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亨利希·库诺的代表作。
作者从马克思的著作中把各种各样的社会学论述剥离出来,按照其逻辑联系加以整理,并且追溯其确切的基本思想,全面完整地阐发了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全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古代的历史和社会哲学学说。第二部分全面阐发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
亨利希·库诺(1862-1936):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社会学家和经济史学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前言
导言
第一章 古代的历史观和国家观
历史著作的萌芽
史传家希罗多德
修昔底德和色诺芬
神话信仰的衰微
自然环境对历史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国家哲学
波里比阿的历史著作
第二章 中世纪基督教的历史哲学和国家哲学
奥古斯丁的历史哲学
奥古斯丁的国家观
托马斯·阿奎那的国家学说
托马斯论历史进程和自然法
近代天主教历史学和国家理论
新教的历史观
第三章 早期资本主义时代的国家观和社会观的发展
国家联合和国家契约
反暴君派的国家学说
. 博丹和波舒埃
史论家博丹
孟德斯鸠
约翰内斯·阿尔图修斯的国家契约论
格劳修斯和普芬道夫的国家契约学说鹃
十七、十八世纪自然法学说的演变
斯宾诺莎:法源于社会性
十八世纪德国和法国自然法诡辩学派
第四章 十七、十八世纪英国社会哲学
英国国家契约论的资产阶级化
托马斯·霍布斯的国家学说
政治理论家约翰·洛克
三权分立l
社会和国家的区分
个体和社会
理性和本能的对立
亚当·弗格森的社会理论
作为统治组织的国家
第五章 卢梭的社会哲学及其对法国革命,国家理论的影响
社会契约说在法国的发展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自然法和国家法u
共同意志和特殊意志
作为人权的天赋的个人权利
在法国革命的国家权利中共同意志的概念:
法国革命中的阶级斗争观念
让·保尔·马拉的阶级斗争观
卢梭的历史观
阿贝·托马斯·雷纳尔和经济史观
第六章 孔多塞——圣西门——帕加诺
法国革命对历史研究的影响
孔多塞的历史观
圣西门的历史观
圣西门关于宗教发展的观点
圣西门和孔多塞
维科和帕加诺的历史哲学
路易斯·亨利·摩尔根的先驱帕加诺
第七章 从伊瑟林到赫尔德的德国历史哲学:
十八世纪德国文化史著作的发端
人类地理学的观点
宗教史试论
作为自然动物和社会动物的人
雅可布·韦格林的历史哲学
赫尔德的历史哲学
赫尔德的国家观:
第八章 康德的历史与社会哲学
康德和法国革命自由主义-
康德的目的论历史哲学l%
自然意向和天意
历史进程的规律性
作为发展因素的自然禀赋
康德所理解的社会与国家
康德、卢梭、洛克
第九章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和国家哲学
作为政治家的黑格尔
黑格尔的发展概念
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历史辩证法
世界精神和民族精神
在宗教发展中的世界精神
黑格尔所理解的社会和国家
完善的国家
第十章 马克思的社会观和国家观
马克思和黑格尔
马克思对社会和国家概念的区分
社会和国家的相互关系
施坦因、摩尔、忒尼斯
马克思的社会概念和庸俗马克思主义
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
作为“社会机关”的国家
社会和国家的调节
经济和法
第十一章 国家的起源和发展
黑格尔的国家理想
马克思的国家理想
国家理想和国家现实
马克思、恩格斯论雅典国家的起源
罗马国家的起源
雅典和斯巴达的国家建立
国家建立的经济基础
国家是征服的产物
马克思对国家发展和消亡的论述
第十二章 对马克思国家观的批判
马克思的国家消亡学说
马克思反对马克思
职权国家向管理国家的发展
马克思对国家消亡的想法是什么?
无产阶级专政
马克思、列宁和巴枯宁
国家否定和国家社会主义
第十三章 民族、社会和国家
民族的概念
民族的形成
民族是品性和语言共同体
民族共同体和宗教共同体
民族感和阶级划分
民族和国家的相互关系
民族国家
民族和民族特性的问题
马克思所理解的民族性原则和政治进步
第十四章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
阶级的本质
阶级斗争的不同形式
阶级和等级
工人阶级的发展阶段
工人阶级和社会民主党
阶级利益和阶级意识形态
对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批判性的评论
第十五章 社会生活和共同体生活的国家以前的发展阶段
有关家庭是社会细胞的理论l
原始群体
从游牧群体到马尔克公社
恩格斯所认为的马尔克公社
马尔克公社,部落和部落联盟
日耳曼国家的建立
第十六章 家庭的发展过程
家庭的起源
对摩尔根一恩格斯家庭构想的批判
原始家庭的形式
外婚制和个体婚姻
图腾和母系家庭的出现
母系家庭
家长制家庭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氏族公社
恩格斯的古代史构想和唯物史观
第十七章 经济方式的社会生活职能
马克思的经济概念
生产和交换
什么是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条件
经济过程中的建设性因素
地理生活区域
社会劳动过程中的技术
技术和生产方式的混淆
整体技术和个别技术
第十八章 马克思的历史理论
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依赖于物质生活过程
作为法律关系的经济关系
法律制度和经济制度
经济和意识形态
宗教观和经济生活的关系
历史中的观念因素
马克思和费尔巴哈
经济事实转化为观念因素
利益和意识形态
马克思历史观中的传统与天才的作用
第十九章 唯物历史论批判
庸俗马克思主义改头换面的手法
保尔·巴尔特教授的经济结构概念
采邑法的经济基础
日本采邑制的产生
巴尔特先生和农民战争
教会租息禁令的所谓意识形态的来源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技术发展观
第二十章 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及其篡改者
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有关唯物史观的书信
对恩格斯书信的错误解释
所谓观念的历史因素是不是独立的推动力?
生产关系对意志决定的影响
何谓意识形态的独立性?
“原因”和“条件”概念的混淆
作为生产关系的剩余劳动关系
第二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和伦理学
道德有没有永恒的原则?
普遍有效的道德原则构成的主要动机
马克思和道德的形而上学
羞耻感的起源
原始性交道德的形成
杀婴是合乎道德的行为
对弑亲的道德评价
康德道德律的基础与前提
康德和马克思的道德理论
社会、阶级和国家道德
康德的道德规律和阶级伦理的关系
第二十二章 马克思的发展理论
社会变动的过程
进化与革命
向社会主义的发展
对马克思发展观的批判
马克思发展观中资本主义贫困化的趋向
社会发展的运动规律
历史的必然性
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发展辩证法
译后记
按照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每一个时代的政治观、法律观、哲学观和宗教观都是由那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决定的。历史上存在过的社会,在为维持其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与方法改变时,为与新的经济生活条件相适应,该社会的观点和看法的整体——“意识形态”也要随之改变。由此看来,根据马克思的见解,唯物主义的历史理论绝不是偶然的东西,而是一定的历史认识阶段的产物,这种认识阶段就其内容而言是由社会经济的生活进程所制约和决定的。无论是古代的历史学家,还是中古的历史学家,不管他们多么有才能,都不能认识到经济生活与政治、道德和法律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只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一定发展阶段,即十八世纪末法国革命的重大阶段斗争之后,才产生了这种认识的历史前提。
坦白说,我对学术著作的耐心是有限的,除非它能提供一种近乎叙事性的阅读体验。很多理论专著往往因为过度依赖术语和抽象的论证而显得枯燥乏味。我期望这本书在处理那些核心概念时,能够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通过精妙的比喻或生动的历史场景,将抽象的理论“可视化”。例如,当讨论到生产关系或阶级构成这类议题时,如果能结合某个具体的历史片段进行深入剖析,而不是纯粹的理论堆砌,那么即使是理论新手也能从中获得启发。我更看重的是作者的“翻译”能力,能否将那个时代严谨的思辨,用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和关切点重新激活。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寻找那种能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停下来,反复咀咏其观点的书籍,而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快餐式读物。这本书的目录结构看起来颇具匠心,似乎试图构建一个从宏观哲学基础到具体社会分析的完整路径。我特别关注它在处理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结构分析之间的张力时,会采用何种独特的视角或方法论。现代学术界对于早期经典理论的阐释常常陷入“复古”或“过度创新”的两极,真正难得的是那种既尊重原典精神,又能敏锐捕捉其对当代问题依然具有穿透力的解读。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新鲜的、富有洞察力的解读框架,帮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耳熟能详的概念,那无疑是一次宝贵的思想冒险。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信息显示它隶属于一个特定的系列,这多少会影响我的初步期待。通常情况下,特定系列会带有某种不成文的学术标准或倾向性。我个人希望它能够超越该系列可能存在的某种预设的学术范式,提供一种更具批判性和自我反思精神的探讨。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理论流派林立的时代,能够屹立不倒的经典理论,必然拥有其超越时空的深刻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帮我挖掘出隐藏在那些经典表述之下的、那些不易察觉的、但却至关重要的细微差别和复杂性。如果它能促使我对我已有的认知产生动摇或深化,那么它就已经达到了极高的阅读价值。
评分从一个更注重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组织和呈现其论证的。一本优秀的理论书籍,其价值不仅在于它说了什么,更在于它“如何”论证的。它是否采用了清晰的辨析步骤?在引用和批判其他学者的观点时,其态度是审慎的还是激进的?我倾向于那些能够展示出严密思辨过程的作品,即使其结论并非我完全认同,但那种逻辑的推演本身就是一种智力上的享受。如果这本书能清晰地勾勒出理论发展的脉络,并对其中关键的转折点进行细致的梳理,那么它就能成为一个可靠的参考工具书,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观点展示的层面。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有意思,封面的字体选择和色彩搭配,初看之下似乎带着一种沉稳的学术气息,但仔细品味,又能从中读出一种对经典文本的致敬感。拿到手里掂量一下重量,就知道这是一部篇幅可观、内容扎实的著作。我个人比较关注那种能够深入浅出解读宏大理论体系的作品,希望这本书能在这方面有所建树。尤其是对于那些初次接触相关领域,或者想要对既有知识进行系统梳理的读者来说,清晰的逻辑脉络和详尽的论证过程至关重要。如果作者能在保持理论深度的同时,辅以恰当的时代背景解析和现实案例对照,那将极大地提升阅读的体验和知识的吸收效率。期待它能提供一个既全面又易于理解的理论框架,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把握那些复杂而深邃的思想精髓。
评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评分这次活动相当给力,这书关注特别久了,这次有券一起拿下,京东真没得说,希望以后再接再厉,多买书,读好书。
评分书不错,慢慢看。快递很给力!
评分是本老书,重新出版的,对了解马克思学说还是有意义吧。
评分听@讲话,学习马克思主义。
评分可以的还不错物流挺好的
评分趁着活动屯买的,品相不错,期待阅读~
评分听@讲话,学习马克思主义。
评分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