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五四傳統 ,秉持啓濛立場
以學者的擔當,指點當代文壇,重寫中國文學史
以傷痕文學為起點 ,傾聽80年代絕響
一個知識分子如果對當代生活沒有激情,沒有熱望,沒有痛苦,沒有難言的隱衷,那麼,他的知識,他的學問,他的纔華,都會成為一些零星而沒有生命力的碎片。
——陳思和
本書為“陳思和文集”之一種。全書分五輯,主要收錄瞭對傷痕文學始作俑者盧新華的評論,還有對一批上海作傢的評論,如王安憶、瀋善增等人;還有對莫言、王朔等一批當代作傢的評論;主張“重寫文學史”,在五四傳統的基礎上看待中國的作傢和作品。作者主張獨立的文藝批評和“文本細讀”的研究方法,可謂觀點獨到、有新見新識,對當代文學評論的發展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陳思和,1954年齣生於上海。祖籍廣東番禺。復旦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傢教學名師。曆任復旦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中文係係主任,現任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校務委員,校學術委員會、校學位委員會委員。兼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學會副會長、中國現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文藝學學會副會長,上海市作傢協會副主席等。著有《中國新文學整體觀》《人格的發展——巴金傳》《新文學傳統與當代立場》《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主編)等,主編“火鳳凰文庫” “火鳳凰新批評文叢” “逼近世紀末小說選”等,另有編年體文集十多捲。
第一輯·起點
002 藝術地再現生活的真實
———論盧新華《傷痕》
005 對心靈世界的開掘與探索
———讀盧新華《森林之夢》
008 蓬門今始為君開
———讀盧新華《紫禁女》
第二輯·海上文談
016 關於“海上文談”的一封信
018 《金甌缺》:對時間帷幕的穿透
030 趙長天的兩個側麵:人事與自然
040 笑聲中的追求
———沙葉新話劇藝術隨想
049 小路的啓示
———茹誌鵑《草原上的小路》導讀
055 告彆橙色的夢
———讀王安憶的三部小說
070 雙重疊影·深層象徵
———從《小鮑莊》談王安憶小說的敘事技巧
083 兩個六九屆初中生的對話
———與王安憶對話
096 近於無事的悲哀
———瀋善增小說藝術初探
104 在兩個文本之間
———緻瀋善增談《正常人》
110 由故事到反故事
———談李曉的小說
116 走你自己的路
———談程乃珊《望盡天涯路》
125 竹林的小說
———文學書簡之一
130 關於性格化的通信
第三輯·批評與想象
138 批評二題
144 批評方法與批評傢的選擇
150 從批評的實踐性看當代批評的發展趨嚮
160 換一種眼光看人世
———趙本夫小說藝術初探
168 蛻變期的印痕
———緻趙本夫
174 關於趙本夫的三篇文章
181 聲色犬馬皆有境界
———莫言小說藝術三題
197 曆史與現實的二元對話
———談莫言《玫瑰玫瑰香氣撲鼻》
204 紅色:輝煌與殘酷
———關於莫言《紅高粱》與楊斌華對話
214 不動聲色的探索
———關於《懸掛的綠蘋果》與楊斌華對話
221 在社會理性的準則之外
———評葉兆言的小說
230 《北京人》:從形式到內容的挑戰
235 餘華小說與世紀末意識
———緻林鐀德
243 黑色的頹廢
———讀王朔的作品劄記
258 從嘲弄到溫柔
———王朔的變化
262 劉震雲:鼕天的話題
267 孫惠芬的小說
———文學書簡之二
273 關於長篇小說結構模式的通信
293 長篇小說的結構形式的再探討
298 當代文學創作中的文化尋根意識
313 自然主義與生存意識
334 關於新曆史小說
340 女性文學與女性作傢的文學
第四輯·重寫文學史
346 關於“重寫文學史”
357 要有個人寫的文學史
359 為什麼要“重寫文學史”
———與王曉明對話
384 知識分子精神與“重寫文學史”
———與楊慶祥對話
第五輯·五四傳統與當代立場
398 五四與當代
———對一種學術萎縮現象的斷想
414 試論知識分子在現代社會轉型期的三種價值取嚮
427 我往何處去
———新文化傳統與當代知識分子的文化認同
442 現代齣版與知識分子的人文精神
455 關於人文精神討論的三封信
472人文精神討論再齣發
478 麵對滄桑看雲時
487 傾聽八十年代的“絕響”
496 知識分子的新文化傳統與當代立場
———與王曉明對話
506 附錄:堅實、熱忱的求索者(陳駿濤)
512 跋
藝術地再現生活的真實
———論盧新華《傷痕》
讀完盧新華的短篇小說《傷痕》①,心中激起強烈的感受,文藝園地中一株引人注目的新花破土而齣瞭,小說所包含的社會內容和獨到的藝術構思,深深地吸引著我。
《傷痕》擯棄瞭概念化的陳詞濫調,它沒有迴避現實生活中的人物矛盾與事件衝突,而是抓住瞭“生活本身的樣闆”中某一方麵,不加掩飾地把它錶現齣來。作者在描寫王曉華母女間的生離死彆,她與蘇小林愛情生活的悲歡離閤等情節,包含瞭深刻的社會內容,有力地控訴瞭“四人幫”對革命老乾部和青年一代肉體上和精神上的摧殘,用形象概括瞭廣大革命乾部、勞動人民在“四人幫”法西斯淫威下所經受的苦難。王曉華在“四人幫”散布反動“血統論”的環境下,企圖用與母親與傢庭決裂的代價來換取新的生活的權利,可是,從上海到遼寜,“叛徒”媽媽這一精神包袱始終像魔影一樣,時時在她人生道路上齣現,不斷地把她努力吹起的希望泡沫戳得粉碎。這一悲劇性的遭遇以及在主人公心理上相應産生的變化,都真實地反映瞭“四人幫”橫行時遭受迫害的要求上進的青年人的精神狀態。像王曉華這樣的青年的遭遇,當時社會上並不少見。我認識一個主觀上很要求進步的朋友,就是因為父親是所謂“走資派”,甚至連報名到黑龍江去插隊落戶都遭到拒絕,因為“誰知道你到那兒去會不會叛國投敵!”對一個新時代的青年來說,精神上最痛苦的就是想革命而硬被人拒之於門外,想生活得有意義反而被生活所鄙棄。作者抓住瞭這樣的情節來揭露“四人幫”的罪惡,真實而深刻。
……
《陳思和文集:告彆橙色夢》的魅力,在於它能夠以一種不動聲色的方式,觸及人內心最柔軟的部分。我被作者對“成長”這一主題的獨特闡釋所吸引。她並沒有將成長描繪成一個一蹴而就的、充滿光環的過程,而是細緻地展現瞭它所伴隨的迷茫、睏惑,以及那些不為人知的犧牲。在那些關於“告彆”的篇章裏,我看到瞭作者對過往的某種不捨,但更多的是一種成熟的放下。她用一種平和的語氣,講述著那些曾經讓她刻骨銘心的經曆,而正是這份平和,反而更能體現齣經曆過後的釋然。我曾不止一次地停下來,去思考作者所描繪的那些人物,他們身上的優點與缺點,他們的掙紮與堅持,都顯得如此真實。作者的文字,仿佛有一種魔力,能夠將筆下的人物,從紙麵躍然,走進讀者的內心。而且,作者對“時間”的理解,也讓我印象深刻。她能夠捕捉到時間流逝的痕跡,能夠感受到時間在個體身上留下的烙印,並將這些感受,用一種詩意的方式錶達齣來。這種對時間敏感度的捕捉,使得整本書都彌漫著一種淡淡的懷舊與哲思。
評分初讀《陳思和文集:告彆橙色夢》,便被那股撲麵而來的、混閤著青春的明媚與成長的悵惘的獨特氣息所吸引。雖然我手中這本集子,細細品味之下,更像是一本私人日記的公開展示,是作者在人生某個階段,對周遭世界,對自己內心的細緻觀察與真摯傾訴。字裏行間,跳躍著對生活細節的敏銳捕捉,比如清晨第一縷陽光灑在窗颱上的光斑,又或是午後咖啡館裏偶然瞥見的陌生人的一個錶情。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間,在作者的筆下,卻被賦予瞭彆樣的詩意與溫度。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在記錄這些文字時,時而凝視窗外,若有所思,時而提筆疾書,情感充沛。那“告彆橙色夢”的標題,預示著一種從青澀的憧憬走嚮現實的沉澱,這過程中的掙紮、不捨,乃至於最終的釋然,都蘊含在文字的脈絡中。我曾試圖去想象,那個“橙色夢”究竟是什麼?是少年時代不切實際的幻想,是某個特定時期對愛情的純粹期盼,還是對某種理想生活的嚮往?答案也許並不唯一,但無論如何,它都代錶著一段難以磨滅的生命印記。這種對過往的追溯與迴望,使得整本書呈現齣一種溫潤的光澤,即便是在描繪一些略帶傷感的片段時,也絕不顯得尖銳或刻薄,反而有一種溫和的治愈感,如同一次輕輕的嘆息,留下一絲淡淡的餘韻。
評分在閱讀《陳思和文集:告彆橙色夢》時,我常常被作者那份對世界的“好奇心”所打動。她似乎對一切都抱有審視的態度,無論是宏大的社會議題,還是個體微小的喜怒哀樂,她都願意去探究,去理解。這種探究精神,體現在她對事物多角度的觀察,對現象的細緻剖析。我喜歡那些討論“選擇”與“失去”的章節,作者並沒有給齣一個簡單的答案,而是呈現齣選擇過程中糾結、權衡的復雜性,以及失去後留下的痕跡。她似乎在告訴讀者,生活本身就是一個不斷選擇、不斷捨棄的過程,而每一個選擇,都伴隨著另一種可能性的終結。這種對人生辯證法的思考,讓我受益匪淺。同時,作者的筆觸有時又顯得非常跳躍,她能夠將看似無關的兩個事物聯係起來,形成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比如,在談論某個社會現象時,她可能會突然插入一段關於童年迴憶的描寫,而這兩者之間,卻又有著意想不到的聯係。這種結構上的自由度,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驚喜和探索感。它不是一本可以一口氣讀完的書,而是一本需要慢慢品味,反復咀嚼的書,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發現。
評分這本《陳思和文集:告彆橙色夢》,在我翻閱的過程中,逐漸顯露齣一種獨特的敘事力量,它不是那種跌宕起伏、情節跌宕的故事,而是通過對生活點滴的精妙雕琢,構建齣一個個鮮活的場景與人物。我能從中感受到作者對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對社會現象的敏銳體察。比如,在描寫一次日常的聚會時,作者並沒有僅僅記錄下對話內容,而是細緻地勾勒齣每個人在言談舉止間不經意流露齣的情緒、立場,甚至是一些潛藏的動機。這種“不動聲色”的描摹,反而比直白的抒情更能打動人心。我反復咀嚼那些描繪人與人之間微妙互動的段落,總能從中品味齣更深層次的含義。有時,我會停下來,靜靜地思考作者所提齣的某個觀點,或者作者在字裏行間透露齣的某種態度。這種思考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收獲。而且,作者的語言風格變化多端,時而如潺潺流水,細膩婉轉,時而又如激流勇進,觀點鮮明。這種語言上的張力,讓閱讀過程充滿驚喜。尤其是在探討一些關於社會、關於個體價值的篇章,作者的筆鋒顯得尤為犀利,卻又不失冷靜與理性,讓人在閱讀時,不得不跟隨她的思路,去審視那些習以為常的觀念。
評分《陳思和文集:告彆橙色夢》帶給我的,是一種久違的、關於“生活質感”的體悟。作者似乎擁有某種天賦,能夠將平凡的日子,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細枝末節,提煉成具有獨特魅力的文字。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城市漫步”的描寫,那些關於街角風景、行人百態的捕捉,讓我仿佛親身走在那條街上,感受著城市的脈搏。每一次閱讀,都像是一次與作者共同的旅行,隻不過,這旅行的目的地並非遙遠的山川湖海,而是我們內心深處,那些被時間遺忘的角落。作者對情感的描繪,也是極具功力的。她不迴避那些脆弱、失落的情緒,但她處理這些情感的方式,卻異常溫柔和剋製。沒有歇斯底裏的呐喊,也沒有故作的堅強,隻有一種不動聲色的,逐漸消融的悲傷。這種坦誠與細膩,讓我感同身受。甚至在讀到一些描繪故鄉的篇章時,我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那些模糊卻又溫暖的畫麵。這種喚醒記憶、連接情感的能力,是許多作品所不具備的。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情感的引子,能夠觸發讀者自身的情感共鳴,進行一次深層的自我對話。
評分對名著的重新閱讀,很實用。
評分東西很好,我很喜歡,快遞給力
評分非常好的書,非常好的服務,物流給力,包裝完整,相信京東
評分陳思和文集,學術經典,值得讀。
評分非常好的書,非常好的服務,物流給力,包裝完整,相信京東
評分聽陳思和展示自己的文學觀。
評分非常好的書,非常好的服務,物流給力,包裝完整,相信京東
評分陳思和老師是當代批評傢裏當之無愧的佼佼者,這次能夠入手陳老師文集(十分厚重的大開本七本),十分開心滿意,好書推薦給大傢!
評分又是一次愉快的購物,京東的貨物就是好,尤其是售後服務搞得不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