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入选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指定阅读篇目;
?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鲁迅著名的回忆性散文集;
?记述了一代文学巨匠的真实生活经历和性格志趣;
?收录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纪念刘和珍君》《拿来主义》《灯下漫笔》等杂文名篇,以让青少年读者领会鲁迅的丰富与深刻。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鲁迅散文经典名片,如:《秋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刑》等。所选作品代表了作者不同时期散文创作的风格与特色、成就与辉煌。为读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提供了一部极有价值的阅读与欣赏范本。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巨匠。他以笔为武器,抨击时弊,揭露黑暗,唤醒麻木的人民,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界的精神领袖,被誉为“民族魂”。先后发表小说、散文、杂文、学术著作等大量作品,成就卓著。他的作品已被译成50多种文字,行销世界,被称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代表作主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译本《死魂灵》《毁灭》等。
目录
散文
阿长与《山海经》/3
《二十四孝图》/8
无常/1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9
藤野先生/23
纪念刘和珍君/28
为了忘却的记念/33
阿金/41
我的第一个师父/45
女吊/51
散文诗
秋夜/59
影的告别/61求 乞 者/63
复仇/65
复仇(其二)/67
希望/69
雪/71
风筝/73
好的故事/75
过客/77
死火/82
狗的驳诘/84
失掉的好地狱/85
墓 碣 文/87
颓败线的颤动/89
立论/92
死后/93
腊叶/97
淡淡的血痕中/98
一觉/100《野草》题辞/102
杂感
我之节烈观/107
《呐喊》自序/114
娜拉走后怎样/118
战士和苍蝇/123
灯下漫笔/124
论“他妈的!”/130
论睁了眼看/133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137
学界的三魂/143
“死地”/146
《阿Q正传》的成因/148
略论中国人的脸/154
小 杂 感/157文艺与政治的歧途/160
文学和出汗/166
“醉眼”中的朦胧/168
文学的阶级性/173
流氓的变迁/175
上海文艺之一瞥/177
“友邦惊诧”论/186
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188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190
《自选集》自序/193
从讽刺到幽默/196
从幽默到正经/198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200
谈金圣叹/203
经验/205
谚语/207
我谈“堕民”/209
沙/211偶成/213
世故三昧/215
谣言世家/218
捣鬼心传/220
批评家的批评家/222
“京派”与“海派”/224
一思而行/226
论秦理斋夫人事/228
拿来主义/230
做 文 章/232
看书琐记/234
从孩子的照相说起/23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239
说“面子”/241
骂杀与捧杀/244
隐士/246
漫谈“漫画”/248
什么是“讽刺”?/250论人言可畏/252
再论“文人相轻”/255
从帮忙到扯淡/257
名人和名言/259
《出关》的“关”/262
死/266
半夏小集/270
精彩书摘
阿长与山海经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只有祖母叫她阿长。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又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自己说过,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
母亲听到我多回诉苦之后,曾经这样地问过她。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一些空席。她不开口。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我想,这实在是无法可想了。
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然而她进来,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捡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她常常对我讲“长毛”。她之所谓“长毛”者,不但洪秀全军,似乎连后来一切土匪强盗都在内,但除却革命党,因为那时还没有。她说的长毛非常可怕,他们的话就听不懂。她说先前长毛进城的时候,我家全都逃到海边去了,只留一个门房和年老的煮饭老妈子看家。后来长毛果然进门来了,那老妈子便叫他们“大王”,——据说对长毛就应该这样叫,——诉说自己的饥饿。长毛笑道:“那么,这东西就给你吃了罢!”将一个圆圆的东西掷了过来,还带着一条小辫子,正是那门房的头。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自己轻轻地拍着胸脯道:“啊呀,骇死我了,骇死我了……”
我那时似乎倒并不怕,因为我觉得这些事和我毫不相干的,我不是一个门房。但她大概也即觉到了,说道:“像你似的小孩子,长毛也要掳的,掳去做小长毛。还有好看的姑娘,也要掳。”
“那么,你是不要紧的。”我以为她一定最安全了,既不做门房,又不是小孩子,也生得不好看,况且颈子上还有许多灸疮疤。
“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处?我们也要被掳去。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
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哪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鲁迅散文精选/名家散文典藏(彩插版)》 一、 创作背景与时代印记 鲁迅,这位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他的文字如同一把手术刀,剖析着时代的病灶,揭示着人性的幽微。他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风云激荡、充满矛盾与挣扎的时期。辛亥革命的巨响尚未远去,新文化运动的烽火已然燃起,旧的秩序正在崩塌,新的思潮涌动。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犀利的笔锋,用散文这一形式,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脉搏,也塑造了中国现代散文的独特风貌。 《鲁迅散文精选/名家散文典藏(彩插版)》所收录的作品,正是鲁迅生命历程与创作轨迹中,最集中、最精粹的散文精华。它们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鲁迅对民族命运、社会现实、个体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思与真挚情感的流露。每一篇作品都凝结着他对时代的体悟、对同胞的关切、对未来的期盼,也饱含着他面对黑暗时的孤寂与斗争的勇气。 二、 散文的艺术魅力与思想深度 鲁迅的散文,绝非简单的抒情咏志,亦非陈腐的议论说教。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语言的精炼与力度: 鲁迅的语言,可谓炉火纯青。他善于运用简洁、精准、有力的词语,勾勒出鲜明的意象,表达深刻的意蕴。他的句子,常常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无论是描绘景物,刻画人物,还是抒发情感,都力求做到“言简意赅”,但其背后蕴含的力量却无比强大,能够穿透人心,引发读者深思。例如,他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童年景物的细致描摹,既充满温情,又暗示着封建礼教对个体天性的压抑;而在《藤野先生》中,他对一位日本老师的描写,更是通过细微的动作和神态,展现了那个时代中外知识分子之间的复杂情谊与思想碰撞。 叙事的张力与象征: 鲁迅的散文,常常在叙事中融入象征,在写实中蕴含寓意。他笔下的许多人物、事件,都不仅仅是表面的描述,而是指向了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例如,《故乡》中的闰土,从一个活泼可爱的少年变成一个麻木迟钝的中年人,这不仅是个人的变化,更是那个时代底层人民在生活重压下的普遍命运的缩影。他的叙事,往往有着一种不动声色的张力,在平静的文字中隐藏着巨大的能量,让读者在读罢之后,久久回味,并从中汲取深刻的启示。 情感的真挚与复杂: 鲁迅的散文,充满了真挚而复杂的情感。他对故乡的眷恋,对童年的追忆,对友谊的珍视,对苦难的同情,对黑暗的愤慨,对光明的渴望,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文字之中。但他的情感并非单向度的激昂,而是包含了多重面向的体悟。例如,在《朝花夕拾》系列中,他既有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也有对童年生活单纯美好时的感怀;但同时,他也借此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陈规陋习,表达了对旧时代无声的控诉。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他的作品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 思想的深刻与批判: 鲁迅的思想,如同夜空中的星辰,闪烁着理性的光芒,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他的散文,是其思想的载体,也是其批判精神的体现。他敢于直面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敢于揭露人性的弱点与愚昧。他批判封建礼教的束缚,批判国民的劣根性,批判帝国主义的侵略,同时也呼唤民族的觉醒与进步。他的文字,如同一剂剂苦口的良药,虽然有时令人不适,但却能激发人们的反思,催促社会向前发展。例如,《阿Q正传》(虽然是小说,但其精神内核与鲁迅散文的批判精神一脉相承)中的精神胜利法,就是对国民麻木自欺心理的深刻揭露,而他在散文中也常常借由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表达类似的批判。 三、 彩插版的艺术价值与阅读体验 《鲁迅散文精选/名家散文典藏(彩插版)》的“彩插版”特色,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阅读体验。这些精美的插图,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与鲁迅的文字相得益彰,共同构建了一个更加丰富、立体、生动的世界。 意象的 visual 化: 鲁迅的文字,本身就充满了画面感。那些生动的景物描写,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彩插的呈现下,变得更加具体、鲜活。读者可以通过插图,直观地感受到鲁迅笔下的故乡景象,感受到那些熟悉或陌生的面孔,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情感的渲染与深化: 精心设计的插图,能够有效地渲染作品的情感氛围,深化读者对作品情感的理解。例如,描绘阴沉天空的插图,能够增强读者对鲁迅笔下压抑气氛的感知;而一幅描绘孩童嬉戏的画面,则能让读者感受到文字中流露出的童真与美好。插图的色彩、构图、笔触,都在悄无声息地引导着读者的情绪,使阅读体验更加沉浸。 历史与文化的视觉呈现: 鲁迅的作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彩插版通过对那个时代服饰、建筑、生活器物等的细致描绘,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直观的历史画面。这不仅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读者建立对那个时代的认知,理解鲁迅创作的时代背景,进而更深刻地理解其作品的思想意义。 艺术审美的享受: 作为一本“名家散文典藏”,其插图的设计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精选的艺术家,他们用自己的画笔,对鲁迅的文字进行二度创作,将文学之美与绘画之美融为一体。读者在阅读文字的同时,也能欣赏到精美的艺术作品,获得双重的审美享受。 四、 价值与意义 《鲁迅散文精选/名家散文典藏(彩插版)》的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 文学价值: 它集中了鲁迅最优秀的散文作品,展现了中国现代散文的高峰成就,是学习和研究鲁迅文学思想的重要文本。 思想价值: 鲁迅的思想,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他的批判精神、人文关怀、对民族命运的忧思,至今仍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教育价值: 这本书是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社会、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培养青少年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的绝佳读物。 艺术价值: 彩插版的设计,将文学与艺术完美结合,为读者带来了一场视觉与精神的双重盛宴,提升了阅读的愉悦感和收藏价值。 阅读鲁迅的散文,就像与一位智者对话,与一位勇士同行。在这本《鲁迅散文精选/名家散文典藏(彩插版)》中,我们不仅能领略到语言的精妙,也能感受到思想的深邃,更能通过那些色彩斑斓的插图,穿越时空,走进鲁迅的世界,感受那个时代的回响,体悟人生的真谛。它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珍藏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