科学,显然是有限的知性所能够从事的最高级的几何学。我们在自己这儿发现不可能想象一个多于三维度的空间,这种不可能性之所以产生,在我看来乃是由于我们的灵魂同样按照距离的双倍反比规律接受从外部来的印象,由于灵魂的本性自身注定不仅仅如此承受,而且也以这种方式向自身之外起作用。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在尼采的理解中,这是因为,人类,“无论是最伟大的还是最渺小的,我看到他们都赤身裸体——他们都还太人性了。”尼采认为,歌德是最接近他超人理想的人物。“他追求的是整体性;他反对理性、感性、情感和意志的分裂,他使自己契合整体性,他创造了他自己。”(《偶像的黄昏》)

评分

  如我们所知,共产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消灭私有制,当每个人都无法脱离开对社会的促进而私利的时候,或许人们就会脱离开对个人利益的执念,进而将全身心投入到应为而并非欲为的事物当中。尽管连马克思自己都承认达成的可能微乎其微,但就是这微乎其微的可能性,令二十世纪的理想主义者们纷纷为之报效奋斗。

评分

  

评分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它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评分

 在我早年的阅读经验里,关于母亲的形象大多相似:勤劳、坚韧……就算偶有脾气暴躁的,也是由生活所迫。总归母亲、母爱比如是伟大的,好像找不到其它形容来修饰母亲和母爱。而伟大的,除经常修饰母亲,也与祖国和领导人常相搭配。

评分

  在《借口》结尾,托宾让小偷走到森林中,挖出伦勃朗的名画,将之烧毁。他漠然着看画中那位表情乖戾的老妇的面孔默默燃成灰烬,这时你会隐约感到这段疏离关系里儿子对母亲的恨。虽不知道缘由,但也让人心惊,也不得不让人承认:我们从亲情里收获爱和温暖,也会领受痛苦、委屈和失落。

评分

   另一方面,更让我感同身受的是第四讲《康德哲学和中西人格结构》,及《全球伦理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解答了我的困惑,即,既然儒家讲修身,讲个人修养,从个人出发,为什么中国对人的压抑最为严重?而且是在启蒙运动的时代,西人解放人性的同时我们最严重压抑扭曲人性?这种现象或者说历史发展的轨迹在哲学上的基础为何?

评分

康德于1724年4月22日出生在东普鲁士的首府科尼斯堡(Königsberg),他出生时,有“武王”之称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在那里已经统治了11个年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