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可供广大师生和古典诗文爱好者使用,提升传统文化素养,辅助阅读鉴赏创作。
一、选材精当。所选名句均为我国古典诗文中脍炙人口的美言妙语,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俱佳。
二、内容翔实。每句设“注、译、评”予以清晰解读,力求准确、全面、明了。
三、分类编排。按意义类别编成11个篇目,每篇下有细分为不同的小类,条理清晰,实用性强。
四、讲解通俗易懂,语言明白晓畅。以名句赏析为导引,提高读者对古典诗文的阅读、领悟和鉴赏能力。
该书收录古典名句近3000句,均为我国古典诗文中脍炙人口的美言妙语,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俱佳。每句设“注、译、评”予以清晰解读:“注解”简单明了,清除阅读障碍;“释义”通俗易懂,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点评”深刻凝练,揭示意蕴、特点及功用。按照意义类别编排,涉及政治、规律、时节、花卉、家庭、教育、学习、修身、处事、心志等11个篇目。每篇下又细分为不同的小类,纲举目张,层次清晰。每句注明其朝代、作者、篇名,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方便查检。
黄金贵,语言学教授,男,1939年7月生于上海市,1961年7月毕业于中文系,留校任教至今。现任区(原)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系古汉语古文献教研室主任,兼任浙江省语言学会副会长。
长期从事古代汉语的教学,曾参加《辞海》(新版)、《汉语大词典》的编写工作,已培养10余名硕士生、博士生,从事浙江省社科“八·五”重点课题《古代文化词语训释研究》。专业上侧重于训诂研究,特别是文化类词汇的词义训诂。已在《考古》、《文史》、《语言研究》、《JOURNAL OF MACROLINGUISTICS》(英刊)、《中国语文》等20余家学术刊物发表了《“甓”义考》、《论古代文化词语的训释》、《从“传”看古代中国传播的类别与特征》、《从餐食词语看我国古代的食制及其演变》等百余篇古代文化类词汇的词义训诂与文化研究文章。其中,《“甓”义考》等3篇曾获浙江省教委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黄金贵教授致力于文化语言学的探索,经多次改写,撰成百万字、配以数百幅考古文物插图的文化语言学专著《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这是一部对古代文化类词汇作同义系统训释的专著。全书由262篇同义同辨释文运有机构成政治、经济、服饰、饮食等八大类,将文化史、考古文物与语言三者结合,对古代门1300余文化调一次系统作了辨考,其中考释400余条,在语义学、训治学、文化语言学诸方面有新的突破。此书已由出版,获得董建华文史哲基金、浙江省教委、省语言学会、省政府社科优秀成果及一等奖。
主要著作有:
①《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1995年5月
②《“甓”义考》,《考古》1993年第5期
③《古代文化词义考辨》,《文史》第41辑
④《穴居时代的传播》,载《华夏传播论》,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
⑤《从“传”探索古代中国传播的特征与类别》,载《从零开始》,1994年8月。
在《中国古典诗文名句赏析辞典》中遇见诗意的星辰 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个存放着诗意星辰的宝盒。我一直对中国古典诗文心生向往,但总觉得那些古老的文字,带着一层厚厚的滤镜,让我难以窥探其真正的光芒。《中国古典诗文名句赏析辞典》就像是一缕温暖的光,穿透了那层滤镜,让我得以清晰地看见那些闪耀的名句。当我读到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时,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幅宁静而辽阔的画面,而辞典的赏析则让我明白了,诗人正是通过对天地之间景物的细致描摹,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恬淡的意境,这背后是他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以及内心世界的平静。再比如,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我过去只觉得壮阔,赏析却让我看到了诗人通过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展现出边塞的雄浑壮丽,以及身处其中的渺小感,这背后隐藏着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个体命运的思考。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十分温和,赏析的角度也十分多样,既有对历史典故的讲解,又有对诗人心境的揣摩,还有对艺术表现手法的剖析。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与一位饱经风霜的智者对话,他们用充满智慧的话语,引导我去理解那些看似朴素却蕴含深意的诗句。这本书,已经成为了我心灵栖息的港湾,让我能够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一份宁静和诗意。
评分读《中国古典诗文名句赏析辞典》有感 刚拿到这本《中国古典诗文名句赏析辞典》,便被它厚重的质感和精美的封面所吸引。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不仅是墨香,更是一种穿越千年的文化气息。作为一名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觉得,古典诗文浩如烟海,许多佳句虽耳熟能详,却往往只知其声,不知其所以然。这本辞典,恰恰弥补了我的这一遗憾。它收录的都是那些在中国文学史上闪耀着独特光芒的名句,从《诗经》的质朴悠远,到唐诗的雄浑浪漫,再到宋词的婉约细腻,几近涵盖了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性作品。更难得的是,它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罗列,而是深入浅出地对每一句诗文进行赏析。那些看似平常的词句,在赏析的笔触下,立刻焕发出勃勃生机,让我得以窥见诗人当时的创作心境、社会背景,甚至是字里行间的深层寓意。例如,读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句,我过去只觉得意境优美,而辞典的赏析则让我明白了,这不仅是对景色的描绘,更是对思乡之情的深情呼唤,尤其是结合其创作背景,更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这样的赏析,对于我这样一个非专业的读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它就像一位温和而博学的向导,引领我走进古典诗文的殿堂,让我能够更深刻、更立体地理解和欣赏这些流传千古的瑰宝。这本书的编排也十分人性化,查找方便,无论我想重温某一句熟悉的诗篇,还是想探索一句陌生的名句,都能迅速找到相应的赏析。每一次翻阅,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文化的熏陶。
评分与《中国古典诗文名句赏析辞典》的奇遇 这本书的出现,对我而言,无异于一次惊喜的文化“邂逅”。我一直是个文学爱好者,但接触中国古典诗文,总觉得隔着一层纱,总觉得那些精妙的词句背后,隐藏着我无法完全捕捉的深意。直到我遇到了这本《中国古典诗文名句赏析辞典》。它就像一把钥匙,轻轻地拨开了我眼前的迷雾。一开始,我只是随意翻阅,被那些耳熟能详的诗句所吸引,例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总是觉得这描绘得太夸张了,但辞典的赏析让我明白了,李白在这里并非单纯的夸张,而是运用了极致的想象力,将瀑布的磅礴气势与天上的银河相连接,创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这体现了他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又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我过去只觉得写出了战乱的凄凉,而辞典的赏析则让我看到了杜甫在目睹长安城破败景象时的悲痛与无奈,以及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字字句句都饱含着沉甸甸的家国情怀。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它收录了多少名句,更在于它如何带领读者去理解这些名句的“灵魂”。它并没有用过于学术化的语言来“吓退”普通读者,而是用一种平实而生动的语言,将诗句的背景、情感、艺术手法娓娓道来,让我在阅读中,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些历史时刻,与古人进行了心灵的对话。这本书已经成为了我案头常备的读物,每每在繁忙的生活中抽出片刻闲暇,翻开它,都能获得片刻的宁静与智慧。
评分沉浸在《中国古典诗文名句赏析辞典》的文化长河中 我一直相信,真正的文化,是能够触动人心的,并且能够跨越时空,与我们产生共鸣。《中国古典诗文名句赏析辞典》正是这样一本让我深深沉醉的书。它所呈现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种流淌了千年的生命力,一种凝聚了民族智慧的结晶。当我翻到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我不再仅仅觉得这是一句美好的祝愿,而是被苏轼在人生低谷时,依然能够怀揣着对亲人的思念,以及超然物外的豁达所深深打动。辞典的赏析,让我明白了这句词背后的深厚情感,以及它为何能成为千古绝唱。再比如,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我过去只觉得写景巧妙,而赏析则揭示了王维将自然景物的“静”与声音的“动”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空灵、幽远的意境,这体现了他禅宗思想在诗歌中的渗透,让我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的编纂者,无疑是花费了巨大的心血,他们挑选的名句都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精华,而赏析的视角也十分独特,既有对历史背景的考据,又有对艺术手法的剖析,更有对情感意蕴的挖掘。这让我感受到,学习古典诗文,并非枯燥的背诵和分析,而是一场与伟大灵魂的对话,一次对中华文明的深度探寻。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古典文学更深邃世界的大门,我期待着在其中不断发现新的惊喜。
评分《中国古典诗文名句赏析辞典》:点亮我诗词鉴赏之路 作为一个对诗词有着模糊好感的普通读者,我常常感到自己像是站在一座巍峨的宝库前,却不知从何下手。《中国古典诗文名句赏析辞典》的出现,恰好为我点亮了这条鉴赏之路。这本书不是那种艰涩难懂的学术专著,而是以一种亲切、友好的方式,向我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文的魅力。比如,当我读到白居易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时,我过去只觉得它写爱情的忠贞,而辞典的赏析则让我明白了,这句诗背后蕴含的是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深刻体悟,对世间万物都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认知,这种“曾经拥有”的深沉,使得之后的一切都显得相形见绌。又如,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我过去只觉得是批判,但赏析却引导我看到,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国破家亡的痛心疾首,以及对世人麻木不仁的深深忧虑,这种家国情怀的震撼力,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并没有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通过细腻的分析,引导我去思考,去感受。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与一位饱学之士对谈,他们用循循善诱的方式,解开我心中的疑惑,让我逐渐领悟到诗句背后隐藏的智慧和情感。这本书让我不再觉得古典诗文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变得生动、鲜活,能够真正地触动我的内心。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参考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宝贝不错,值得购买,
评分喜欢诗词,就是有点浅显,适合中学生阅读。
评分这本书很丰富
评分我这次下了两单,共计11本,今天来的是第二批,已经不知道这事第几本了,看来买书成瘾了,只要看见了好书就去买,不管那么多了,先买着,放家里慢慢看吧。
评分本书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玛丽·道格拉斯的代表作品。作者从《*经》和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洁净”与“肮脏”的理解入手,利用象征分析手法剖析人类的思维特点,并关注象征秩序与社会秩序的对应。
评分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