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谈瀛洲撰写的关于植物的散文合集,分别以扶桑、昙花、茑萝、仙客来、风信子等为题,既细心观察了自然花草,又细致摹写了种植体验,兼谈细腻绵长的情感记忆和家风传承,行文细腻、优美。谈瀛洲身兼学者、译者、作家、教授,可谓涉猎百艺,他写植物,少取文献而多取第一手的观察,深入且新颖;写都市种花、赏花的体验,更包含生活方式和心态的提倡;观花亦融入深沉的情感和人文之思。因此,与近几年风靡的博物图书、清新花草散文集相比,本书显得更加别具一格,是值得收藏的人文佳品。
本书语言晓畅朴素,文章气韵生动,作者文字正如文中孙良的画,饱含着对zui细微生命的美丽、力量与价值的热爱与肯定,是一本立意、知识量、修辞、插图皆佳美的文学作品。
谈瀛洲的植物散文散见于各大媒体,已经在读者中形成良好口碑和集群效应,此书的出版已经备受关注,市场前景可观。同时,图书还配以著名画家孙良的优美水墨插画,与文字相得益彰,形成很好的装帧效果。
这是被誉为“五角场玫瑰”“复旦大学的都教授”谈瀛洲的第一部花事随笔集,以中国百姓家庭中惯常养植的花草为文章主角,一篇记述一种植物,计五十余种。内中穿插有孙良44幅古典水墨画作,对应散文集中的各篇文章。
作者从植物习性、往事亲情、文化品格等多重维度娓娓陈述人与身边花草的情缘及其相遇共生。行文陈述植物习性时,与植物和养花之事相关的各类典故和史料记载被作者信手拈来,与今人养育花草之琐事相映成趣;娓娓诉说养花琐事时,字里行间流淌着的穿越时空的浓浓情思,令平淡岁月因花色和花香的点缀而变得缱绻、温柔、细腻。整本书营造出了一个诗意的都市生存空间,在嘈杂、繁忙、远离自然的现代社会中,能引起人们关于生命、自然、文化传承与社会人情往来的温馨怀想。而书中藉着养花之事与日常琐事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阐释,深入浅出,自然而然,让人在掩卷之余,又多享受到一种韵味深长的美好与感动。
谈瀛洲,作家,学者,自童年起即爱好种植植物。现任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澳创意写作中心主任。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唯美主义研究和莎士比亚研究,着有专着《莎评简史》。另着有长篇小说《灵魂的两驾马车》,历史剧《梁武帝》《王莽》《秦始皇》,文化散文集《诗意的微醺》《那充满魅惑力的舞蹈》《语言本源的守卫者》。译作有《夜莺与玫瑰——王尔德童话》《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利奥塔着)等。
对于种花,我是一个唯美主义者——我只爱那些为了开花而开花的花,而不爱那些开花只不过是个手段,目的是为了繁殖的花。
这些植物散文,对我来说也是追忆逝水年华,写的在某种意义上是我们这代人的生活史。
——谈瀛洲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就是谈瀛洲和他笔下花木世界给我的印象。谈瀛洲是君子,他养的花木,亦是君子。相对沉吟,很久了,共同绽放。
——周毅(《文汇报·笔会》主编)
谈瀛洲氏绍续历代名物考据及美文传统,又沾溉以欧美文学新泉,博学通识,幽情逸趣,皆有所寄于此浮嚣时代,非一般莳花弄草之作可比也。
——郜元宝(复旦大学教授)
芍药
一、
许多花都很美,但看了让人会有震撼之感的花,我觉得只有芍药和牡丹了,也许还有莲花,但因莲花常常开在池塘中,不能让人近观,所以这种感觉也就没那么强了。
看了芍药的花,你会感觉它是一种奇迹。主要是因为它的庞大,复杂。也许每朵花多少都是一种奇迹,但芍药给你的这种感觉确定无疑。
花儿是一种奇迹般的东西。你如果亲手种出过花来,你就会想重复这种神奇的体验。但这其中只有一半是你创造的奇迹,另一半是造物创造的奇迹。
二、
我住的是顶楼的复式房子,平时多数花都放在屋顶阳台上。浇水时当然会去看花,有时也会专门上阳台去看花,但总不能老是站在那里晒太阳,所以看也是只看一会会而已。
辛劳一年,给它浇水、施肥,如果只是看它几眼,岂不可惜?
所以,只要是搬得动的植物,开花时我常常把它们搬到楼下客厅里,这样就时时可以看到。
今年“黄金轮”开得最早,四月底就开了,它的盆也不是最大,我就把它搬到了客厅。它的花型并不是很整齐,是由一片片大花瓣组成的复瓣大花,盛开时就像是一朵巨大的金灿灿的火焰,漂浮在空中。
芍药黄色的品种本来就少,经过“文革”又散失了许多,所以黄色品种算是比较名贵。
这种“黄金轮”我种了已有三年了,长势比较弱,前两年都只开一两朵花而已,而且有时开得并不十分好。它的新芽在早春时长出土面,就是嫩黄绿色的,娇嫩可爱极了,所以芍药也不是只有开花的时候可赏。今年“黄金轮”一下长出五个花苞,被我摘去一个瘦小的,最后开出四朵硕大的花来。
原来在室外的话一朵花不过开三四天,碰到恶劣天气的话甚至一两天就完了,但在室内可以开到一周。四朵花陆续而开,也让我欣赏了半个月。
还有一种芍药,是按“金带围”的品种买来的,按说开出来的应该是白色大花,中间有一圈黄色花瓣,但结果开出来的花有的是纯白色的,有的则在心子里带几根红丝丝,也很美。不像是“金带围”,倒像是有些书上写到的“雪原红花”。它开得稍晚,在五月上旬开。
种这种芍药的盆太大了,我实在搬不动,但又不想把它留在露天让它的大花被雨打坏,就把它搬到室内的楼梯平台上,在那里它静静地开出五六朵直径有二十多公分的巨花。
但凡大花,都怕烈日、疾风、暴雨。芍药在上海五月初开,这时的太阳对它来说已经太烈了。而且还常常会有大雨、大风的天气。烈日会很快把花晒得褪色、早谢;大雨则会让大花密密层层的花瓣里积满了水,很快会烂坏;大风的坏处似不必说了,那就是会把花吹散掉。
所有美丽、复杂的东西都是娇嫩、脆弱、易坏,需要细心呵护的。
芍药(或者其他像牡丹、月季这样的大花)在开花的时候你说要让它经经风雨、锻炼锻炼,你这不是在爱护它,而是在摧残它。这时把它搬到室内,就可以多看几天,也对得起自己一年照顾它的辛苦。
三、
忙碌一天之后,在夜晚,在睡觉之前,我拎了一把有靠背的小木椅,来到我放这盆“金带围”(“雪原红花”?)的楼梯平台,来陪它坐一会儿。
尽管只是坐在这些硕大花朵的近旁,你仍能感觉得到,它的神秘影响透过空气,穿越空间,神秘地作用到你的身上。
我要跟花相处一会。我们跟爱人、家人、朋友,又怎样呢?也不过是跟他们相处而已。像花儿用香气、颜色、形状,可又远不止这些东西来神秘地影响了我们一样,他们也用一种神秘的东西,影响了我们。
我们跟爱人在一起,她的存在也发射出神秘的影响,就像在柏拉图的《斐德若篇》中,苏格拉底所说的、被朱光潜译为“情波”的那种东西:“每逢他凝视爱人的美,那美就发出一道极微分子的流(因此它叫做‘情波’),流注到他的灵魂里,于是他得到滋润,得到温暖,苦痛全消,觉得非常快乐。”(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
亲人、朋友,也只是要见。见了又怎样呢?也无非是谈笑、吃饭、相处而已。正是在这相处之中,他们的神秘影响,作用于我们的身上,抚慰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到满足。
古人在名花开时,常常坐卧于花下,这才是爱惜光景啊。
作为一个对古代生活充满好奇的人,我一直渴望能够找到一本能够深入描绘那个时代细节的书籍。《人间花事》这个名字,瞬间就吸引了我。它不像一些历史著作那样显得严肃刻板,反而带着一种温婉而迷人的气息,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庭院深处、在市井街巷发生的,充满烟火气和人情味的故事。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些能够把历史人物“拉回地面”,让他们变得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烦恼的作品。我希望《人间花事》能够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能够透过这扇窗,看到古代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会因为什么事情而喜悦?又会为怎样的失落而叹息?他们是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他们是如何度过平凡的一天的?我渴望的是一种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仿佛自己就置身于那个时代,能够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这样的阅读体验充满了期待。
评分我一直相信,历史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而是由无数个鲜活个体的人生故事构成的。《人间花事》这个书名,给我一种非常特别的感觉,它不像那些硬核的历史研究,而更像是一种诗意的回望,一种对过往美好与无奈的轻轻触碰。我平时就喜欢阅读一些以人物为中心的史学作品,我更喜欢那些能够从细微之处展现时代变迁,展现普通人在大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坚守的故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在那些宏大的历史事件背后,究竟有多少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有多少细腻的情感纠葛。我期待作者能够用一种不落俗套的方式,去描绘那些曾经存在过的人物,让他们不仅仅是历史书上的名字,而是有温度、有故事、有灵魂的个体。如果《人间花事》能够让我对古代人的生活产生更深的理解和共情,那它就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
评分一本期待了很久的书,终于捧在手心,纸张温润,墨香淡淡,光是触感就已让人心生欢喜。我平时喜欢阅读一些历史随笔,总觉得历史故事里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细枝末节,那些小小的个人命运,在宏大的时代洪流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人间花事》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婉约的诗意,让人忍不住去想象其中描绘的究竟是怎样的景象。是古时女子闺房中的细腻情思,还是文人墨客笔下的风花雪月?我猜想,作者一定是位善于观察生活,并且能够将平凡事物赋予独特视角的人。读历史,我最看重的是那些能够引起共鸣的情感,那些穿越时空的连接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不同时代人们的情感脉络,看到他们是如何在各自的时代背景下,体验喜怒哀乐,追求自己的幸福。如果这本书能做到这一点,那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场与过去的对话,一段与古人灵魂的交流。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探寻其中蕴藏的那些“花事”,感受那些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温度。
评分最近一直在寻找能让我沉浸其中,忘记时间的作品,而《人间花事》恰恰满足了我这个愿望。我平时对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和电影都很感兴趣,尤其喜欢那种能够展现时代风貌,又注重个体命运的作品。我总觉得,冰冷的史料背后,是鲜活的面孔,是悲欢离合的人生。《人间花事》这个书名,就给人一种非常意象化的感觉,仿佛能看到繁花似锦的盛景,又带着一丝稍纵即逝的惆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一个我从未亲身经历过的时代,让我通过作者的笔触,去感受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气息,他们的衣食住行,他们的情感世界,他们的价值追求。我不喜欢那些过于宏大叙事,或者充斥着枯燥史料的作品,我更喜欢能够从细节入手,从小处着眼,展现时代变迁和人物命运的作品。如果《人间花事》能够做到这一点,那它无疑会成为我书架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让我反复品读,每次都有新的发现。
评分当我看到《人间花事》这个名字时,心中便涌起一股莫名的期待。我平日里偏爱那些能够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切入历史的作品,尤其喜欢那些不拘泥于大事件的叙述,而是专注于那些被忽略的角落,被遗忘的人物的故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些曾经存在过的“花事”——或许是某个时代的风俗变迁,或许是某类人群的生活状态,又或许是某种情感的传承与流变。我并不追求过于学术化的解读,我更看重的是作者能否用生动、细腻的笔触,将那些历史的片段还原得栩栩如生,引发读者的共鸣。我希望读完这本书,能够让我对过去有一个更立体、更深刻的认知,能够感受到历史的长河中,那些微小却又闪耀着光芒的瞬间。
评分书的质量不错
评分好的,值得购买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好的,值得购买
评分书的质量不错
评分书的质量不错
评分书的质量不错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