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文集(全7册)

傅斯年文集(全7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欧阳哲生 编
图书标签:
  • 傅斯年
  • 近代史
  • 学术著作
  • 史学
  • 文化
  • 教育
  • 回忆录
  • 传记
  • 中国近现代史
  • 文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19732
版次:1
商品编码:12281550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特种纸
页数:3974
字数:30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 一代学术领袖的文献集成

* 近代学术发展的核心记录

* “元气淋漓”的人和文字

内容简介

  

  《傅斯年文集》(全七卷),一方面订正原湖南教育版《傅斯年全集》中误植的文字,一方面增补新发现的傅斯年文章、书信。第一卷新增《文科国文门研究所报告》、《安福部要破坏大学了》、《美公使与学生代表之谈话》、《济南一瞥记》、《留学问题谈》、《国内与国外求学问题》(傅斯年先生致蔡孑民先生书、吴稚晖先生致蔡孑民先生函)和附录《〈新潮〉杂志社启事》和《国故与科学的精神》(毛子水)。第三卷新增《中国民族革命史》、《再释圅皇父》、《诸葛亮的青年时期》、《〈广西石刻展览特刊〉序》、《宋本〈文苑英华〉题记》、《关于〈清史稿〉事敬述所见》和附录《论文化事业之争执》(柳诒徵)。第四卷新增工作报告若干篇。第五卷新增《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中国三百年来对外文化之反应》、《文明的估价》、《现代文化与现代精神》、《蔡先生人格之一面》。第六卷新增《二十年武力力行对日经济封锁政策》、《满洲傀儡剧主人公溥仪》、《四川与中国》、《日本的军事冒险》、《五四偶谈》、《欧美形势与中国》。第七卷新增信函约一百通。

作者简介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极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傅斯年先生治学广博,在《诗经》学、上古史、明清史、考古学、训诂学等领域均有不凡成就;先后主持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台湾大学等校校政,创办并长期掌管中研院史语所,领导学术,培养人才,为中国学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欧阳哲生,湖南长沙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严复评传》、《新文化的传统——五四人物与思想研究》、《新文化的源流与趋向》、《自由主义之累——胡适思想的现代阐释》等书,编有《丁文江文集》、《胡适全集》等。

精彩书评

  

  孟真是人间一个稀有的天才。他的记忆力强,理解力也强。他能做细密的绣花针工夫,他又有大胆的大刀阔斧本领。他是能做学问的学人,同时他又是能办事、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他的情感有热力,往往带有爆炸性的;同时他又温柔、富于理智、有条理的一个可爱可亲的人。这都是人世间难得合并在一个人身上的才性,而我们的孟真确能一身兼有这些难兼有的品性与才能。

       ——胡 适


  

  现在结算一下史语所二十三年的总成绩,可以说有赢馀也有外欠。这笔账看去似乎是许多人的,事实上,是应该全记在孟真先生的名下。

                          ——董作宾


  

  子水在他一死以后,立刻就说“孟真一生代表的是浩然之气”……可是浩然之气,还要靠养成的,而孟真却是不善于养气的人,所以我认为孟真所代表的是天地间一种混茫浩瀚的元气。这种淋漓元气之中,包含了天地的正气和人生的生气!

                          ——罗家伦

目录

总    目

第一卷

增订版序言

序  言

编辑凡例

早年文存

第二卷

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

《诗经》讲义稿

战国子家叙论

史学方法导论

《史记》研究

东北史纲(第一卷)

性命古训辨证

第三卷

学术论文

第四卷

工作报告

第五卷

教  育

文  化

医  学

人  物

序  跋

诗  歌

第六卷

时评政论

第七卷

书  信

傅斯年先生年谱简编

精彩书摘

文明的估价(节选)


  主席、各位先生:今天我所讲的题目,是“文明的估价”。我们知道,每一个时代,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对于以前传统文明的估价,得到的结果往往也不相同。在中国,汉朝人对于周秦诸子学说的估价就不同,儒家正统对战国时代九流百家的估价也不同,宋朝人对于唐朝文明的估价不同,明朝人对宋朝文明的估价亦不同;时至今日,由于和西方文明接触的结果,一般人对于以前中国传统文明的估价,更加大大不同了。欧洲的情形也是一样,在罗马晚年天主教最盛行的时候,对于传统文明是一种的估价,古典文学兴起以后是一种估价,人道主义发达以后是一种估价,十九世纪浪漫派思想抬头以后又是一种估价。尼采写过一本书,将一切价值从新估价,就是这种道理。所以说,每一个时代,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对他以前传统文明的估价,往往是不同的。我想,如果我们现在要对中国文化前途的趋向取得一个目标,那就应该对以往的传统文明从新来估价一番,截断取长,然后才有准绳。

  近几年来,一般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的评论,这些评论,或好或坏。我们知道,在现在各个民族的文化交流得极厉害的时候,要对某一个民族的文明加以估价,就要将他和别个民族的文明来相比较一下,然后才易得到结果。因此,要去估价中国的传统文明,也就要将中西文明来比较一番。说到比较,如果要说这一件东西比较另一件东西好,或者说这样东西比较那样东西坏,实在是很难说的。本来批评一件事物的好坏,必定要很客观地去看,不能只根据本身主观的看法,而不用理智,不经分析,就纯用私人的感觉,随自己的爱好去下断语。所以我们随便说中国的文化好,西洋的文化不好,这是很难说的。譬如我们对一首短诗特别爱好,觉得他很好,又对于某一出喜剧特别感觉兴趣,也觉得他很好;如果我们要去将这一首短诗和那一出喜剧比较一下,究竟那个比那个好,那是两者不同,没有方法比的。又譬如我们对某一种民间情歌感觉得很好,但是要将他和一种较为伟大较有组织的一本小说去比较谁好谁坏,那也是很难说的。我们对于一种文明的看法,如果不用理智,不经分析,而只是出于一种诗意的欣赏,神秘的感觉,或者是直接的爱好,那是谈不上什么估价的。要去论断某种文明价值的高低,必定要用一种客观的标准去看,我们不要说谁好谁坏,只要看谁适宜与否。今晚我要说的几点,是我们对中西文明作比较时应有的几个标准:并不能算是文明的估价,而只能作为估价的帮助而已。

  ……

  我们现在来看中国文明和西洋文明性质上不同的地方。中国民族虽然变化得很厉害,但总还是一个民族的文明,而欧洲文明,则是多民族的文明。中国文明,始终有一个中心,而西洋文明则一代一代不同,改革甚多。中国数千年来,人种始终无甚分别,其间虽经过种种变迁,但都只是时代的变迁而不能说是民族的变迁。就历史上看来,华北人民,因为屡受北方外族的入侵,大都受外族混杂,但是这些外族,结果都被中国文明所同化。至于南方人民,则多是中原士大夫阶级撤迁过去的;关于这一点,我们试看现在的广东话和唐朝长安方言很接近,而北京话和他的相差反倒很远,就可以知道。大致说来,中国北方人民,常受外族的掺杂,但是我们的文明总将外族同化过来,中原则常为文化向心力的所在,而南方则以中原文化为其平地文化。所以中国民族始终是一个,文化也没有重大的变迁,最多也只有佛教的兴起,但是佛教的兴起,实际上的影响远不如他在表面上的影响那么厉害。由此可知中国民族文明,是一个民族的文明,而且永远维持着一个文化的中心,变动极小。西洋文明则是多民族的文明,一个时代和一个时代文明的重心都不相同;我们知道,欧洲古代文物的重心在地中海,在最初的时候,地中海南北两等文化,情形大致相若,但是自从回教兴起以后,他们扫荡南部,建立回教民族国家,并且全用阿剌伯文,和北方耶稣教国家分庭抗礼。可是在我们中国有史以来就绝对找不出南北语言文字有截然不同的现象来。中国数千年来,文明虽然经过许多的进化,但是大体上还始终保持着一个文化的重心。欧洲则每一个时代变动,每一个民族做了政治的重心,文明的重心也就随之而变,像希腊时代文化的重心在哲学,罗马时代重心在法律,中古时代是天主教会,以后是人道主义,再以后又是科学。所以就此看来,中国文化比较单元,欧洲文化很清楚的多元;中国的文化是一个单层,欧洲文化是一个多层。至于说中西文化谁好谁坏,那么一个像乐队的大合奏,一个像笛子的清吹,两者性质不同,是很难比的,不过客观的说来,中国文明是单调的,而欧洲文明是多元的;中国文明的重心不变,欧洲文明的重心时常变动,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做了政治的重心,都有他特有的贡献,希腊人是一种贡献,罗马人是一种贡献,条顿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等,都各有他的贡献。所以中西文明,在性质上有简单和复杂的不同,中国文化简单,向心力集中,欧洲文化复杂,重心常变。当前有些人做中西文化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工作,可是他们多忽略了中西文化本质上有简单与复杂之不同,这实在是错误的。

  欧洲文化复杂,向心力小,中国文化单纯,向心力大;我们推考他们所以有这种差别的进展的原因,一在精神—语言方面,一在地理方面,而主要的还在地形的不同。中国土地,看起来是一块相当整齐的大地,我们知道中国文化起源在黄河,那里是黄土层的地带,东面是冲击平原,西面是黄土高原,后来渐渐向南北扩张,但因北方高地难于耕种,于是一直向南拓展,直到越南;发展的结果是一块相当整齐的大地。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在地中海,海的周围有岛屿,有半岛,四周都是参差不齐的海岸,岸上居住着许许多多的民族。远且不论,自从希腊以来,然后向海外发展,或则来往通商,或则争取殖民地。由于中西地形这样的不同,影响到两方的文明:中国自始就在一整块的大地上发展,人民务农为业,在这种农业社会之下,早就有了官僚政治,形成父死子继的嗣官制,将全国划为一块一块的大地,设官分治,所以自来只形成有官僚和农民两个大的阶级。欧洲的情形不如此,他因为地形关系,人民多出外经商或以工业营生,于是除了嗣主和平民之外,还产生了一种工商业的中产阶级,他们因为要去海外经商,就要应付商业竞争,应付海上竞争,于是在技术上就非精益求精力求进步不可,各种科学的研究,也在日益发展,进步亦至神速。实际上中国古代在科学上也曾有过很大的发展,但是因为在中国这个环境之中,一方面用不着和别人从事种种竞争,科学技术没有积极提倡之必要;另一方面在官僚政治设官分管的局面之下,老百姓要去发展科学,那对他们是有危险性非加阻止不可的,在这种情形之下,所以历来国家对于科学不但不提倡,而且阻碍他的发展。中西良方对科学倡导情形这样的分歧,大部分是地形环境的影响。我们再看海军,目前中国海军固然根本谈不到力量,但是明朝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时候,可曾一度强大过,当时中国海军力量极为雄厚,曾到达今日非洲索马利兰,那个时候还在欧洲人经过好望角前数十年,但是以后就一蹶不振。我们知道近代海军的兴起,大多是对付海盗而来的,明朝倭寇以后,中国沿海就没有什么海盗侵扰,于是海军在政治上社会上都没有什么需要,也就渐渐衰微了。由上所述,地理环境之影响于政治上及传统文化进展的情形,于此可见,中西文化性质的不同,原因也大部在此。

  我们对于中国传统的文明,应该重新加以估价,我们要很客观地去将传统的文明深切的分析了解,检讨那些是好而有留存的必要的,那些是坏而应该加以改进的,那些是本来不应该如此而为当时环境所迫成,现在应加以纠正的。必定要这样,然后我们的文化才能立足下去,我们的民族才能永久存续。须知现在的世界,是不容许两种大不相同的文化同时存在的,这点大家应该特别注意。中国的文明有重新估价的必要,我刚才所讲的都可以作为诸位在对文明估价时的参考。

前言/序言

前言

增订版序言


  2003年9月《傅斯年全集》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此书不过几年就销售一空。以后,不断有读者和同行呼请再版,我自感如要再版,则须修订。但因自己为其他研究工作所困,实在无暇、无力进行这项工作,故一直拖延。2013年10月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了我编辑的《胡适文集》修订版,随后我下决心将修订和增补《傅斯年全集》的工作提上议事日程,遂与中华书局俞国林君商量,他欣然同意合作。2014年我们便正式启动了这项《傅斯年文集》增订版的工作。

  此次增订版,一方面订正原湖南教育版《傅斯年全集》中误植的文字,一方面增补新发现的傅斯年文章、书信。第一卷新增《文科国文门研究所报告》、《安福部要破坏大学了》、《美公使与学生代表之谈话》、《济南一瞥记》、《留学问题谈》、《国内与国外求学问题》(傅斯年先生致蔡孑民先生书、吴稚晖先生致蔡孑民先生函)和附录《〈新潮〉杂志社启事》和《国故与科学的精神》(毛子水)。第三卷新增《中国民族革命史》、《再释圅皇父》、《诸葛亮的青年时期》、《〈广西石刻展览特刊〉序》、《宋本〈文苑英华〉题记》、《关于〈清史稿〉事敬述所见》和附录《论文化事业之争执》(柳诒徵)。第四卷新增附录《国立中央研究院1941年度工作报告》(“历史语言研究所”部分)、《国立中央研究院1943年工作报告》(“历史语言研究所”部分)、《国立中央研究院1944年工作报告》(“历史语言研究所”部分)。第五卷新增《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中国三百年来对外文化之反应》、《文明的估价》、《现代文化与现代精神》、《蔡先生人格之一面》。第六卷新增《二十年武力力行对日经济封锁政策》、《满洲傀儡剧主人公溥仪》、《四川与中国》、《日本的军事冒险》、《五四偶谈》、《欧美形势与中国》。第七卷新增信函约一百通,函目不赘。

  此次增订版没有沿用原《傅斯年全集》之名,而是采用了更为符合内容实际的书名——《傅斯年文集》。今年是胡适发动“文学革命”一百周年,傅斯年的《文学革新申义》一文可以说是《新青年》刊出的北大在校学生第一篇响应新文化运动的文章。新出增订版《傅斯年文集》,是我们献给新文化运动及其先驱者们的一个礼物。

                                                      欧阳哲生

                                                      2017年2月20日夜于京西水清木华园


《傅斯年文集》(全7册) 内容简介 《傅斯年文集》(全7册)是一部系统梳理和呈现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傅斯年先生学术思想与人生轨迹的权威性巨著。全套文集共计七册,汇集了傅斯年先生毕生重要的学术著作、散文随笔、演讲论述、书信尺牍等珍贵文献,旨在立体呈现其作为史学大家在学术研究上的卓越贡献,作为教育巨擘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深远影响,以及作为时代先知的深刻洞见和人格风范。 第一卷:学术研究(上)——上古史与民族史的开拓者 本卷集中收录了傅斯年先生在古代史,特别是上古史研究领域的开创性学术论著。他以严谨的考据方法和宏阔的史观,挑战并重塑了当时学界对中国上古史的认知。傅斯年先生对殷墟甲骨文的深入研究,不仅在发掘和解读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更在此基础上,以科学的论证,将中国信史的开端大大提前,有力地驳斥了“中国无古史”的论调。本卷将呈现其关于夏商周时期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文化信仰等方面的经典论文,其中不乏对《尚书》、《诗经》等古籍的独到诠释。 同时,本卷也收录了傅斯年先生在民族史研究方面的早期探索。他关注中国古代各民族的交往、融合与冲突,强调民族平等和文化多元的重要性,对后世民族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其论述风格既有磅礴大气的史识,又不乏精细入微的考证,充分展现了他作为史学大家的学术功底和创新精神。 第二卷:学术研究(下)——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 此卷深入探讨了傅斯年先生在历史学理论建构和研究方法上的重要贡献。他提倡“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实证精神,强调历史研究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之上,反对空泛的议论和主观臆断。本卷收录了他的历史学方法论的代表性文章,以及他对史料学、目录学等重要学术分支的见解。 此外,本卷还涵盖了傅斯年先生对中国近代史、特别是五四运动前后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他结合历史学家的视角,对当时的社会思潮、政治运动进行了冷静的分析和批判,展现了他超越时代的思想深度。他对于历史科学的理解,不仅局限于“过去”,更着眼于“现在”与“未来”,力求通过历史研究,为国家民族的复兴提供思想启迪。 第三卷:教育事业——国立中央大学与学术精神的传承 本卷聚焦于傅斯年先生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特别是他作为国立中央大学(前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的部分前身)校长时期的办学理念和实践。他以“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为校训,致力于将中央大学打造成一所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学,在课程设置、师资聘用、学术自由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本卷收录了他在担任校长期间的重要讲话、施政报告、以及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的论述。他强调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并重,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质疑的能力,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树立了典范。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四卷:教育事业——国立台湾大学的奠基与发展 本卷详细记录了傅斯年先生在台湾大学(前国立台湾大学)的发展历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在台湾光复初期,他肩负重任,主持台大的重建与发展工作。他秉持一贯的学术至上原则,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积极延揽海内外优秀学者,重塑校园风貌,确立了台大作为台湾最高学府的学术地位。 本卷收录了他在台大期间的校务报告、对师生员工的训示、以及他对台湾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展望。他对于学术自由的捍卫,对学生品德的重视,对校园文化的营造,都为台湾大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在此期间的言论,充满了对国家民族的深切关怀和对知识分子的殷切期望。 第五卷:思想评论与社会关怀——时代的回响 此卷收录了傅斯年先生在不同时期就时事政治、社会文化、思想潮流发表的评论文章、演讲以及答辩记录。他以其深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对当时的中国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无论是对国民政府的政策建言,还是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忧思,亦或是对西方思潮的辨析,都展现了他作为一位独立思考者的风骨。 本卷尤其关注他对于民主、自由、科学等价值的追求,以及他对国家民族前途的深刻忧虑。他的论述,往往直指问题核心,充满力量和智慧,反映了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 第六卷:散文随笔与人生感悟——真诚的生命之歌 本卷汇集了傅斯年先生生前创作的散文、随笔、以及一些未曾正式发表的个人札记。这些文字,以一种更加个人化、更具情感色彩的方式,展现了他生活中的点滴,以及他对人生、友谊、情感的真挚体悟。 从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到对友人师长的追忆,再到对个人学术生涯的反思,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率真、朴实、富有情趣的个性。这些充满个人色彩的文字,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位伟大史学家、教育家背后,一个鲜活、有血有肉的灵魂。 第七卷:书信尺牍与珍贵史料——历史的温度 本卷是《傅斯年文集》的压轴之作,收录了傅斯年先生大量的书信、电报、以及其他珍贵的原始文献。这些书信,是他与同时代众多著名学者、政治家、教育家往来的真实记录,涵盖了学术交流、师友问答、个人生活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书信,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傅斯年先生的学术思想形成过程,他与同辈的学术争鸣,他对后辈的提携指导,以及他在处理各种复杂事务时的态度和智慧。此外,本卷可能还包括一些相关的历史照片、手稿影印件等,为研究傅斯年先生的生平和学术思想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 总体而言,《傅斯年文集》(全7册)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出版工程。它不仅是对傅斯年先生毕生学术成就和人格风范的全面呈现,更是对中国现代学术史、教育史和思想史的一次重要梳理和补充。这套文集对于从事中国历史、古典文献、高等教育、思想史研究的学者,以及广大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将引领读者走进傅斯年先生的内心世界,感受其崇高的学术追求、深沉的家国情怀,以及对真理不懈的探索精神。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刚刚读完的《乡土中国》,费孝通先生的文字简洁、凝练,却蕴含着洞察人性的巨大力量。这本书是社会人类学领域的一部经典,它没有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最朴实的语言描绘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伦理关系的底色——差序格局。读完后,你就能明白为什么中国人的关系总是围绕着“圈子”和“差等”来组织。费先生对“礼”的分析尤其精妙,它不是僵硬的教条,而是维系熟人社会运转的润滑剂和弹性系统。他清晰地展示了这种以血缘为核心的社会结构,在面对现代性冲击时所产生的内在张力和适应性。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社会运行逻辑的“显微镜”,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现象,比如人情世故、宗族观念,都能在这里找到清晰的学术根源。它是一本让人脚踏实地、深入理解本土文化根基的必读书目,其洞察力至今看来仍不过时。

评分

刚刚啃完的《追忆似水年华》,那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座由记忆和感官构筑的迷宫,普鲁斯特的文字有着一种近乎催眠的魔力。这本书的阅读难度不在于情节的复杂,而在于作者对内心体验近乎偏执的细致描摹。他能把一个不经意的瞬间,比如玛德莱娜蛋糕的味道,延伸成对童年、爱情、嫉妒、时间和艺术的宏大思考。他的句子常常长得像河流,充满了插入语、修饰语和层层嵌套的从句,初读时需要极大的耐心去梳理,但一旦适应了他的节奏,那种沉浸感是无与伦比的。你不是在“看”故事,而是在与作者一同体验记忆的涌现过程,感受意识流文学的精髓。书中的贵族沙龙场景描绘得尤为精彩,那种优雅、虚伪与衰落交织的氛围,充满了十九世纪末巴黎的独特气息。这本书对“时间”的探讨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度,它让我开始意识到,我们所拥有的唯一真实,或许就是我们对过往的独特体验和情感的投射。

评分

最近读完了《史记》,简直被太史公的笔力所折服,那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司马迁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记录了上古洪荒到汉武盛世的历史画卷,更在于他那份对人物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洞察。读到刺客列传时,我几乎能感受到荆轲行刺前那份悲壮与决绝,那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意境,文字本身就带着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张力。再看项羽本纪,那种对英雄末路的惋惜与赞叹,让人不禁思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真谛。全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既有宏大的历史叙事,又不乏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比如对儒家学说的梳理,对百家争鸣的侧面展现,都体现了极高的史学素养。我尤其喜欢那种朴实却又饱含深情的文字,没有后世文人的矫揉造作,直击人心。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是史料的堆砌,它更像是一部中国古代社会的人情冷暖录,读完后,对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士人精神有了全新的认识。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到不同的养分,它更像是我的精神导师,随时准备给我启迪。

评分

最近涉猎了《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这本书简直是跨学科思维的百科全书!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充满挑战,它横跨了数学逻辑、音乐艺术和人工智能的边界,如果你期待的是一本轻松的科普读物,那可能会感到有些吃力。作者道格拉斯·霍夫斯塔特巧妙地利用了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巴赫的卡农以及荷兰画家埃舍尔的版画作为核心意象,来探讨“自我指涉”、“递归”和“智能的本质”这些深奥的概念。阅读这本书最大的乐趣在于感受不同领域智慧的奇妙碰撞,比如当你理解了哥德尔定理中“形式系统无法证明自身的一致性”的逻辑悖论,再去看巴赫赋格曲中主题的复杂回旋,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非常过瘾。它不是简单地解释这些理论,而是用一种极具创造力的方式将它们融合,构建了一个关于意识如何从无生命的物质中诞生的迷人图景。这本书迫使我必须调动起所有逻辑思维能力,体验了一次智力上的“大冒险”。

评分

手边放着的是波伏娃的《第二性》,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相当“震撼”和“颠覆”的。它不是那种轻松愉快的消遣读物,而是一部需要沉下心来,带着批判性思维去逐字逐句推敲的哲学著作。波伏娃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历史、神话等多个维度,层层剥茧地揭示了“女性”是如何被建构成为“他者”的社会性存在。书中的论证逻辑严密到令人窒息,她毫不留情地撕开了那些以自然名义掩盖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偏见。读到那些关于婚姻、母性以及女性在社会边缘状态的描述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和不适感交织的情绪,因为那些被历史固化的观念,至今仍以更隐晦的方式存在于我们身边。这本书的伟大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强大的分析工具,让你学会去审视习以为常的一切。它迫使我重新审视自己对性别、自由和存在的理解,无疑,它已经成为我书架上最厚重的一块基石,指引着我以更深刻的视角去看待这个复杂的世界。

评分

送货及时,书质量高大上,满意,满意。

评分

爱好阅读的人会放下手机享受纸质图书带来的快乐,火车上,飞机上,床上,炕上

评分

对京东物流彻底失望,在装箱之前书就破损了,非常垃圾

评分

等了好久,今年618算是最给力的一次,期待还有如此给力的满减。

评分

对京东物流彻底失望,在装箱之前书就破损了,非常垃圾

评分

不错呀,一直在京东上买书,很喜欢的呀,哈哈,继续会一直买的

评分

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评分

现代大学者的文集,中华出品品质可靠。

评分

很不错的书籍,价格优惠,值得购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