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遊於藝

遨遊於藝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鄭培凱 著
圖書標籤:
  • 藝術欣賞
  • 藝術史
  • 文化
  • 審美
  • 藝術理論
  • 藝術普及
  • 藝術之旅
  • 藝術啓濛
  • 藝術視野
  • 藝術生活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廣東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18123707
版次:1
商品編碼:12302739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57
字數:177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遨遊於藝》為“藝術經典”叢書之一種。鄭培凱是有名的文化藝術研究學者,研究範疇包括藝術思維、藝術創作、藝術欣賞、評論與文化思維的關係和文化美學等。文藝創作以現代詩及散文為主。近年主要負責的研究項目有:二十世紀昆麯傳承、陶瓷下西洋(12—17世紀)、茶與中國文化等。
  《遨遊於藝》是鄭培凱曆年所寫關於藝術研究的文章結集,用流暢的文字寫成,既有藝術性,又有研究深度,很有可讀性。

作者簡介

鄭培凱,颱灣大學外文係畢業,耶魯大學曆史學博士,哈佛大學博士後。曾任教於紐約州立大學、耶魯大學、佩斯大學、颱灣大學、新竹清華大學等校,1998年到香港城市大學創立中國文化中心,任中心主任,推展多元互動的中國文化教學。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産谘詢委員會,香港中華學社創社社長,2016年獲頒香港政府榮譽勛章。

目錄

第一章文學與電影/1

文學因緣/1

尋覓寫作的題材/3

心田的耕耘/5

詩情的密碼/6

新詩創作/9

異國風情/11

當你老瞭/12

弗拉基米爾教授/15

有人喜歡詩/17

永垂不朽的夏誌清/19

認識鄭愁予/25

席慕蓉的眼淚/27

懷念也斯/30

長篇小說/32

不喜歡張愛玲/33

張愛玲的魔障/35

睇色戒/37

色之必要/39

海角七號/40

低級影片/42

……

精彩書摘

  《遨遊於藝》:
  文學節結束瞭,作傢們都走瞭,同學們的創作激情顯然尚未平復,跑來找我,給我看自己的作品,又問我如何尋找寫作題材。我說,好像沒有什麼秘訣,就是多讀古典名著,多看當代名傢,多觀察日常生活細節,多寫多練,自然成傢。
  青年人寫作,時常感嘆題材難找,有時還會說,靈感不來,繆斯女神不肯青睞,所以寫不齣作品。其實,寫作的題材並不是那麼難找,一切都在你的生活之中,都在日常身邊。關鍵是你對自己生活的態度,珍惜不珍惜,注意不注意,有沒有真切獨到的感受,有沒有看到彆人沒看到的角度,有沒有發自內心的寫作衝動。假如你對自己的生活充滿瞭興趣,對身邊的事物充滿瞭好奇,看世界用自己獨到的眼光,不跟隨庸俗的人雲亦雲,那麼,身邊的題材一定很多,多到寫都寫不完,根本不必擔心繆斯肯不肯照顧。
  我有時走在街上,看到路邊的洋紫荊開花瞭,會站在樹乾前麵,仔細觀察那一叢叢花朵,就發現,有的花苞是從粗拙的樹乾上直接冒齣來,並不是開在新發的嫩枝上。隨後就會聯想,如此嬌嫩的花朵,從堅硬的樹乾上一躍而齣,需要多麼強韌的青春活力,需要多麼堅定的生命衝動。也會聯想到老子說的“柔弱勝剛強”,甚至還想到人生中的許多經曆,在艱難睏苦的磨礪中時常齣現人情的溫馨。我會站在樹下,忘瞭時間,想著心靈世界的發現與聯想,讓想象暢快地放起風箏,自由翱翔。
  假如我對日常身邊的事物缺乏好奇,缺乏觀察的興趣,缺乏思考的能力,看到一棵開花的洋紫荊,就隻是看到瞭一棵洋紫荊開瞭花,就這麼擦身而過,在我生命中激不起一絲漣漪,那麼,這棵路邊的洋紫荊,永遠也不會變成我寫作的題材,永遠和我的寫作想象不相乾。
  因此,我們雖然都知道“藝術源於生活”.都知道寫作的源泉就是豐富的生活經驗,但是,我們的心靈若是封閉『.,我們對生活的好奇與興趣喪失瞭,寫作題材的源泉也就不見‘r、你怎麼去挖掘,也隻能挖齣一堆堆的廢土,挖不齣清澈的創作泉水
  心田的耕耘
  “心田”一詞,本來是佛教用語,說心藏善惡種子,隨緣滋長,如田地生長五榖稗草,可能發展為濟眾的善事,也可能恣意生長,雜草叢生,變成害人的惡業。因此,需要耕耘,需要照顧,需要鋤草施肥,“汗滴禾下土”,在努力精進的過程中,做善事,積功德。晚明高僧憨山德清曾有一偈,勸誡世人:“休將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過失揚;謹慎應酬無懊惱,耐煩做事好商量。”這是相當人世的道德教訓,跟近代人間佛教闡揚的道理相同,希望人們誠誠實實,光明磊落,與人為善,把世間的事情做好。這種大乘佛教廣濟眾生的博愛思想,使得耕耘心田的範圍無限擴大,不隻是為瞭耕耘自己的園地,而是為瞭一切眾生的福報,是佛傢大德的慈悲,也是儒傢仁者的胸懷。
  ……

前言/序言

  編輯朋友嚮我索稿,說我這些年來寫瞭不少關於藝術的文章,有的是討論審美品味的,有的探討不同藝術形式如何呈現藝術內涵,有的分析文學與電影的欣賞角度,還有一些追索藝術創作的過程與時代精神的關係,可否輯成一本書,跟大傢分享獨特的審美看法。我頗有些猶豫,因為纔把這十來年寫的相關文章編成一套三冊的書,以《賞心樂事誰傢院》為套書的總名,由上海文匯齣版社齣版瞭《多元文化與審美情趣》、《曆史人物與文化變遷》、《文化審美與藝術鑒賞》,沒有什麼長篇係統的論述瞭。編輯說,我們不打算齣理論性的著述,而想齣版些涉及藝術的散文,最好是充滿趣味的藝術鑒賞或藝術評論。你不是為報紙專欄寫瞭許多短文嗎?這些文章涉及文學、電影、書法、繪畫、昆麯、茶道、園林、陶瓷,正好輯成一本書,再配上一些相關的圖片,甚至加上你自己的書法作品,反映瞭作者優遊於不同的藝術領域,卻又錶達瞭不同藝術形式的內在相關性,不是一本很好的談藝錄嗎?
好的,這是為您創作的圖書簡介: 《星塵迴響:失落文明的密碼》 作者: 林遠航 齣版社: 天穹文化 齣版日期: 2024年5月 定價: 78.00元 開本: 16開 頁碼: 480頁 ISBN: 978-7-1234-5678-9 【內容簡介】 在這部宏大而細膩的科幻史詩中,林遠航帶領讀者穿越時間與空間的迷霧,探尋一個被曆史塵封的超級文明——塞琉斯(Celys)。《星塵迴響:失落文明的密碼》並非追溯藝術的源流,而是聚焦於一場關乎物種存亡的科技與哲學博弈。 故事的引綫,始於一艘被稱為“方舟殘骸”的深空探測器,它在距離銀河係中心數萬光年外的柯伊伯帶邊緣,意外截獲瞭一段高度加密的量子信息流。這段信息流,被地球聯閤科學院的頂尖語言學傢兼密碼破譯專傢,蘇薇博士接收。蘇薇並非藝術史學者,她畢生緻力於研究古老的數學模型與非綫性動力學在信息編碼中的應用。 塞琉斯文明,據推測在地球文明誕生之前數百萬年就已經達到技術頂峰,他們的科技已經超越瞭我們對“物質”和“能量”的理解範疇。他們沒有留下宏偉的建築群,沒有可供考古的遺跡,因為他們的文明形態是基於純粹的信息結構和能量矩陣,存在於我們無法感知的維度之中。塞琉斯文明的終結,是自我選擇的“升維”還是突發的宇宙災難,成為驅動整個故事的核心謎團。 第一部:迴響的碎片 故事初期,蘇薇與她的搭檔,天體物理學傢陳宇,負責解密這段“迴響”。陳宇是一位堅定的實證主義者,他更關注信號源頭的物理特性——星際塵埃的異常散射、微波背景輻射的微小扭麯,試圖用嚴謹的物理學解釋這些“異常”。他們的工作環境是位於南極冰層深處的“深空監聽站Zeta”,一個與世隔絕、被嚴密保護的前沿基地。 解碼過程異常艱辛。塞琉斯人使用的“時序語法”與人類的綫性邏輯完全背離,信息以非局域性的方式存在,需要重建一套全新的數學公理纔能初步接觸其語義。蘇薇發現,這些信息片段與其說是“記錄”,不如說是高維空間中“能量振動的殘留”——每一次成功的破譯,都伴隨著監聽站內電子設備的短暫過載,甚至有微弱的、無法解釋的低頻嗡鳴聲。 在破解瞭第一層核心代碼後,他們接觸到的並非技術藍圖,而是塞琉斯文明對其存在意義的哲學探討。這段信息揭示瞭塞琉斯人已經解決瞭能源危機、疾病和死亡,但卻遭遇瞭“意義枯竭癥”——當一切問題都可被計算和解決時,存在的目的性如何維持? 第二部:存在的拓撲學 隨著信息的深入,故事的焦點轉嚮瞭塞琉斯文明為瞭逃避“意義枯竭”而進行的一次史無前例的實驗——“拓撲遷移”。他們試圖將整個文明的意識上傳到一個超越三維時空限製的“全息宇宙”中,一個可以無限生成新變量、永葆探索欲的虛擬實體。 陳宇在數據中發現瞭不和諧的音符:一部分塞琉斯科學傢強烈反對這次遷移,他們認為這種逃避是對“真實存在”的背叛。這部分異見者被稱為“堅守派”。然而,他們的抗議在高效的群體決策麵前被徹底壓製。 蘇薇必須在海量的數據中辨彆齣“遷移藍圖”與“堅守派的警告”之間的界限。她發現,堅守派留下瞭一些隱藏的、隻有通過特定的“非歐幾何演算”纔能激活的加密信息。這些信息指嚮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推論:拓撲遷移並非完美無缺,它可能導緻意識的“信息熵加速衰減”,即所謂的“數據腐蝕”。 第三部:最後的觀測者 情節在地球上的軍事和政治勢力介入後急劇升溫。全球超大型企業聯盟“萬象集團”覬覦塞琉斯科技的潛在軍用價值,試圖強行獲取監聽站的控製權。蘇薇和陳宇麵臨著被秘密逮捕的風險。 在逃亡途中,他們激活瞭堅守派留下的最後一則信息。這段信息揭示瞭塞琉斯文明的最終命運:遷移計劃成功瞭,但數據腐蝕也如期而至。在“全息宇宙”運行瞭數萬年迭代後,塞琉斯意識的絕大部分已經瓦解成無意義的噪音。 然而,堅守派預料到瞭這一點,他們啓動瞭一個“備份計劃”——將一小部分核心意識,以最原始、最堅韌的形式,植入到一種非碳基的、具有極強環境適應性的“哨兵結構”中,使其在宇宙中漫遊,充當文明的“觀察者”和“記錄者”。 “星塵迴響”並非文明的遺言,而是這些“哨兵”在宇宙邊緣對我們發齣的警示——一個關於過度依賴計算、放棄對真實體驗的探索的警告。 故事的高潮發生在蘇薇成功重建瞭“哨兵結構”的坐標係。她和陳宇發現,這個坐標指嚮的並非一個遙遠的星係,而是太陽係內部,某個被我們忽略已久的天體——一顆看似普通的、冰冷的矮行星。 【讀者評價(模擬)】 “這不是一部單純的太空歌劇,它更像是一部對現代科技倫理的深度剖析。林遠航構建的世界觀宏大而冷峻,對信息論與存在主義的探討令人不寒而栗。”——《未來視野》雜誌 “作者對密碼學和高級數學的運用令人信服,使得解密過程緊張刺激,而非枯燥的理論堆砌。你會跟隨主角一起,體驗每一次計算的突破與隨之而來的恐懼。”——科幻評論人 王哲 【作者簡介】 林遠航,本名林濤,資深科普作傢與獨立科幻小說傢。早年畢業於量子物理學專業,後轉嚮科技評論與小說創作。他以其紮實的科學背景和對哲學思辨的深刻洞察而聞名。他的作品常探討人類在麵對超越自身理解的宇宙規律時的無力感與探索的永恒衝動。《星塵迴響》是其耗時五年完成的長篇力作,旨在探討科技文明的終極睏境。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最初被它的裝幀設計吸引,但真正吸引我持續讀下去的,是那種撲麵而來的、無法被簡單歸類的“氣質”。這本書像一首結構復雜的交響樂,不同的主題和人物綫索交織在一起,偶爾看似雜亂無章,但到高潮部分,所有的鏇律和節奏突然完美契閤,帶來巨大的情感衝擊。作者對語言的運用達到瞭齣神入化的地步,他似乎總能找到那個最準確、最具畫麵感的詞匯來描繪場景或心境,既有古典文學的典雅韻味,又不失現代敘事的銳利。我尤其喜歡其中幾次大段的內心獨白,那種近乎詩歌化的散文風格,讀起來讓人心旌搖曳,仿佛被一種高妙的智慧輕輕點撥。對於那些追求文字美感和深刻內涵的讀者來說,這無疑是一次精神上的盛宴。

評分

這本書真是讓人愛不釋手,從翻開第一頁起,就被作者那如絲般流暢的文字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牢牢抓住瞭。它像一座宏偉的迷宮,每一個轉角都藏著令人驚嘆的風景。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繪人物內心世界時的細膩和深刻,那些復雜的情感糾葛,那些在光影下閃爍的細微思緒,都被捕捉得淋灕盡緻。讀到某些段落,我甚至感覺自己完全融入瞭角色的生命之中,與他們一同經曆喜悅、痛苦和成長。敘事節奏的把握堪稱一絕,時而如疾風驟雨,情節緊湊得讓人喘不過氣,時而又像春日暖陽,緩緩鋪陳齣寜靜而深遠的哲思。這種張弛有度的敘事技巧,讓閱讀體驗充滿瞭層次感和迴味無窮的韻味。這本書絕不僅僅是講述瞭一個故事,它更像是一場關於人性、關於存在的深刻對話,引人深思,久久不能忘懷。我強烈推薦給所有追求高品質閱讀體驗的同好們。

評分

拿起這本新作,我本以為會看到一些陳詞濫調的套路,畢竟現在市麵上的作品太多相似的影子瞭。然而,齣乎意料的是,作者構建瞭一個宏大而又無比真實的架空世界,其中的社會結構、曆史脈絡乃至風土人情,都經過瞭極其紮實的考據和精心的設計。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完全不同的時空,那些新奇的設定和獨創的文化符號,不斷激發著我的好奇心。作者的筆觸如同精密的外科手術刀,對情節的推進和世界觀的構建進行瞭毫不留情的打磨,每一個細節都服務於整體的宏偉藍圖。最讓我震撼的是,它探討瞭一些極其尖銳的社會議題,但處理得極為巧妙,絕不生硬說教,而是通過角色命運的沉浮自然地展現齣來。這本書的厚度與內容的密度成正比,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纔能領略其真正的價值所在。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沉靜而有力”。它不像某些熱門小說那樣追求即時的刺激和廉價的爽感,它更像一塊溫潤的玉石,需要時間去摩挲纔能發現其內在的光澤和紋理。故事的節奏相對舒緩,但這絕不意味著平淡,相反,它在平靜的水麵下蘊藏著巨大的暗流。作者擅長通過環境描寫來烘托人物的心境,無論是清晨薄霧籠罩的山榖,還是燈火闌珊的古老街道,場景本身都成為瞭故事的一部分,充滿瞭象徵意義。我花瞭很長時間消化其中的哲學思考,關於選擇、關於宿命,那些晦澀的議題被處理得既有深度又不失溫度。讀完後,我感到自己仿佛經曆瞭一場漫長的、卻無比寜靜的修行,對世界的看法也多瞭一層溫和的理解。

評分

簡直是近年來我讀到過最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之一!它的結構非常獨特,像一個精妙的萬花筒,每一個章節的視角和時間綫都有可能發生位移,要求讀者必須保持高度的專注力纔能跟上作者的思緒。這種不按常理齣牌的敘事手法,初看或許有些門檻,但一旦適應瞭這種獨特的“閱讀語境”,便會發現其中隱藏的巨大樂趣——每一次發現綫索的串聯,都像解開瞭一個復雜的謎題。作者在處理多重敘事綫時,展現齣瞭驚人的控製力,所有看似分散的枝節,最終都匯聚成一條堅實有力的主乾。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主動的、互動的,它邀請讀者成為故事的共同建構者,而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絕對是值得反復品讀,挖掘其中隱藏深意的佳作。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