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互聯網金融教學案例集》編寫的標準是在人民銀行聯閤十部委發布的《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列明的七大分類(互聯網支付、網絡藉貸、股權眾籌融資、互聯網基金銷售、互聯網保險、互聯網信托和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基礎上,根據行業變遷、實際生産應用、行業標準、職業標準、教學內容安排等,通過校企專傢座談重新劃分編排,確定八大互聯網金融業態,作為案例庫的頂層邏輯構成。八大業態分彆為:互聯網支付、P2P網絡藉貸、眾籌、互聯網理財、互聯網保險、大數據金融、傳統金融機構的變革、互聯網金融生態圈。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互聯網支付教學案例
案例一 浙江易士被央行注銷支付牌照成首個被注銷機構
案例二 招商銀行試點ATM刷臉取錢
案例三 銀行助力,手機也能ATM取錢
案例四 銀聯攜手ApplePay,展望全民NFC支付時代
案例五 ApplePay還不夠,汽車支付要齣現
案例六 移動支付市場三星電子奮起直追
案例七 榖歌新移動支付刷臉不用齣示手機
案例八 榖歌安卓支付用戶僅為蘋果支付的一半
案例九 移動支付格局之戰
案例十 微信提現收費:倒流財付通,刺激資金內部循環
案例十一 事件營銷,不可錯過的“大事件”
案例十二 病毒營銷,真的好“毒”
第二章 網絡藉貸教學案例
案例一 美國造就P2P世界標杠平颱——Lending Club
案例二 不辱“世界第一傢”招牌的P2P平颱Zopa
案例三 中國第一傢P2P平颱拍拍貸“魔”倒眾多風投機構
案例四 巨人肩膀上的P2P平颱——陸金所快速發展
案例五 發展迅速的P2P車貸細分龍頭微貸網
案例六 獨占特色的P2P票據細分平颱金銀貓
案例七 頭頂“清華”光環的校友供應鏈P2P平颱——道口貸
案例八 走嚮世界資本市場的P2P平颱宜人貸
案例九 “Lending Club”的好學生平颱——點融網
案例十 透視e租寶的欺詐本質
案例十一 金融自律主義的失敗
案例十二 頭號P2P股票配資平颱業務驟然停擺
案例十三 跨界營銷,“1+1>2”的營銷法寶
第三章 眾籌教學案例
案例一 影視眾籌:《大魚·海棠》
案例二 智能硬件眾籌:Smart Plug2
案例三 2016年最受關注眾籌産品:惠而浦“光芒”
案例四 公益眾籌:輕鬆籌
案例五 股權眾籌平颱:人人投
案例六 雕爺牛腩嘗鮮股權眾籌
案例七 最早最成功的眾籌創業咖啡館:3W咖啡館
案例八 暫停運營的房地産眾籌:愛房籌
案例九 未上市便被抄襲:智能按鍵手機“Pressy”
案例十 美國最大股權眾籌平颱:Angellist
案例十一 體驗營銷,營銷之道
案例十二 閤作營銷,讓營銷效果倍增
第四章 互聯網理財教學案例
案例一 “互聯網+金融”時代的消費場景
案例二 大學生消費的“口袋”
案例三 信托100“罪”在何處
案例四 餘額寶背後的“秘密”
案例五 個人理財市場的春天
案例六 信托寶的安全防綫
案例七 白條裏的“風險”
案例八 龐氏騙局,現代金融騙局始祖
第五章 互聯網保險教學案例
案例一 基於場景的保險産品創新
案例二 步步保的精準定價
案例三 不保險的跌停險
案例四 保險産品的個性化定製
案例五 三馬聯手賣保險
案例六 “野蠻生長”的第三方比價平颱
案例七 互聯網發展成就“急速理賠”
案例八 抗癌公社是保險還是眾籌?
案例九 網絡營銷,讓營銷跟上時代潮流
案例十 場景營銷,移動互聯網的下一個風口
案例十一 微信營銷,讓微信成為營銷神器
第六章 傳統金融互聯網化教學案例
案例一 “智”能網點“誌”在必行
案例二 簡單的銀行
案例三 指尖上的銀行
案例四 無“微”不至的銀行
案例五 “e+”工商銀行
案例六 指尖上的銀行卡
案例七 掌櫃來瞭
案例八 小企業招商銀行喊你迴傢
案例九 花銀行的錢理自己的財?
案例十 想給誰交就給誰交
案例十一 把社區裝到口袋裏
案例十二 小小POS機賺動大未來
第七章 互聯網生態圈教學案例
案例一 阿裏巴巴電商生態係統
案例二 阿裏金融帝國的形成
案例三 依托“搜索引擎”的金融生態——百度金融生態係統
案例四 宇宙行的互聯網金融生態
案例五 立足電商,轉戰金融:京東金融生態圈
案例六 互聯網與傳統金融的完美匹配:平安集團金融生態圈
案例七 騰訊能否逆襲阿裏巴巴:騰訊社交金融生態係統
案例八 股份製商業銀行的互聯網金融生態:招商銀行的實踐
案例九 甜之味,橙之色,甜橙金融,全意為你:中國電信互聯網金融生態
案例十 關係營銷,營銷關係
第八章 大數據金融教學案例
案例一 無“數”不有的互聯網
案例二 大數據與金融親密關係大揭秘
案例三 什麼讓銀行如虎添翼?
案例四 股票指數中的玄機
案例五 讓保險更“保險”
案例六 信用從未如此簡單
案例七 大數據營銷,讓營銷更具吸引力
前言/序言
一、互聯網金融教學案例集建設背景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已進入關鍵時期,為全麵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製,加強行業指導能力建設,開發教學案例集成為職業教育的工作重點之一。本書開發的互聯網金融教學案例集,引入企業真實課題和項目,可以推動學生在真實職業環境中應用知識、技術和技能。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增加案例教學的比重,強化專業實踐教學,可以推動學生綜閤職業能力和技術、技能發展,培養真正的高素質技能型人纔。
自2010年《國傢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頒布以來,我國職業教育進入黃金期,5年纍計培養瞭5000萬名中高級技術技能人纔。2014年6月,《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齣,以培養技術技能人纔為目標,到2020年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係。同時,《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齣瞭“五對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麵發展,推動專業設置與産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産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教育部關於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麵提高人纔培養質量的若乾意見》中也提齣,要“推進專業教學緊貼技術進步和生産實際。對接最新職業標準、行業標準和崗位規範,緊貼崗位實際工作過程,調整課程結構,更新課程內容,深化多種模式的課程改革。職業院校要加強與職業技能鑒定機構、行業企業的閤作,積極推行‘雙證書’製度,把職業崗位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融入相關專業教學中,將相關課程考試考核與職業技能鑒定閤並進行。要普及推廣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教學、工作過程導嚮教學,廣泛運用啓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2013年是互聯網金融元年,中國金融體係的不足和龐大的金融需求為互聯網金融發展提供瞭重要機遇,餘額寶風靡中國之後,我國的互聯網金融正式進入瞭高速發展期。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為中國金融業縮小與西方金融業的差距提供瞭良好的契機。
互聯網金融在促進小微企業發展、擴大就業等方麵發揮瞭現有金融機構難以替代的積極作用,中國政府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給予瞭極大的包容和空間。2014年李剋強總理提齣“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2015年又提齣“互聯網+金融戰略”,大到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小到行業、市場和用戶需求,無一不在呼喚和期待著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創新和發展。2015年7月18日,中央銀行聯閤十部委發布瞭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意見以“鼓勵創新、防範風險、趨利避害、健康發展”為總的要求,明確瞭包括股權眾籌融資、P2P網絡藉貸、互聯網支付在內的多種互聯網金融業態的職責邊界。
從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提互聯網金融開始,截至2017年,“互聯網金融”已四入政府工作報告,現又被寫入中央“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中央一號文件。李剋強總理在2016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將“規範發展互聯網金融”列入2016年重點工作部分,國傢對“互聯網金融”的關注重點已由“促進”轉變為“規範”,這意味著互聯網金融行業將迎來“規範元年”,這意味著在學習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同時,也要十分重視學習信用風險、法律風險等各方麵的風險控製方法。
互聯網金融創新領域的持續健康發展關鍵靠人纔輸入,人纔也成為決定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隨著“餘額寶”、“理財通”等一係列互聯網金融産品走紅,互聯網金融人纔的熱度迅速升溫。根據金融英纔網,互聯網金融類人纔需求上漲明顯,截至2015年12月中旬,該類人纔招聘需求同比增加22.70-/0。從職位來看,金融産品經理、金融産品設計、渠道開發經理是最為熱招的職位,這兩個職位的招聘需求分彆較2014年同期上漲瞭25%和20.8%。薪酬方麵,北京、上海和廣東的平均薪酬分彆為10358元/月,9075元/月和9987元/月。二、三綫城市中,浙江和福建的平均薪酬較高,分彆為8657元/月和8682元/月。從招聘的情況來看,市場對於互聯網金融類人纔的要求較高,既要有豐富的金融知識,又要有過硬的信息技術。這是一個創新的領域,不僅要具備紮實的金融知識,還要懂互聯網運行和衍生的邏輯鏈條,有較強的互聯網思維。因此企業更加看重求職者的相關工作經驗。
《互聯網金融教學案例集》是一本專為高等院校經濟、金融、管理、法律等相關專業學生及教師量身打造的教學輔助讀物。本書的編寫宗旨在於,通過精選和梳理國內外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具有代錶性和前瞻性的真實案例,幫助讀者深入理解互聯網技術如何重塑金融業態、創新金融産品、優化金融服務,並在此過程中引發的機遇與挑戰。 一、 內容構成與核心目標 本書並非對互聯網金融進行宏觀理論的堆砌,而是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緊密結閤。我們深知,對於復雜多變的金融市場而言,鮮活的案例是理解抽象概念的最佳途徑。因此,本書的每一章節都圍繞一個或一組相互關聯的互聯網金融核心主題展開,通過剖析具體的公司、産品、事件或監管政策,引導讀者進行深度思考。 我們的核心目標是: 1. 知識的具象化: 將互聯網金融中諸如P2P藉貸、第三方支付、眾籌、數字貨幣、智能投顧、大數據風控、區塊鏈金融應用、監管科技(RegTech)等抽象概念,通過真實的商業實踐進行可視化呈現,讓概念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躍然紙上的商業故事。 2. 能力的培養: 引導讀者學習如何分析金融案例中的關鍵要素,識彆商業模式的優劣,評估風險與收益,理解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帶來的市場變化,並在此基礎上提齣自己的見解和解決方案。這不僅是對知識的掌握,更是對分析能力、決策能力和創新思維的鍛煉。 3. 視野的拓展: 案例的選擇涵蓋瞭中國、美國、歐洲等全球主要經濟體,既包括BATJ(百度、阿裏巴巴、騰訊、京東)等科技巨頭在金融領域的布局,也關注瞭FinTech領域的創新創業公司,還涉及瞭傳統金融機構如何擁抱數字化轉型,以及監管機構在應對互聯網金融發展中的探索與實踐。通過這些案例,讀者可以更全麵地瞭解全球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格局和趨勢。 4. 教學的輔助: 對於教師而言,本書提供瞭豐富的課堂教學素材,便於組織課堂討論、案例分析、小組作業等互動式教學活動,提升教學的生動性和有效性。對於學生而言,本書是課外學習、自主研究、畢業論文選題等的重要參考。 二、 案例精選與編排邏輯 本書的案例選擇遵循以下原則: 典型性: 案例應能代錶某一特定互聯網金融模式、技術或發展階段的關鍵特徵。 時效性: 優先選擇近期發生的、仍在發展演變或具有深遠影響的案例。 爭議性與啓示性: 選取那些引發廣泛討論、存在不同觀點、能夠提供深刻教訓或啓示的案例。 代錶性: 涵蓋不同類型的互聯網金融業態,如支付、信貸、投資、保險、貨幣、融資等。 本書的編排邏輯清晰,層層遞進: 開篇: 首先會介紹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宏觀背景、驅動因素以及其對傳統金融業帶來的顛覆性變革,為讀者建立一個整體認知框架。 主體篇章: 支付與結算的革命: 聚焦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跨境支付等案例,分析其技術原理、商業模式、市場競爭格局以及對普惠金融的貢獻。 普惠金融的新引擎——藉貸與融資: 深入剖析P2P網絡藉貸的興衰曆程,探討其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個人信貸服務中的作用與風險,並分析網絡小額貸款、消費金融等模式。 顛覆與重塑——眾籌與股權激勵: 探討股權眾籌、奬勵眾籌等模式的運作機製,分析其在創業融資、文化創意産業發展中的價值,以及伴隨的閤規與監管挑戰。 數字資産與價值重構——加密貨幣與區塊鏈應用: 梳理比特幣、以太坊等加密貨幣的發展史,講解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潛在應用,如供應鏈金融、數字票據、跨境支付等,分析其對金融信任機製的重塑。 智能時代的聲音——智能投顧與量化投資: 剖析智能投顧如何通過算法為投資者提供個性化的資産配置建議,探討其在降低投資門檻、提升投資效率方麵的優勢,以及與傳統理財顧問的比較。 大數據與金融風控的演進: 重點分析大數據、人工智能在信貸審批、反欺詐、精準營銷等方麵的應用,揭示其如何改變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能力。 互聯網保險的創新圖景: 探討網絡保險的銷售渠道、産品設計、定價策略,以及其在健康險、意外險、責任險等領域的拓展,分析其如何滿足長尾客戶的保險需求。 監管的博弈與協同——FinTech的監管挑戰與應對: 關注監管科技(RegTech)的發展,分析各國政府在麵對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時,如何通過牌照管理、監管沙盒、數據安全立法等方式進行規範和引導。 展望: 最後,本書會對互聯網金融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展望,探討其在金融科技(FinTech)、開放銀行(Open Banking)、央行數字貨幣(CBDC)等前沿領域可能帶來的影響,並對可能齣現的新的挑戰與機遇進行預判。 三、 案例分析深度與教學設計 本書的每一案例都力求深入分析,通常包含以下幾個方麵: 背景介紹: 詳細描述案例發生的時代背景、市場環境以及驅動因素。 主體描述: 清晰介紹涉及的公司、産品、技術或事件的運作模式、核心業務流程、商業邏輯。 關鍵節點與轉摺: 識彆案例中的重要決策點、危機時刻、創新突破,分析其原因和影響。 風險與挑戰: 剖析案例中遇到的閤規風險、技術風險、市場風險、經營風險等。 影響與啓示: 總結案例對行業、監管、消費者以及未來發展帶來的深遠影響和重要啓示。 思考題: 每篇案例末尾都會設計一係列開放式思考題,引導讀者主動探究,聯係理論,形成自己的觀點。這些問題可能涉及“如果換成你,你會如何決策?”“這個模式的長期可行性如何?”“對現有監管有哪些建議?”等等。 我們鼓勵讀者以批判性思維來閱讀本書,不迷信任何一種模式或技術,而是從多個維度去審視其價值與局限。 四、 適用對象 本書非常適閤以下人群: 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 金融學、經濟學、管理學、信息管理、法學等相關專業學生,作為課程學習的補充材料,以及進行專業研究的起點。 高校教師: 作為教材的輔助讀物,用於設計課程內容、啓發學生思考、組織課堂討論。 金融機構從業人員: 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托等傳統金融機構的管理層和業務骨乾,瞭解行業最新動態,把握數字化轉型方嚮。 FinTech企業從業人員: 創業者、産品經理、運營人員、技術開發者等,學習競品分析,瞭解行業發展趨勢,藉鑒成功與失敗的經驗。 政策研究者與監管機構人員: 深入理解互聯網金融的運作機製,為政策製定和監管實踐提供參考。 對互聯網金融感興趣的社會讀者: 希望係統瞭解這個快速發展領域的人士。 五、 結語 《互聯網金融教學案例集》旨在成為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廣度,既有學術價值又具實踐指導意義的讀物。我們相信,通過對這些鮮活商業案例的學習與剖析,讀者將能更深刻地理解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洞察其發展脈絡,並為未來在這一領域的學習、工作或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本書將是你探索互聯網金融世界的一扇窗口,一冊指南,一份思考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