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书的日子:1982-2014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做书的日子:1982-2014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做书的日子:1982-2014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李昕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2


商品介绍



出版社: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ISBN:9787807098157
版次:1
商品编码:12297354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纯质纸

做书的日子:1982-2014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书籍





书籍描述

编辑推荐

出版家李昕个人回忆录

改革开放后第1批出版人成长实录

一生编辑经验凝练总结

浓缩30年中国出版风云

刘再复作序推荐

特别收录李昕40幅私家珍藏照片及近百幅书影

附录收入 《邓小平时代》版权之战日记,全程实录,精彩之至




内容简介

本书为出版家李昕先生个人回忆录,以人民文学出版社14年、香港三联8年、北京三联9年工作经历为线索,分享30多年(1982—2014)编辑之路的酸甜苦辣,回顾总结一生编辑经验、成败得失,讲述出版背后的精彩故事。全书鲜活地展现了改革开放后*批出版家在大时代中的学习、成长历程,也为我们描摹了近30年的中国出版史。


作者简介

李昕,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曾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助理兼编辑室主任,香港三联书店总编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编辑,现已退休。从事编辑工作33年,是业内知名的出版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早年曾被评为首届全国中青年优秀图书编辑,2013年被深圳读书月评选为年度“致敬出版人”。工作之余,从事文学和编辑学研究,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开大学、河北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印刷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有一系列文学研究和编辑学论文以及文学创作散见于报刊,著有《做书:感悟和理念》《清华园里的人生咏叹调》《李敖登陆记》《做书的故事》等。


精彩书评


李昕不仅有“识”,而且有“胆”,可谓学胆识兼备,他不仅善于“策划”,而且有“策略”,做事比我稳当多了。今天读了他的《做书的日子》,更明白自己对他的一切感觉都没错。他真的默默地做了许多好事,为国家为他人默默地做了许多“嫁衣裳”。

——刘再复



目录


序言

“大战风车”团队里的兄弟/ 刘再复 ……1

上篇

人文社14 年(1982 _1996) ……17

一 进入理论组 ……19

二 《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出版 ……32

三 参与管理,关注文坛 ……37

四 四位畅销书作家 ……42

五 多种类型的图书策划 ……56

六 两场版权官司 ……74

中篇

香港三联8 年(1996 _2004) ……87

一 “三年能熟悉就算及格” ……89

二 “三联要旗帜鲜明” ……96

三 “蚂蚁战术”和本地化追求 ……102

四 开发新板块 ……116

五 原创画册和图文书 ……127

六 有关图片使用权的故事 ……137

七 在深井中游泳的感悟 ……150

下篇

北京三联9 年(2005 _2014) ……163

一 “地震”之后 ……165

二 “对表”的困难 ……176

三 不可或缺的两种“关怀” ……183

四 令人纠结的大家作品系列 ……191

五 一点一滴的资源积累 ……201

六 几本畅销书的背后 ……210

七 产品线的拓展和体制的调整 ……230

八 生活书店的重生 ……237

后记……247

附录

傅高义先生会见记 ……255


精彩书摘


“大战风车” 团队里的兄弟

— 李昕《做书的日子》序

刘再复

3 月间,李昕兄告诉我,他正在写作一部“回忆录”,追忆的是自己的编辑历程,还说写成之后希望我为他的新书作一序文。他的“希望”不带任何“世故”之思,即没想到由我这个海外游子作序会不会带来什么不利影响。我答应作序也不带任何“世故”之念,即完全没想到李昕可是中国一流人文出版社“三联”的“总编”等等。只是想到,我的写作生涯与李昕兄的编辑生涯太密切,太息息相关了,我可以讲讲自己的感受。历史的经验固然值得注意,但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却最可靠。我的经验和感受告诉我:李昕可真是好编辑呀!

李昕编辑生涯的三个主要段落(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担任编辑时期,在香港担任三联副总编和总编时期,在北京担任三联副总编和总编时期)都和我关系密切,具体地说,他都支持过我,帮助过我,甚至是“激活”了我。

使用“激活”这个词,绝非故作惊人之语。我可以告诉朋友们 :如果不是2002 年春的那一天,李昕和舒非(诗人,三联编辑)一起到香港城市大学教师宿舍找我并郑重地向我约稿,我可能不会写出“红楼四书”,也不可能写出《双典批判》等,我“返回古典”并燃烧起书写古典的热情,完全是那一天他们给点燃的。那一天,李昕以香港三联负责人的身份看望我,知道我在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郑培凯主持)正在讲解《红楼梦》和《三国演义》《水浒传》,就立即做出约稿的决断。他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对我说:“您的《红楼梦》讲稿,我们可以出版。您什么时候交稿,我们就什么时候进入编辑过程。”他讲得一点也不含糊,一点也不犹豫。其炽热的口吻,其坚定的态度,让我立即感受到信赖与真诚,也感受到鼓舞。不管怎么说,香港三联是有内地官方背景的出版社,我作为一个海外游子,已经多年没有在这种出版机构出过书了。那个瞬间,我完全没想到他如此大胆,如此坦率,如此“毫无畏惧”。在李昕与舒非的“感召”之下,我当时就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好,抓紧整理,整理好了就交给你们。大约努力了一年,我终于把《红楼梦悟》整理出来了,舒非作为责任编辑很快就推出《红楼梦悟》。没想到,2004 年,李昕兄调到北京三联担任副总编。离开香港前夕,他又告诉我:“《红楼梦悟》,不仅要在香港出,我到北京后,也要在北京出简体版。”这又给我一个意外的惊喜,也使我信心百倍。于是,我又着手写了《共悟红楼》《红楼人30 种解读》《红楼哲学笔记》。李昕兄指定曾诚、刘蓉林、徐国强等为责任编辑,于是“红楼四书”就这样在香港与北京先后问世了。见到“四书”的样本,我和许多朋友说:“你知道这套书的第一原动力是谁吗?是李昕!”

李昕在北京主持三联编辑业务的9 年(2005 –2014)里,我也开始了一段“回归故国”的心事浩茫的历程。从“返回古典”到“返回北京”,这纯属偶然。在这偶然里,有一重要因素,便是一个名为“李昕”的人。因为他,我在三联一鼓作气出了将近20 部书,除了“红楼四书”外,还有《贾宝玉论》(李昕退休后在生活书店出版),《李泽厚美学概论》《双典批判》(责任编辑:朱竞梅),《随心集》(责任编辑:朱竞梅),还有由郑勇兄担任责任编辑(后提升为副总编)、由白烨编选的《刘再复散文精编》十卷(《师友纪事》 《人性诸相》 《世界游思》《槛外评说》 《漂泊心绪》 《八方序跋》《两地书写》《天涯寄语》《散文诗华》《审美笔记》等),在三联的“敢为天下先”精神的影响下,也由于周青丰兄的推动,福建人民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也纷纷推出我的旧作与新作共60 种左右。几年间,我的名字又重新走上祖国的大地和祖国的心灵,真的“复活”了。所以说李昕兄不仅帮助了我,而且“激活”了我,并非虚言。

其实,在去香港之前李昕在北京的14 年(1982–1996),我的文学生涯与李昕的编辑生涯就奇妙地联结上了。他于1982 年从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便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到了1985 年,他也只能算是工作之初。而我刚就任文学研究所所长,也是初弄潮流,很需要国家的金牌出版社支持。那时,我借助手中权力,想做一番打破“苏式教条”的改革事业。一方面,我自己提出两大理论:一是提出“性格组合论”,想以人性论打破阶级论;二是提出《论文学主体性》,想以“主体论”哲学基点取代“反映论”哲学基点。当时我把“苏式教条”当作“大风车”,把自己当作堂吉诃德,真的是想冲撞搏斗一番。没想到,就在那个时刻,我和李昕相逢了。他支持我,要出版我的《论文学主体性》,但篇幅不够,于是,我又选了一些相关的文章,编成一部《文学的反思》。李昕说,此书是“重头戏”,书前要放一张照片。我说,能否放一张我和爱人陈菲亚的合影,她为我抄写稿子很辛苦。李昕满口答应:“没问题!”这张照片让菲亚高兴了好久,说了几遍“小李真不同凡响”。没想到,此书出版后,我的一位师长竟然给出版社提了意见,说“把妻子的照片也放上去,太过分了”。因为这本书,我才知道李昕这位刚出茅庐的年轻编辑非同一般,做事不拘一格。我喜欢这种敢担当、有作为的人才。李昕还有一件事让我感动,就是我在“大战风车”时,主编一套“文艺新学科建设”丛书,也得到他的全力支持。为了“战胜风车”,我借用各种“武器”,其中包括借用自然科学的新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进而我又在文学所开设一个新的研究室,命名为“新学科研究室”,请我的好友董乃斌和程广林(程麻)当正副主任。新学科室的建立引起了非议。当时副院长汝信提醒我:文艺新学科名字太张扬,有人不赞成。为了证明新学科的合理性与可能性,我策划这套丛书,自己担任主编。在这一“紧要关头”,我请三位出版界朋友帮忙,一是文联出版社的郑荣来兄,二是中国社科出版社的白烨兄,三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李昕兄。没想到,李昕兄又是满口答应。他的支持真的鼓舞了我。于是,书一本一本问世。李昕对这套丛书的支持,让我从内心深处把他当作“自己人”。尽管我从未有过“山头”意识和“圈子”意识,但在无意中却真把他当作80 年代“大战风车”的同伴,“堂吉诃德傻子王国”里的兄弟了。因此,十几年后在香港重逢,也算是“他乡遇故知”。

在北京和李昕相识时,我只想到他是“青年才俊”,可以助我这个“弄潮儿”一臂之力,并没有想到他以后会是国家出版事业的真脊梁等等,直到他退休,我才恍然悟到,这么年轻,怎么就退休了。那一瞬间我先是意识到自己老了,之后,便意识到,这个李昕真能干。不仅有“识”,而且有“胆”,可谓学胆识兼备,他不仅善于“策划”,而且有“策略”,做事比我稳当多了。不像我那么“堂吉诃德”,那样“老战风车”,也是在那个瞬间,我才意识到,自己已无“话语权力”了。只是今天读了他的《做书的日子》,更明白自己对他的一切感受都没错。他真的默默地做了许多好事,包括出版《胡风评论集》这样的特大好事,为国家为他人默默地做了许多“嫁衣裳”。而我此刻在美国落基山下阅读他的回忆录,除了回应“默默的敬意”之外,什么也没有。

于美国科罗拉多

2017 年4 月23 日



做书的日子:1982-2014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做书的日子:1982-2014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做书的日子:1982-2014 pdf 下载 mobi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做书的日子:1982-2014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做书的日子:1982-2014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读者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做书的日子:1982-2014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做书的日子:1982-2014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