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迹,也是真正的奇才女子。余秋雨说:“张爱玲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一样。”但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从不寂寞,为千千万万读者所喜爱。
2.传奇的一生,大起大落的生活,痴心不悔的爱情。这是一本真正贴近张爱玲内心的传记。
3.作者是张爱玲的一个痴迷粉丝,持有严谨的态度,查阅了大量资料,用细腻的文字为大家呈现一个真实的张爱玲。
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迹,也是真正的奇才女子。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她的生活大起大落;她的爱情痴心不悔。她用文字直面世事炎凉、人间冷暖;她把爱写得荡气回肠、可歌可
泣,最终自己却离群索居,晚景凄凉。很多人都沉浸在张爱玲的文字里不能自拔,但是否真正了解过一个真实的张爱玲呢?本书作者也是张爱玲的一个痴迷粉丝,查阅了大量资料,用细腻的文
字为大家呈现一个真实的张爱玲——既不是一些人口中的冷艳、骄傲、自私、天才,又不是另一些人口中的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去掉各种标签,把张爱玲更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大家,正如她
自己所说人性是复杂的,她自己也是多面的。
张庆龙,笔名漂牛。1974年出生,安徽马鞍山人。九三学社花山区基层委主委。中国知名网络作家,被誉为“情诗王子”。漂牛文化集团董事长,风起中文网站长,安徽省网络作家协会秘书
长,安徽出版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马鞍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马鞍山花山区政协常委,中国文物学会会员。曾任中国网络诗歌学会秘书长,《西部散文》编委。出版作品有个人诗集《漂牛诗
集》,《一个人的地老天荒》,随笔集《我不知道风向哪一个方向吹》,传记《半累烟云遗惠在,zui美不过陆小曼》,游记散文《下一站,等我》等。
尘烟散尽
家族没落 / 002
日落西山的命运 / 009
校不准世界的老时钟 / 014
重获自由的鸟儿 / 020
母亲与姑姑一起出走英国 / 026
姨奶奶的到来 / 032
与弟弟玩耍时的快乐时光 / 037
来自父母的熏陶 / 043
转瞬,悲与喜
母亲和姑姑回来了 / 050
绘画 or 音乐 / 056
父母离婚 / 061
姑姑家寻母气息,受西方教育 / 068
父亲再婚,晴天霹雳 / 074
讨厌后母,暗无天日 / 079
终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
灰色的青春 / 086
与姑姑的点滴日常 / 092
母亲回来,铁定去英国留学 / 098
风雨欲来,矛盾激化 / 104
黑暗的日子,被关、留学不成 / 110
与母亲生活的日子 / 116
一段没有结局的故事
离家远走香港 / 124
《西风》投稿,母亲来港 / 130
与母亲在香港的相处 / 135
战争中的张爱玲以及朋友们 / 141
战乱下的贫穷与饥饿 / 146
爱情、名利皆来
写作,崭露头角 / 154
噢,你也在这里吗 / 160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 166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 172
胡兰成移情 / 178
爱情的甜蜜还未品尝便已遍体鳞伤 / 184
千疮百孔的爱,终是分手 / 189
当一个男人不再爱你时,做什么都不妥当 / 194
远走美国
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 202
邝文美是张爱玲的一面镜子 / 207
与炎樱变淡 / 212
与胡适交往点滴 / 217
再次邂逅爱情 / 222
爱情的世界里,她是忠诚坚忍的 / 228
内心是一座孤岛 / 233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238
张爱玲经典语录 / 244
重获自由的鸟儿
我母亲虽然出身传统世家,思想观念并不保守。尤其受到及自身经验的影响,她对男女不平等及旧社会的腐败习气深恶痛绝。对于父亲的堕落,母亲不但不容忍,还要发言干预,这就和我父亲有了矛盾和对立。
——张子静
离开了一直管辖着他们的同父异母的二哥二嫂,张廷重夫妻俩一时间像重获自由的鸟儿,漫无目的地飞也比囚禁了羽翼来得好。这一点,无论如何是改变不了的。
他们开始了一段“肆意妄为”的日子,张爱玲也过了一段开心的生活。“我记得每天早上女佣把我抱到她床上去,是铜床,我爬在方格子青锦被上,跟着她不知所云地背唐诗。她才醒过来总是不甚快乐的,和我玩了许久才高兴起来。我开始认字块,就是伏在床边上,每天下午认两个字之后,可以吃两块绿豆糕。”
有母亲的日子,阳光都是和煦的,连空气中都飘着一股甜腻的香气,她后来形容在天津的家里常有种春日迟迟的感觉——也许那股子慵懒和安定才是家的底色吧!
只可惜春太短,眨眼功夫就到了肃杀而萧瑟的秋。像一个一夜暴富的穷人一样,多数人是不懂珍惜眼前的光阴的,只会一味挥霍他的所有。所谓来得快往往去得也快,世间事有时就是这样的经不起推敲。
张廷重对突如其来的自由内心自然是欣喜的,终于没人管着他了。中国的男人是多么惧怕大家长的管理,而中国的女人又是有多么喜欢“管理”男人?这才是悲剧的源头,也是矛盾重重的机关所在。
“我开始有记忆的时候,我们家已经从上海搬到天津,住在英租界一个宽敞的花园洋房里。那是1924年,姐姐四岁,我三岁。那时我父亲和同父异母的二哥分家不久,名下有不少房屋、地产。我母亲也有一份丰厚的陪嫁,日子本来过得很宽裕。但不久我父亲结识了一些酒肉朋友,开始花天酒地,嫖妓、养姨太太、赌钱、吸大烟,一步步堕落下去。
“我母亲虽然出身传统世家,思想观念并不保守。尤其受到五四运动及自身经验的影响,她对男女不平等及旧社会的腐败习气深恶痛绝。对于父亲的堕落,母亲不但不容忍,还要发言干预,这就和我父亲有了矛盾和对立。”
张子静曾经这样描述过他们的父母。对这样的父亲——吃喝嫖赌样样都来的男人,做子女的心中多少也隐约有些失望吧?他将从前不得志的种种忧郁与苦闷全抛洒在了烟铺上、妓女的胸脯上、骰子的点数上。
张爱玲是理解的,她曾说:“他是寂寞的。”说出这样话的不是他心爱的妻子黄素琼,也不是他的继承人张子静,而是后来差点被他打死的女儿——张爱玲。张爱玲说爱固然是种认同,但恨却也有奇异的了解。
张廷重自己虽是个软弱的男人,但骨子里所受的儒家教育还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夫为妻纲”,他一定是这样认为的吧?他还保留着一切封建社会中男人的思想,自然也想要男权社会里的一切特权,包括纳妾。他不能允许妻子的抱怨与指责,他搞不懂他眼中的自然而然,为何到了她那里就是忍无可忍?
他们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争吵声越来越大,争吵的次数越来越多,他们只顾着自己的发泄,忘了两个只有三四岁的孩子。弟弟后来的回忆里写着他如何听见争吵声害怕地躲在保姆的身边,他不知道姐姐会不会觉得害怕,因为她习惯坚强,她没有说,可是想了想也许便知道她跟他一样恐惧。这个家是不复从前的温馨了。
那种春日迟迟的空气里弥漫了硝烟的味道。
家如同累卵般危在旦夕,好似一不小心马上就瞬间倾覆。她不论多么早慧,不论多么坚强,她也只不过是个只有三四岁的孩童罢了。保姆们抱着他们下楼,让他们在院子里玩耍,以为这样便可以消散战火的恐惧。院子里有个秋千,平时姐弟俩抢着荡秋千,可今时今日那秋千在午后细密的阳光下照耀着,只令人感到一种虚空的惘然。
伴随着争吵声的还有各种器皿的破碎声,这个家不复过去的宁静了。
“我姑姑也是新派女性,站在我母亲这一边。”兄妹两个个性上的冲突此时也跟着凸显了出来。从前白雪掩盖着的矛盾,终于不可避免地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一个女人的指责与“叛逆”已经让张廷重感到十分头痛,何况再来一个?
面对着两个强势的“新女性”颐指气使的模样,他无力解决这种矛盾,却也不愿听从她们的“好意”。他这辈子是只能这样了,祖上的荣耀没来及看见,心情苦闷跟着一群有着同样家族背景的遗老遗少们,吃花酒赌赌钱,借酒浇愁吧?
饮鸩止渴罢了。不是不懂,只是找不到出路的烦闷无处排解。姨太太倒不会管他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不会逼着他“上进”,只要给她钱用就可以了——他不明白为何素琼不能如此?
他走在堕落的边缘,一面享受着放纵的快感,一面煎熬着因此而来的麻烦。黄素琼与张茂渊两个女人眼见着劝慰他完全不起效,心内便谋划着一个惊世骇俗的计划。女人们固然容易因性情相投而亲密,却更容易因为有共同的“敌人”而同仇敌忾。她们两个人此刻算是“二位一体”的了,姑嫂如此亲密倒也罕见。
黄素琼见这个男人如此不珍爱自己的身体和家族的名誉,慢慢地对他的态度由规劝变为责骂,直到失望,她的婚姻许是走到尽头了——真快啊,她想着,这才几年啊?小煐才四岁,小魁还是个体弱多病的孩子!
可是,难道要把自己大好的青春浪费在这个毫无前途的男人身上吗?她知道自己从来就不是一个传统型的母亲,不会为了男人与子女奉献自己的一生,她还有寻觅幸福和自由的机会。
她害怕如果还待在这个家里,她将会变成一个整天唠唠叨叨的黄脸婆,她不想过从前母亲们的日子——一辈子将自己当个活的祭品一样献祭给一个家庭,临了开始抱怨和邀功——这个家要不是我在撑着早就散架了!是的,这样的话不绝于耳,中国的女性是惯于牺牲的,以至于认为牺牲乃是理所当然,稍微洒脱一点,为自己的终生想一点,倒像个十分自私的女人,太不像话了。
她的心里一直在做着剧烈的斗争,出走还是留下?她对镜梳妆的时候望着自己那张美丽的面容,痛苦万分。留下,意味着她将成为一个抱怨的妇人和族人称赞的好媳妇好母亲;出走,她将拥有一个把握不住的未来——谁知道将来的道路上能遇上什么呢?她预感到只要提出出走,对这个保守的旧家庭来说简直像扔了颗炸弹——炸伤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未必能全身而退。
她,难道要做新一代“中国的娜拉”?
可是,娜拉就算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如何活着都是个问题。她毫无生存的技能,没有读过正式的学堂,一句英语不会,没有钱——好在她还有祖上留下的古董,她鄙视张廷重那样不求上进只想着靠祖荫留下的钱生活,料不到自己如果出走也不得不成为这样的一个人。生活,有时对我们而言就是一个巨大的讽刺。你越讨厌什么,你越有可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人说,出走最大的困难不是技能,甚至不是金钱,而是勇气。勇气她是不缺的——湖南人是最勇敢的,她继承了湖南人的刚烈,说走就走!
一旦下定了决心,恨不能立刻就生出一对翅膀自由翱翔。这才明白,这个暮气沉沉的家多么令她讨厌,她鲜活的生命在这里只能枯萎。至于孩子——她管不了那么多了!
她想着该如何去跟张廷重解释自己出洋的决定:说自己想去英国学英文?显然通不过,他们就住在英租界里,到处都是洋人,家里不缺请个洋教师的钱!要么称自己去学艺术?难道在中国就没有艺术,什么样的艺术非要出国去学?
借口连自己都听不下。罢了,不如直接说吧。
任何事情,最后总被我们证明直截了当有时是最佳解决方案,像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一样,拐弯抹角有时只会适得其反。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了。一种复古的、略带忧郁的色调,搭配上张爱玲的照片,那种眼神仿佛穿越了时空,带着洞察世事的淡然,又藏着一丝不为人知的哀愁。我甚至能想象出,当她坐在书桌前,灯光在她脸颊上投下阴影,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的画面。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一种宿命感和温暖的期待,好像在诉说着,无论我们经历怎样的坎坷,总有人会在某个转角,带着理解和爱,默默地等待着我们。这种感觉,尤其是在如今这个快节奏、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显得格外珍贵。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张爱玲的人生故事,更是为了从中汲取那种面对生活、面对情感的力量,去相信,即使跌倒,也总会有伸出的援手。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寄托,一份对美好人生的期许,我相信读完它,我的内心也会因此得到一种升华,对生活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对未来也会多一份坚定的信念。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等着你 : 张爱玲传》,光是看名字就充满了诗意和一种淡淡的宿命感。我一直对张爱玲这位传奇女性充满敬意,她的文字有着独特的魅力,总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而关于她本人的人生故事,我一直渴望能有更深入的了解。这本书的标题,给我的感觉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张爱玲的传记,它更像是在讲述一种普遍的人生哲理,关于等待,关于遇见,关于爱。我非常好奇,在动荡不安的年代,张爱玲是如何在文学的道路上坚持下来,她的情感经历又是如何影响了她的创作。这本书,我希望它能带我走进她真实的生活,去感受她的喜怒哀乐,去理解她的选择与坚持,更希望它能让我从她的人生故事中,领悟到关于爱与等待的真谛。我相信,阅读这本书,不仅能让我更了解张爱玲,更能让我对生活和情感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从中汲取面对困境的勇气。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别致,有一种复古而又内敛的美感,让人一看就想深入了解。张爱玲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学辉煌,她的作品总是带着一种独特的沪上风情和洞察世事的犀利,让人读来既有共鸣又会陷入沉思。而这本书的副标题——“张爱玲传”,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对这位才女充满好奇,她的才华横溢,她的感情经历,她的个人生活,都充满了传奇色彩。这本书的名字《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等着你》,则给我带来了一种温暖而又充满希望的感觉,似乎暗示着,即使在最孤寂的时刻,也总有一份未曾泯灭的期盼,一份懂得与关怀。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了解到张爱玲不为人知的真实生活,她的成长轨迹,她的心路历程,以及她如何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创作才华。这本书,我希望它能带我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个时代的韵味,去体会张爱玲复杂而又丰富的人生,并从中汲取力量,去相信,生命中总会有属于自己的那份温暖与依靠。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瞬间,我就被它那种厚重而又精致的感觉所吸引。书的装帧设计透露着一种匠心独运,仿佛在诉说着这本书的价值非凡。我一直对张爱玲这位才女充满好奇,她的文字充满了独特的韵味,仿佛自带一种魔力,能够轻易地将人拉入那个充满旧上海风情的世界。而关于她本人的生平,我却知之甚少,只知道她才华出众,但同时命运似乎也并不算一帆风顺。这本书的名字,更是点亮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丝期盼,它暗示着一种无论身处何种境遇,生命中总会有一份温暖的归宿,一种被理解、被珍视的可能。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张爱玲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她的成长经历,她的情感纠葛,她在文学创作上的心路历程。我相信,通过这本书,我将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位传奇女性,感受她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情与智慧,并从中汲取面对人生挑战的勇气与力量,去相信,在生命的旅途中,总会有一个温暖的港湾在等待着我们。
评分我一直觉得,文学巨匠的人生,往往比他们的作品更加跌宕起伏,充满着传奇色彩。张爱玲,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神秘的光环,她的文字,她的人生,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既有惊艳世人的光芒,又藏着细细品味才能体会的深意。这本书的标题,让我立刻联想到她笔下那些在乱世中寻觅爱情、在命运洪流中挣扎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爱,她们的恨,她们的无奈,她们的坚韧,仿佛都投射着张爱玲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我特别好奇,在那些风云变幻的年代,她是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又是如何在创作上不断突破自我。这本书,我期望它能带领我走进张爱玲真实的生活,去感受她的喜怒哀乐,去理解她的选择与牺牲,去探寻那个才华横溢却又饱受情感困扰的女性内心世界。我希望它能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能成为一种精神的启迪,让我明白,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