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首宋词,三十六篇词说,三十六幅国画
宋词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当家”词作,一代国学大师精辟妙言,人民大会堂宴会厅挂画《江山如此多娇》作者之一、国画大师傅抱石国画彩插
词文相映,文画相融,合力呈现宋词论说写意之作
管窥苏、辛二家之词的洒脱情致,徜徉国学大师的棒喝启迪,感受现代大家名画的悠远意境
本书收录已故国学大师顾随先生对苏轼、辛弃疾两家词作进行的见解独到的解说,以及与其学生,国学大师周汝昌关于宋词个别篇目讨论的论述。文章字字珠玑,篇篇珠玉,精义名言,络绎奔会,具有浓厚的独创特色与重要的代表意义。
本书除收录顾随先生的精妙词说外,还配以原词原作,以词入文,意境连贯;每篇文章之后,都精选中国现代国画大师傅抱石的画作点缀,由文入画,以山水人物之壮美洒脱,诠释苏辛词家的豪迈悠远。
顾随(1897—1960),本名顾宝随,字羡季,别号苦水,晚号陀庵。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一生执教并从事于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先后于山东青州中学、天津女子师范学院以及燕京、北平、辅仁、北京师范等学校任教。
顾随著述颇丰,有《东坡词说》《稼轩词说》《元明残剧八种》《揣龠录》《佛典翻译文学》《驼庵诗话》等多种学术著作问世,并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现有《顾随全集》行世。
这本书最大的魅力,还在于顾随先生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对细节的敏锐捕捉。他笔下的苏轼,不是高高在上的文学巨匠,而是那个在仕途浮沉中,依旧保持着孩童般好奇心的“东坡居士”。先生会细致地描写苏轼生活中的点滴,比如他对美食的热爱,他对朋友的仗义,这些看似与词作无关的细节,却为我们理解苏轼的词提供了重要的情感背景。同样,对于辛弃疾,顾随先生也展现了他不同于“悲情英雄”的一面,比如他如何热爱家乡的田园风光,如何在失意中寻找精神的慰藉。先生对词作的分析,往往从一个细微的意象切入,层层剥茧,最终揭示出词作的深层意蕴。他的语言风格,既有古人的韵味,又不失现代人的流畅,读起来毫不费力,却又能从中汲取深厚的文学滋养。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学熏陶,让我不知不觉间,对宋词,对苏轼,对辛弃疾,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喜爱。
评分从《顾随说宋词》中,我获得的不仅是对苏轼和辛弃疾作品的深度理解,更是一种对宋词精神的全新认知。顾随先生的“漫话”,让苏轼的旷达与辛弃疾的豪情,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宋词时代精神的两种重要体现。他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两人词作的风格差异,却又巧妙地将他们置于更广阔的宋词创作背景下进行对比和审视。先生的点评,常常能触及到词人创作的心路历程,例如他分析苏轼如何从早期的“大江东去”的豪迈,过渡到后期“人生如梦”的豁达,以及辛弃疾在屡遭挫折后,如何将满腔悲愤转化为更深沉的人生体悟。这种解读,让我看到了宋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生命力,以及词人们在时代变迁中的情感坚守。顾随先生的文字,如同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宋词的宝库,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璀璨的文学星辰,感受它们穿越千年依旧不灭的光芒。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并非一本枯燥的学术论著,而是充满了个性和温度的“漫话”。顾随先生的文字,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仿佛是在和读者进行一场轻松愉快的对话。他对苏轼和辛弃疾的评价,不是板着面孔讲道理,而是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有时候甚至带着一丝幽默和调侃,让原本严肃的文学批评变得妙趣横生。读到那些关于词人生活逸事的描写,以及先生对词作的个人化解读,我常常会心一笑,感觉自己也跟着一起走进了那个遥远的宋朝,与词人们一同经历他们的喜怒哀乐。先生对于词句的揣摩,常常会跳出常规的解读思路,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这不仅拓展了我的视野,也激发了我对宋词的更多思考。他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是什么”,而是引导你去“为什么”,让你主动去探索词作背后的深层含义,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是我在这本书中最大的收获。
评分初次翻阅这本《顾随说宋词》,我最深的感受便是那份扑面而来的“闲适”与“雅致”。顾随先生的文字,没有丝毫说教的意味,更像是一位老友,在温暖的午后,端着一杯清茶,娓娓道来那些流传千古的诗篇。他谈苏轼,仿佛看到了那个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的豪放词人,其笔下的苏轼,不再是教科书上的刻板形象,而是一个有血有肉、饱经风霜却依旧豁达乐观的生命个体。先生对于苏轼词作的解读,不是简单地分析遣词造句,而是深入词人的内心世界,体味词中之情,感同身受。他能从一首词中挖掘出词人不同时期的人生境遇,将词作置于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的洪流中,让我们看到词作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辛酸与豁达。尤其是对苏轼那些充满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词句,顾随先生的点评更是点睛之笔,如醍醐灌顶,让人拍案叫绝。这种“漫话”的方式,让原本可能枯燥的宋词研究,变得生动有趣,如同走入词人的精神世界,与其一同感受江海的壮阔,山川的秀丽,以及岁月流转中的悲欢离合。
评分读《顾随说宋词》,我发现自己对辛弃疾的认知被彻底颠覆了。以往,辛弃疾在我脑海中只是一个“少年壮志不酬”的悲情英雄,其词作充满了“壮怀激烈”的呐喊。然而,顾随先生却为我揭示了辛弃疾更为丰富和细腻的一面。他让我们看到,即使在报国无门的失意之时,辛弃疾依然保有那份赤子之心和对生活的热爱。先生对辛弃疾词的解读,不仅仅局限于其抗金的壮志,更深入挖掘了词人生活中的点滴情感,比如他对故乡的眷恋,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以及对身边人事物的细腻观察。那些看似平常的景物描写,在顾随先生的笔下,都蕴含着词人深沉的情感和不屈的灵魂。他能够从辛弃疾那些充满豪情壮志的词中,读出那份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孤独与无奈,也能从他描绘田园风光的词句中,感受到词人对生命的顽强坚守。这种解读,让辛弃疾的形象更加立体饱满,不再是单一的英雄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真实个体,让我们更加心疼,也更加敬佩。
评分非常棒,正品,物流也很给力
评分正版书,非常好。
评分不错,质量可以,性价比高。
评分不错,好好的学习
评分对于古代的词,这些事是要多看,他们二者的
评分著名的圣旨大家骨髓学生说圣池。满法书新练家吃比较舒服,适合星期一的持很好看的。
评分非常棒,正品,物流也很给力
评分非常棒,正品,物流也很给力
评分好书!很好!喜欢,精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