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介绍传统文化的书籍充斥市场,其中昙花一现的为数不少。可这一套讲述中国文学经典的普及读物,在台湾地区竟热销了十几年。不止一所中学把她定为国文(即语文)搭配教材;一些高中生一入校就接到通知,要求购买此书,作为今后三年的参考必备书;有的学校干脆按此书布置假期作业,某日读某章、答某题,规定得十分详尽;网络上,能搜到针对此书编写的测试题,已发表到第十几回(篇)——专门就一套课外读物编写习题,还是不多见的。一些大学开设的文科课程也将此书列为必读或参考……此书在台湾再版数次,印刷无数。
这样一套书,课上要读,假期要看,作业以它为依据,考试以它为准绳……该不会增加学生负担、引发学生反感吧?可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据台湾不少高中老师反映,接触此书后,“以往较不喜欢念文科的自然组学生……对文学大为改观,即便不是非常有兴趣,但是至少是转变成不讨厌的地步”。——这就是《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
这套书在大陆也有骄人的销售业绩,曾荣获“全国优*畅销书奖”,被选入“希望书库”,并列入教育部“中华文史知识课程内容与教学指导书目”;影响了一代中学生的学习习惯。
这是一部面向青少年读者的文学知识普及读本,作者以讲故事的口吻,介绍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历程,上起神话时代,下至20世纪上半叶,脉络清晰,轻重得宜。涉及的文学名家有四五百位,经典作品近千篇(部)。诗赋散文、小说戏曲,无所不包,并穿插大量掌故趣闻。读来轻松有味,引人入胜。不但孩子们读了受益,成人读者也可借此拾遗补阙,有所收获。
一切真正美的事物,总是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的,哪怕是写给孩子看的。
作者侯会在写作此书时运用的策略便是成功地引起读者兴趣,有不少高中老师表示:以往较不喜欢念文科的自然组学生,在接触这本书之后,对文学大为改观,即便不是非常有兴趣,但是至少是转变成不讨厌的地步。
——台湾书评家 小莫
这是为青少年写的一部中国文学史,以深入浅出的流畅口语写成,刚好适合非文学出身如我者来阅读。它虽然是文学的,但更是基于史学源流的叙述,读它,有一种“归乡”、“回甘”的感觉。
——台湾台东育仁中学校长 王锦升
我很纳闷:家里有几书柜文学书籍,上中学的儿子从来不翻,有了相关问题,只翻这本书,而且总能查到要找的东西——书都给翻烂了。
——大学教授 柳俊杰
我儿子就读于一所中学名校,在理科班名列前茅。可读了此书后,对文学产生极大兴趣,非闹着改学文科——他后来学的是广告传媒,毕业后还挺有出息。一本书改变他的人生,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北京读者 赵天来
第二册(中唐至元代)
四一、中唐诗坛才子多
四二、香山居士白居易
四三、“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
四四、散文大家柳宗元
四五、“诗豪”刘禹锡
四六、鬼才李贺
四七、杜牧诗赋讽喻深
四八、李商隐与无题诗
四九、晚唐诗人
五○、曲词发轫唐五代
五一、南唐二主,词坛帝王
五二、唐传奇里故事多
五三、宋初文坛花待发
五四、王禹偁与范仲淹
五五、有井皆歌柳永词
五六、一代文宗欧阳修
五七、王安石与曾巩
五八、梅尧臣、苏舜钦等
五九、北宋文豪苏东坡(附苏洵、苏辙)
六○、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六一、苏门弟子秦观等
六二、周邦彦与贺铸
六三、女词人李清照
六四、岳飞与张孝祥
六五、中兴诗人杨万里、范成大(附曾几)
六六、爱国诗人陆游
六七、英雄词人辛弃疾(附陈亮、刘过)
六八、婉约词人与“永嘉四灵”(附江湖派)
六九、宋末爱国诗人(附金代元好问)
七○、宋代戏曲与文学批评
七一、白话小说登上文坛
七二、一代文学元之曲
七三、元曲大家关汉卿
七四、白朴与马致远
七五、王实甫与《西厢记》(附郑光祖)
七六、元代散曲与诗歌
七七、南曲戏文演《琵琶》
简明文学家词典·二(按生年先后排列)
一
现如今,如果有人对你说“我是听您的歌(看您的戏或听您的相声)长大的”,那多半是在调侃,意思是你已经落伍了。
可不久前,我真的接到这样一个电话:“侯老师,我是读您的书长大的!”对方是某出版社的年轻编辑,正在编辑我的一部书稿。她偶然发现,我又是《中华文学五千年》的作者,那是她读中学时印象很深的一本课外书。
想想也是,该书 20 世纪 90 年代初问世,至今已过去二十五个年头。当年上中学的小姑娘,如今已成为出版社的顶梁柱。——思及此,顿生岁月如梭之叹。
二
20 世纪 80 年代,女儿呱呱落地。身为穷教师的爸爸买不起昂贵的芭比娃娃、乐高玩具,盘算着能不能写本书陪伴她长大。这一念头的产生,还跟之前到一所中学听课有关。挨着我的一张小课桌上,除了一本语文书外,还堆着各种课外参考书。我随手翻翻,无非是些东拼西凑的知识点,枯燥乏味,想来很难引发孩子的兴趣。
我就想:能不能专为孩子们写一本谈文学的书,由远古神话讲起,依次是先秦诸子、《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把孩子们在课堂上拾取的零珠碎玉,穿成一条闪闪发光的项链?
形式跟内容同样重要。我们平日跟孩子讲话,总是弯下腰,平视着孩子的眼睛,尽量拣他们听得懂的字眼儿,耐心讲给他们听。可为什么一拿起笔,这些常识就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呢?
当有一双好奇而明亮的眼睛望着你时,笔底的文字自然变得浅易通俗、亲切有味儿了。
三
经冬历夏,书稿完成。承蒙大学者张中行先生称赏推荐,并由大书法家启功先生赐题书名,《中华文学五千年》于 1992 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正式出版,受到孩子和家长们的欢迎。《文艺 报》当年刊文推介。由于加印不断,该书于 1995 年荣获全国优 秀畅销书奖;1996 年入选“希望书库”,加印一万册;又被教育部编入“中华文史知识课程内容与教学指导书目”。
此后应中国青年出版社之约,我又接连撰写了《世界文学五千年》及《中华文学五千年·近现代部分》,同样受到读者欢迎。
1995 年,这套书还由台湾洪叶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繁体字本,在岛内风行一时。不止一所中学把它定为语文搭配教材或高中必备参考书。有位中学语文教师还花费时间精力,专门针对此书编写了系列测试卷,多达十几回(篇)——专门为一本课外书编写测试卷,还是不多见的。一些大学开设的文学课程,也将此书列为必读书或参考书。
有位台湾书评家,道出此书受欢迎的原因:“作者侯会在编纂此书时运用的策略便是成功地引起读者兴趣,有不少高中教师表示:以往较不喜欢念文科的自然组学生,在接触这本书后,对文学大为改观,即便不是非常有兴趣,但是至少是转变成不讨厌的地步。”(《小莫的青春笔记本:文学之旅——中华文学五千年》)
二十几年过去了,这套书几次再版。《中华文学五千年》于 2004 年和 2006 年分别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及台湾洪叶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了插图本。
从 2011 年起,全套书经整理修订,由团结出版社推出插图本,更名为《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讲给孩子的世界文学经典》和《讲给孩子的百年文学经典》。时隔二十年,孩子和家长并没忘记这套书。再版后频频加印,供不应求。北京电视台做了特别推荐,多家报刊登载书讯,《武汉晚报》还做了专访。
时至今日,这套书总共印售近二十万册,在几代孩子中产生了影响。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那位年轻编辑多年后还记得这套书——这令我惭愧之余,又感欣慰。
四
眼下,这套书又获得在三联书店再次出版的机会。讨论时,编辑老师建议做些调整。除了内容的增益更新外,形式上也做了较大改动。原稿采用爷孙夜谈的形式固然生动,但按日分段毕竟限制了内容的顺畅表述。
“别小看现在的孩子们,他们见多识广,不再是依偎在家长身边听故事的乖宝宝。”编辑老师如是说,“开门见山,平铺直叙,更符合当下孩子的接受习惯。但亲切生动的语言、灵活的表达方式,仍应沿袭。”
书名仍沿用《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和《讲给孩子的世界文学经典》。《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将“古代文学”及“近现代文学”接续起来,共分为四册,依次是“先秦至盛唐”(第一册)、“中唐至元代”(第二册)、“明代至近代”(第三册)和“现代”(第四册)。
全书又依内容分为一百三十九节,各拟标题如“远古神话,文学之祖”“编年史的楷模《左传》”“屈原与《离骚》”等。每节又分若干段落,仍拟有小标题,如“谁说《周易》老掉牙”“秦朝‘打工皇帝’李斯”等。
每册书后附有“简明文学家词典”,收录本册介绍的文学家。词条按文学家生年先后编排,又可作文学年表看;文学发展的脉络走向,作家之间的影响及传承,都可从中领略一二。
新版图书仍遴选精美图画分插于文中,以增强可读性。目的当然只有一个:让孩子们的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有趣味!
感谢三联书店各级领导的抬爱,使本书以崭新面貌再度与孩子们见面。感谢美编室主任蔡立国先生和刘洋老师,他们所做的高水平装帧,为本书增色不少。感谢实力派画家孙文然先生,他为本书绘制了部分插图。尤其要感谢责任编辑王海燕女士,从策划到编纂,她为本书付出了太多的心血!
还有,本书所引古代及近现代诗文,以目前通行的版本为依据。出于对原作者的尊重,在用字用词上尽量保持原貌,特此说明。
侯 会
丁酉春日,于北京大兴与德堂
我对这套《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系列一直颇为关注,尤其当得知即将推出的第二册,涵盖了从中唐到元代这段辉煌的文学时期,我的兴趣更是被点燃。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读三年级,一个读五年级,我一直在寻找一套能够同时满足他们阅读兴趣,又能让他们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书籍。 我之所以对这套书抱有如此高的期待,主要源于第一册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那套书在选材上,既有家喻户晓的经典,也有一些可能相对小众但同样充满智慧的故事。而且,它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保留了古典文学的韵味,又充满了现代儿童的活泼与童趣,使得孩子们在阅读时不会感到枯燥,反而会津津有味。 我特别欣赏的是,这套书在处理文学经典时,并没有生硬地照搬原文,而是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改编,让那些复杂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以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教育方式,它能够有效地降低阅读门槛,同时又能够保留住经典作品的精髓。我希望第二册能够延续这种卓越的改编风格。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配有精美的插图。对于孩子们来说,图画不仅仅是装饰,更是理解故事的重要辅助。鲜艳的色彩、生动的造型,能够极大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在脑海中勾勒出书中描绘的世界。我曾看到过我家小儿子,指着书中的插画,绘声绘色地讲述他眼中看到的故事,那份专注和快乐,让我觉得这本书是真正走进了孩子的心里。 所以,对于第二册,我满怀憧憬。我期待它能够像第一册一样,成为孩子们接触中国文学的“引路人”,让他们在探索唐诗宋词、元曲风采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我坚信,这套书不仅仅是为孩子提供阅读的乐趣,更是在为他们播下热爱传统文化,热爱文学的种子。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和孩子们一起,沉浸在这第二册带来的文学盛宴中。
评分我一直相信,阅读是孩子认识世界、塑造品格最重要的方式之一。而中国文学,更是我们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情感。所以,当我知道了《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第二册 中唐至元代) [5-14岁]》即将问世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了激动和期待。 我家中有一个正在读小学四年级的儿子,他平时对课外书还算比较喜欢,但有时候会觉得一些过于“成人化”或者“说教式”的书籍,不太容易引起他的共鸣。这套书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它能够将那些深厚的文学经典,以一种孩子能够接受且乐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我非常期待它能够让我的儿子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领略到中国文学的魅力。 从我对于第一册的了解来看,这套书的编撰团队在选择故事上,非常注重故事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的平衡。他们没有回避那些可能对孩子来说略显复杂的故事情节,而是通过巧妙的语言组织和生动的叙事,让这些经典故事重新焕发生机。我特别喜欢那种能够让孩子在哈哈大笑中,也能有所感悟的故事。 而且,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于人物刻画的细腻。一个好的故事,离不开鲜活的人物。如果能够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角色的喜怒哀乐,理解他们的动机和选择,那么这本书就不仅仅是讲故事,更是在塑造孩子的情感认知。我希望第二册也能继续保持这种高水准的人物塑造。 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套书能够帮助我的儿子建立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让孩子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显得尤为重要。这套书的出现,能够为他提供一个绝佳的窗口,让他从文学的角度,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非常看好这套书,并且已经开始着手为儿子准备好,准备和他一起开启这段精彩的文学之旅。
评分我一直觉得,想要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就得找到那种能够点燃他们好奇心和想象力的书。市面上关于儿童文学的书籍琳琅满目,但真正能让我眼前一亮的却不多。直到我接触到这套《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尤其是了解到即将出版的第二册,我才真正感受到了一份惊喜。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从第一册的体验来看,这套书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都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准。它不是简单地把古代文学作品堆砌起来,而是经过精心的筛选和改编,让那些原本可能有些晦涩难懂的经典,变得生动形象,充满趣味。对于5-14岁的孩子来说,这个年龄段正是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的时候,能够接触到这些经过“提炼”的文学瑰宝,无疑是极大的幸运。 我特别欣赏的是,这本书在语言的运用上,非常注重贴近孩子的认知和语言习惯。它不像一些成人阅读的书籍那样,会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式,而是用一种平易近人、充满童趣的方式来讲述故事。这种“接地气”的叙述风格,能够有效地降低孩子的阅读门槛,让他们更容易沉浸在故事的世界里,而不会因为语言障碍而产生畏难情绪。 而且,从第一册的反馈来看,这本书在插画方面也是下了功夫的。鲜活的色彩,富有表现力的画面,能够极大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对故事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我常常看到孩子在听故事的时候,眼睛会紧紧地盯着书页上的图画,仿佛身临其境一般,这种专注和投入,是很多其他书籍难以给予的。 因此,对于第二册,我充满了极大的信心和期待。我坚信,它一定能够继续发扬第一册的优点,为孩子们带来更多精彩的文学体验。我希望它能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田里播下热爱文学的种子,让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主动去探索更广阔的文学海洋。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一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蒙,一种对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评分这套书真是太棒了!我家的孩子今年8岁,平时对课本上的东西兴趣不大,一提到阅读就头疼。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套《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想着试试看。没想到,效果出奇地好!第一册我们已经读完了,孩子竟然开始主动要求我讲后面的故事了。这次我赶紧把第二册也买回来了,实在是很期待。 从第一册的经验来看,这套书的选材非常用心,都是一些耳熟能详又充满智慧的经典故事,比如《西游记》的一些片段,还有一些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经过改编后,语言生动有趣,非常贴近孩子的理解能力。而且,书里的插画也是一大亮点,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把故事里的场景和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每次讲到精彩处,孩子都会看得目不转睛,甚至还能模仿书中的人物表情。 我最喜欢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讲故事,还在故事中融入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比如,在讲到一些节日习俗的时候,会很自然地介绍相关的传统知识,让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也能了解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我曾经问孩子,为什么他喜欢听这套书,他说:“因为里面的故事有意思,而且我感觉学到了好多不一样的东西,就像在看动画片一样,但比动画片还有意思!” 听到孩子这么说,我真的非常欣慰。 当然,我也知道,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指望一蹴而就。但是,这套书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它能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爱上阅读,爱上中国文学。而且,这本书的装帧也很精美,纸张质量也很好,很适合作为礼物送给家里的孩子,或者送给亲戚朋友的孩子。我之前就送给了侄女一套,她妈妈反馈说,孩子现在每天都要缠着她讲书里的故事,让她都感觉自己的“文学底蕴”都提升了。 总而言之,这套《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系列,尤其是第二册,我充满了极高的期待。我希望它能继续延续第一册的优秀品质,为我的孩子打开一扇通往中国文学宝库的大门,让他们在乐趣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在故事中汲取智慧的养分。对于那些希望孩子从小培养阅读习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家长来说,这套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选择。我迫不及待地想和孩子一起翻开第二册,开启新的阅读旅程了!
评分这次的《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第二册 中唐至元代) [5-14岁]》的消息,我可是期待了好久!我家里有一个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平时她对阅读还挺感兴趣的,但总觉得她读的书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我一直希望她能接触到一些真正有分量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但又担心那些原著对她来说太难了。这套书的出现,简直就像及时雨一样,恰好弥补了这一块的缺失。 我非常看重的是,这本书的定位非常精准。5-14岁这个年龄跨度,涵盖了小学到初中,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兴趣点都有所不同。而这套书能够兼顾到这样一个广泛的年龄段,说明它在内容的选择和改编上,一定做到了非常有层次感和吸引力。我女儿虽然已经八岁多,但一些更抽象的概念和深刻的道理,她可能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来理解。 从第一册的经验来看,这本书的编者团队非常了解孩子的心性。他们不是简单地把枯燥的知识点灌输给孩子,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将文学的精髓巧妙地融入其中。比如,在讲述一些人物的时候,会突出他们的性格特点,让他们的人物形象在孩子心中变得立体而鲜活。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是我非常欣赏的。 而且,我觉得这本书最棒的一点就是,它能够激发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当孩子在故事中了解到古代的诗词歌赋、英雄传奇,或者感受到古代人民的生活智慧时,他们自然而然地会对自己的文化根源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爱。这比单纯地背诵课文,或者看一些舶来的卡通片,要深刻得多,也更有意义得多。 我尤其期待第二册中关于唐代诗歌和元代杂剧的改编。这些都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篇章,如果能够以一种孩子能理解和喜爱的方式呈现出来,那将是对孩子文学启蒙的巨大推动。我迫不及待地想让我的女儿去接触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让她在童年时期就播下热爱文学的种子,为她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京东购物是我们的首选,配货速度快,小哥服务周到,书也正是自己需要的。一本本包装,可见京东的良苦用心。继续支持京东。
评分习惯好评!!!!!!习惯好评!!!!!!习惯好评!!!!!!习惯好评!!!!!!
评分一如既往的好,不到四折,希望能更优惠
评分一切真正美的事物,总是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的,哪怕是写给孩子看的。
评分很赞,很喜欢,价格实惠的不要不要滴
评分满减用券活动买的价格还可以,一套好书值得推荐,发货送货好,很满意
评分喜欢在京东买东西………………………………
评分还没用,看着不错,后续追评
评分一如既往的好,不到四折,希望能更优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