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三农问题相关专家、学者,政府官员。 本文以皖南一个乡镇为田野研究单位,以该镇近年来农业经营形式的变迁为研究对象,在呈现萍镇农业经营形式多元化的基础上,试图理解农业经营形式变迁的路径和动力机制问题。采用田野调查方法,获得原始材料和数据,用个案调查法来揭示事物运行的机制和内在逻辑。
内容简介
本书呈现了当地小农经营主体的分化——小农农场、家庭农场和资本型农场,并对三种农业经营形式进行了详细描述,从社会分层的角度解释了,由于农村社会结构的转型和阶层所拥有的不同资源禀赋,导致了不同阶层对于不同农业经营形式的选择,这构成了农业经营形式走向多元化的内在动力。
作者简介
余练,女,1986年生,重庆涪陵人,社会学博士,现任西南大学教育学部中国乡村建设学院讲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要从事政治社会学、乡村治理与农村发展相关研究。近年来在全国近十余省、市及农村调研,累计田野调研时间达400多天。已在《青年研究》《人口与经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等杂志发表文章近20篇。
精彩书评
在城镇化背景下,三农政策的主导方向成为当前学界和政策部门的争论焦点。本书以皖南萍镇农业经营形式变迁为例,利用社会分层理论,对当地农业经营形式变迁的动力进行社会学分析。尽管从传统——现代农业的二元框架出发,农业经营形式在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投入方面有较大差异,但是,农业经营效率本身对农业经营形式演化的路径并非决定性作用。农业经营形式的变迁深深地嵌入农业所处社会结构土壤中。农民的分化和农业社会结构的阶层化,导致不同阶层之间,由于资源禀赋不同,对农业经营形式偏好也不同。从微观角度来看,以往理论所认为的资本、技术、人口等生产要素和组织变量,对农业经营形式的变迁并非决定性的。政府干预下的土地流转与“阶层农业”的契合,构成了当前农业经营形式变迁的动力。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综述:路径与动力
三、“阶层农业”:农业经营形式变迁的社会学视角
四、表述框架与核心概念
五、研究方法与调查点介绍
第二章 农民分化与经营形式变迁
一、地域社会
二、改革开放与农民分化
三、项目下乡与农业经营形式变迁
第三章 资本型农场的兴起
一、项目下乡:资本型农场的兴起
二、经营:资本型农场的困境
三、转型:资本型农场分化与持续
四、雇工:资本型农场的结构困境
第四章 家庭农场的发展
一、萍镇家庭农场概况
二、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益
三、家庭农场的性质
四、家庭农场的阶层动力
第五章 小农农场的持续
一、小农农场概况
二、小农农场的效益及其性质
三、小农农场的阶层动力
四、小农家庭农场的未来
第六章 农业经营形式变迁的阶层动力
一、经济精英:资本型农场兴起的动力
二、中间阶层:家庭农场崛起的动力
三、底层大众:小农农场持续的动力
四、“类橄榄型”结构与农业经营形式变迁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一、内容总结"阶层结构与农业经营形式变迁
二、理论发现"嵌入与阶层农业
三、政策反思"中国农业向何处去
附录A 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
附录B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附录C 关于鼓励家庭农场建设发展的通知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序言
本文以皖南一个乡镇为田野研究单位,以该镇近年来农业经营形式的变迁为研究对象,在呈现萍镇农业经营形式多元化的基础上,试图理解农业经营形式变迁的路径和动力机制问题。
如同很多农业型乡镇一样,皖南萍镇是一个劳动力流失较多的农业型乡镇,自发的土地流转颇为常见。以大型涉农项目为契机,萍镇小农农场生产体系发生变化,原本细碎、零散的地块,开始被“田成块、路相连、渠相同、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具备适度规模经营条件的现代农田”所代替。2007年,萍镇的农业经营形式开始转型,传统小农为主体的小农开始分化为小农、家庭农场和资本型农场三种完全不同的农业经营形式。
研究发现,效率并非新型经营形式兴起的根本原因。在政府的干预下,以项目下乡为契机,借助社会资本的力量,萍镇快速形成规模较大的资本型农场。尽管,大农场存在雇工的结构性困境,但是大户借助政策支持,几乎绑架政府的方式能够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发展。农村经济精英的形成,构成了资本型农场形成的社会基础。利用组织优势,家庭农场在萍镇获得政府支持,在生产率上表现为,较高的土地生产率和颇高的劳动生产率。家庭农场成为萍镇未来重点发展的农业经营形式。这种经营形式满足了农村中间阶层需要,同时也排斥了社会底层。后,低劳动生产率的小农农场由于资本投入小,土地产出率高,极大程度的满足社会底层的需求,因此在萍镇得以持续存在。
如若从生产效率考虑,家庭农场在土地和劳动生产率上均高,是一种具有适度规模效益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但是,农业生产形式演化的路径并不只是“效率”决定的。在实践层面,我们发现,农业经营形式变迁的路径具有“嵌入”特征。
农业经营形式演变中的嵌入性表现在,农业经营形式并非完全由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决定,也并非组织效率的优胜劣汰,而是深深地嵌入农村社会结构中。萍镇农业经营形式的多元化与农民的分化、农村社会结构转型紧密相关。改革开放以后,市场因素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日益加大,农民分化为不同的职业群体,职业上的农民开始向身份意义上的农民转化。由于农民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因此市场机会不同,对农业的态度就会表现出较大差异。
从阶层结构的角度讲,农村社会已经被分化为具有不同经济资源、组织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个体。在政府的干预下,资本型农场得以产生,精英们的合谋成为了资本型农场兴起和持续的根本性动力。一方面,资本型农场满足了经济精英对于资本利润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同时满足了政治精英以推动现代农业的目的。其次,中间阶层由于具有市场化的劳动力资源,主动放弃小规模生产方式,通过其他方式增加收入。以政府推动土地流转为契机,家庭农场的兴起满足了农村中间阶层的利益诉求,同时,农村中间阶层所具有的资源禀赋——劳动力和资金积累也满足了这种农业经营形式的需要。后,以老人为代表的农村社会底层,由于缺少市场就业机会,小农农场的生产方式不仅满足了该阶层的基本生活需求,还支撑起了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经济,因此,小农农场尽管劳动生产率低,生产方式粗放,却会长期存在。
本文发现,在农业经营形式变迁的路径上,并不如经典作家所分析的,农业经营形式变迁的路径是单一的。在具体的时空背景下,农业经营形式的变迁具有多元化特征。在农业经营效率上,各种农业经营形式有所不同,但是并不排除他们之间的共存。本文得出,由于农业的嵌入性,阶层农业决定了我们将在很长时期内是多元化农业经营形式并存的状态。
农业经营形式变迁的阶层动力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农业经营形式变迁的阶层动力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