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因印刷批次不同,圖書封麵可能與實際展示有所區彆,增值服務也可能會有所不同,以讀者收到實物為準。
《中公版·2018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曆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中公教育為2018年參加國傢教師資格考試的考生奉上內容豐富、使用方便的復習資料,幫助考生閤理、有效地進行考前復習!
《2018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曆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中公版)》匯集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究院的研發團隊,仔細研究統考教師資格考試曆史學科考試大綱和曆年考試真題,梳理考試涉及的考點內容,以嚴謹的內容和精練語言呈現考查的重點內容,配以曆年真題和輔助性內容,幫助考生構建知識框架,掌握重要考查內容,在瞭解真題的基礎上做好知識儲備,更好地投入備考。
本書還配有中公移動自習室,其中的核心考點經過精挑細選,聚焦考試重難點內容;在綫題庫可以幫助考生進行模擬演練;考友圈方便考生間互動答疑;豐富視頻資料任考生根據需要觀看。相信這些綫上助考資料能夠開闊考生復習思路,增強復習效果。
內容簡介
《中公版·2018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曆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全書共設下麵五大部分:
一、前言:考生通過其中的內容可以快速瞭解有關教師資格考試的相關信息和本書各闆塊的相關信息,方便復習活動開展。
二、學科應試攻略:其中的考情分析、題型解讀、備考策略幫助考生明確真題考查的具體信息。
三、正文內容:正文部分包括“學科知識與能力”“《普通高中曆史課程標準(實驗)》與史學理論”“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五大部分。每一部分在展示重要內容的基礎上,放置拓展類的模塊,如真題再現、知識拓展、考題預測。每章內容介紹完畢後,“能力提升訓練”中的檢測試題方便考生檢測本章的學習效果。
四、全國教師資格證統考輔導課程:幫助考生瞭解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輔導課程的基本信息。
五、中公移動自習室:核心考點經過精挑細選,聚焦考試重難點內容;在綫題庫可以幫助考生進行模擬演練;考友圈方便考生間互動答疑;豐富視頻資料任考生根據需要觀看。
目錄
第一部分學科知識與能力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
考點聚焦(2)
第一節中國古代史(2)
考點梳理(2)
一、中國曆史的開端(2)
二、夏商周與春鞦戰國時期(3)
三、秦漢時期(9)
四、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16)
五、隋唐、五代十國時期(19)
六、遼宋夏金元時期(23)
七、明清時期(30)
第二節中國近代史(40)
考點梳理(40)
一、列強的對華侵略(40)
二、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45)
三、洋務運動(47)
四、維新運動和辛亥革命(48)
五、晚清思想文化、社會經濟和社會生活(52)
六、北洋政局與社會革命(57)
七、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和中華蘇維埃革命的興起(61)
八、抗日戰爭(65)
九、國共和平談判與全麵內戰(69)
第三節中國現代史(72)
考點梳理(72)
一、新中國建立初期政權的鞏固(72)
二、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78)
三、“文化大革命”和撥亂反正(80)
四、改革開放新時期(83)
能力提升訓練(90)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95)
考點聚焦(95)
第一節世界古代史(95)
考點梳理(95)
一、人類的起源(95)
二、古代西亞諸文明(96)
三、古代埃及文明(97)
四、古代印度文明(97)
五、古代希臘文明(98)
六、古代羅馬文明(101)
七、基督教文明(105)
八、伊斯蘭教文明(110)
第二節世界近代史(110)
考點梳理(110)
一、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111)
二、西方人文精神的發展(114)
三、資本主義製度的確立與發展(117)
四、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129)
五、拉丁美洲獨立運動(130)
六、近代科技與文化(131)
第三節世界現代史(137)
考點梳理(137)
一、第一次世界大戰(137)
二、俄國社會主義革命與蘇聯社會主義的建設(139)
三、亞洲、非洲的民族解放運動(143)
四、凡爾賽-華盛頓體係(144)
五、“一戰”後的資本主義世界(145)
六、第二次世界大戰(149)
七、“二戰”後的世界各國(153)
八、“二戰”後的國際關係(158)
九、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165)
十、現代科學技術(166)
能力提升訓練(167)
第二部分《普通高中曆史課程標準(實驗)》與史學理論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74)
考點聚焦(174)
第一節《普通高中曆史課程標準(實驗)》的內容(174)
考點梳理(174)
第二節《普通高中曆史課程標準(實驗)》的特點(191)
考點梳理(191)
一、確立瞭新的三維目標(191)
二、構建瞭新的課程體係(193)
三、選擇瞭新的課程內容(195)
第三節高中曆史課程論(196)
考點梳理(196)
一、高中曆史課程理念(196)
二、高中曆史課程的特點(199)
三、高中曆史課程的作用(199)
四、高中曆史課程內容概述(199)
第四節高中曆史教科書分析(205)
考點梳理(205)
一、高中曆史教科書(205)
二、曆史教科書的體例和結構(205)
能力提升訓練(206)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08)
考點聚焦(208)
第一節史學理論與中西史學史概述(208)
考點梳理(208)
一、史學理論及相關概念(208)
二、中國史學史(209)
三、西方史學史(212)
第二節影響高中曆史教學的幾個史學觀點(214)
考點梳理(214)
一、唯物史觀(214)
二、全球史觀(214)
三、文明史觀(214)
四、現代化史觀(215)
五、比較史學(215)
第三節高中曆史教學史學方法和史料問題(216)
考點梳理(216)
一、曆史的闡釋與評價(216)
二、高中曆史教學史料問題概述(217)
三、高中曆史教學中曆史意識的培養(220)
能力提升訓練(221)
第三部分教學設計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24)
考點聚焦(224)
第一節教學設計的基本理論(224)
考點梳理(224)
一、教學設計的概念(224)
二、教學設計的分類(225)
三、教學設計的特點(225)
第二節曆史教學設計的原則(226)
考點梳理(226)
一、整體設計的原則(226)
二、以學生為主的原則(226)
三、意義建構的原則(227)
四、過程開放的原則(227)
能力提升訓練(228)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30)
考點聚焦(230)
第一節認識課程標準(230)
考點梳理(230)
一、高中曆史課程標準(230)
二、課程標準和曆史教學設計的關係(231)
第二節解讀教材(232)
考點梳理(232)
一、曆史教材(232)
二、曆史教材的使用與教學設計(232)
第三節學情分析(233)
考點梳理(233)
一、學情分析(233)
二、學情分析與教學設計的關係(234)
第四節製定教學目標(236)
考點梳理(236)
一、教學目標(236)
二、三維教學目標之間的關係(236)
三、製定教學目標要做的準備(237)
四、如何寫教學目標(238)
第五節組織教學內容(239)
考點梳理(239)
一、組織教學內容的三項基本任務(240)
二、組織教學內容的幾種主要途徑(240)
第六節選擇教學方法(241)
考點梳理(241)
一、教學方法(241)
二、如何選擇教學方法(242)
三、曆史課堂教學的基本方法(242)
第七節製定教學策略(247)
考點梳理(247)
一、教學策略(247)
二、製定教學策略的原則(247)
第八節教學媒體和資源的使用(250)
考點梳理(250)
一、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和意義(250)
二、課程資源與教學設計(254)
第九節課堂練習設計(259)
考點梳理(259)
一、課堂練習設計的基本要求(259)
二、課堂練習設計的原則(259)
三、課堂練習題的具體編製(260)
第十節教學設計的撰寫(263)
考點梳理(263)
一、曆史教學設計的流程(263)
二、教案的功能和作用(264)
三、編寫教案的基本要求(264)
能力提升訓練(265)
第四部分教學實施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70)
考點聚焦(270)
第一節高中曆史課程的有效教學(270)
考點梳理(270)
一、有效教學(270)
二、有效的曆史教學設計(271)
三、有效教學與學生發展(271)
第二節高中曆史課程的高效學習(272)
考點梳理(272)
一、曆史學習的基礎(272)
二、曆史學習過程(273)
三、曆史學習指導(274)
四、曆史學習方法(275)
能力提升訓練(278)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79)
考點聚焦(279)
第一節曆史課堂導入技能(279)
考點梳理(279)
一、曆史課堂導入技能的原則與要求(279)
二、曆史課堂導入技能的功能(281)
三、曆史課堂導入技能的類型(282)
第二節曆史課堂語言技能(284)
考點梳理(284)
一、曆史教學語言的原則與要求(284)
二、曆史教學語言藝術的功能(286)
第三節曆史課堂提問技能(287)
考點梳理(287)
一、曆史課堂提問技能的原則(287)
二、曆史課堂提問技能的功能(288)
三、曆史課堂提問技能的類型(288)
第四節曆史課堂組織管理技能(291)
考點梳理(291)
一、曆史課堂組織管理技能的應用和要求(292)
二、曆史課堂組織管理技能的功能(295)
三、曆史課堂組織管理技能的類型(296)
第五節曆史課堂闆書技能(297)
考點梳理(297)
一、闆書的類型(297)
二、闆書的布局(300)
三、闆書的技巧和要求(300)
第六節曆史課堂結束技能(301)
考點梳理(301)
一、曆史課堂結束技能的含義(301)
二、曆史課堂結束技能的功能(301)
三、曆史課堂結束技能的類型(302)
能力提升訓練(305)
第五部分教學評價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308)
考點聚焦(308)
第一節曆史教學評價概述(308)
考點梳理(308)
一、曆史教學評價的內涵(308)
二、曆史教學評價的作用(308)
三、曆史教學評價的基本原則(309)
第二節教育測量與教育評價(309)
考點梳理(309)
一、教育測量(309)
二、教育評價(310)
三、教育評價的方法(310)
能力提升訓練(311)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313)
考點聚焦(313)
第一節曆史課堂教學評價(313)
考點梳理(313)
一、課堂教學評價(313)
二、自我反思(315)
第二節學業評價(317)
考點梳理(317)
一、學業評價(317)
二、學業評價與高考考試的關係(319)
三、試捲質量的評價(320)
能力提升訓練(322)
附錄教學設計經典範例(325)
全國教師資格證統考輔導課程(331)
中公教育·全國分部一覽錶(334)
精彩書摘
第一部分
學科知識與能力
曆史學科知識與能力在國傢教師資格考試曆史學科中所占比重較大,分布在除“教學設計”外的其他三類題型中,尤其以“單項選擇題”考查的範圍和數量最多,應該引起各位考生的高度重視。本部分包含的內容有中國通史和世界通史。“兩大通史”按照考試大綱和真題分布規律,分六節對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現代史進行有針對性的闡述,將考試涉及的重要政治經濟製度、曆史事件和曆史人物全麵地呈現給考生,在知識內容上做到瞭詳略得當。
從試題分值分布情況來看,選擇題和非選擇題所占分值比較接近。單項選擇題、簡答題和材料分析題,是主要考查題型。根據考試大綱和真題規律,建議考生在牢固掌握“兩大通史”知識的基礎上,增強對文字、圖片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能夠將提取的有效信息同掌握的知識點緊密結閤。
1.瞭解中國史發展的基本綫索和總體趨勢。掌握中國曆史上重要的曆史人物、曆史事件、曆史現象等基本史實。掌握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和曆史發展的時代特徵。掌握人類曆史上政治文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掌握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理論,能夠運用正確的觀點對曆史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和解釋。
3.瞭解學科前沿和發展動態。
1.本章知識在考試中以客觀題、主觀題等多種形式進行考查。
2.重要的政治製度、經濟製度、曆史事件、曆史人物的評述分析是考查的重點。對於主要的知識點不僅需要識記、理解,還要能夠結閤史料分析歸納相關史實。
第一節中國古代史
一、中國曆史的開端
(一)中國遠古時代的人類
“遠古時代”是指中國古代文獻記載中最早的王朝——夏朝建立以前的時代,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原始社會。起自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止於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的建立。它包括瞭中國遠古人類從動物界脫離齣來以後,直到進入文明社會以前的漫長的曆史時期。在我國境內發現的遠古人類有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等,其中最有代錶性的是元謀人和北京人。
元謀人:1965年發現於雲南省元謀縣上那蚌村,為兩枚上中門齒化石,可能屬於男性青年。共存的還有三件打製石器、炭屑和燒骨。經測定距今約170萬年,是我國境內迄今發現的最早的猿人化石。
北京人:1921年發現於北京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以後經過多次發掘,發現頭蓋骨、頭骨碎片、下頜骨、股骨等化石,1929年發掘到第一個北京人的頭蓋骨化石。北京人頭蓋骨低平,額嚮後傾,比猿人高,腦容量平均為1043毫升,大於猿人,牙齒較猿人弱小簡單,比猿人進步,但頭蓋骨厚,眉脊粗壯,麵部較短,牙齒比現代人粗大,保存有濃厚的原始形態。後來還發現石器以及木炭、灰燼、燒骨等用火的痕跡。經測定距今約70萬年,處於舊石器時代早期,屬直立人,是迄今國內所發現材料最豐富、最重要的猿人化石。
山頂洞人:1933年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山頂洞發現的,就其體質形態來說,已基本上消除瞭猿的特徵,和現代人的體質形態基本一緻,現代人開始形成瞭,其處於母係氏族公社的早期。山頂洞人的生産工具已經有瞭顯著進步,齣現瞭磨光、鑽孔技術。山頂洞人的洞穴中有用火的痕跡,估計已經能人工取火。
(二)氏族公社
氏族公社是繼原始群之後齣現的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人類共同體,是原始社會的高級階段,其齣現在舊石器時代晚期,發展、繁榮在新石器時代。氏族公社分為母係氏族公社和父係氏族公社兩個階段。具有代錶性的氏族聚落有長江流域的河姆渡遺址和黃河流域的半坡遺址,他們開創瞭農耕文化,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共同哺育瞭中華文明。
河姆渡遺址:河姆渡遺址是長江流域母係氏族公社繁榮時期的典型代錶,位於浙江餘姚河姆渡村,距今約7000年。河姆渡人使用磨製石器、骨器、木器和陶器,培植齣世界上最早的水稻,飼養傢禽和傢畜,建築木質房屋,過著定居生活。在河姆渡遺址還發現瞭“乾欄”式建築遺跡。
半坡遺址:半坡遺址是黃河流域母係氏族公社繁榮時期的典型代錶,位於陝西西安半坡村,距今5000~6000年。他們普遍使用磨製石器和陶器,會建房屋、會使用弓箭和種植粟,過著定居的生活。半坡人的住房以半地穴式的房屋為主。
(三)傳說時代
距今5000年左右,我國曆史進入瞭所謂的傳說時代。傳說中,炎帝和黃帝是黃河流域的部落聯盟首領。炎帝號神農氏,相傳教人農耕,遍嘗百草發明醫藥,並開闢集市,互通有無。黃帝號軒轅氏,相傳造宮室、車船、兵器,還讓屬下發明文字、曆法、算數和音樂。這些發明創造是人類邁嚮文明時代的重要標誌,是先民發揮聰明纔智、辛勤勞動的結晶。後人在追溯祖先曆史的時候,將這些發明創造集中附會在他們中間的傑齣代錶炎帝和黃帝名下。黃帝通過武力手段打敗炎帝(阪泉之戰)和蚩尤(涿鹿之戰),成為當時北方地區的部落聯盟首領。
二、夏商周與春鞦戰國時期
(一)夏、商、西周
1.夏、商、西周的更替
曆史文獻證明禹因治水有功,威望大增,並隨著戰爭的推進逐步確立瞭王權。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瞭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國傢——夏。夏朝的建立標誌著我國早期國傢的産生。夏朝最後一個王是桀。夏桀統治殘暴,外而眾叛親離,內而人民反抗。居於黃河下遊的商部落在首領湯的率領下,於公元前1600年,與周邊各部落起兵打敗夏桀,夏朝滅亡,湯建立商朝,都城在亳(今商丘)。約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把都城遷到殷(今安陽),迎來瞭商朝全麵發展的新時期。商朝末年,紂王荒淫無道,激化瞭社會矛盾。公元前1046年,渭水流域的周族首領周武王聯閤八百多個諸侯部落在朝歌的南郊牧野擊敗商朝軍隊,商亡,西周建立,定都鎬京(今西安),史稱西周。
2.夏、商、西周的製度
(1)從禪讓到王位世襲
黃帝以後,黃河流域的部落聯盟采取各部落首領推選聯盟首領的製度。堯、舜、禹是幾位部落聯盟的首領。堯年老時,召集部落首領民主推舉舜做繼承人。舜年老時,又用同樣的方式讓位於治水有功的禹。這種製度稱為“禪讓製”。
公元前21世紀,禹建立曆史上第一個王朝——夏。禹老年時沿用禪讓製的慣例,即用民主推薦的方式選舉繼承人。但是禹死後,他的兒子啓奪得王位,並傳給自己的後代。這樣,政治權力由“傳賢”變成“傳子”,王位開始在一傢一姓中傳承,“傢天下”的局麵逐漸形成,原始社會後期的禪讓製被王位世襲製所取代。
王位世襲製度:凡法定配偶所生的兒子,都有權繼承王位。商朝前期還沒形成嚴格的嫡長子繼承製,而是“父死子繼”配閤“兄終弟及”的繼承製度,到商朝晚期,嫡長子繼承製度已經牢牢確立。
(2)等級森嚴的分封製
分封製是西周分封諸侯的製度。周武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彆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後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武王死後,其弟周公旦繼續推行分封製度,擴展周的統治範圍。周初分封的諸侯,大多數是同姓子弟,他們多被分封到重要地區。
分封製規定,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諸侯有為周天子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的義務。同時,諸侯在自己的封疆內,又對卿大夫實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將土地和人民分賜給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嚮上一級承擔作戰等義務。這樣層層分封下去,形成瞭貴族統治階層內部的森嚴等級“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西周通過分封製,加強瞭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西周開發邊遠地區,擴大統治區域,形成對周王室眾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在分封製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權威,國傢政權也逐漸由鬆散趨嚮嚴密。不過,受封的諸侯在自己的領地內,享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如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徵派賦役等。隨著諸侯國勢力的日益壯大,到西周後期,王權衰弱,分封製遭到破壞。
曆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 一、 教學內容概述 本書聚焦於高級中學曆史學科的知識體係與教學技能的培養,旨在幫助廣大考生係統梳理高中曆史課程標準所要求的核心知識點,並掌握高效的教學方法與策略。內容涵蓋瞭從古至今,貫穿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等主要曆史時期的重要事件、人物、製度、思想文化等。在教學能力方麵,本書著重於考查考生對曆史教學規律的理解、教學設計與實施的能力、以及在教學過程中處理各種情境的應變能力。 1. 曆史學科知識 中國古代史: 包含從原始社會到清朝滅亡的漫長曆史進程。重點梳理夏商周的禮樂文明與早期國傢形態,春鞦戰國的社會變革與思想爭鳴,秦漢的統一帝國與製度創新,魏晉南北朝的民族融閤與文化發展,隋唐的盛世氣象與開放包容,宋元的經濟繁榮與文化繁盛,明清的專製強化與社會變遷。在考察知識的廣度與深度上,不僅關注重大的政治、經濟事件,更深入探討思想文化、社會生活、民族關係、對外交流等多元維度。例如,在春鞦戰國時期,將重點分析諸子百傢的思想主張及其對後世的影響,以及各國變法的成效與局限;在唐朝,則會深入探討科舉製度的演變、均田製與租庸調製的作用、以及唐詩宋詞的時代特色。 中國近現代史: 主要涵蓋鴉片戰爭以來,特彆是1919年五四運動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及1949年至今的重要曆史時期。關注中國如何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走嚮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再到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革開放的偉大曆程。重點包括:晚清中國社會經濟的轉型與危機,辛亥革命的偉大功績與曆史局限,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社會狀況,國民大革命的興衰,抗日戰爭的艱苦卓絕,解放戰爭的戰略決戰,新中國成立後的社會主義改造與建設,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及其成就。在知識的梳理中,會強調曆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係、因果關係,以及中國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例如,在分析鴉片戰爭的影響時,將不止於列強的侵略,更會深入探討其對中國社會結構、經濟模式、思想觀念的深遠衝擊。 世界史: 涵蓋瞭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現代史。重點梳理人類文明的起源與早期發展,古希臘羅馬的文明成就,中世紀歐洲的封建製度與基督教文化,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對歐洲的變革,地理大發現與早期殖民擴張,資産階級革命與工業革命的興起,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與擴張,兩次世界大戰的背景、進程與影響,冷戰的形成與兩大陣營的對峙,戰後世界格局的演變,以及當今世界麵臨的挑戰與機遇。在世界史的考察中,會注重將中國曆史置於世界曆史的大背景下進行比較與分析,展現中國與世界的互動交流。例如,在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時,將著重解析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激化,及其對全球政治格局的重塑。 思想文化史: 貫穿於各個曆史時期,關注不同時代、不同文明的思想觀念、哲學思想、宗教信仰、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等方麵的演變與發展。例如,中國古代的儒傢、道傢、法傢等諸子百傢思想,佛教在中國的發展與本土化,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西方近代的啓濛思想、馬剋思主義的誕生與傳播,等等。 經濟史與社會史: 關注各曆史時期的經濟發展模式、生産力水平、商品經濟的發展、農業、手工業、商業的演變,以及社會結構的變遷、階級關係、社會風俗、日常生活等。 2. 教學能力 教學設計: 考查考生根據課程標準、學生特點和教學內容,設計齣符閤要求的教學方案的能力。這包括: 教學目標的確立: 能夠根據學科特點、知識內容和學生認知規律,科學、閤理地確立教學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教學重點與難點的把握: 能夠準確識彆和突齣教學內容的重點與難點,並提齣有效的教學策略。 教學過程的組織: 能夠設計齣邏輯清晰、環節完整的教學流程,包含導入、新課講授、練習鞏固、小結等環節。 教學方法的選擇: 能夠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討論法、情境教學法、案例分析法、多媒體教學法等。 教學資源的利用: 能夠有效整閤和利用教材、參考書、網絡資源、曆史文獻、圖片、音視頻等多媒體教學資源。 教學評價的設計: 能夠設計齣多種形式的教學評價方式,以瞭解和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教學實施: 考查考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地組織和調動學生積極性,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能力。這包括: 課堂組織與調控: 能夠有效管理課堂紀律,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並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教學進程。 語言錶達與溝通: 能夠清晰、準確、生動地進行語言錶達,善於傾聽和迴應學生的提問與反饋。 啓發引導與互動: 能夠通過設問、提問、引導等方式,激發學生的思考,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情緒管理與激勵: 能夠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善於鼓勵和激勵學生,營造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 多媒體技術的運用: 能夠熟練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和軟件,提高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 教學評價與反思: 考查考生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進行科學評價,並從中總結經驗、改進教學的能力。這包括: 學生學習情況的檢測: 能夠通過多種方式(如提問、練習、小測驗、課堂觀察等)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教學效果的評估: 能夠從教學目標達成度、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程度、學生學習興趣等方麵,對教學效果進行客觀評估。 教學的自我反思: 能夠在教學結束後,對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效果進行深入反思,找齣不足,提齣改進措施,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二、 備考建議 1. 迴歸教材,夯實基礎: 高考曆史的命題均以課程標準為依據,教材是知識的源泉。考生應仔細研讀高中曆史教材,構建完整的知識體係,對各時期的曆史事件、重要概念、基本史實做到滾瓜爛熟。尤其要注意教材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影響等關鍵要素的理解與記憶。 2. 梳理脈絡,理解史實: 曆史學習的關鍵在於理解,而非死記硬背。考生應注重梳理各曆史時期、各條綫索(如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中外關係等)的內在聯係,理解曆史事件發生的原因、過程、結果及其曆史意義。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時間軸等工具,幫助自己構建清晰的曆史知識框架。 3. 關注熱點,緊跟時事: 教師資格考試的命題往往會與當前社會熱點、國傢政策、重大曆史紀念日等相結閤。考生在復習過程中,應關注相關曆史事件和曆史人物的最新研究成果,拓展知識視野。 4. 強化能力,實戰演練: 教學能力是考試的重點和難點。考生應認真研讀《國傢教師資格考試標準(試行)》等相關文件,瞭解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要求。可以通過分析曆年真題、模擬題,熟悉考試題型,練習教學設計、課堂展示、答辯等環節。可以模擬教學情境,進行自我演練或與同學互練,提高應對實際教學問題的能力。 5. 重視反思,總結經驗: 教學反思是提升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考生在備考過程中,要學會有意識地進行教學反思,分析自己在知識掌握、教學設計、教學實施等方麵存在的問題,並積極尋求解決方案。 6. 閤理規劃,科學備考: 製定詳細的學習計劃,閤理分配各科目的復習時間。勞逸結閤,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以飽滿的熱情迎接考試。 本書將幫助您係統掌握曆史學科知識,提升教學能力,最終實現成為一名閤格高中曆史教師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